张乐6.1平方根(2)教学设计及过程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平方根(第2课时)
——用计算器求算数平方根、用有理数估计算数平方根的大小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章第1节第2课时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算术平方根的知识后安排的,研究2的大小之后,涉及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小的问题,以问题为背景展开层层探究,使学生感受到估算能力是生活中需要的一种能力,是学习实数的必备知识,为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以及高中数学等知识做出了铺垫,因此本节课在中学数学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刚开始学习算数平方根,运算能力,推理能力都比较弱,小组合作的经验也不够丰富,而无理数(本节课没有提出来)是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一种数,其严格的定义非常高深,再加上初中生对无理数几乎没有感性认识。

2作为第一个出现的无理数,学生对于认识它有困难,因此,要增加形象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2,此外,学生对数的平方不熟悉,因此在估计2的大小时,学生想不到构建的思路。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很多正有理数的算数平方根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掌握一个估计无理数的大小的方法。

(3)能用计算器求任意正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有理数估计2的大小,得到2的越来越精确的近似值,进而给出2是
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结论,这个估算过程既体现了估算平方根大小的一般方法,又为后面学习无理数作铺垫.本节课对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

(2)利用小正方形对角线认识2,在数轴上找到2的点,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参与拼图数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想法的习惯。

(2)通过学习“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通过运用带根号的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四、重点难点
重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用算术平方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夹值法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的思想,认识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活动1 复习引入
引言: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算术平方根,本节课我们继续算术平方根的有关知识,那么大家观察一下大屏幕(白板的聚),你对哪个位置最好奇?
生:根号下问号。

师:让我们一起进行今天的数学学习,揭开这个神秘的问号面纱。

6.1平方根(2)(写课题)
师:什么叫算术平方根?
生: 口答
师:用一用
0的算术平方根= 25的算术平方根=
81的算术平方根= 0.01的算术平方根=
36= 4
12=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算数平方根的定义,并且运用定义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知识作铺垫。

老师运用白板功能将思维进行聚焦,学生能运用白板笔公式识别书写答案,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现代化教学设备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感受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将富强祖国作为学习的动力。

活动2 探究新知1
活动 (课件展示)
师:能否用两个面积为1dm 2的小正方形拼成
一个面积为 的大正方形?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并将作品用展台展示,描述制作作品的过程。

(教师巡视)
师:拼成的这个面积为 2 的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
师:我们继续来观察,我们得到的2,其实对应着原来的小正方形的哪个位置? 生1:小正方形的对角线。

师:那我们在数轴上能不能找到2?
2dm
2
生:可以把小三角形放到数轴上,这样就能找到数轴上2的点。

师:看到数轴上的2,你有什么想法?
生2:2有多大呢? 师:用夹值法估计2。

(1)你能不能粗略的估计2有多大?
因为42,1122==,而1<2<4
所以1<2<2
(2)你能不能得到2的更精确的范围?
师:继续按此方法进行探究可以得到:
师:通过这幅图片,我们可以感受到2是一个什么样的数?
生:2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师:它的取值范围
生:1.414<2<1.415
师:像3,5,7这样的数都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师:我们以前学的是什么样的小数?
生:有限的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

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到了一类新的数。

设计意图:
通过大正方形的边长,小正方形的对角线从“形”认识了2,在从“数”的角度,先粗略的估计2,在继续精确的估计,运用几何画板制作点的对应关系图,运动中解释被开方数与算术平方根的关系,进而找到2的取值范围,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为以后学习无理数作铺垫。

师:认识了2,知道它是无限不循环小数,那么历史上谁第一个发现2?我们来听一个历史小故事。

(运用音频课前录制,讲述2引发的第一次数学危机的故事。

)生:认真听讲。

师:听过故事之后,大家有什么感想?
生3:希帕索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改变了数学发展的历史。

设计意图:
拼正方形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介绍2的历史产生,增加学生的数学文化历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感受数学的魅力,希望学生能站在世界的舞台去学习知识,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

活动3 探究新知2
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例2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136;(2)2(精确到0.001)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班级分享学习成果
师:下面我们来看引言中提出的问题
你知道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入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在什么范围吗?这时它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1v (单位:m/s )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2v (单位: m/s ).1v , 2v 的大
小满足 21v gR =, 222v gR =,其中29.8m/s g =,R 是地球半径,66.410R m ≈⨯.怎样求1v ,
2v 呢?
探究:
利用计算器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能用计算器计算3(精确到0.001)吗?并利用刚才的得到规律说出,
的近似值.你能否根据3
活动方式:学生先自己阅读说明书,独立探索,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班级分享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以宇宙飞船为背景,介绍相关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

”学生调用白板功能的计算器,其他学生运用手里的计算器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总结运算规律,让学生体会数学归纳演绎的方法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4 运用新知
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cm2为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剪出一块面积为300cm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2.她不知能否裁得出来,正在发愁.小明见了说:“别发愁,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小丽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
师:读完题,大家觉得能裁出长方形纸片吗?
生:能。

师:我们直觉是能的,但是我们还需要科学的验证。

设计意图:例题的解决,增强学生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可以凭借数学直觉探索,猜想问题,但还需要理性思维验证,应该做到有理有据。

跟踪练习
1、估计下列数的相邻两个整数
40
2、比较下面数的大小
108和 37和
3、若a 是30的整数部分,b 是30的小数部分,试确定a,b 的值。

活动5 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1)估计2的大小; 1.414<2<1.415 ;3,57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用计算器求一个任意正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

(3)会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取值范围。

师:我们是如何学习这些知识?
生: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的方式,逻辑推导等方式。

设计意图:经过上面教学活动,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便于学生形成自己的数学体系,真正的掌握,同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以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为载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同时清楚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活动6 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课书44页练习1、2、7
选做题:借助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 ①2-11= ②22-1111=
③222-111111= ④2222-11111111= ⑤试猜测222111 —=
2010个1 1005个2
活动7 目标检测
1.用计算机求下列各式的值
2036.101
2.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4与15 (2)140与12 (3)72与6 (4)
215 与0.5 设计意图:关注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教学反思
在立德树人的思想指导下,每节课不仅要完成显性的目标,还要完成隐性的目标。

(1)在“化解2有多大”这个问题中,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又能借助这个活动感受到现代科技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希望学生能把建设祖国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2)介绍的数学历史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在对知识求索中,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渴望得到真理。

(3)在“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这个活动中,以宇宙飞船背景为载体,帮助学生扩展外部知识,介绍我国的航天事业,感受到国家科技的进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运用新知”中,例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可以凭借数学直觉探索,猜想问题,但还需要理性思维验证,应该做到有理有据。

(5)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学科内外知识储备的不够丰富,要加强自己这方面的储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