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孔组合型机械密封端面变形及密封性能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锥-孔组合型机械密封端面变形及密封性能分析
程香平;刘小红;张友亮;康林萍
【摘要】提出新型的锥-孔组合型端面机械密封,考虑液膜压场的变化规律与密封环受力变形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机械密封的3D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给出相关的数值计算方法,获得了端面间膜压分布规律及端面变形情况,分析γ在高、低压工况下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菱形孔所引起的动压效应可使端面产生周向和径向波状变形,而静压效应随着γ的变化,在端面区域范围内所起作用也发生相应变化;对于压强较低和中等转速的设备,应优先选用γ=0的非锥度端面.对于较高压强和转速的设备,应优先选用γ=1或γ=0.2的收敛锥度密封端面.
【期刊名称】《江西科学》
【年(卷),期】2016(034)003
【总页数】7页(P357-363)
【关键词】机械密封;菱形孔;锥面;力变形
【作者】程香平;刘小红;张友亮;康林萍
【作者单位】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330029,南昌;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330029,南昌;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330029,南昌;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330029,南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36
20世纪80年代初,Etsion研究锥面机械密封的性能特征,使锥面密封的可行性
在理论上有所突破[1-2]。
随后各国学者根据机械密封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的密
封端面间相对较大的轴向、径向、角向偏斜和端面变形等问题展开了研究[3-4],
通过控制端面间隙、密封结构的设计和工况条件等来减小端面的相对偏斜、不对中和端面变形问题,防止两端面的接触[5-6]。
Doust[7]采用边界元法建立机械密封
变形模型并编制变形程序进行数值计算。
Mayer[8]认为力和温度是影响变形的因素,并采用圆环理论计算了机械密封端面的变形。
Salant[9]对不同结构的密封端
面的变形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实验验证。
通过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发现实验值与计算值比较相符。
Metcalfe[10]通过考虑组件间的约束及密封结构受力情况,将密封端面的变形归为各参数的综合影响,并计算了端面的变形。
Harp[11]建立
瞬态工况下流体静压型机械密封模型,采用影响系数法计算密封端面的变形情况。
孟祥铠[12]采用整体接触有限单元法,考虑辅助密封圈的影响,计算不同压力下机械密封端面变形行为。
但以上研究甚少涉及机械密封锥面和端面变形三维流、固耦合模型的研究,故而文中采用锥-孔端面组合密封新技术,研究在高压或低压工况条件下机械密封的三维流、固耦合模型的端面变形和密封性能变化规律,进而完善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的设计理论。
1.1 计算几何模型
锥-菱形孔组合型机械密封局部端面几何结构示意模型如图1所示。
静环面上有一定锥度,φ为锥面锥角,rm为锥面起始半径,ri、ro分别为密封端面内外径,h0为端面液膜的基础膜厚,定义锥度φ=100×(ro-rm)×tan φ/h0[13],锥面宽度比
γ=rm/ro;动环面上菱形孔沿密封端面周向呈中心对称分布,径向呈等间距分布,且菱形孔为等深孔,其深度为h1。
菱形截面孔为方向性型孔,采用2个结构参数
a和b来表示其几何特征,且定义方向因子ξ为:
ξ=b/a
式中:a为菱形孔对称轴的半长轴,b为半短轴。
因所构建力学模型具有中心对称性和周期性,故只需建立单周期几何模型。
图2
为三维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示意图,密封环边界条件为周期性边界条件(此边界
处位移设为零),静圆环外径处采用固定约束,动圆环外径处采用指定位移。
另外,因菱形孔与密封环尺寸相差一个数量级,菱形孔的存在对其局部应力分布影响较大,而对密封环整体变形量影响较小,故在计算变形时可忽略菱形孔的影响。
但在计算膜厚变化时仍需考虑菱形孔的存在。
1.2 数学模型
假设端面间流体压力沿膜厚方向恒定不变;密封流体为牛顿型流体,其粘度保持不变,则用于描述端面液膜压力的控制方程可用二维Reynolds方程表示:
式中,U和V分别为端面x和y轴向端面平均线速度,h为液膜厚度,p为端面膜压,μ为密封介质黏度系数。
端面液膜厚度方程为:
式中,hi为动圆环面上某点的变形量;hj为静圆环面上某点变形量;hk为锥面上某点锥高;
当机械密封稳定运行时,动圆环组件轴向受力平衡,则:
闭合力Fc=开启力Fo
其中:
Fo=paAaN∫∫pdxdy
式中:psp为弹簧比压,B为密封端面平衡比,Aa为单个菱形孔的截面面积,pi
和po分别为密封环内外径压力,pa为环境压力或空化压力,N为沿密封端面周
向对称分布的菱形孔列数。
将公式(2)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离散,再和公式(3)~(6)进行联合求解,建立流体动静压型机械密封三维流固耦合数学分析模型。
利用Matlab编程计算p,用商用有
限元软件计算密封环的变形,以变形后的h再次求解p分布,进行反复迭代求解,直至收敛判据满足程序设定,则迭代停止。
再由最终迭代出的p计算出液膜刚度Kz、Fo和泄漏率Q等密封性能参数,具体算法详见参考文献[14-15]。
求解压力控制方程时,满足压力迭代判据:
errorp=norm(∑p(n+1)-∑p(n))<ε
式中:εp为收敛误差限,本文取1×10-5。
对膜压场的修正采用松弛因子法,则
下次迭代准备新的初值为:
ϑ
式中:ϑ为松弛因子,能够在0~2之间进行选择,0<ϑ<1时,称为欠松弛迭代;1<ϑ<2时,称为超松弛迭代。
文中着重研究密封端面的γ在高低压工况下对锥面-菱形孔组合端面密封性能的影
响及端面变形情况。
几何参数:ri=128 mm,ro=142 mm,a=2 mm,
h1=1.25 μ m,单列菱形孔数ns=4,ξ=0.67,动、静圆环弹性模量分别为
E1=617 GPa、E2=23 GPa,动、静圆环泊松比分别为υ1=0.28、υ2=0.25,动、静密封环厚度分别为hb1=10 mm、hb2=15 mm,φ=4,B=0.85,
psp=0.1,N=150。
工况参数:pa=pi=0.1 MPa,低压po=0.3 MPa,高
压po=0.3 MPa,μ=0.001 Pa.s,旋转环转速ω=1 500 r/min。
规定密封端面变形位移量以动、静圆环的轴中心线为直角坐标轴的x轴,各自原
密封端面处为0基准点,x轴正方向为负值,负方向为正值。
在计算研究某参数对变形及密封性能参数影响时,除说明外,其它几何参数和工况参数均保持不变。
在此基础上分析高、低压工况和不同γ条件下的密封环变形情况及其密封性能参数
的变化规律。
2.1 低压工况时γ对端面变形及密封性能影响
图3显示了低压工况、ω=1 500 r/min和不同γ时,运行中液膜压场的变化规律
及密封环受力的端面变形情况。
结果显示,由于端面菱形孔的存在使液体在孔区流程增长,又受到孔边界的阻滞和挤压而产生较强的动压效应,故而端面间的液膜压场出现了有规律、交替相间的波谷(即空化区)和波峰区。
周向方向上高压区域出现在受菱形孔边界阻滞的一侧;反之,波谷(即空化区)出现在菱形孔中液膜的发散区内;径向方向上γ=0时的最高压力峰值出现的位置靠近外径侧,然后压力峰值依次减小到内径处,而γ非0时最高压力峰值出现的位置靠近内径侧,压力峰值再往外径侧依次减小。
与此同时,压力峰值随γ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且最高压力峰值p 高(γ=0.6)>p高(γ=1)>p高(γ=0),因此当γ=0.6时的端面间最大压差
△p(γ=0.6)变化幅度是最大的,而△p(γ=1)和△p(γ=0)则依次变小。
当γ不同时其高压和低压区域的范围大小也是不同的,γ=0.6时端面间液膜的低压区域范围很大,高压区域范围极小,故而这种流压场状况极易造成密封端面的不平衡运行;相比之下,γ=0时的液膜压场的高、低压区域范围大小相对较均衡,压差变化幅度也较小,因而这种状态的两密封端面在运行过程中会很平稳,不易接触,则难以磨损,而γ=1的机械密封液膜稳定性居三者之中。
还可看出,流体静压作用随γ的变化沿径向方向由外径向内径处逐渐增强,动压效应则相应变化,致使密封环面形成凸凹不平的曲面,且变形情况与液膜压场的形状有关,膜压较大区域对应的密封环区产生较大变形,压力较小区域产生的变形较小。
对于不同γ来说,则具有一定的共性规律:在周向方向上形成中间凹陷的周期性周向波度曲面,径向方向上外径侧变形较小,中间变形最大,随后又逐渐减小至内径侧;同时,又具有各自的个性规律:由图3(a)知,γ=0时,由于密封环上菱形孔动压效应的存在,周向和径向压力分布不均,使圆环端面产生了周向和径向方向上波状变形,且波幅值大于内外径处综合变形量,动、静圆环的最大变形量分别为0.016 69 μm和-0.4475 μm(数值前的正负只代表变形的方向性),整体端面由外径到内径侧有轻微的锥度变形;由图3(b)知,当γ=0.6时,动、静圆
环端面变形由外径向内径处逐渐增大,最大变形靠近内径侧,分别为0.008 867 μm和-0.199 6 μm,虽然△p(γ=0.6)>△p(γ=1)>△p(γ=0),但很小的局部高压对端面的整体变形影响不大,故而γ=0.6时的端面变形量反而不及γ=0和γ=1
时的大。
同时,由于γ=0.6密封端面存在较长收敛锥度,从而使其径向锥度变形明显,即外径侧变形要大于内径侧,径向波状变形减弱,而因动压作用产生的周期性周向波状变形在靠近内径侧明显,外径侧减弱。
由图3(c)可知,在γ=1时,动、静圆环面变形由外径侧向内径处逐渐地增加,再快速减小,最大变形量靠近内径侧,分别为0.018 69 μm和-0.487 4 μm,同样密封端面也存在着轻微收敛锥度。
图4显示了po=0.3 MPa、ω=1 500 r/min时,不同γ对密封性能参数的影响
规律,其中左侧纵轴线对应于左侧灰黑色的柱状图,右侧纵轴对应右侧彩色的柱状图。
结果表明:当γ=0、0.6和1时,其Fo的大小相差不大,但
Kz(γ=0)>Kz(γ=1)>Kz(γ=0.6),这表明密封端面的液膜稳定性
受到其液膜压强波动均匀性和强度的影响较大,液膜压强越均衡,强度越大,对应的液膜稳定性越好,液膜刚度Kz就越大,在运行过程中密封面越平稳,就难以接触,寿命周期则越长。
还可看出,右侧彩色柱状图中最小膜厚
hmin(γ=0)>hmin(γ=0.6)>hmin(γ=1)和泄漏率Q(γ=0)>Q(γ=0.6)>Q(γ=1),即密封端面的hmin决定其Q的大小,hmin越小,密封性就越好,但hmin越小,密封端面越容易接触磨损,寿命就会缩短。
综上所述,考虑到液膜稳定性和密封可靠性,对压强较低和中等转速的设备,应选用γ=1的收敛锥度(Q较小)或γ=0的非锥度端面密封(Q大些)。
2.2 高压工况时γ对端面变形及密封性能影响
图5显示了高压工况、ω=6 000 r/min和不同γ时,压场的变化规律及端面间液膜厚度的情况。
由图5可知,在高速和高压工况下,端面液膜的动静压效应均起
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最高压力峰值随γ的不同而变化很大,且最高压力峰值p高
(γ=0.2)>p高(γ=0.6)>p高(γ=1),γ=0.2的端面间压
差△p(γ=0.2)变化幅度是最大的,而△p(γ=0.6)和△p(γ=1)依次变小。
当
γ=0.6时,整个液膜区的局部超高压范围要远小于低压区的范围,且压差很大,而γ=0.2和γ=1的高低压区域范围大小的差距就小些,从而液膜的稳定性就好些。
另外,随着γ的增大,内、外静压差△(po-pi)对整个密封端面的影响范围越大,故而随γ的增大,端面液膜静压效应的作用范围要远大于动压效应的作用范围。
还可看出,膜厚由外径处向内径处先快速减小再缓慢变小,形成折线状或直线状的径向收敛锥面,其锥面宽度的大小随γ的增大而增加。
从整体膜厚来看,γ越大对应的膜厚越大,同时hmax和hmin也随γ的增大而增大,其原因在于:随着圆
环面上锥宽长度的增大,端面间液膜的静压效应所影响的范围开始变大和增强,而动压效应所影响的范围逐渐变小和减弱,这是在定闭合力的作用下,为保持轴向力的平衡,密封装置在运行中会自动调整端面间整体膜厚来控制端面的膜压,故而如果膜厚增大相应地膜压就会减小。
图6显示了高压工况和ω=6 000 r/min时,不同γ对密封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其中左侧纵轴线对应于左侧灰黑色的柱状图,右侧纵轴对应右侧彩色的柱状图。
结果表明:当γ=0.2、0.6和1时,左侧灰黑色柱状图中的开启力Fo相差不大,但液膜刚度K z(γ=1)>Kz(γ=0.2)>Kz(γ=0.6);右侧彩色柱状图中的
hmin(γ=1)>hmin(γ=0.6)>hmin(γ=0.2)和Q(γ=1)>Q(γ=0.6)>Q(γ=0.2)。
因而,γ=0.2的机械密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最好的密封性,γ=1的机械密封具有最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密封性,γ=0.6机械密封的效果是三者中最差的,所以可以根据设备工作要求的不同来选取合适的端面密封。
综上所述,对于较高压强和转速的设备,应选用γ=1的收敛锥度端面密封(具有较大Q)或γ=0.2的锥度端面(Q为三者之中最小的)。
1)在给定工况下,由菱形孔所产生的动压效应可使端面产生周向和径向波状变形,
而静压效应随着γ的变化,在端面区域范围内所起作用也发生相应变化;密封端
面的液膜稳定性受其液膜压强波动均匀性和强度的影响较大,压强变化越均衡,强度越大,对应的液膜稳定性越好,Kz就越大,在运行过程中越平稳,就难易接触,寿命周期则越长。
2)为提高液膜稳定性和密封可靠性,对于压强较低和中等转速的设备,应选用
γ=1的收敛锥度密封端面或γ=0的非锥度端面。
对于较高压强和转速的设备,应选用γ=1的收敛锥度端面密封或γ=0.2的锥度端面。
【相关文献】
[1] Etsion I.Performance of end-face seals with diametral tilt and coning-hydrostatic effects[J].ASLE Trans,1980,23(3):279-288.
[2]Etsion I.Dynamic analysis of non-contacting face seals[J].ASME J of Lubr
Tech,1982,44(4):460-468.
[3]Griskin E N.Study of face seals with eccentric rotation[M].New York:Soviet Journal of Friction and Wear,Allerton Press,1987.
[4]Wileman J.Dynamic response of eccentric face seals to synchronous shaft
whirl[J].ASME J Tribol,2004,126(4):301-309.
[5]Zou M,Dayan J,Green I.Parametric analysis for contact control of a non-contacting mechanical face seal[C]//Proceedings of Vibration, Noise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99,Venice,Italy,1999:493-499.
[6]Zou M,Dayan J,Green I.Sensitity analysis for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a non-contacting mechanical face seal[C]//Proc Instn Mech Engrs,2000,214,Part C.
[7]Doust T G.A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of pressure and thermal distortions
in a mechanical seal[J].ASLE Transactions,1986,29(2):151-159.
[8]Mayer E.机械密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1.
[9]Salant R,Key W E.Development of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use in mechanical seal design[C]//Proceedings of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Sealing,Insbruck,1984:325-343.
[10]Metcalfe R.End-face seal deflection effect-the problem of two-component stationary or rotating assemblies[J].ASLE Transactions,1980,23(4):393-399.
[11]Harp S R,Salant R F.Analysis of mechanical seal behavior during transient
operation[J].Journal of Tribology,1998,120(2):191-197.
[12]孟祥铠,吴大转,王乐勤.辅助密封影响下机械密封端面变形行为的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8,33(1):101-103.
[13]彭旭东,刘鑫,孟祥铠,等.锥面-微孔组合端面机械密封性能理论研究[J].化工学报,2011,62(12):3463-3470.
[14]彭旭东,杜东波,李纪云.不同型面微孔对激光加工多孔端面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J].2006,26(4):367-371.
[15]彭旭东,杜东波,盛颂恩,等.端面微形体对液体润滑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07,27(4):35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