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人生》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题。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人生美学则是以人类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
)
美是在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中生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和谐的关系。
美感是人接触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是人们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对事物美的体验。
审美是审美的主体的感觉、感触与他所接受了美的客体后的美的享受的有机结合。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
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人。
审美主体是与审美客体相关相对的美学范畴。
离开审美客体就无所谓审美主体,同样没有审美主体也就不存在审美客体。
审美主体具有社会主体和个人主体的两种含
义,但一般来说通常是指个人主体,即人类个体或个体人。
当然,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又称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对应,指能引起人的美感的客观对象。
审美客体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满足主体所需要的审美价值。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
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
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立志是指设立自己未来方向的志愿。
即确定一个长远的目标,比制定达成目标的步骤,在这基础上努力进取,且不断调整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的过程。
(立志就是要确立一个培养理想品性、达到理想境界的具体目标。
)
节制是一种理性的自我约束,它承认欲望的存在,并认为人应该实现那部分可以实现的欲望,它所约束的只是沉浸于为所欲为的纵欲。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
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
禁欲是一种生活型态,一种以剥夺某些基本需求和欲望,特别是禁止性方面的欲望,来达成某些特定目的的手段。
(禁欲是对人性的摧残)
妒忌是指在某人想法中,某种重要关系被第三者所破坏衰弱或影响,或者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某种资源或特点。
(日本学者阿部次郎对妒忌曾下过一个定义:那是针对别人的成功而产生的一种心怀憎恨的钦羡之情。
)
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力的外部表现是毅力和行动。
意志力的品质包括:目的性与坚持性,以及由此而生的自制、沉着冷静、纪律性以及勇敢无畏的品性。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
在汉文化里,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
爱情是人性的组成部分,狭义上指情侣之间的爱,广义上还包括朋友之间的爱情和亲人之间的爱情。
在爱的情感基础上,爱情在不同的文化也发展出不同的特征。
(爱情是作为男女
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亲昵之情。
审慎就是谨慎慎重的意思。
羞怯是羞涩胆怯的意思,主要表现为紧张、难为情、脸红和退缩。
羞怯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因为热恋中的羞怯往往具有其特定的含义,即是指性方面的羞怯,它竭力规范两个人交往和接触中过于亲昵和忘乎所以的放纵。
因而,热恋中的羞怯事实上是一种在理智、情感和意志方面对自我的一种心理监督和约束。
)在人格心理学内.
美德的概念是指: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攻击,力量,勇气,自信等。
当良心、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在你的心灵中永远扎下根来的时候,你就会形成一种有道德的个性。
美德大都包含在良好的习惯之内。
在社会潜意识里,美德是一种大众所推崇的高尚道德行为,它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德,智,体,美的发展上。
道德情感是情感的一种高级形式。
个人道德意识的构成因素。
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
它是人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情感体验。
社会公德简称“公德”。
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
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广义)。
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狭义)。
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
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传统美德是指在自觉地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那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是古今一贯之的,现在仍发挥着积极影响的那些德目。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
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忠诚广义上指对所发誓效忠的对象(国家、人民、事业、上级)、朋友(盟友)、情人(爱人)或者亲人(亲戚)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
忠诚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
愚忠是指愚昧地忠实,不计后果,不想原因,不衡量利与弊,只知道按照命令去做某事,没有自己的想法。
虔诚是怀有恭敬心、非常有诚意的一种行为表现。
(在虔诚中,能产生一种最深邃的人格意志,这是人生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极美的心灵品味。
)
情操通常是指人们在人生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称,亦称节操。
因此,情操作为人性美的外在表现,从实质上讲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
气质指的是一个人出生时就具有的、典型的表现于心理活动的速度和稳定性、强度和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亦即一般人俗称的“脾气”、“禀性”。
(组织行为学)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悲剧,悲剧的一种类型。
即悲剧是由主人公自身的性格或由这种性格导致的过失造成的。
美育,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
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超越自我是超越自尊,超越自卑,超越成功,超越失败,超越名利的总和。
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品质。
是个体社会化行为的总合,它表现为行为个体德性、情操、性格的整合体。
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收到别人的欢迎,容纳,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
孤独是人格美追求中体验的又一种情感。
一些哲人在哲学本体论意义上论证人生孤独的必然性存在。
宇宙是孤独的,地球是孤独的。
二、简答题
1审美的自我:首先必须是集体中的自我。
既能保持自己的独特的充满个性魅力的品格,又能走出自我狭小的天地,为社会集体所悦纳。
其一,明确的人生理想,是追求的总体目标。
其二,稳定的价值观念,是人生理想中派生的对社会,对他人的行为准则。
其三,坚定的信念,是对人生得执着态度,特别是在人生中遇到艰难坎坷时的精神支柱。
其四,乐观而稳定的心态,是生活中一种豁达机智的·1情绪。
2比德:对自然美欣赏的一种形式。
“比德”是把对自然存在物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欣赏的一种审美方式,由于它往往寄寓的是道德情操品行方面的象征,故在古人那里称“比德”。
如果说在对自然美的追求过程中,乐山乐水主要注重的是自然存在物的形式,那么,比德所说注重的则是自然存在物的象征内涵。
3畅神说:魏晋时期形成的畅神说,更加丰富和拓展了比德形式对自我人生心性神情方面的全方位的陶冶作用。
也就是说,作为对自然美的又一种欣赏方式,畅神所带给审美主体的审美享受是全方位的。
所以,在畅神中的审美活动可以有德性方面的,也可以有怡情方面的,也可以是感观享受方面的,还可以是美好想象和憧憬方面的,等等。
但正是在这个潜移默化的审美过程中,我们优美的气质得以形成。
4.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孔子看来,人们之所以乐山乐水,就是因为山水分别
体现着仁者和乐者的德性。
山可以使草木生长、鸟兽繁衍、物用增殖,给人们带来利益而自己却一无所求。
而水的德性内涵更是丰富,它滋润万物而无所私,这是德,它所流之处给万物带来润泽和生机,这是仁,它由高而向低流,舒缓湍急皆行有其理,这是义,它奔腾澎湃,冲过千山万壑之间,无所畏惧,这是勇,它有深有浅,浅可涉足,深不可测,这是智。
所以,在孔子看来,君子之所以乐山乐水,实在是因为能从中获得德性的启迪。
5稳固的态度。
是指人在环境中由认识、情绪、意志活动而构成的对于事物的看法。
人在活动中往往持有不同的认识和情绪,通过意志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固定为人们各自的稳定的态度。
譬如,有些人在生活中关心一切,而有些人对生活漠不关心。
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稳固态度,前者是热情,后者是冷漠。
6黄金分割:
0.618——一个普通的数字,又极不普通。
无论是艺术上,还是在人类的生活中,都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美感。
人们用心目中最有价值的黄金为其命名,称其为黄金分割。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
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
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
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为它在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在工艺美术和日用品的长宽设计中,采用这一比值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建筑物中某些线段的比就科学采用了黄金分割,舞台上的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侧,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的最好。
就连植物界也有采用黄金分割的地方,如果从一棵嫩枝的顶端向下看,就会看到叶子是按照黄金分割的规律排列着的。
在很多科学实验中,选取方案常用一种0.618法,即优选法,它可以使我们合理地安排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到合理的西方和合适的工艺条件。
正因为它在建筑、文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人们才珍贵地称它为"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是一种数学上的比例关系。
黄金分割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应用时一般取0.618 ,就像圆周率在应用时取3.14一样。
7美好的爱情:爱和美必须内在统一、强调爱情的审美品位、真正优美的爱情必须有艺术美的滋养。
8如何培养气质?美好气质的形成,不仅来自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来自长期的卓有成效的德性和文化的修养。
在情操美的塑造中拥有人生的气质美、在情操中培养诚实正义勇敢的三主德、让自然美在比德中熏陶我们的德性和情操。
9性格的构成: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10性格的形成:性格是人的生理基础、人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人所受的教育以及人的自我教育的综合产物。
我们性格的生理基础: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但是,人的性格的决定因素则在于人的后天因素,这些后天因素主要表现为文化传统、时代精神、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等等、
11如何体现人格魅力?以幽默来欣赏人生、学会体验孤独、选择平凡中的献身。
第一:在对待现实的态度和处理社会关系上,表现为对他人或对集体的真诚热情,乐于助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对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的勤奋认真。
第二:在理智上,表现为感知敏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
第三:在情绪上,表现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与人相处时能给人带来欢乐的笑容,令人精神舒畅。
第四:在意志上,表现出目标明确,善于自制,勇敢果断,积极主动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三、论述题
1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有一定道理。
为什么,这要从性格的定义谈起。
翻遍所有的普通心理学教科书,会发现这样的定义: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良好的行为习惯构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坏习惯构成不良的性格品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对人的未来发展当然有截然不同的
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说性格决定命运是有一定道理的。
好习惯是一笔财富,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性格,无论我们做什么,好习惯都会让我们受用终生。
一个人的性格会影响他看人看世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将决定其交际关系、婚姻选择、生活状态、职业选择以及创业成败等等,从而根本性的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如果一个人比作一栋大厦,那么性格就是其钢筋骨架,人知识和学问等则是从充斥于骨架上的混凝土。
钢筋骨架决定着大厦能建多高,建多壮。
概括的讲,性格就是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理智、沉稳、坚韧、执着、含蓄、坦率等等。
在今天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同样的机遇同时摆在人们面前,人与人的性格不同,对待机遇的态度也不同,于是有的人能成功,有的人只能与成功擦肩而过。
性格决定了人们做人做事的方法,也就决定了自己的道路和命运。
为什么性格会决定命运,因为命运很多时候是由我们在遇到一些关键的时刻、事件时所做的选择而决定。
而如何做出选择,又往往被我们的性格所左右。
所以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马哲上说,人的命运是自己选择和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人从刚出生便开始受客观环境影响,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婴儿长大成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无不是受生活的环境影响下,也就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
所以,人作出某个选择的时候,看似是自己的想法(当然也受外部环境影响),其实全是在客观环境影响下产生的结果。
换句话说,人的命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决定了。
因为客观环境不仅决定了以后人生的外部环境,甚至决定了你遇事会作出选择。
总的来说,环境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所以可以说,
性格是一个人命运的主导因素。
至于其他的因素,对命运的影响不会很大,因为路最终还是自己走的,就看你怎么选、怎么走了。
这句话应该是适用于大部分人的,细分来说,应该是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但是,如果倒过来说,也算成立。
做为成年人,要正视自己的生活和现状,倒推生命过程,找到自己的最终人生目标和价值,从而改善行为、习惯,甚至性格。
这样,性格和命运才是互相推动,积极向上的。
如果单单只讲性格决定命运,那只能算是消积,听天由命的人生态度。
性格只是决定命运(通常指成功的人生)的一个因素,它的确有着一定的影响力,重要的如给人的第一印象,谈吐的文明,情绪的控制力等等。
但是命运不是性格的唯一对应改变量,其实在命运中,运气是非常重要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命运中的比例,一半左右就是运气。
而运气本身,并非全由老天安排的,为什么当今网络上你运气不好就被人称为“RP问题”,“RP”指代“人品”,那么就不难理解性格也是组成运气的一个因素。
个性对于你自己可能很难意识到有多么重要,但是一旦换成别人的眼光,就不那么随便了,挑剔的人往往使你的运气下降。
所以我认为性格固然影响命运,但是既然可以变好,不管怎样,命运也总是可以改变的。
切记性格的改变不可以外力更改,要从内在开始,读好的书,跟高尚的人在一起,做你该做的事,时刻记住你的梦想,那么,不知不觉中,你的性格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质的改变。
2罗曼罗兰
热爱生活就意味着我们在自己的性格中要形成一种正确对待生活中不可避免要发生的挫折的坚韧品性。
不论从客观上还是从主观上看,挫折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都是正常的、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因而我们不能对每一次挫折都那么敏感,更不能因为几次挫折就否定整个世界和人生。
而要学会坦然地正视挫折,并竭尽全力为克服挫折而努力奋斗。
这就是对待生活永远充满热爱之情的缘由之一:承认挫折的必然性,并坦然地接受它。
挫折还能帮助意志坚强的人更坚强,能使人发现自己的潜力——自身智慧和力量的潜力。
3、在认真反省了现代人过度地追求物质生活的弊端后,一些西方学者开始提出美好人生的“新起点生活”的主张。
美国“新起点生活”的倡导者甚至具体提出了美好人生的8项内容:
“营养、运动、水、阳光;
空气、休息、节制、心境平和。
”
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正飘动着日益物质化所带给我们人生的诸多不幸。
而对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换的片面理解,使我们把人生的一切都诠释为“经济人”的唯利是图,忘却了人同时还必须是“文化人”、“道德人”、“审美人”的统一,这又加剧了这种不幸。
也许我们谁都无法否认,现代人的人生正被演绎为对物及物欲之满足的来去匆匆的风雨兼程,这使我们不断失落本不该失去的审美情趣。
于是,我们无暇领略高山流水、蓝天白云的意蕴;我们读不懂“充实之谓美”(孟子语)的圣人教诲;我们更是体味不了真、善、美之生命理想带给人生的或者优雅、或者崇高的审美旨趣。
这无疑正是现代人生的一种异化。
人生美学意境的追求,则可以使我们走出这种异化的窘境。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
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于是,在这样的审美追求中我们拥有了美丽的人生。
因此无论怎样艰辛,甚至不幸,人总在为自己的生存环境创造了美的情调和光圈。
这个生存环境,就成为现代人心灵的真正的家园。
4、如何理解“妒忌是一种失去,而欣赏则是一种获得。
”(傅雷)
参考答案:
妒忌是人性因自私利己而产生的又一个重要的丑陋之性。
妒忌之所以是一种不善,那是因为人性中的妒忌带给我们双重痛苦:既有对别人成功的敌视和诋毁,又有对自身无能的怨艾和叹息。
妒忌使我们自我折磨,原应从别人的成功中得到鼓励和启发,使自己也获得成功,可妒忌却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对别人成功的诋毁和憎恨上了。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人性因妒忌会失去许多优美的品性,但学会欣赏别人却可以使这种优美的品性失而复得。
5、简述孤独与无聊的区别。
参考答案:
孤独使我们在繁琐的世态中求得简练,在喧闹的尘埃中求得恬静,在世俗的环境中求得超然,甚至在不公平的遭遇和突如其来的厄运中求得安慰和自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