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庄子《秋水》读书笔记(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篇1
庄子的《秋水》乃是庄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

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这句话引起了全文。

河伯的自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了嘛,他有他骄傲的本钱。

但是,很快,这个河伯就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他看见了大海,看见了不见水端的北海,他被吓坏了。

于是,河伯这个孺子开始接受教育。

若便是他的老师。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上接触教育的人,我深深被若的态度所折服。

现在的老师,往往是站在制高点上对学生灌输各种的结论和观点。

其实,你的那些东西,学生未必就买账。

要是学生不买账而被迫地接受。

这样的教育我看存在很大问题。

我看,假如可以像若那样,让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劣根性全部展示出来、暴露出来,这个时候适时地给学生看一点真理的外观,让他们被真理的宏大所折服。

让他们自己产生探索真理的冲动和欲望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才开始教育。

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会效率更高。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对于规模化的教育,这个成与不成,我不好说。

接下来,他们开始进入到虚与时的关系的论述上。

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

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

其实,对于教育,尤其是德语教育来说,这样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

于是,就要怪呀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

不要怪呀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

我们再往下读。

他们已经开始关于大小的讨论了。

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

牛尾算是小的,然后比起更细微的东西来说它可算是高山大丘。

这样的论证很有意思。

教师对于学生在学问上算是天地了吧,然而相比大师,教师又逊色很多。

学生就像是牛尾吧,但是相比婴幼儿,他们知之甚多。

然而大师却要学习婴幼儿,学习他们最接近天堂的纯真和无邪。

比如教育心理学就是从学习婴儿开始的。

儒家的争论比如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也是从婴儿开始的。

所以,老师也没有可以骄傲于学生的东西。

自然,学生因为理论知识的缺乏也更没有可以骄傲于老师的本钱。

于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提携,共同进步就不是一句虚言了。

我坚信一句话,好的学生是自己学好的。

而好的老师都是学生养成的。

如此说来,老师更加依赖学生的。

也就是大的更加依赖小的。

我想太阳虽然大,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离子都剥离掉了,大概也就只会剩下一个空壳的概念吧?
接着,他们又对贵贱、为与不为、道天人等等观点进行了论述。

洋洋洒洒,我想不想多滴感慨了。

前人已经说了很多,我也不打算在这里多费言语。

总之,老庄式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观点在这里横行其中。

然而,《秋水》文笔抑扬、气势汹汹,让人目不暇接,还是让人非常手不忍释卷的。

然而,最让我最让我感悟的还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这段。

这段话当属全文的精华。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由无数相互隔阂的个体构成的,我不可能是你,于是我就不知道你的痛苦和快乐。

我以为你的痛苦和快乐其实是我臆想的。

比如,我看见你皱眉,以为你很不快,其实很难说你不是在沉思。

看见你笑,也许以为你在快乐,其实可能你在伪装。

虽然“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然而我会融入你的身心,就像水,紧紧包裹住鱼儿,就会产生“我在你的心里,你在我们的梦中”的境界了。

这样的交流和融通,就算自己不是鱼,也能够知道鱼的苦乐的。

固然,《秋水》的这一段是精华,然而是反面的精华,是庄子小国寡民相互隔绝的精华。

我们这个世界就要交流、就要沟通,就要“我非鱼,也当知鱼之乐。

”。

作为教师,就更得如此了。

不如此,教育的职能是不可能发挥正常的。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篇2
庄子是道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写得出色,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个道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着,我读了《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深有感触。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秋雨应时而来,百川流入黄河,黄河主流加宽,两岸和河中沙洲之间,辨不清对岸是牛是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

河伯顺流东行,到达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水的尽头。

于是河伯改变了沾沾自喜的面容,对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话,说的正是我啊。

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学问少,还看轻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信,如今我目睹了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我若不来,那可就危险了,我将贻笑大方啊。


河伯少见多怪,知识浅薄。

后来,看到了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知识浅陋。

河伯是仙,都会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何况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呢?宇宙无穷,而我们只懂得了很少的知识,知道了极其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

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如此渺小。

因此,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因其环境所困,不能因其所受教育束缚。

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才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

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比如说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攻进北京城。

明朝灭亡了,但是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守纪了,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好像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

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
战,最终以失败告终。

前前后后,李自成只在北京住了四十二天。

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从古至今,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这是真理。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所以,我们在做成功一件事后,应该记住如何成功的经验,不可以轻视比你差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跟上你,甚至超过你。

还要向比你更优秀的人学习,在他们眼中,你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我们要学无止境。

做到了这些,那么你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篇3
庄子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他的文章充满了想象力,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正如《秋水》,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方法,向我们阐述了做人之道。

文章写到:“秋水时至”河伯在自己的领域内看到“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就以为他所看到河水开阔雄壮,是无可比拟的,但当他来到海边时,见到大海“不见水端”的辽阔壮观时,他为自己的见识浅薄而感到羞愧,而整篇故事就是以河伯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只有经过比较,才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而如果骄傲自满,就会怡笑大方。

例如,明末的李自成起义。

起义军杀敌勇猛,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攻进北京城。

明朝灭亡了,但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守纪。

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

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

短短的42天,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篇4
《秋水》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
美为尽在己……至于北海……望洋向若叹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尚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人们无论身处何种状态,面对人或事,都应该本着谦逊的态度。

狂妄自大,骄傲自满,是人性劣根的体现,不宜提倡。

文章开始,河伯骄傲自满的情绪达到了极至。

一个“尽”字充分体现了此时的河伯片面的、绝对的、主观的看问题、看这繁复的大千世界!孰不知,此时的河伯只是身处无数江河之一的黄河……河伯在有限的空间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无论观察人或物都要用全面的、客观的,发展的观点。

只站在个人主观的、狭隘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犯河伯那样的错误。

我们更不能骄傲自满。

为自己取得点滴成绩而得意忘形。

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

骄傲的人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河伯至北海,面对无垠的大海,在现实面前惭愧自责。

这种勇于纠正自己错误,谦虚的态度是可贵的。

今天更应提倡。

画家齐白石,当看到明代徐渭的画作时,佩服得五体投地,遂刻了一方印章“甘为青藤门下走狗”其虔诚、谦虚的态度令人敬仰。

通过他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前无古人的一代国画宗师。

如果河伯没有改变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更加悲哀的!
宇宙之大,人是渺小的,人生是有限的。

但是,人类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既人类应该如何认识外部事物的认知行为是无限的。

这也是庄子《秋水》留给后人的中心课题。

我们应该怀着膜拜的心,谦虚的向大自然求教,去探讨发现真理。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态度,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虚心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巩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

才能建设好真正的和谐社会。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篇5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

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
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

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

做社会有用
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一个自满的人,是不会知礼,知义的。

懂的自谦,才会明白礼义廉耻。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篇6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我看庄子的绝对自由中国传统的美学体系博大精深、难以尽述。

而公认的对此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以及其他的一些小的学派,这些思想的不断变化和融合,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的艺术思想。

这些学派除了禅宗几乎都是起源于春秋战国的轴心时代,在那时表现为百家争鸣的诸子学派。

在这里我想谈谈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思想和影响。

我们学的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秋水》。

老实说这篇文章的主题并不是很清楚的,因为它的内容很多,涉猎得也很广,但都很高深。

随处的一些内容都可以看到庄子的精神世界,尤其是那种对绝对自由的追求,那种忘我的不惜代价的追求!作为道家的庄子崇尚“天道”自然之道,具有鲜明的超功利倾向。

鲁迅对他的评价是:汪洋,恢宏,恣睢。

“他认为能观于天地而体道得道的理想人格,应当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与造化同流,与日月同辉,游乎四海之外。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记得台湾也有个文学家喜欢庄子,姓陈,研究的是道家,但只对庄子的自由思想大为欣赏,极其讨厌专制制度,后来被台大赶走了;虽然后来平了反,可他自己反而不在乎。

中国文人很多都是陷落在这种圈子中而不得自拔了,其实这是很可叹的。

中国现在的这种思想似乎更是膨胀到了恐怖的地步。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做到了很多以前梦想中的事情,于是对永生的自由的追求大幅度的崛起。

首先是武侠,然后是玄幻,还有现在的很多另类文学,老少皆喜的金庸,男生喜欢的黄易,女生喜欢的安妮。

这些的这些其实正在不可遏制地吞噬着很多人的思想!
在lqqm(一塌糊涂的继任论坛)上看到过一个很有名的作家对自己
此类文章的评价:YY!(由于这个词比较,猥琐就不直指其名了)不过确实,真的.自由在哪里?!连标榜着民主自由打着输出民主战争的美国又是都是如此的狼狈不堪,其实还是有很多事情让人不禁汉涔涔的。

没有自由而狂热追求绝对自由正是中国以前文人的悲哀,现在似乎正朝着更大范围蔓延,这也是相当可怕的吧?!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篇7
河伯望洋兴叹曰:“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贻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河伯满载秋水,至于东海,看见那浩瀚的大海,始旋其面目,后悔的发出这样一席话,虽有些晚,但却饱含了河伯的自卑感。

这也告诉我们要:学会自卑,认清自己。

贝多芬在给兄弟的一封信中写道:“当站在我身旁的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声,而我却听不到,这对于有如此敏感躯体的我,是莫大的羞辱啊!”从此,贝多芬开始过离群索居的日子。

但贝多芬并没有从自卑中倒下去,他从自卑中,依靠自卑的力量站了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因而创造出自己新的艺术风格,完成了传世佳作——《第三交响曲》也就是《英雄交响曲》。

这里的自卑并不是普遍理解的自弃,而是换了形式的自信,是从压抑的心里中,爆发出的一种力求上进的力量。

学会自卑,才能使这种力量得到有效的利用。

贝多芬就是一位勇于自卑的舵手。

也许你和我也可以成为优秀的舵手,但我们现在可能还是“少年不识自卑味”。

看,学会自卑是多么重要呀!竹子是一种坚韧的植物。

当大风降临时,他们并不是逆风而站,而是弯下身躯,随风而摆。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与风之间的力量悬殊,所以他们学会自卑,弯下身躯。

但他们并不是俯首任风摇,他们从自卑中发掘出自己的坚韧性,用随风摇摆来保护自己,从而用坚韧性去搏击风的洗礼。

植物尚懂得自卑的重要性,何况有灵性的人呢?学会自卑,是一种很难的事。

它需要勇气,需要放弃世俗偏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

《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因为他们怕世俗的目光;巫师乐师百工之人却不耻相师,最终巫、乐、百贤于士大夫。

从中可以看出,学会自卑对于人的发展是重要的。

更体现出,其
实自卑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学会自卑,是一种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策略。

只要你正确对待,你就是一位优秀的舵手。

因此,如果一个人想要显明于世,必须要先学会自卑,认清自我,切不要如河伯般,临东海,才悔矣,晚也。

学会自卑,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篇8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是惠子与庄周在濠梁观鱼时的对白,成为一个时期的经典。

它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

惠子当时是梁惠王的宰相,于权势之中可谓呼风唤雨,顾虑自身的荣辱尚且不暇,又怎能知道鱼的快乐呢?而庄子,曾经生活困顿,只做过短暂的蒙园小吏,后便一心投入到求解道的真谛中去,他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在他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固而他能够理解鱼的快乐也就不足为怪了。

确实,生活是自己的,不是他人的;快乐也是自己的,不应以他人的评判为准。

鲁迅也曾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活出自我,走出自己的精彩。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篇9
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

而在源远流长的道家文化与哲学的历史发展中,庄子的思想可称得上是道家思想之正脉,并且庄子之文亦以雄奇奔放、绚丽多姿的特色而被视为先秦诸子散文中的奇葩。

庄子的思想被辑录成书,即为今天所见到的《庄子》。

《庄子》一书其体例有三部分,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内篇、外篇和杂篇。

而此三篇中惟外篇中的《秋水》最得庄子汪洋恣肆而行云流水之妙。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岸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

文章一开篇,直契入题,引众人开始进入文章自身的世界之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时值秋季,雨水连绵,乃逐渐成势,由文
本身而看,“川”当为支流,而“河”就是干流了,河水由支流而渐渐汇集到干流之中,互相增益,于是乎终于达到了“径流之大,两岸之间,不辨牛马”的浩大场景,这就难怪“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于己”了。

应该说河伯的心态也是人之常情,试想,如果我们忽然间也拥有了一大笔财富,谁又不会象河伯一样沾沾自喜呢?什么叫“自满“?这就叫自满,自以为满,可怜(也可以说幸运)河伯不知道后面将有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展现在他面前!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见大海无边无垠,水天一色,海天相接,乃望洋兴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则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足以论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至道者,束于教也“
等到河伯顺流而到达大海之后,见到了大海的辽阔景象,才明白先前自己的自满是多么可笑——不过,河伯的可贵之处在于: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及时自我反省,于是就有了下面一段自我批评的话“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意思大约是说:俗话说,自己知道一点东西就自以为了不起,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唉,这难道不是在说我吗?看来河伯在海神面前很不好意思,于是就对海神说“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则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篇10
《秋水》是《庄子》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全文从河伯与海神若之间的对话开始,以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的故事结尾,中间又杂以孔子和公孙龙的故事,貌似没有支点的和主题,延续了庄子一贯的风格。

但是,看完全文后却不会产生错乱的感觉,因为庄子在其中埋藏了一条隐秘而连绵的线索——那就是庄子希望告诉我们的处世态度。

近来,学业开始繁忙起来,难免由心底升起些许急躁,其实静下心来,回头看看却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免有些沮丧,于此就倍添了对于庄周的羡慕。

在他看来,世间万物或大或小,都因为命运的限制而不能看清自己,就像河伯一样。

人属毫末,只需安于自然天“道”就好。

譬如海神说“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