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无伴奏合唱教学探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无伴奏合唱教学探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1-29T01:31:18.5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8期作者:吴震[导读] 高中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而“合唱”模块则是选择性必修课程,更是必修课程“歌唱”模块的拓展和延伸。
吴震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
摘要:
高中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而“合唱”模块则是选择性必修课程,更是必修课程“歌唱”模块的拓展和延伸。
本文结合无伴奏合唱形式,将新课标要求与教学实施密切结合,探索课程教学空间,通过课程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有效衔接,提升学生歌唱表现力。
关键词:高中合唱教学无伴奏合唱教学实践
一、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合唱教学中的渗透(一)提升学生的审美与感知能力
学生首先保证自我声部的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多次尝试与他人合作,逐步培养声部倾听的能力;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强化对指挥敏锐的判断能力;学生反复合唱在歌唱、听辨、声音控制、舞台表现等基本能力中得到提升;学生多形式的实践经验积累,掌握风格迥异的作品,培养发现美、领悟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高中合唱教学多以行政班为组织形式,依据男女生比例均衡的优势给予了师生无限的发挥创造的空间。
灵活的组合方式适应着不同能力、不同学习对象、不同难度的学生,帮助其树立演唱的自信心;教师鼓励学生自行编排合唱作品,实现参与音乐创作,充分体现着对艺术表现的培养,释放学生自身潜在的表现能力。
(三)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合唱体现歌者的情感,教学中教师通过鉴赏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了解合唱文化的多元性。
二、无伴奏合唱教学实践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一)无伴奏合唱教学主要包括的内容
普通高中合唱模块的教学内容中是以声乐相关知识的普及为目标,通过不断地积累歌唱经验,体验声乐艺术的感染力。
除此之外教材中还涉及多种演唱的形式,如独唱、重唱、混声合唱等多种内容。
无论哪种形式的歌唱都是围绕训练声音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1、运用科学的发声技术
合唱教学有别于个性化声乐教学,所有的发声技术学习过程都是融入集体歌唱实践之中。
首先采用5—8分钟的快乐哈农练声训练,摆脱枯燥的半音升降音阶训练,促进学生快速的进入歌唱和聆听状态。
2、强调作品的音乐要素
高中合唱教学中选用的无伴奏合唱作品难度适中,教师多采用音阶模唱,甚至采用音乐游戏,让声音的概念视觉化,以此提高学生音准的控制能力。
教师还会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带领学生体验在规律节奏中强弱、速度、力度、结构等多音乐要素的变化。
学生在实践中相互磨合和适应,培养了自我准确把握合唱作品及表现的能力。
3、培养多声部歌唱能力
多声部合唱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关注纵向和声逻辑关系[2]。
合唱教学中首先采用横向独唱的旋律作为引导,分析乐句结构,在不同的和声主音下叠加和弦单音,丰富小节纵向和声,从二声部到更多的声部,学生在循序渐进,反复变化中体会到了和声的作用和音响效果,学会了相互聆听,演唱过程中平衡着自我的音色、统一各声部的声音。
教师此时可以分小组鼓励学生自行练习,共同观摩,相互评价,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多声部听唱素质培养的教学效果。
(二)无伴奏合唱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1、歌唱方法的训练
无伴奏合唱的发声方法多种多样,有的采用柯达伊教学法,有的侧重奥尔夫教学实践,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训练发声练习,都要注意方式的多样性和因材施教。
在合唱中音色和谐统一是基本要素,要求声部间做好音准和音色的训练,混声无伴奏合唱作品《茨冈》,异域风情的旋律风格,转变调性的诙谐,让四个声部在领唱、轮唱、卡农歌唱多形式下科学的按照和声布局运用发声器官,表达着不同声部的情感色彩,展现着合唱声音的艺术魅力。
2、合唱曲目的选择
高中阶段训练学生无伴奏合唱,在选曲上要选择能够引起中学生情感共鸣的合唱作品。
比如《蜗牛》《春天》《次仁拉索》《喜欢你》等等。
依据学生的实际歌唱水平和表演基础,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初期选择短小精悍艺术性强的作品进行训练,还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巴赫复调作品,体验和声的均衡,培养纵向和声的听觉意识。
3、教学手段多样化
无伴奏合唱教学中有一类是阿卡贝拉,这种形式要求演唱的学生个人歌唱的能力非常强,同时能够利用声音模拟各种音色,如风声、雨声、动物叫声、不同乐器的音色,对于这样可溯性极强的学生可以组织成一支阿卡贝拉乐团,巧用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我发挥想象力塑造作品中需要的音响效果。
比如藏生合唱《嘀哩嘀哩》,《嘀哩嘀哩》又名《春天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它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美丽的春天,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笔者结合藏生音色和音域的特点,对该作品的形式进行了创新调整,运用无伴奏四声部和声作为歌唱背景,用单三部曲式结构描绘雪域高原的春天美景。
合唱在明亮的色彩中拉开序幕,融入了柔和的协和音调,给人以明朗亲切之感,作品中段采用声势模仿藏民的生活之音,高亢的原生态民歌在春雨的草原上沁人心脾,完美的再现了天空湛蓝,云彩恬淡,举头似乎能透至根。
再现部段落以藏族载歌载舞的形式呈现,运用模进的手法,变化重复音乐主题,既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又加强了歌曲的统一感。
4、对教师合唱教学能力的挑战
4.1 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
高中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合唱教学的质量,尤其是无伴奏合唱排练的前提,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基础,熟悉国内外音乐教学法的实际教学操作步骤,个人要掌握一定的歌唱与指挥能力,懂得歌唱教学理论和训练方法,了解前沿的合唱教育教学理念。
4.2敏锐的音乐感知
音乐感知是音乐教师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7]。
在合唱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具备鉴赏和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准确的判断不同阶段的学生适宜学习的作品难度,精准的分析作品的内容、风格、情感及教育价值,培养学生不断的体验合唱艺术的魅力。
4.3过硬的伴奏技能
无伴奏合唱教学是合唱作品的表现形式,前期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多种伴奏的形式稳定学生的音准,帮助学生体验和声的均衡和谐统一,与此同时,高超的伴奏技能对分析作品曲式和风格有一定的辅助功能,为后期教师编配和声,编创织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技术保证。
4.4娴熟的合唱技巧
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借助市区教研的时间积极参与合唱排练,不断的提高合唱技巧,是提升教师合唱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6]。
转变自我角色,换位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开展“教、唱、研”的模式,逐步的拓宽教学思路,采用迁移法和行动研究法探索无伴奏合唱教学的特点,抓住共性与个性的平衡点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出无伴奏合唱教学实践高中合唱课堂的有效途径,这也是今后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马晓歌等编著.实用和声学简明教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刘波.合唱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09.
[4]管仲义.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孙从音编.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6]潘攀.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合唱课教学探究[J ]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7]李晓红. 合唱的优化教学和形式多样化诌议 [J ] 艺术探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