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与自尊的关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研究得到天津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 01-21506 项目和天津市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重点课题 ZZG179 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 赵 莹, 女,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硕士生。 通讯作者: 吕 勇, 男,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教授。 Email: ly6312@。
Rosenberg 自尊量表共 10 题, 采用 1~4 级计分 方法, 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量总体自尊的工 具。 大量研究表明, 该量表信、 效度良好, Fleming 等 曾 报 告 , Cronbach α 值 为 0.88。 关 于 效 度 , 张文新曾报告该量表与 FIS (自卑测量问卷) 的相 关为 0.68, 经检验相关显著 [12]。 2.2.2 MMCS 量表中的学业成败归因分量表
1 问题提出
自尊是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Leary 等 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的评估, 即对自己总 体的态度和看法 [1]。 一般来说, 自尊是人们对自己 的价值、 能力、 重要性等带有情感色彩的总体评 价, 表现为一个人肯定自己的程度。 作为个体自我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尊对认知、 情感、 品德、 社会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2]。
心 理 与 行 为 研 究 2009, 7 (1): 67 ~70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与自尊的关系 *
赵 莹 吕 勇 吴国来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
摘 要 为考察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与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间的关系, 对 74 名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 (IAT), 并要求其完成 Rosenberg 自尊量表 (SES) 及学业成败归因量表 (MMCS)。 统计分析表明: (1) 内 隐 自 尊 与 外 显 自尊相关不显著; (2) 当学业成功时, 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自己的能力 , 而外显自尊水 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努力、 情境和运气; (3) 当学业失败时, 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 败归于情境, 而内隐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能力不足; 同时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 将失败归为情境和运气, 而外显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努力不够。 关键词 学业成败归因,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内隐联想测验。 分类号 B844.2
对于 Rosenberg 自尊量表与学业成败归因分量 表统一发放问卷, 统一阅读指导语, 采用团体施测。 2.3.2 内隐联想测验程序
内隐联想测验过程中, 屏幕的左上侧和右上侧 分别呈现类别标签, 刺激词呈现在屏幕中央, 当被 试把刺激词归为左侧类别标签指示的类别时, 按 “E” 键, 归为右侧类别标签指示的类别时, 按 “I” 键。 测验共分七个步骤, 如表 1 所示, 其中一、 二、 三、 五、 六部分均为练习部分, 练习部分出错 时, 给予反馈。 四、 七部分分别为相容和不相容的 部分。 按照 Greenwald 提出的记分方法, 先把错误 率 超 过 20%的 被 试 结 果 予 以 删 除 , 低 于 300ms 的 以 300ms 记 , 大 于 3000ms 的 以 3000ms 记 。 根 据 蔡华俭的意见, 为使结果适于做进一步的统计分 析, 还对指标中采用的反应时做对数转换, 以转化 后的结果为基础对不相容部分和相容部分的结果分 别求平均, 其差作为内隐自尊的指标 [6]。 2.4 数据统计
67
68
心理与行为研究
第7卷
自尊 [10]; 田 录 梅 考 察 不 同 归 因 方 式 的 诱 导 对 不 同 自尊学生失败后测验成绩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于高 自尊组, 内部归因后的测验成绩优于外部归因后的 成绩, 对于低自尊组, 外部归因后的成绩显著优于 内部归因后的成绩 [11]。
从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 以往的研究主 要集中于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外显自尊等方面 的关系, 较少涉及学业成败的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 间的联系, 也较少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因此, 本 研究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 象, 探讨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 外 显自尊间的关系。
表 2 大学生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与成功归因的相关
能力
努力
情境
运气
外显自尊
0.13
0.56**
0.30*
0.24*
内隐自尊
0.44**
0.09
-0.07
-0.17
注: *p<0.05, **p<0.01, 以下同。
3.3 大学生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与失败归因的相关 大学生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与失败归因的相关
同上
69
呈现材料 积极或消极词汇 自我或非我词汇
所有词汇 同上
非我或自我词汇 所有词汇 同上
的相关不显著。 可以看出, 在进行学业成功归因 时, 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于 情境、 运气、 努力三个因素, 特别是个人的努力, 而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则更倾向于将成功归结 为个人的能力。
论假设, 内隐自尊是指对于同自我相关或不相关联 的事物做出评价时, 通过内省不能确认的一种自我 态度效应。 并且, 内隐自尊的预期效应通常是当事 物与自我建立了联系时, 就会对其产生积极的评 价, 因而可以通过比较目标概念与属性概念在不同 联结状况下被试完成分类任务的反应时差异, 来确 定被试的内隐自尊 [5]。
自从 Greenwald 正式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的概 念之后, 有关自尊的研究得以扩展, 内隐自尊开始 作为内隐社会认知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受到普遍 关注。 人们对自尊的理解和研究由意识层面深入到 无意识层面。 Epstein 和 Morling 指出自我系统由意 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共同组成, 前者是逻辑的、 理 性的, 需要意识控制, 后者则是基于大量经验的潜 意识的自动化过程, 两者共同维护自尊系统的一致 性和整体性 [3]。 由于内隐自尊概念的提出与传统意 义上的自尊是相对的, 于是将传统意义上的自尊称 为外显自尊。 自 Greenwald 等人提出内隐联想测验 (IAT) 以来, 利用此方法对内隐自尊进行测量引起 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它是一种通过测量目标概念 和属性概念之间的评价性联系而对个体的内隐社会 认知进行间接测量的方法 [4]。 根据 Greenwald 的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从天津市某高校抽取被试 120 名。 每名被试都
要参加内隐联想测验, 并填写 Rosenberg 自尊量表 及多维多向归因量表 (MMCS) 中的学业成败归因 分量表。 要求被试视力及校正视力正常。 因故不能 完成所有测验或问卷无效者均被剔除, 最终获取有 效被试 74 名 (男生 33 人, 女生 41 人)。 2.2 实验材料 2.2.1 Rosenberg 自尊量表
结果见表 3。
表 3 大学生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与失败归因的相关
能力
努力
情境
运气
外显自尊
0.12
-0.25*
0.35**
0.40**
内隐自尊
-0.28**
0.06
0.34**
0.06
由表 3 可见, 在对学业失败的归因中, 努力与外 显自尊呈显著负相关 (p<0.05), 而情境和运气因素均 与外显自尊呈非常显著正相关 (p<0.01)。 内隐自尊与 能力负相关非常显著 (p<0.01), 与情境呈非常显著正 相关 (p<0.01)。 表明在进行学业失败归因时, 外显自 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努力不足, 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则更倾向于将失败归为情境 和运气。 同时, 内隐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 败归为个人能力不足, 而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则 更多地倾向于将失败归为情境这种外部因素。
内隐自尊一经提出, 人们便开始关注其与外显 自尊的关系。 蔡华俭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内隐自尊 进行了研究和测量, 同时对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 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内隐自尊与外显自 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的结构 [6]。
自尊的认知模型把自尊看成是个体对自身价值 的有意识的判断, 强调个体在各个领域如何评价自 己将决定其自尊水平 [7]。 很多研究认为, 归因方式 与 自 尊 之 间 存 在 密 切 联 系 。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Weiner 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 提出了一个归因模 型, 他将个人对成败的解释归结为能力、 努力程 度、 任务的难度及运气四个方面。 其中, 能力和努 力两种是描述个人特征的 “内部因素”; 难度和运 气 则 是 表 示 环 境 因 素 的 “外 部 因 素 ” [8]。 Mooney 等研究表明学生学业成就的归因方式与自尊间存在 密切相关 [9]; Brewin 也指出自尊与对失败事件的内 归因和整体的归因均有关联, 归因间接地影响人的
内隐自尊的 IAT 程序采用 E-prime 软件编制, 实验均采用个别施测, 程序记录被试的每一次按键 反应的时间及正误。 IAT 测试材料包括目标概念和 属性概念。 目标概念包括表示自我和他人的词汇各
8 个, 其中 “自我” 词汇包括: 我、 我的、 自己、 自己的、 俺、 俺的、 自个儿、 自个儿的、 本人、 本 人的, “非我” 词汇包括: 人家、 人家的、 他人、 他人的、 别人、 别人的、 外人、 外人的、 他、 他 的。 属性概念包括积极性词汇与消极性词汇各 8 个, 并由 20 名学生进行评判, 评判标准为词汇较为常 见, 避免使用中性词。 其中积极性词汇包括: 聪明、 成功、 友善、 可爱、 诚实、 漂亮、 能干、 健康、 快 乐、 幸运。 消极性词汇包括: 愚蠢、 丑陋、 失败、 无能、 卑鄙、 罪恶、 笨拙、 可耻、 痛苦、 自私。 2.3 实验程序 2.3.1 Rosenberg 自尊量表与学业成败归因分量表
利用 SPSS11.0 进行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大学生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相关 对全体大学生的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进行相关
分析, 相关系数为 0.15, 相关不显著 (p>0.05)。 3.2 大学生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与成功归因的相关
大学生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与成功归因的相关 结果见表 2。
由表 2 可见, 在对学业成功的归因中, 努力、 情境和运气均与外显自尊呈显著正相关, 其中努力 与外显自尊的相关非常显著 (p<0.01)。 内 隐 自 尊 与能力相关非常显著 (p<0.01), 与其 他 三 种 因 素
该量表由 Lefcout 等人编制, 共有 24 题, 其中 成功归因和失败归因各 12 题。 无论成功或者失败, 都可以从能力、 努力、 情境和运气四个方面进行归 因。 每题采用五点记分, 无论倾向于哪种归因方 式, 分数越高, 说明越具有该方面的归因特点。 该 量表信、 效度 良 好 , Cronbach α 值 介 于 0.66~0.80 之 间 , 与 Rotter 内/外 控 量 表 间 相 关 达 0.62, 表 明 效标效度良好, 适合大学生使用 [12]。 2.2.3 内隐自尊的测量材料
4 讨论
4.1 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研究表明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关不显 著, 这与蔡华俭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表明内隐自尊与 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结构 [6]。 研究者认为内隐自尊 和外显自尊具有不同的特点, 外显自尊水平高的人从 外界对自己的反应来评价自己并由此内化和产生自尊 感, 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内隐自尊水平高的人多 来自自我的内部评价, 具有主动性、 稳定性和动态性 的特点, 它受自我的实际行为能力的影响 [13]。 4.2 学业成败与自尊的关系
第1期
测验顺序 1 2 3 4 5 6 7
任务描述 联想属性概念辨别 初始目标概念辨别 初始联结任务 (练习) 初始联结任务 (正式) 相反目标概念辨别 相反联结任务 (练习) 相反联结任务 (正式)
表 1 IAT 测量程序
标签 积极—消极 自我—非我 积极+自我—消极+非我
同上 非我—自我 积极+非我—消极+自我
Rosenberg 自尊量表共 10 题, 采用 1~4 级计分 方法, 它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量总体自尊的工 具。 大量研究表明, 该量表信、 效度良好, Fleming 等 曾 报 告 , Cronbach α 值 为 0.88。 关 于 效 度 , 张文新曾报告该量表与 FIS (自卑测量问卷) 的相 关为 0.68, 经检验相关显著 [12]。 2.2.2 MMCS 量表中的学业成败归因分量表
1 问题提出
自尊是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Leary 等 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的评估, 即对自己总 体的态度和看法 [1]。 一般来说, 自尊是人们对自己 的价值、 能力、 重要性等带有情感色彩的总体评 价, 表现为一个人肯定自己的程度。 作为个体自我 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尊对认知、 情感、 品德、 社会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2]。
心 理 与 行 为 研 究 2009, 7 (1): 67 ~70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与自尊的关系 *
赵 莹 吕 勇 吴国来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天津 300074)
摘 要 为考察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与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间的关系, 对 74 名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 (IAT), 并要求其完成 Rosenberg 自尊量表 (SES) 及学业成败归因量表 (MMCS)。 统计分析表明: (1) 内 隐 自 尊 与 外 显 自尊相关不显著; (2) 当学业成功时, 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自己的能力 , 而外显自尊水 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努力、 情境和运气; (3) 当学业失败时, 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 败归于情境, 而内隐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能力不足; 同时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 将失败归为情境和运气, 而外显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努力不够。 关键词 学业成败归因, 内隐自尊, 外显自尊, 内隐联想测验。 分类号 B844.2
对于 Rosenberg 自尊量表与学业成败归因分量 表统一发放问卷, 统一阅读指导语, 采用团体施测。 2.3.2 内隐联想测验程序
内隐联想测验过程中, 屏幕的左上侧和右上侧 分别呈现类别标签, 刺激词呈现在屏幕中央, 当被 试把刺激词归为左侧类别标签指示的类别时, 按 “E” 键, 归为右侧类别标签指示的类别时, 按 “I” 键。 测验共分七个步骤, 如表 1 所示, 其中一、 二、 三、 五、 六部分均为练习部分, 练习部分出错 时, 给予反馈。 四、 七部分分别为相容和不相容的 部分。 按照 Greenwald 提出的记分方法, 先把错误 率 超 过 20%的 被 试 结 果 予 以 删 除 , 低 于 300ms 的 以 300ms 记 , 大 于 3000ms 的 以 3000ms 记 。 根 据 蔡华俭的意见, 为使结果适于做进一步的统计分 析, 还对指标中采用的反应时做对数转换, 以转化 后的结果为基础对不相容部分和相容部分的结果分 别求平均, 其差作为内隐自尊的指标 [6]。 2.4 数据统计
67
68
心理与行为研究
第7卷
自尊 [10]; 田 录 梅 考 察 不 同 归 因 方 式 的 诱 导 对 不 同 自尊学生失败后测验成绩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于高 自尊组, 内部归因后的测验成绩优于外部归因后的 成绩, 对于低自尊组, 外部归因后的成绩显著优于 内部归因后的成绩 [11]。
从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 以往的研究主 要集中于学生学业成就归因方式与外显自尊等方面 的关系, 较少涉及学业成败的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 间的联系, 也较少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因此, 本 研究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 象, 探讨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 外 显自尊间的关系。
表 2 大学生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与成功归因的相关
能力
努力
情境
运气
外显自尊
0.13
0.56**
0.30*
0.24*
内隐自尊
0.44**
0.09
-0.07
-0.17
注: *p<0.05, **p<0.01, 以下同。
3.3 大学生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与失败归因的相关 大学生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与失败归因的相关
同上
69
呈现材料 积极或消极词汇 自我或非我词汇
所有词汇 同上
非我或自我词汇 所有词汇 同上
的相关不显著。 可以看出, 在进行学业成功归因 时, 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结于 情境、 运气、 努力三个因素, 特别是个人的努力, 而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则更倾向于将成功归结 为个人的能力。
论假设, 内隐自尊是指对于同自我相关或不相关联 的事物做出评价时, 通过内省不能确认的一种自我 态度效应。 并且, 内隐自尊的预期效应通常是当事 物与自我建立了联系时, 就会对其产生积极的评 价, 因而可以通过比较目标概念与属性概念在不同 联结状况下被试完成分类任务的反应时差异, 来确 定被试的内隐自尊 [5]。
自从 Greenwald 正式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的概 念之后, 有关自尊的研究得以扩展, 内隐自尊开始 作为内隐社会认知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受到普遍 关注。 人们对自尊的理解和研究由意识层面深入到 无意识层面。 Epstein 和 Morling 指出自我系统由意 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共同组成, 前者是逻辑的、 理 性的, 需要意识控制, 后者则是基于大量经验的潜 意识的自动化过程, 两者共同维护自尊系统的一致 性和整体性 [3]。 由于内隐自尊概念的提出与传统意 义上的自尊是相对的, 于是将传统意义上的自尊称 为外显自尊。 自 Greenwald 等人提出内隐联想测验 (IAT) 以来, 利用此方法对内隐自尊进行测量引起 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它是一种通过测量目标概念 和属性概念之间的评价性联系而对个体的内隐社会 认知进行间接测量的方法 [4]。 根据 Greenwald 的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从天津市某高校抽取被试 120 名。 每名被试都
要参加内隐联想测验, 并填写 Rosenberg 自尊量表 及多维多向归因量表 (MMCS) 中的学业成败归因 分量表。 要求被试视力及校正视力正常。 因故不能 完成所有测验或问卷无效者均被剔除, 最终获取有 效被试 74 名 (男生 33 人, 女生 41 人)。 2.2 实验材料 2.2.1 Rosenberg 自尊量表
结果见表 3。
表 3 大学生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与失败归因的相关
能力
努力
情境
运气
外显自尊
0.12
-0.25*
0.35**
0.40**
内隐自尊
-0.28**
0.06
0.34**
0.06
由表 3 可见, 在对学业失败的归因中, 努力与外 显自尊呈显著负相关 (p<0.05), 而情境和运气因素均 与外显自尊呈非常显著正相关 (p<0.01)。 内隐自尊与 能力负相关非常显著 (p<0.01), 与情境呈非常显著正 相关 (p<0.01)。 表明在进行学业失败归因时, 外显自 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努力不足, 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则更倾向于将失败归为情境 和运气。 同时, 内隐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 败归为个人能力不足, 而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则 更多地倾向于将失败归为情境这种外部因素。
内隐自尊一经提出, 人们便开始关注其与外显 自尊的关系。 蔡华俭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内隐自尊 进行了研究和测量, 同时对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 结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内隐自尊与外显自 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的结构 [6]。
自尊的认知模型把自尊看成是个体对自身价值 的有意识的判断, 强调个体在各个领域如何评价自 己将决定其自尊水平 [7]。 很多研究认为, 归因方式 与 自 尊 之 间 存 在 密 切 联 系 。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Weiner 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 提出了一个归因模 型, 他将个人对成败的解释归结为能力、 努力程 度、 任务的难度及运气四个方面。 其中, 能力和努 力两种是描述个人特征的 “内部因素”; 难度和运 气 则 是 表 示 环 境 因 素 的 “外 部 因 素 ” [8]。 Mooney 等研究表明学生学业成就的归因方式与自尊间存在 密切相关 [9]; Brewin 也指出自尊与对失败事件的内 归因和整体的归因均有关联, 归因间接地影响人的
内隐自尊的 IAT 程序采用 E-prime 软件编制, 实验均采用个别施测, 程序记录被试的每一次按键 反应的时间及正误。 IAT 测试材料包括目标概念和 属性概念。 目标概念包括表示自我和他人的词汇各
8 个, 其中 “自我” 词汇包括: 我、 我的、 自己、 自己的、 俺、 俺的、 自个儿、 自个儿的、 本人、 本 人的, “非我” 词汇包括: 人家、 人家的、 他人、 他人的、 别人、 别人的、 外人、 外人的、 他、 他 的。 属性概念包括积极性词汇与消极性词汇各 8 个, 并由 20 名学生进行评判, 评判标准为词汇较为常 见, 避免使用中性词。 其中积极性词汇包括: 聪明、 成功、 友善、 可爱、 诚实、 漂亮、 能干、 健康、 快 乐、 幸运。 消极性词汇包括: 愚蠢、 丑陋、 失败、 无能、 卑鄙、 罪恶、 笨拙、 可耻、 痛苦、 自私。 2.3 实验程序 2.3.1 Rosenberg 自尊量表与学业成败归因分量表
利用 SPSS11.0 进行数据统计。
3 结果
3.1 大学生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的相关 对全体大学生的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进行相关
分析, 相关系数为 0.15, 相关不显著 (p>0.05)。 3.2 大学生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与成功归因的相关
大学生外显自尊、 内隐自尊与成功归因的相关 结果见表 2。
由表 2 可见, 在对学业成功的归因中, 努力、 情境和运气均与外显自尊呈显著正相关, 其中努力 与外显自尊的相关非常显著 (p<0.01)。 内 隐 自 尊 与能力相关非常显著 (p<0.01), 与其 他 三 种 因 素
该量表由 Lefcout 等人编制, 共有 24 题, 其中 成功归因和失败归因各 12 题。 无论成功或者失败, 都可以从能力、 努力、 情境和运气四个方面进行归 因。 每题采用五点记分, 无论倾向于哪种归因方 式, 分数越高, 说明越具有该方面的归因特点。 该 量表信、 效度 良 好 , Cronbach α 值 介 于 0.66~0.80 之 间 , 与 Rotter 内/外 控 量 表 间 相 关 达 0.62, 表 明 效标效度良好, 适合大学生使用 [12]。 2.2.3 内隐自尊的测量材料
4 讨论
4.1 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
研究表明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关不显 著, 这与蔡华俭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表明内隐自尊与 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结构 [6]。 研究者认为内隐自尊 和外显自尊具有不同的特点, 外显自尊水平高的人从 外界对自己的反应来评价自己并由此内化和产生自尊 感, 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内隐自尊水平高的人多 来自自我的内部评价, 具有主动性、 稳定性和动态性 的特点, 它受自我的实际行为能力的影响 [13]。 4.2 学业成败与自尊的关系
第1期
测验顺序 1 2 3 4 5 6 7
任务描述 联想属性概念辨别 初始目标概念辨别 初始联结任务 (练习) 初始联结任务 (正式) 相反目标概念辨别 相反联结任务 (练习) 相反联结任务 (正式)
表 1 IAT 测量程序
标签 积极—消极 自我—非我 积极+自我—消极+非我
同上 非我—自我 积极+非我—消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