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媒体专业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杨丽
【摘要】Digital media is divided into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and digital media art.Digital media art requires that the students must have better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and the ability of artistic thinking.It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to formulate a series of suitable and practicable training strategies about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for the students of non-artistic students majoring in digital media art.%数字媒体相关专业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种。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思维能力。
如何为非艺术类招生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量身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艺术素养培养策略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2)005
【总页数】4页(P99-102)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艺术素养
【作者】杨丽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
引言
信息时代的发展与变化,计算机、网络和数字通信技术的充分融合与快速发展,为我国文化创意和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原则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打破学科壁垒,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跨学科设置本科专业的实验试点,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
[1]信息时代,在国家积极政策的引导之下,数字媒体专业应运而生。
当下,数字媒体相关专业分为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种。
其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集数字影视动画、网络多媒体、电子出版、电子游戏等多位于一体,涵盖多学科领域的新兴交叉专业,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宽口径新方向。
本文主要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论述非艺术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是新兴交叉专业,是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文化艺术互相渗透,完美融合的最佳平台,符合市场需求,前景看好。
近几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迅猛,根据在我国教育部2008年公布的742所本科院校初步调研的结果:共有196所院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2],而且亦有很多高校正在积极筹划申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呈蓬勃发展之势。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其正式进入我国高等院校课堂教学时间并不长,且涉及到学科交叉的复合性,是传统艺术教育和计算机教育要重新面对的,同时也是对目前艺术教育条块分割不利状态的突破与整合[3],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招生类别与学位授予
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招生分文科招生、理科招生、文理兼招和艺术类招生四种情况。
学位授予有文学学位、理学学位和工学学位之别。
貌似混乱,鱼龙混杂,但这是由数字媒体艺术是新兴交叉专业的缘由导致,其进入教育领域的时间尚短,专业建设正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没有四海皆准的定律,这也正是交叉学科的魅力所在。
每所学校具体的招生和学位授予的方式要根据该校的师资力量、办学特色、实验设备、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等诸多条件综合而定。
(二)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
通过对全国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院校的情况调查,我们发现:当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概可划分三个专业方向:数字影视制作、网络媒体设计和数字游戏设计。
[2]其中,数字影视制作方向是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影视高清应用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在我国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政策下,数字影视行业更是呈现出了无可阻挡的磅礴气势,网络和手机视频的发展更是给数字影视制作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媒体设计方向是基于网络、多媒体和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致力于融合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和电视网络的跨媒体艺术形态的设计和应用;数字游戏设计方向旨在将科学、艺术与人文知识有机融合于数字游戏,致力于培养数字游戏创造型人才。
上述三个方向的具体培养目标可综合归纳为下表所示:
表1 数字媒体艺术三个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数字影视制作方向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的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数字影视应用技术,运用艺术创新思维和多种数字媒体创作工具进行数字艺术创作,数字影视特效制作,数码视频编辑,数码后期特效制作,影视节目及频道包装、数字影视短片制作、影视广告制作、移动多媒体视频制作等数字影视领域相关创作的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技艺融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网络媒体设计方向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的艺
术素养,掌握各种数字技术,运用艺术创新思维和各种数字媒体创作工具进行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与包装、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网络多媒体交互、移动多媒体表现、宽带流媒体、虚拟现实等网络媒体及相关领域的艺术设计,策划、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技艺融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数字游戏设计方向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的艺术素养,掌握游戏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游戏开发的基本技术和工具环境,掌握电脑游戏、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设计与制作技术,熟悉各种游戏类型及其设计风格,能在游戏公司、门户网站、电视台、手机内容提供企业、动画公司等单位从事游戏设计、策划、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的技艺融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艺术素养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根据本文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研究,我们发现,纵然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划分为三个专业方向,但无论哪一个方向,他们的培养目标均把艺术素养定义为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专业技能之一。
数字媒体领域各方已达成共识:数字媒体艺术专
业应该是培养既拥有艺术创意与表现的审美素养与能力,亦具备数字媒体操控技能并实现艺术创作的技艺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一)艺术素养是提升毕业生发展潜力的必备要素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教育介于职业教育和精英教育之间,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层次。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掌握某一专门技能,能从事某一种职业或某一类工作,其知识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扎实掌握学科基础理论,
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力的高级人才。
要求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科学工作的一般方法,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知识的讲授不仅要向学科的纵深发展,还要注意学科间的横向关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本科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专业纵深发展能力为核心,为培养更高层次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4],而不仅仅使学生停留在技术操弄的单一层面,成为技术的奴隶,那将是数字媒体艺术本科教育的最大悲哀。
数字媒体艺术是交叉专业,艺术学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科基础之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艺术学科基础理论,形成基本的艺术设计知识架构,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懂得欣赏和审美,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拓展潜力和发展后劲,保证他们在未来的数字媒体领域有更高层次的发展空间。
(二)艺术素养是完成优质数字媒体作品的必备条件
一部数字媒体作品的完成是作者利用自身艺术素养和数字媒体技术对作品进行再认识和再加工的创作过程。
技术是艺术思想实现的手段,作品最终传达给读者的是深层次的思想和灵魂。
因此,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是衡量数字媒体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和参数。
在人们对精神追求越来越渴望与浓烈的今天,艺术价值的体现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使读者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最终使读者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
一部数字媒体作品只有拥有了较高层次的艺术价值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引发读者的共鸣,才能体现较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内涵,才能在烟波浩渺,频繁推陈出新的数字媒体世界里吸引读者眼球,延缓审美疲劳,成为经典作品。
切忌不要停留在简单的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追捧和炫耀的层面之上,从而使作品思想空洞,精神匮乏,全然变成了展示高超数字媒体技术的花架子。
(三)量体裁衣,制定符合非艺术类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策略
如前所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生源分艺术和非艺术两类。
毋庸置疑,艺术类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同时,非艺术类学生艺术素养的空白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艺术类学生,重点强调艺术创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顺理成章,亦会水到渠成;
对于非艺术类学生,大幅度强化艺术思维培养,突转惯常思维习惯,似乎有些急功近利,得不偿失,而且,在大一、大二为毫无艺术基础的非艺术类学生开设大量艺术美术类课程,强行灌输,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挫败感,产生对专业的黯淡心理和茫然心态,对后期其他专业能力培养极为不利。
[5]所以,我们应该为非艺术类学生量身定做一套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知识储备的艺术素养的培养策略,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色,层层递进,前续后继逐级深入,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切实有效的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对学生必须达到的艺术素养的要求。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非艺术类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策略
既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非艺术类学生缺少基本的艺术素养,大多没有经过严格正规的艺术思维训练,那么,如何制定一套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符合非艺术类学生思维和艺术认知水平的艺术素养的培养策略就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笔者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调查和研究,以及亲身参与专业建设的实践,思考并形成以下策略方案,该方案可从四个维度考虑。
(一)加试艺术能力考试,尽早弥补专业知识先天不足
入学后加试艺术能力考试是尽早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它可以使学生利用充足的假期时间提高自身艺术能力,尽早介入艺术学科领域,适应艺术思维,填补艺术知识结构的缺欠,同时,对学生在思想上充分的认识到艺术素养对自身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其后学习中对设置的艺术课程的重视程度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假期的短期艺术培训是从零基础开始的非正规训练,教学
效果未必理想且良莠不齐,所以,入学后的加试不易过难,点到为止,不能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和恐惧感,通过入学加试摸清学生艺术修养的综合水准,以备为先行的艺术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优化艺术类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凸现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学科定位与专业特色的最集中表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优化艺术类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关键要素。
非艺术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艺术基础先天不足,因此,在一、二年级首要打好艺术素养之基础,把握尺度,做好根基,恰当开设艺术类基础课程,要做到既不造成非艺术类学生学习艺术思维的挫败感,又让学生修得一定的艺术审美与实践能力。
此后的三、四年级,要有节奏的以能力逐级递进方式配合其它专业技能开设必须的专业艺术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艺术素养,凸显专业特色。
同时,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的跨越式转变,数字媒体艺术有别于传统美术艺术,它
是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感觉巧妙融合一体的艺术,是数字艺术,因此,开设的艺术类课程的内容要适度改革,重新斟酌,不能完全照搬照抄传统美术类艺术课程的内容和思路授课,要融入数字媒体的数字化艺术特色,培养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建立课外阅读机制,拓宽学生知识结构
一部优秀的数字媒体作品必然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完美的艺术体现,而思想深度的来源、艺术体现的把握和创作灵感的捕捉则来自于创作者丰富的、宽口径的知识结构。
想让创作的综合联想更丰富,让心灵更丰富,让刺激心灵的触发点更多,就必须多看,多听,多观察并长期坚持创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把这种思想无孔不入地渗透给学生,鼓励学生或略带强制的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看、多读美学、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书籍,电影等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注重创作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拓宽自身知识结构,弥补专业课程体系无法兼顾边缘学科的不足。
从行政层面建立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制度并设立监管体制,贯彻大学四年学习生活始终,定期下达阅读任务,定期检查并开展交流、讨论或展览,考核方式可给予学分认定。
建立课外阅读机制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艺术素养和文学素养等,加之创作素材的长期收集和整理,都可为优
质作品的创作提供较好的支持。
另外,学生经过四年阅读的强制训练,可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终身受益。
(四)完善课外实践体系建设,增加艺术设计的实战演习
任务驱动型的实践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建立课外实践体系的优势在于不占用课程设置的计划学时,不占用学分,能够有效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培养学生专业技能。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竞赛,对外专业服务,创办教师工作室,专业实习,参与科研、学期展览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课外实践体系,增加学生作品创作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艺术设计的实战演练能力,提高艺术素养。
[6]同时,这个体系也需要有行政、学生管理、专业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等各方面的支持,具体形式如下图所示:
图1 多元化课外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课外实践体系不占用计划学时和学分,学生和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就缺少了最原始的驱动。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学院或学校级别的行政支持、充分的实验设备保障、适当倾斜的学生奖励管理办法和给予指导教师相当的权益等各种办法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课外实践,营造积极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外实践蓬勃开展,硕果累累。
课外实践一定要配备指导教师引领学生创作,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数字艺术创作的思维理念及方法。
因此,我们要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专业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通过教学,能使学生将知识、技能和态度融的能力。
实践表明,课外实践体系的设立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和学习内容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实验设备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对学生自身培养、教师成长和专业建设都大有裨益。
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是新兴交叉专业,要求在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之下创作优质作品。
它尚属年轻,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都还处于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
艺术素养始终是衡量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此能力决定了学生创作作品的质量和层次,决定了毕业生走入市场之后发展空间的广度和深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为非艺术类学生量身定做一套艺术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方案是所有数字媒体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的责任,只有这样,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才能健康稳步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原则意见
[EB/OL].(2011-09-29)[2012-07-
29].http:∥www.whmc.edu.cn/bencandy.php?id=43165.
[2]教育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规范[EB/OL].(2012-06-07)[2012-07
-
19].http:∥wenku.baidu.com/view/df1b028471fe910ef12df87f.html.[3]吴乃群,史耀军.边缘性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研究初探[J].艺术教育,2007(6):127.
[4]龙全.关于数字艺术教育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6(4):10-11.[5]杨丽.关于理工类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4):146-148.
[6]杨丽,万华明.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10):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