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资源的现状和发展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水资源现状与发展
专题报告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硕士06级杨珊
062220002
湖南省水资源的现状与发展
1 湖南省水资源现状
湖南省位于长江以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总面积211829km2,主要属于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小部分属于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和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
1.1 降水量
全省多年平均(1956~2000年)年降水量1450.0mm,折合总水量3072亿m3。
2004年全省年降水量1495.0mm,比多年平均偏丰3.0%。
降水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不均,据全省雨量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出现在3~6月或4~7月,其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5%左右;汛期4~9月为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全省大部分地区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
降水在区域分布上是山区多于丘陵,丘陵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及河谷、盆地。
1.2 水资源量
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682亿m3,见表1。
湖南水系分布合理。
湘西北有沅水和澧水,湘南、湘中有湘水,还有湘中偏北的资水,还有闻名于世的洞庭湖“四水”延伸到每一个地区,洞庭湖发挥着巨大的调蓄作用,这种格局在水的开发利用上具备很大潜力。
地下水资源量392亿m3,扣除两者间的重复计算量,水资源总量1682亿m3。
发源于外省而流入湖南省的河流积水面积57980 km2,多年平均入境水量454亿m3,这部分水量在四水上游,如果有工程措施,就可以加以控制和利用。
另外,长江水通过淞滋、藕池、太平、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流入洞庭湖,多年平均水量923亿m3,这部分水量多为汛期洪水,不仅无利,反而对洞庭湖的堤垸安全构成威胁。
表1 全省水资源分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
水系名称流域面积
(km2)
多年平均(1956~2000)年
径流量
(亿m3)
径流深
(mm)
湘江85383 696.1 815.3
资水26738 232.6 869.9
沅江51927 398.2 766.8
澧水15505 133.4 860.4 洞庭湖区及其他河流26741 165.6 625.4 鄱阳湖688 8.0 1162.8 珠江5117 48.4 945.9
全省211829 1682 794.2
据2004年全省水文站实测资料水平衡分析,2004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647.6亿m3,由于前期土壤干旱,致使径流系数偏小,产水量比多年平均偏枯2.1%。
径流的年内分配受制于降水的变化。
据全省资料统计,汛期(4~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0%左右,部分地区高达80%以上;枯季12月至次年2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比重一般在10%左右。
多年平均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5%左右,部分地区高达70%以上;连续最大四个月径流量出现的时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在4~7月,而澧水大部分地区推后一个月,5~8月,湘水有少部分地区在3~6月。
湖南省水资源具有年际、年内变化大,丰枯交替,连丰连枯,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给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困难。
降水的年际变化是影响径流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据全省水文代表站历年资料分析,年径流变差系数的地区变化趋势与降水相似,年径流变差系数要比年降水变差系数大,全省在
0.2~0.45之间。
1.3 水环境状况
根据2004年湖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在全省主要江河上布设的83个水质监测站(监测河长3539.9㎞)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结果见表2,全省优于Ⅲ类水质河长比例较上年有所下降。
主要污染物有粪大肠菌群、氨氮、挥发酚、总磷、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镉等。
表2 湖南省2004年河流水质状况
水系名称评价河长
全年期分类河长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劣Ⅴ类
湘江干流551.6 69.5 242.6 19 76.9 143.6 支流982.4 231.5 441.0 72.5 237.4
资水干流311.2 208.7 74.9 27.6 支流151.9 151.9
沅江干流343.0 106.0 75.5 107.5 27.5 26.5 支流731.3 188.0 298.3 189.0 56.0
澧水干流178.5 95.0 83.5 支流171.5 171.5
洞庭湖区油港河25.5 25.5 汨罗江93.0 93.0
洞庭湖水系合计3539.9 1222.1 1334.3 388.0 104.4 491.1 2 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量较为丰富,但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导致水资源时空分布相应也不均匀,加上控制手段标准不高,因此,一方面主汛期洪涝成灾,水资源难以利用;另一方面冬春或夏秋连旱、农村饮水困难时有发生,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湖南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
2.1 洪涝灾害日益频繁
湖南省由于地理气候特殊,江湖关系复杂,防洪标准太低,人口密度较大和生态系统破坏等因素,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年年发生,并且呈现出如下特征:(1)洪涝灾害的重现期越来越短。
以洞庭湖区为例,在1860年即藕池口溃口之前,湖区发生较大洪灾的重现期是80~90年;在1860~1949年期间,湖区发生较大洪灾的重现期是20~30年;在1950~1989年期间,湖区发生较大洪灾的重现期是10年左右;而进入90年代以来,湖南省大的洪涝灾害不断发生,重现期为1.5年左右,洪灾损失十分严重。
(2)人类活动不断影响和加剧洪水灾害。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尽管投入了巨大财力,大量进行了减轻水灾危害的工作,但是洪水的威胁依然存在,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了洪水的潜在损失。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和财产数值提高,在相同的致灾强度下,损失必然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不适当的土地开发,势必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很可能即使是小流量的洪水,也会造成区域洪水灾害。
因此,随着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对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3)防洪减灾任重道远。
湖南省已建大型水库中防洪能力最高的柘溪、五强溪水库防洪标准仅为20年一遇,洞庭湖区堤防标准仅为5年一遇~10年一遇,城市防洪标准仅为5年一遇~20年一遇,四水干流沿岸农田堤防标准仅为5年一遇左右。
三峡工程修建后,长江中游的防洪形势将大为改观,可将荆江河段的防洪能力由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一般年份可不分洪,遇1996、1999年洪水,可将长江中游沿线的水位降到控制水位以下。
但是,遇1954年洪水,城陵矶附近地区仍要分蓄洪水200亿m3以上。
遇1860年、1870年特大洪水即使有三峡水库的调节,城陵矶地区的分蓄洪量将超过500亿m3。
况且,三峡水库不能解决四水本身的洪水问题。
2.2 干旱缺水日趋严重
据统计分析,特大旱年平均15年一遇,大旱年平均4年一遇,中等旱年平均3年一遇。
从这几年的干旱情况看,主要特点是:出现频率高,旱情发展快;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经济损失重,社会影响大。
(1)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
根据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对全省水资源供需的预测,近期水平年为2005年,远期水平年为2010年,供需保证率分别采用50%、75%、90%三种频率,分别代表平水年、中等干旱年和特殊干旱年三种情况,供需平衡分析结果为:
2005年:在平水年(50%)情况下,预测缺水量10.06亿m3,余水量46.50亿m3;遇到中等干旱年(75%),预测缺水量41.88亿m3,余水量17.09亿m3;如遇特殊干旱年(90%),预测缺水量98.82亿m3,余水量9.93亿m3。
2010年:在平水年(50%)情况下,预测缺水量12.87亿m3,余水量42.06亿
m3;遇到中等干旱年(75%),预测缺水量46.43亿m3,余水量15.94亿m3;如遇特殊干旱年(90%),预测缺水量104.69亿m3,余水量3.26亿m3。
从对缺水率(指不同水平年75%的保证率情况下,缺水量与需水量之比)的分析情况看,按缺水率小于等于10%,为轻微缺水,缺水率在10%至30%之间,为缺水,缺水率大于等于30%,为严重缺水标准。
根据上述预测,全省2005年缺水率为10.42%,2010年缺水率为10.96%,介于轻微缺水与缺水之间,但是,各地区余缺水差异较大。
(2)洞庭湖区北部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日益明显。
随着江湖关系的演变,特别是下荆江3处裁弯后,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使该地区的冬春缺水日益加剧,尤其是藕池河中、西支和虎渡河流域,原来的长年洪道已变成为季节性的河道。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由于三峡水库的建成运用,上述径流量减少的程度还将加剧。
2.3 水质污染严重
水质污染较严,局部河段水环境恶化,湖南省主要河流天然水质较好。
但由于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导致水质下降,特别是枯水期,工业和城市集中的河段水环境明显恶化。
据湖南省水环境检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全省3540 公里监测河段中,全年Ⅱ-Ⅲ类水质标准的河长2556公里,Ⅳ类及Ⅳ类以上水质标准的河道长达984公里,受污染河段主要位于城镇区域。
污染河段主要是粪大肠菌群、氨氮、挥发酚、总磷、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镉等项目超标。
这表明湖南局部地区水资源环境已经受到严重污染,水资源环境质量状况并没有得到什么改变。
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湖南29个建制市共60个自来水厂的城市公共供水水源水质状况依次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有28个自来水厂的供水水源地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资源Ⅲ类水质标准,主要表现在集中式供水水源地卫生学指标粪大肠菌群普遍超标。
湘江流域中下游一般性化学指标铁、锰和毒理学指标镉超标严重。
长株潭地区供水水源地达标率更显偏低,占全省未达标供水水源地数三成以上比例。
2.4 水土流失仍然严重
湖南地表主要以红壤土、紫色土为主,其具有质地松散、抗蚀能力差的特点,加之历史上长期乱砍滥伐和近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遥感调查显示,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约4.03万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9.07%。
严重的水土流失,一方面导致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地下水资源遭到破坏;另一方面使地表水体的含沙量过高,水质下降,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淤积河道湖泊。
2.5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低
在使用水资源方面,浪费现象比较普遍。
就工业用水而言,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不到30%,产品单位耗水量较大。
农业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以上。
传统
的农业灌溉方式,造成跑水、漏水损失严重,加上灌区工程不配套,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管理落后,造成灌溉水量利用系数低。
目前湖南省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0.6,水资源浪费严重。
农民种植的水稻,一般都是采取大水漫灌,相关资料表明,生产1公斤米要用掉1吨水。
此外城市生活用水也同样存在浪费现象。
据长沙市节约用水办公室资料显示,仅长沙市平均每天浪费的自来水,就多达10万吨。
目前长沙的合理用水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处于中下水平,水的利用率明显偏低,特别是严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到处可见。
3 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对策
我们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同时对它进行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那么我们必须加强下列工作:
1.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要加强宣传,普及和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意识,提高水忧患意识、节水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加公民对相关水的法规的了解和守法意识,使公民更加积极地投身于防洪减灾事业,更加自觉地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优化水环境。
2. 强化节约用水措施
一是要研究新的节水技术,在积极推广节水、高产、高效的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同时,发展节水型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二是采取经济手段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从低效益用途向高效益用途转移;三是进一步探讨如何调整目前的经济结构,以更利于节水;四是要继续加强蓄水工程除险加固和渠道及提灌设备的配套建设,突出提高灌溉用水的利用率。
鼓励采用先进节水技术、节水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力求从源头减少污染来源;要加快推广3R工作:即Reduce(尽量减小用水量)、Recycle尽量使用循环水)、Reuse(污水处理后再利用)。
3 治理水土流失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河流湖泊的淤积。
四水上游及其支流差不多全是流经山地和丘陵地区,加之乱砍乱垦,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暴雨季节河水含沙量猛增,水质变黄,将造成洞庭湖区淤积,并危及长江中下游安全,对四水的水土流失要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1)改坡土为梯田。
(2)严格实施水土保持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
(3)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农民烧柴问题。
(4) 营造沿江防护林和上游蓄水等工程。
(5)在继续建好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同时,新建若干新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和洞庭湖水资源。
(6)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湖南水资源总量中有35%为汛期水量,超过多年平均流量的洪水,这部分水资源如不能很好地得到控制,则不但不能利用,反而会带来洪涝灾害,因此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必须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积极防治江河两岸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既可以发挥湖南丰富的水能资源,又可以解决农业灌溉、工业用水、人畜饮用水,还可以拦截中上游泥沙,以减缓洞庭湖区淤积速
度。
4.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管理
为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以开发资源、增长经济、保护环境和发展社会的协调与持续性为总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优化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各用水部门之间的分配,在确保生态系统用水,防止生态恶化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湖南省水资源管理水平不高,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水资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方法已不适应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要求。
因此,必须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
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是一种有价值的、有限的资源,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次,要加强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第三,要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第四,要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强化水资源管理,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加强水体监测和预测预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增加水资源调度的灵活性。
5.控制水资源的污染
据资料统计,湖南省每年向湘、资、沅、澧四大水系排放的污水总量已达20多亿t,其中绝大多数未经处理,致使部分河段水质严重恶化,水体功能下降。
因此,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水环境的根本措施,必须全面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强水质监测,严格控制向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排放污染物,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水环境保护的要求相适应。
要加强工业老污染源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治理,对污染严重而没有采取预防和治理的企业进行相关惩罚;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杜绝生活污水、垃圾、粪便排入河道的行为;污水资源化,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使用率;同时,要以建设生态农业和生产绿色食品为突破口,减少农业的面源污染。
6.推进生态系统建设
要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来改善生态系统。
要采取封山育林、育草,严禁陡坡开荒,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等措施,提高涵养水土的能力。
加大执法力度,防止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 张振全,湖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途径[N],中国水利报,2001(6)
[2] 刘永华,马忠红,湖南省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03(3)
[3] 熊见红,长沙市水资源短缺状况分析及对策[J],人民长江,2003(2)
[4] 戴宗信,试论湖南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湖南水利水电,2002(4)
[5] 陈伯仲,李万,湖南省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
2002(6):101-1051
[6] 周新章,湖南大中型城市用水现状与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2002(1)
[7] 胡新明,罗满妹,游兴,湖南大中型城市用水现状与对策[J],湖南水利
水电,2005(3)
[8] 杨会全,李明生,湖南水资源短缺状况分析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6(7)
[9] 郭世民,湖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2005(6)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