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练习九年级化学(全国)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
第1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一、基础巩固
1.【2023·秦皇岛期末】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A.温度的高低 B.溶质的性质
C.压强的大小 D.溶剂的性质
2.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该实验无法探究的因素是( )
A. 溶质种类
B. 溶剂种类
C. 溶液温度
D. 颗粒粗细
3.下表是同学们在学习溶液知识时实验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分析后请回答:
(1)在同一条件下,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

(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________有关。

4.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B.浓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其他任何溶质的溶液
D.稀溶液
5.【2022·吉林模拟】下列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6.【2023·重庆模拟】要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面的方法中一定可行的是( ) A.加溶剂 B.加溶质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7.【2023·聊城期末改编】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
B.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溶质的溶液
二、能力提升
8.【2023·苏州】向5 mL碘的水溶液(黄色)中加入2 mL汽油(无色),振荡后静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由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
B.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
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
D.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
9.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的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⑥通入少量CO2气体。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①②⑤
10.【2023·郴州模拟】室温时,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按图所示加水并搅拌,使之充分溶解。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乙→丙的过程中,烧杯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
B.丁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乙和丙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丁→戊的过程中,烧杯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
11.【2022·金华】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0 g、25 g、5 g 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认为,A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12.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1)第一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组所得溶液是
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第二组实验中,“①”处质量为_____g。

(3)能得出结论“20 ℃时固体A的溶解性小于固体B的溶解性”的是________(填“第一组”“第二组”或“第三组”)实验。

(4)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有______(填字母)。

A.温度
B.加入溶剂种类
C.加入溶剂质量
D.加入固体种类
E.加入固体质量
参考答案
1.C
【点拨】压强的大小会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性,不会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

2.D
【点拨】对比实验2、3可探究溶质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对比实验3、4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对比实验1、2可探究溶液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3.(1)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
(2)温度
4.A
【点拨】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A正确;浓溶液、稀溶液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B、D错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能够继续溶解其他溶质,C 错误。

5.A
【点拨】①所示氯化钾溶液中有不再继续溶解的氯化钾晶体,因此该溶液是该温度下氯化钾的饱和溶液;②所示溶液是浓度较大的氯化铵溶液,但该溶液不一定是该温度下氯化铵的饱和溶液;③所示溶液是黄色的氯化铁溶液,该溶液可能是该温度下氯化铁的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④所示溶液是颜色很深的硫酸铜溶液,颜色很深可以说明该溶液的浓度较大,但并不能说明该溶液是该温度下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6.B
【点拨】向不饱和溶液中加溶剂,仍为不饱和溶液,A不符合;向不饱和溶液中加溶质,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B符合;对于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的物质,其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仍为不饱和溶液,对于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弱的物质,升高温度能使其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该方法不一定可行,C不符合;同理,降低温度也不一定可行,D不符合。

7.B
【点拨】本题采用内涵分析法解答。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不是化合物,A 错误;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如80 ℃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是浓溶液,但不是饱和溶液,B正确;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饱和
溶液,如饱和石灰水是稀溶液,C错误;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但还能溶解其他溶质,D错误。

【点易错】解答此题要注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8.B
【点拨】由图可知,振荡前,无色的汽油在上层,黄色的碘水溶液在下层;振荡静置后,上层呈紫红色,说明得到的是碘的汽油溶液,下层呈无色,说明是水。

该实验说明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同时也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A、C 正确;由该实验无法得出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的结论,B错误;碘的水溶液呈黄色,碘的汽油溶液呈紫红色,说明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D正确。

9.D
【点拨】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除了采用增加溶质和蒸发溶剂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10.A
【点拨】本题采用图示分析法解答。

乙→丙的过程中,溶剂质量增加,烧杯中剩余氯化钠固体的量减少,则烧杯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增大,A错误;丙烧杯中有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存在,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加入20 g水,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丁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正确;乙和丙烧杯中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则乙和丙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正确;丁→戊的过程中,加入20 g水,烧杯中氯化钠溶液的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D 正确。

11.(1)A烧杯中有不溶解的固体
(2)A≥B>C
【点拨】本题采用比较法解答。

(2)A、B、C三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温度相同,同种固体物质的质量分别为50 g、25 g、5 g,A一定为饱和溶液,B可能为饱和溶液,C一定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B>C。

12.(1)探究溶剂种类对固体溶解性的影响;饱和
【点拨】本题采用表格分析法和控制变量法解答。

(1)比较表格中的内容可知,在第一组实验中只有溶剂种类不同,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所以探究的是溶剂种类对固体溶
解性的影响;第一组实验中,向20 g水中加入10 g固体A,只溶解了6.2 g,由于有固体剩余,故所得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2)3.1
【点拨】第一组实验中,20 g水溶解了6.2 g固体A达到饱和,由此可知,第二组实验中将10 g固体A加入10 g水中,只能溶解3.1 g。

(3)第二组
【点拨】根据对比实验,找出除溶质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的一组数据,只有第二组实验符合。

(4)ABD
【点拨】对比第二组与第三组实验中固体A的溶解性,可以得出固体的溶解性与温度有关;对比第一组的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固体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对比第二组的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固体的溶解性与加入的固体(即溶质)种类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