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地球与月球的平均距离为384 000km ,将384 0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3.84×103 B .3.84×104
C .3.84×105
D .3.84×106 2.下列每对数中,相等的一对是( )
A .(﹣1)3和﹣13
B .﹣(﹣1)2和12
C .(﹣1)4和﹣14
D .﹣|﹣13|和﹣(﹣
1)3
3.一张普通A4纸的厚度约为0.000104m ,用科学计数法可表示为() m A .21.0410-⨯ B .31.0410-⨯ C .41.0410-⨯ D .51.0410-⨯ 4.如果a ﹣3b =2,那么2a ﹣6b 的值是( )
A .4
B .﹣4
C .1
D .﹣1
5.墙上钉着用一根彩绳围成的梯形形状的饰物,如图实线所示(单位:cm ).小颖将梯形下底的钉子去掉,并将这条彩绳钉成一个长方形,如图虚线所示.小颖所钉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厘米?如果设长方形的长为xcm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为( )
A .2(x+10)=10×4+6×2
B .2(x+10)=10×3+6×2
C .2x+10=10×4+6×2
D .2(x+10)=10×2+6×2 6.若(1,2)表示教室里第1列第2排的位置,则教室里第2列第3排的位置表示为( ) A .(2,1)
B .(3,3)
C .(2,3)
D .(3,2)
7.下列方程的变形正确的有( ) A .360x -=,变形为36x = B .533x x +=-,变形为42x = C .
2
123
x -=,变形为232x -= D .21x =,变形为2x =
8.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2与
12
B .2(1)-与1
C .2与-2
D .-1与21-
9.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了135元,其中一个盈利25%,另一个亏本25%,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 ) A .不赔不赚 B .赚了9元 C .赚了18元 D .赔了18元 10.已知105A ∠=︒,则A ∠的补角等于( ) A .105︒
B .75︒
C .115︒
D .95︒
11.如图的几何体,从上向下看,看到的是( )
A.B.C.D.
12.已知某商店有两个进价不同的计算器,都卖了100 元,其中一个盈利60% ,另一个亏损20%,在这次买卖中,这家商店()
A.不盈不亏B.盈利37.5 元C.亏损25 元D.盈利12.5 元
二、填空题
13.已知x=3是方程
(1)2
1
343
x m x-
++=的解,则m的值为_____.
14.若|x|=3,|y|=2,则|x+y|=_____.
15.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结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为6个三角形,则n的值是___________.
16.如图,是七(2)班全体学生的体有测试情况扇形统计图.若达到优秀的有25人,则不合格的学生有____人.
17.小明妈妈想检测小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效果,给了小明37个苹果,要小明把它们分成4堆. 要求分后,如果再把第一堆增加一倍,第二堆增加2个,第三堆减少三个,第四堆减少一半后,这4堆苹果的个数相同,那么这四堆苹果中个数最多的一堆为
_____个.
18.据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600000000年,将46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_.
19.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据报道,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约为118000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千米.
20.方程x+5=1
2
(x+3)的解是________.
21.观察“田”字中各数之间的关系:
则c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2.观察一列有规律的单项式:x ,23x ,35x ,47x ,59x ⋅⋅⋅,它的第n 个单项式是______.
23.若-3x 2m+6y 3与2x 4y n 是同类项,则m+n=______.
24.设一列数中相邻的三个数依次为m ,n ,p ,且满足p=m 2﹣n ,若这列数为﹣1,3,﹣2,a ,b ,128…,则b=________.
三、压轴题
25.如图,已知数轴上有三点 A ,B ,C ,若用 AB 表示 A ,B 两点的距离,AC 表示 A ,C 两点的 距离,且 BC = 2 AB ,点 A 、点C 对应的数分别是a 、c ,且| a - 20 | + | c +10 |= 0 .
(1)若点 P ,Q 分别从 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 2 个单位长度/秒、5个单位长度/ 秒,则运动了多少秒时,Q 到 B 的距离与 P 到 B 的距离相等?
(2)若点 P ,Q 仍然以(1)中的速度分别从 A ,C 两点同时出发向右运动,2 秒后,动点 R 从 A 点出发向左运动,点 R 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点 M 为线段 PR 的中点,点 N 为线段 RQ 的中点,点R 运动了x 秒时恰好满足 MN + AQ = 25,请直接写出x 的值. 26.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B 是数轴上位于点A 左侧一点,且AB =22,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
(1)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 ;点P 表示的数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多少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
(3)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 ?
(4)若M 为AP 的中点,N 为BP 的中点,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
27.已知多项式3x 6﹣2x 2﹣4的常数项为a ,次数为b .
(1)设a 与b 分别对应数轴上的点A 、点B ,请直接写出a = ,b = ,并在数轴上确定点A 、点B 的位置;
(2)在(1)的条件下,点P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 向B 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
①若PA ﹣PB =6,求t 的值,并写出此时点P 所表示的数;
②若点P 从点A 出发,到达点B 后再以相同的速度返回点A ,在返回过程中,求当OP =3时,t 为何值?
28.如图,数轴上有A , B 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a ,b ,且()2
25350a b ++-=.点
P从A点出发以每秒1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当它到达B点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返回往A点运动,并持续在A,B两点间往返运动.在点P出发的同时,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左匀速运动,当点Q达到A点时,点P,Q停止运动.(1)填空:a=,b=;
(2)求运动了多长时间后,点P,Q第一次相遇,以及相遇点所表示的数;
(3)求当点P,Q停止运动时,点P所在的位置表示的数;
(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P和点Q一共相遇了几次.(直接写出答案)
29.已知:如图数轴上两点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3、1,点P在数轴上从点A出发以每秒钟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在数轴上从点B出发以每秒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若点P和点Q同时出发,求点P和点Q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
(2)若点P比点Q迟1秒钟出发,问点P出发几秒后,点P和点Q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
(3)在(2)的条件下,当点P和点Q刚好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数轴上是否存在一个点C,使其到点A、点P和点Q这三点的距离和最小,若存在,直接写出点C所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0.已知:∠AOB是一个直角,作射线OC,再分别作∠AOC和∠BOC的平分线OD、OE.(1)如图①,当∠BOC=70°时,求∠DOE的度数;
(2)如图②,若射线OC在∠AOB内部绕O点旋转,当∠BOC=α时,求∠DOE的度数.(3)如图③,当射线OC在∠AOB外绕O点旋转时,画出图形,直接写出∠DOE的度数.
31.已知:如图,点A、B分别是∠MON的边OM、ON上两点,OC平分∠MON,在
∠CON的内部取一点P(点A、P、B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连接PA、PB.
(1)探索∠APB与∠MON、∠PAO、∠PBO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设∠OAP=x°,∠OBP=y°,若∠APB的平分线PQ交OC于点Q,求∠OQP的度数(用含有x、y的代数式表示).
32.已知数轴上三点A,O,B表示的数分别为6,0,-4,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
(1)当点P到点A的距离与点P到点B的距离相等时,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______;(2)另一动点R从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追上点R?
(3)若M为AP的中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你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
试题分析:384 000=3.84×105.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乘方和绝对值的性质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1)3=﹣1=﹣13,相等;
B.﹣(﹣1)2=﹣1≠12=1,不相等;
C.(﹣1)4=1≠﹣14=﹣1,不相等;
D. ﹣|﹣13|=﹣1≠﹣(﹣1)3=1,不相等.
故选A.
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
解:0.000104=1.04×10−4.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4.A
解析:A
【分析】
将a﹣3b=2整体代入即可求出所求的结果.
【详解】
解:当a﹣3b=2时,
∴2a﹣6b
=2(a﹣3b)
=4,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求值,正确对代数式变形,利用添括号法则是关键.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题目中图形,求得梯形的长.由图知,长方形的一边为10厘米,再设另一边为x 厘米.根据长方形的周长=梯形的周长,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详解】
解:长方形的一边为10厘米,故设另一边为x厘米.
根据题意得:2×(10+x)=10×4+6×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清题目中梯形变化为矩形,其周长不变.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数对(1,2)表示教室里第1列第2排的位置,可知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排,由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1,2)表示教室里第1列第2排的位置,
∴教室里第2列第3排的位置表示为(2,3),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分析出数对表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7.A
解析:A
【解析】
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各项进行判断后即可解答. 【详解】
选项A ,由360x -=变形可得36x =,选项A 正确; 选项B ,由 533x x +=-变形可得42x =-,选项B 错误; 选项C ,由
2
123
x -=变形可得236x -=,选项C 错误; 选项D ,由21x =,变形为x =1
2
,选项D 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熟练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A. 2的相反数是-2,所以2与
1
2
不是相反数,不符合题意; B. 2(1)=1-,1的相反数是-1,所以2(1)-与1不是相反数,不符合题意; C. 2与-2互为相反数,符合题意;
D. 211=--,所以-1与21-不是相反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判断与乘方计算,熟记相反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9.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设盈利的这件成本为x 元,则135-x=25%x ,解得:x=108元;亏本的这件成本为y 元,则y -135=25%y ,解得:y=180元,则135×2-(108+180)=-18元,即赔了18元.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直接根据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求解即可.
解:∵∠A=105°,
∴∠A 的补角=180°-105°=75°.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补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是关键.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图形和空间想象能力,从上面看图形,根据看的图形选出即可. 【详解】
从上面看是水平方向排列的两列,上一列是二个小正方形,下一列是右侧一个正方形,故A 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设盈利的计算器的进价为x ,则(160%)100x +=,亏损的计算器的进价为y ,则
(120%)100y -=,用售价减去进价即可.
【详解】
解:设盈利的计算器的进价为x ,则(160%)100x +=,62.5x =,亏损的计算器的进价为y ,则(120%)100y -=,125y =,20062.512512.5--=元,所以这家商店盈利了12.5元..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3.﹣. 【解析】 【分析】
把x =3代入方程得到关于m 的方程,求得m 的值即可. 【详解】
解:把x=3代入方程得1+1+=,
解得:m=﹣.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题的
解析:﹣8
3
.
【解析】
【分析】
把x=3代入方程得到关于m的方程,求得m的值即可.【详解】
解:把x=3代入方程得1+1+mx(31)
4
=
2
3
,
解得:m=﹣8
3
.
故答案为:﹣8
3
.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14.1或5.
【解析】
【分析】
根据|x|=3,|y|=2,可得:x=±3,y=±2,据此求出|x+y|的值是多少即可.
【详解】
解:∵|x|=3,|y|=2,
∴x=±3,y=±2,
(1)x=3
解析:1或5.
【解析】
【分析】
根据|x|=3,|y|=2,可得:x=±3,y=±2,据此求出|x+y|的值是多少即可.
【详解】
解:∵|x|=3,|y|=2,
∴x=±3,y=±2,
(1)x=3,y=2时,
|x+y|=|3+2|=5
(2)x=3,y=﹣2时,
|x+y|=|3+(﹣2)|=1
(3)x=﹣3,y=2时,
|x+y|=|﹣3+2|=1
(4)x=﹣3,y=﹣2时,
|x+y|=|(﹣3)+(﹣2)|=5
故答案为:1或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方法,以及绝对值的含义和求法,要熟练掌握.15.8
【解析】
【分析】
根据从一个n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为(n-2)的三角形作答.
【详解】
设多边形有n条边,
则n−2=6,
解得n=8.
故答案为8.
【点
解析:8
【解析】
【分析】
根据从一个n边形的某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n边形分为(n-2)的三角形作答.
【详解】
设多边形有n条边,
则n−2=6,
解得n=8.
故答案为8.
【点睛】
此题考查多边形的对角线,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计算公式.
16.5
【解析】
【分析】
根据达到优秀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求出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乘以不合格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详解】
解:∵学生总人数=25÷50%=50(人),
∴不合格的学生人数=50×(1-5
解析:5
【解析】
【分析】
根据达到优秀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求出总人数,然后用总人数乘以不合格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详解】
解:∵学生总人数=25÷50%=50(人),
∴不合格的学生人数=50×(1-50%-40%)=5(人),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熟知扇形统计图中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17.16
【解析】
【分析】
本题有两个等量关系;原来的四堆之和=37,变换后的四堆相等,可根据这两个等量关系来求解.
【详解】
设第一堆为a 个,第二堆为b 个,第三堆为c 个,第四堆有d 个,
a+b+c+
解析:16
【解析】
【分析】
本题有两个等量关系;原来的四堆之和=37,变换后的四堆相等,可根据这两个等量关系来求解.
【详解】
设第一堆为a 个,第二堆为b 个,第三堆为c 个,第四堆有d 个,
a+b+c+d=37①;2a=b+2=c-3=2
d ②; 第二个方程所有字母都用a 来表示可得b=2a-2,c=2a+3,d=4a ,代入第一个方程得a=4, ∴b=6,c=11,d=16,
∴这四堆苹果中个数最多的一堆为16.
故答案为16.
【点睛】
本题需注意未知数较多时,要把未知的四个量用一个量来表示,化多元为一元. 18.6×
【解析】
试题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由于4 600 000 000有10位,所以可以确定n=10-1=9.
所以,4 600 000 0
10
解析:6×9
【解析】
试题解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由于
4 600 000 000有10位,所以可以确定n=10-1=9.
所以,4 600 000 000=4.6×109.
故答案为4.6×109.
19.18×105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
解析:18×105
【解析】
【分析】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
解:118000=1.18×105,
故答案为1.18×105.
20.x=-7
【解析】
去分母得,2(x+5)=x+3,
去括号得,2x+10=x+3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7.
解析:x=-7
【解析】
去分母得,2(x+5)=x+3,
去括号得,2x+10=x+3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7.
21.【解析】
【分析】
依次观察每个“田”中相同位置的数字,即可找到数字变化规律,再观察同一个“田”中各个位置的数字数量关系即可.
【详解】
解:经过观察每个“田”左上角数字依此是1,3,5,7等奇数
解析:270
【解析】
【分析】
依次观察每个“田”中相同位置的数字,即可找到数字变化规律,再观察同一个“田”中各个位置的数字数量关系即可.
【详解】
解:经过观察每个“田”左上角数字依此是1,3,5,7等奇数,此位置数为15时,恰好是第8个奇数,即此“田”字为第8个.观察每个“田”字左下角数据,可以发现,规律是2,22,23,24等,则第8数为a =28.观察右下角的数字可得右下角的数字正好是左上角和左下角两个数字的和,所以b =15+a =271,右上角的数字正好是右下角数字减1,所以c =b -1=270.
故答案为:270.
【点睛】
本题以探究数字规律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数感.解题时注意把同等位置的数字变化规律,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2.【解析】
【分析】
首先观察单项式的系数,可发现规律奇数递增,然后观察其次数,可发现规律自然数递增,即可得出第个单项式.
【详解】
单项式系数分别是1、3、5、7、9……,第个单项式的系数是;
单
解析:()21n
n x - 【解析】
【分析】
首先观察单项式的系数,可发现规律奇数递增,然后观察其次数,可发现规律自然数递增,即可得出第n 个单项式.
【详解】
单项式系数分别是1、3、5、7、9……,第n 个单项式的系数是21n -;
单项式的次数分别是1、2、3、4、5……,第n 个单项式的次数是n ;
第n 个单项式是()21n
n x -; 故答案为()21n
n x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根据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探索规律,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23.2
【解析】
【分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列出方程,求出n,m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计算即可.【详解】
∵单项式-3x2m+6y3与2x4yn是同类项,
∴2m+6=4,n=3,
∴m=-1,
∴m+n
解析:2
【解析】
【分析】
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列出方程,求出n,m的值,再代入代数式计算即可.
【详解】
∵单项式-3x2m+6y3与2x4y n是同类项,
∴2m+6=4,n=3,
∴m=-1,
∴m+n=-1+3=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同类项的定义.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24.-7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题意求出a的值,再依此求出b的值.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a=32-(-2)=11,
则b=(-2)2-11=-7.
故答案为:-7.
【点睛】
本题考查探索与表
解析:-7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题意求出a的值,再依此求出b的值.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a=32-(-2)=11,
则b=(-2)2-11=-7.
故答案为:-7.
【点睛】
本题考查探索与表达规律——数字类规律探究. 熟练掌握变化规律,根据题意求出a和b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压轴题
25.(1)10
7
秒或10秒;(2)
14
13
或
114
13
.
【解析】
【分析】
(1)由绝对值的非负性可求出a,c的值,设点B对应的数为b,结合BC 2 AB,求出b 的值,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分别表示出点P、点Q对应的数,根据“Q到B的距离与P 到B的距离相等”列方程求解即可;
(2)当点R运动了x秒时,分别表示出点P、点Q、点R对应的数为,得出AQ的长,
由中点的定义表示出点M、点N对应的数,求出MN的长.根据MN+AQ=25列方程,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
(1)∵|a-20|+|c+10|=0,
∴a-20=0,c+10=0,
∴a=20,c=﹣10.
设点B对应的数为b.
∵BC=2AB,∴b﹣(﹣10)=2(20﹣b).
解得:b=10.
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P对应的数为20+2t,点Q对应的数为﹣10+5t.
∵Q到B的距离与P到B的距离相等,
∴|﹣10+5t﹣10|=|20+2t﹣10|,
即5t﹣20=10+2t或20﹣5t=10+2t,
解得:t=10或t=10
7
.
答:运动了10
7
秒或10秒时,Q到B的距离与P到B的距离相等.
(2)当点R运动了x秒时,点P对应的数为20+2(x+2)=2x+24,点Q对应的数为﹣10+5(x+2)=5x,点R对应的数为20﹣x,∴AQ=|5x﹣20|.
∵点M为线段PR的中点,点N为线段RQ的中点,
∴点M 对应的数为
224202x x ++-=442x +, 点N 对应的数为
2052x x -+=2x +10, ∴MN =|442
x +﹣(2x +10)|=|12﹣1.5x |. ∵MN +AQ =25,∴|12﹣1.5x |+|5x ﹣20|=25.
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0<x <4时,12﹣1.5x +20﹣5x =25,
解得:x =1413
; 当4≤x ≤8时,12﹣1.5x +5x ﹣20=25,
解得:x =667
>8,不合题意,舍去; 当x >8时,1.5x ﹣12+5x ﹣20=25, 解得:x 3
1141=. 综上所述:x 的值为
1413或11413.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绝对值的非负性以及两点间的距离,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6.(1)﹣14,8﹣5t ;(2)2.5或3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点P 运动11秒时追上点Q ;(4)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可得B 点表示的数为8﹣22;点P 表示的数为8﹣5t ;(2)设t 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分①点P 、Q 相遇之前和②点P 、Q 相遇之后两种情况求t 值即可;(3)设点P 运动x 秒时,在点C 处追上点Q ,则AC =5x ,BC =3x ,根据AC ﹣BC =A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分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求出MN 的长即可.
【详解】
(1)∵点A 表示的数为8,B 在A 点左边,AB =22,
∴点B 表示的数是8﹣22=﹣14,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
∴点P 表示的数是8﹣5t .
故答案为:﹣14,8﹣5t ;
(2)若点P 、Q 同时出发,设t 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分两种情况:
①点P、Q相遇之前,
由题意得3t+2+5t=22,解得t=2.5;
②点P、Q相遇之后,
由题意得3t﹣2+5t=22,解得t=3.
答:若点P、Q同时出发,2.5或3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
则AC=5x,BC=3x,
∵AC﹣BC=AB,
∴5x﹣3x=22,
解得:x=11,
∴点P运动11秒时追上点Q;
(4)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1;理由如下:
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
MN=MP+NP=1
2
AP+
1
2
BP=
1
2
(AP+BP)=
1
2
AB=
1
2
×22=11;
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
MN=MP﹣NP=1
2
AP﹣
1
2
BP=
1
2
(AP﹣BP)=
1
2
AB=11,
∴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27.(1)﹣4,6;(2)①4;②1319
,
22
或
【解析】
【分析】
(1)根据多项式的常数项与次数的定义分别求出a,b的值,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即可;(2)①根据PA﹣PB=6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出t的值,进而得到点P所表示的数;②在返回过程中,当OP=3时,分两种情况:(Ⅰ)P在原点右边;(Ⅱ)P在原点左边.分别求出点P运动的路程,再除以速度即可.
【详解】
(1)∵多项式3x6﹣2x2﹣4的常数项为a,次数为b,
∴a=﹣4,b=6.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4,6;
(2)①∵PA=2t,AB=6﹣(﹣4)=10,
∴PB=AB﹣PA=10﹣2t.
∵PA﹣PB=6,
∴2t﹣(10﹣2t)=6,解得t=4,
此时点P所表示的数为﹣4+2t=﹣4+2×4=4;
②在返回过程中,当OP=3时,分两种情况:
(Ⅰ)如果P在原点右边,那么AB+BP=10+(6﹣3)=13,t=13
2
;
(Ⅱ)如果P在原点左边,那么AB+BP=10+(6+3)=19,t=19
2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路程、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应用,数轴以及多项式的有关定义,理解题意利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
28.(1)25
-,35(2)运动时间为4秒,相遇点表示的数字为27 ;(3)5;(4) 一共相遇了7次.
【解析】
【分析】
(1)根据0+0式的定义即可解题;(2)设运动时间为x秒,表示出P,Q的运动路程,利用路程和等于AB长即可解题;(3)根据点Q达到A点时,点P,Q停止运动求出运动时间即可解题;(4)根据第三问点P运动了6个来回后,又运动了30个单位长度即可解题.【详解】
解:(1)25
-,35
(2)设运动时间为x秒
13x2x2535
+=+
解得x4
=
352427
-⨯=
答:运动时间为4秒,相遇点表示的数字为27
(3)运动总时间:60÷2=30(秒),13×30÷60=6…30即点P运动了6个来回后,又运动了30个单位长度,
∵25305
-+=,
∴点P所在的位置表示的数为5 .
(4)由(3)得:点P运动了6个来回后,又运动了30个单位长度,
∴点P和点Q一共相遇了6+1=7次.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数轴的应用,难度较大,熟悉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29.(1)13-;(2)P 出发
23秒或43
秒;(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知运动t 秒时P 点表示的数为-3+2t ,Q 点表示的数为1-t ,若P 、Q 相遇,则P 、Q 两点表示的数相等,由此可得关于t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2)由点P 比点Q 迟1秒钟出发,则点Q 运动了(t+1)秒,分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与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即可得;
(3)设点C 表示的数为a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进行求解即可得.
【详解】
(1)由题意可知运动t 秒时P 点表示的数为-5+t ,Q 点表示的数为10-2t ;
若P ,Q 两点相遇,则有
-3+2t=1-t ,
解得:t=43
, ∴413233
-+⨯=-, ∴点P 和点Q 相遇时的位置所对应的数为1
3-;
(2)∵点P 比点Q 迟1秒钟出发,∴点Q 运动了(t+1)秒,
若点P 和点Q 在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
则()2t 1t 141+⨯+=-, 解得:2t 3
=; 若点P 和点Q 在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
则2t+1×(t+1) =4+1, 解得:4t 3
=, 综合上述,当P 出发23秒或43
秒时,P 和点Q 相距1个单位长度; (3)①若点P 和点Q 在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 此时点P 表示的数为-3+2×
23=-53,Q 点表示的数为1-(1+23)=-23, 设此时数轴上存在-个点C ,点C 表示的数为a ,由题意得 AC+PC+QC=|a+3|+|a+
53|+|a+23|, 要使|a+3|+|a+53|+|a+23
|最小,
当点C与P重合时,即a=-5
3
时,点C到点A、点P和点Q这三点的距离和最小;
②若点P和点Q在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
此时点P表示的数为-3+2×4
3
=-
1
3
,Q点表示的数为1-(1+
4
3
)=-
4
3
,
此时满足条件的点C即为Q点,所表示的数为
4
3 ,
综上所述,点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5
3
和-
4
3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正确理解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从中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也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 30.(1)45°;(2)45°;(3)45°或135°.
【解析】
【分析】
(1)由∠BOC的度数求出∠AOC的度数,利用角平分线定义求出∠COD与∠COE的度数,相加即可求出∠DOE的度数;
(2)∠DOE度数不变,理由为: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到∠COD为∠AOC的一半,∠COE为∠COB的一半,而∠DOE=∠COD+∠COE,即可求出∠DOE度数为45度;
(3)分两种情况考虑,同理如图3,则∠DOE为45°;如图4,则∠DOE为135°.
【详解】
(1)如图,∠AOC=90°﹣∠BOC=20°,
∵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
∴∠COD=∠AOC=10°,∠COE=1
2
∠BOC=35°,
∴∠DOE=∠COD+∠COE=45°;(2)∠DOE的大小不变,理由是:
∠DOE=∠COD+∠COE=1
2
∠AOC+
1
2
∠COB=
1
2
(∠AOC+∠COB)=1
2
∠AOB=45°;
(3)∠DOE的大小发生变化情况为:如图③,则∠DOE为45°;如图④,则∠DOE为135°,
分两种情况:如图3所示,
∵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
∴∠COD=1
2
∠AOC,∠COE=
1
2
∠BOC,
∴∠DOE=∠COD﹣∠COE=1
2
(∠AOC﹣∠BOC)=45°;
如图4所示,∵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
∴∠COD=1
2
∠AOC,∠COE=
1
2
∠BOC,
∴∠DOE=∠COD+∠COE=1
2
(∠AOC+∠BOC)=1
2
×270°=13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角的有关计算,正确作图,熟记角的特点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1.(1)见解析;(2)∠OQP=180°+1
2
x°﹣
1
2
y°或∠OQP=
1
2
x°﹣
1
2
y°.
【解析】
【试题分析】(1)分下面两种情况进行说明;
①如图1,点P在直线AB的右侧,∠APB+∠MON+∠PAO+∠PBO=360°,
②如图2,点P在直线AB的左侧,∠APB=∠MON+∠PAO+∠PBO,(2)分两种情况讨论,如图3和图4.
【试题解析】
(1)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1,点P在直线AB的右侧,∠APB+∠MON+∠PAO+∠PBO=360°,证明:∵四边形AOBP的内角和为(4﹣2)×180°=360°,
∴∠APB=360°﹣∠MON﹣∠PAO﹣∠PBO;
②如图2,点P在直线AB的左侧,∠APB=∠MON+∠PAO+∠PBO,
证明:延长AP交ON于点D,
∵∠ADB是△AOD的外角,
∴∠ADB=∠PAO+∠AOD,
∵∠AP B是△PDB的外角,
∴∠APB=∠PDB+∠PBO,
∴∠APB=∠MON+∠PAO+∠PBO;
(2)设∠MON=2m°,∠APB=2n°,
∵OC平分∠MON,
∴∠AOC=∠MON=m°,
∵PQ平分∠APB,
∴∠APQ=∠APB=n°,
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图3,∵∠OQP=∠MOC+∠PAO+∠APQ,即∠OQP=m°+x°+n°①∵∠OQP+∠CON+∠OBP+∠BPQ=360°,
∴∠OQP=360°﹣∠CON﹣∠OBP﹣∠BPQ,即∠OQP=360°﹣m°﹣y°﹣n°②,①+②得2∠OQP=360°+x°﹣y°,
∴∠OQP=180°+x°﹣y°;
第二种情况:如图4,∵∠OQP+∠APQ=∠MOC+∠PAO,
即∠OQP+n°=m°+x°,
∴2∠OQP+2n°=2m°+2x°①,
∵∠APB=∠MON+∠PAO+∠PBO,
∴2n°=2m°+x°+y°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