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政治 教材知识复习 主题一 心理与品德 考点6 明辨是非 好奇心 从众心理精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6 明辨是非好奇心从众心理
一、选择题(第1~6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第7~10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6·衡阳20)网络聊天已成为现代人交友的一种新时尚,很多人通过网络聊天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友谊,但也有不少人上当受骗。

因此,我们青少年在网络交往中,应做到( D )
A.大大方方地与网友见面
B.提供个人虚假信息,以免个人隐私被泄露
C.对人坦诚,毫无保留
D.既要真诚守信,又要谨慎,注意明辨是非
2.(2016·连云港8)“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

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辨别是非的依据是( C )
A.个人的情感好恶 B.自身的愿望
C.法律与道德的要求 D.他人的评价
3.(2016·十堰2)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过去的“哥们儿”邀他去KTV,并送他一粒摇头丸。

小明的正确做法( B )
A.接受,尝尝无所谓
B.拒绝,劝对方也不要食用
C.接受,只此一次,以后不再食用就行了
D.接受,藏起来卖给别人
4.(2016·西宁4)比起实体店,网购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因为网购物美价廉、省事省心,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消费方式。

2015年我国网购总额达3600亿元,在网上购物的互联网用户比例达到47%。

这说明( C )
A.网络生活比现实生活好得多
B.网购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实体店购物方式
C.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D.人们对网络的痴迷已经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5.(2016·昆明7)《中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6成的青少年网民相信或比较相信互联网上的信息。

这警示我们应( C )
A.增强猎奇心理,广泛结交网友
B.杜绝网络交往,谨防上当受骗
C.避免网络成瘾,提高辨别能力
D.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网络信息
6.(2016·云南6)社会生活比较复杂,需要我们学会选择。

下列同学的选择正确的是( D )
A.小丁碍于面子接过同学递来的香烟
B.小梅请病假去观看某明星的演出
C.小华为了买手机和父母大吵大闹
D.小涛把捡到的钱包主动还给失主
※温馨提示:以下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答案。

7.(2016·德州8改编)近年来,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实施诱拐、欺诈和性侵害等案件时有发生。

为避免此类侵害,我们应该( ACD )
A.提高警惕,安全上网
B.抵制诱惑,拒绝上网
C.谨慎交友,防止上当
D.保护隐私,避免泄漏
8.(2016·福州16改编)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要受到刑事处罚。

面对网络谣言,公民要( BCD ) A.维护言论自由
B.依法行使权利
C.自觉履行义务
D.自觉明辨是非
9.(2016·广安4改编)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BC )
A.我们的周围还存在不良诱惑
B.青少年要学会自律和“慎独”,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C.要提高警惕性和分辨能力,预防违法犯罪
D.中学生吸毒属于犯罪行为,抽烟酗酒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解析】中学生吸毒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抽烟酗酒属于不良行为。

10.(2016·威海6改编)《第八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九成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不良信息。

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ABCD )
A.未成年人要明辨是非善恶,面对网络信息要学会选择
B.国家有关部门既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又要加大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C.互联网企业要加强自律,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D.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11.(2016·菏泽21)微信作为当今最热门的社交信息平台,已成为年轻人的网络生活新方式。

下面是同学们利用微信所做的一些事情,请运用思想品德课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解析】(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与人交往的技巧的认识,应围绕交往时注意的问题作答。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认识,依据教材和材料分析即可作答。

(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围绕正确看待当今社会问题作答。

(4)此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提炼知识的能力,围绕公民正确行使权利作答即可。

12.(2016·泰州28)【明辨是非】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不是“网民”已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标志。

然而,当我们沉浸在QQ、微信、博客、微博带给我们全新体验的同时,各种关于网络的负面新闻却引起了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

为此,学校开展了“网络世界中的我”调查征帖活动。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跟帖:
打游戏,聊QQ,叙友情;
做作业,搜题目,找答案;
泄情绪,发私愤,传谣言;
看新闻,读经典,传美德;
……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跟帖进行评析。

(如果你有新的观点,可继续跟帖,并简述理由)
“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另一方面,网络也有可能造成很多伤害,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症、诱惑欺诈。

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上述同学不能正确利用网络,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自己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会侵害他人、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性质严重的要受到法律制裁。

13.(2016·齐齐哈尔28)【网络生活你我共享】
材料:很多公共场所都有免费的WiFi,为“低头族”带来了方便与实惠,却不知这里有很多安全隐患。

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盗取你的个人信息,随之而来的就是恼人的骚扰、诈骗。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不法分子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项权利?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类似的行为。

隐私权。

偷看别人的日记,人肉搜索等。

(2)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你有哪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①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②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在上网时不轻易泄露个人的信息,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

③在上网时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不良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

④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

(3)请你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站的管理,严厉查处在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的网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网,依法惩处违法违规网站;强化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公众举报的作用;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在全社会形成抵制网络谣言的良好氛围;网站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网站要主动引导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文明上网,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网民要自重、自律,自觉抵制网络谣言,发现不良信息及违法、违规网站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