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2.1《雨巷》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情感目标: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学情分析:虽然本篇课文是新诗,但对于参加过高考的三年普专学生而言,他们在高中时代就已经学过许多的现当代诗歌,因此对诗歌的诵读技巧不陌生,再加上悟性不错,所以学习起来并不吃力,只是这些大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高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大专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再加上没有的升学的压力,他们惰性较强,懒于动脑,需要老师不断的、启发、引导和点拨,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分析其成因。

教学难点: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义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走进雨巷、激趣导入
课前请大家倾听流行音乐《丁香花》,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一致的气氛,由此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三、介绍写作背景
四、彷徨雨巷、熟读顿悟
(1)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感知、把握诗歌孤独而惆怅的感情基调。

(2)同学们品味本诗舒缓悠扬的节奏,整齐和谐的声韵。

并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第一美——形式的音乐美及其成因
小组讨论后明确原来诗歌的音乐美就是来自于这是由诗歌韵脚,重叠句子,重复的词语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

五、感悟雨巷、合作探究
诗歌不仅要读,还要品和悟。

品、悟诗歌要从意象入手。

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诗歌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和情绪?
明确:孤独、忧伤,痛苦,惆怅,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2、从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忧伤惆怅呢?
(1)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2)创造了几个重要的意象。

思考: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发分析诗歌意象:油纸伞、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
第一个是雨巷——悠长、寂寥、雨的哀曲、青砖灰瓦。

第二个是油纸伞——高雅、文人情调、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

第三个是丁香——愁怨、(颜色、芬芳、忧愁)、惆怅、美丽、高洁、忧郁、芬芳。

第四个是篱墙——颓圮的、凋零的(
第五个是“我”——独自、彷徨
第六个是姑娘——哀怨彷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静默、凄婉、迷茫——理想之美好,稍纵即逝,不可把握
共同点:调子都是压抑、低沉的、凄迷的,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凄美的意境。

这就是本诗的第二美——意境的朦胧美。

3、诗人刻画一个忧郁的丁香姑娘,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也就是这是一首什么诗?)结合写作背景思考:提示:A、可以理解成纯粹的爱情诗(实写)苦闷时寻求爱的寄托,这也是人这常情,诗人的气质也决定着有这种可能(1927年诗人的初恋以失败而告终)。

B、也可以理解成是作者心中的一种对理想的追求(虚写)
明确:丁香姑娘既可以是诗人的爱情追求,也可以是同伴或知己,还可以是对美好理想、人生信念的追求,
在此主旨下,其他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也显露出来
“我”代表着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和煎熬的进步青年。

雨巷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即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

至此我们有领悟了这首诗歌的第三美——情感的含蓄美。

六、走出雨巷、揭示主题
《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七、课后作业
搜集整理古代诗歌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并分析其象征意义。

选取自己喜欢的意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下节课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形式的音乐美:诗歌韵脚
重叠的句子
重复的词语
雨巷意境的朦胧美:雨巷——悠长寂寥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
丁香——愁怨美丽高洁
篱墙——颓圮的凋零的
“我”——独自彷徨寂寞
姑娘——哀怨彷徨凄婉迷茫
情感的含蓄美:爱情诗(实写)
政治诗(虚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