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
期中学业阶段性评价考试高一地理学科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共6页)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人口稠密
B.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C.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凉爽,人口稠密
D. 城镇人口比例非洲高于亚洲
【答案】B
【解析】
【详解】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A错误;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人口稠密,B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人口稀少,C错误;城镇人口比例非洲低于亚洲,D错误。
故选B。
【点睛】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一般来说,高山、高原地区因土层贫瘠、交通不便,加上气候寒冷、风力较大等不利因素,人口较稀疏。
但在热带多雨地区,海拔较低的地区往往因气候湿热,多蚊虫等原因而人口稀少,人口稠密区多分布在具有一定海拔的高山和高原上;热带干旱地区,高原、山地由于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也成为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区。
2. 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复杂
B. 气候湿热
C. 资源匮乏
D. 地处内陆
【答案】B
【解析】
【分析】考查亚马孙河流域人口分布的原因。
【详解】亚马孙河流域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潮湿闷热的环境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因此人口分布稀疏,B对。
故选B。
3. 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分布稠密区的是()
A. 北非地区
B. 东亚地区
C. 西亚地区
D. 南极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东亚地区自然条件较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属于世界人口最为稠密地区之一,B正确;北非主要
是撒哈拉沙漠和周边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炎热干燥,不利于农业发展和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相对稀疏,A错误;西亚地区主要包括中东的一些沙漠国家,这些地区虽然有一些重要的石油资源,但总体上气候炎热且干燥,水资源有限,因此人口分布相对稀疏,C错误;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干燥、风暴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几乎没有人类永久居住,因此明显不是人口稠密区,D错误。
故选B。
4. 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
A.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 深居内陆,气候湿润
C. 气候恶劣,远离海洋
D. 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区,适合人类生存,往往人口稠密,A不符题意;深居内陆一般降水稀少,气候干旱,B错误;气候恶劣、远离海洋一般较为干旱,均不利于人类生存,往往形成人口稀疏区,C符合题意;靠近沿海,交通便利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往往人口稠密,D不符题意。
故选C。
5. 下图示意我国人口的分布。
据此完成问题。
与“胡焕庸线”西北部地区相比,东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条件较优越②经济较发达③占国土面积比重大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东南部地区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较优越,经济较发达,①②正确;“胡焕庸线”西北部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4%,大于东南部地区,③错误;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光照条件好,太阳能资源更丰富,④错误。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读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 ②③
B. ③④
C. ④⑤
D. ⑥⑦
7. 属于国内人口迁移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⑦
8. 与P 、Q 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分别是( )
A. 墨西哥、澳大利亚
B. 墨西哥、美国
C. 英国、德国
D. 印度、巴基斯坦
【答案】6. B
7. A 8. B 【解析】
【6题详解】
跨越国界线的人口迁移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图中显示,只有③④跨越了国界线,所以只有③④属于国际人口迁移,B 对,其他人口移动都没有跨越国界线,ACD 错。
故选B 。
【7题详解】
①②都在P 国国内移动,⑦在Q 国国内移动,且跨越了行政界线,属于国内人口迁移;③④国际人口迁移。
故选A 。
【8题详解】
图中显示P 国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是从农村迁移到城市,说明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英国属于发达国家,C 错;Q 国出现了由城市迁往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说明Q 国属于发达国家,巴基斯坦不是发达国家,D 错;PQ 两个接壤,且P 国向Q 国有国际人口迁移,B 符合条件,A 错。
故选B 。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
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如气候影响人的身体和地区的土壤、为的
植被和水文,土壤和矿产资源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则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其中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战争、国家政治变革和政治中心改变等,这些因素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安全,从而促使人口迁移。
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A. 拉力I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B. 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 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 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
10. 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 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 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C. 缓解了人口对城市环境的压力
D. 一定不会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两项错误;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越来越好,不可能日趋恶化,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C错误;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从而导致农民工回流,D正确。
故选D。
【10题详解】
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D不符合题意;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B项不符合题意;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正确。
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适合分析区域人口流动现象,我们将吸引人们迁入区域的因素成为拉力,如
良好的环境,优越的就业条件等;我们把促使人口迁出该区域的因素成为推力,如过大的竞争压力;环境恶化等。
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人口“七普”结果显示,我国2020年总和生育率为1.3,已处较低水平。
2021年8月20日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这是继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之后,叉一次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近年来,我国总和生育率不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育龄妇女规模缩小
②家庭成员规模缩小
③婚育年龄普遍推延
④家庭生育意愿偏低
⑤传统观念影响深刻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12. 当前,为直接配套支持“三孩”政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①发展普惠托育服务②大幅降低房价③增延产育假期④完善养老保障体系⑤降低家庭养育成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11. A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育龄妇女规模缩小、育龄年龄普遍推迟,家庭生育意愿偏低会导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减少,总和生育率不断走低,①③④正确;在婚育方面的传统观念,提倡“早婚早育"、“多子多福”等,会使生育率提高,传统观念影响深刻不会导致生育率不断走低,⑤错误;家庭成员规模缩小是生育率低带来的结果,不是原因,②错误。
所以选A。
【12题详解】
大幅降低房价,不现实,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②错误。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主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④错误。
增加产育假期、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降低家庭教育成本,都是面向解决“生得起、养得起、育得起”问题,可以有效配套支持“三孩”政策,①③⑤正确。
所以选D。
【点睛】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受教育程度、生育意愿等。
华北某市设定了“人口天花板”,努力将人口总量控制在一定数值以内。
下图是城市雨污分流收排系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限制该市人口数量的自然资源主要是()
A. 水资源
B. 矿产资源
C. 土地资源
D. 生物资源
14. 城市实施雨污分流有利于()
①改变河网
②改善水质
③减少内涝
④节约土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水资源是城市人口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城市发展与水资源息息相关,我国华北地区不少城市因缺水严重,已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因此,合理确定这类城市人口容量,考虑水资源尤为重要。
A正确。
矿产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形成城市,且我国华北地区矿产资源较充足,矿产资源不是限制该市人口数量的主要自然资源,B错误;华北地区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较充足,不是限制该市人口数量的主要自然资源,CD错误。
故选A。
【14题详解】
城市雨污分流收排系统主要位于地下,分流不会改变河网,,①不符合题意;雨污分流可以减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改善水质,提高用水效率,②符合题意;图中显示该做法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③符合题意;该系统主体建设于地下,与节约土地无关;④不符合题意。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水资源是城市人口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城市发展与水资源息息相关。
迄今,因水资源短缺使已发展起来的城镇衰退,或因水资源枯竭而使城市人口外迁、没落,在世界各国屡见不鲜。
中国也属于缺水国家之一,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不少城市因缺水严重,已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因此,合理确定这类城市人口容量,考虑水资源尤为重要。
下图为横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景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①②③的功能区类型分别是()
A.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B.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C.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D.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16. 形成该街道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A. 自然因素
B. 经济因素
C. 行政因素
D. 历史因素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分析③位于城市中心,建筑物高大,符合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特征;①有烟囱景观,有绿化带与其他区域隔开,且分布在城市外缘,为工业区;②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便于购物,又便于上下班,所以应为住宅区。
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16题详解】
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历史因素,它是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基础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在早期它一般决定城市功能区的形状和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城市功能区的模式,一般经济越发达城市功能区模式越丰富。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城市中心为商业区,向外为居住区,最外环为工业区,主要是由于各个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决定的,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3)看形
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居住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居住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居住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居住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然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共享村落”是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资产,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
下图示意“共享村落”主要用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导致农村房屋闲置的直接原因是()
A. 社会服务短缺
B. 基础设施落后
C. 生态环境脆弱
D. 乡村人口迁移
18. “共享村落”建设,可以()
①增加村民财产收益②满足城市人田园梦想③促进相关产业发展④加快当地城镇化速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7. D 18. A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受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导致农村大量房屋闲置的直接原因,D正确。
社会服务短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均会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不是导致农村大量房屋闲置的直接原因,A、B、C错误。
故选D。
【18题详解】
共享村落的建设可增加村民收入,①正确;乡村旅游、养老、休闲居住等用途可以满足城市人的田园梦想,②正确;共享村落用途的实现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③正确;随着共享村落的建设,乡村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乡村地区就业机会增多,村民收入增加,使得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意愿降低,而且可能吸引外迁人口回流,因此共享村落的建设并不会加快当地的城镇化速度,④错误。
故选A。
【点睛】农村地区人增长快、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频繁、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就业机会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等,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重要驱动力。
传统民居的形成深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图为世界某区域传统民居,墙厚、窗小、顶平、色浅
是该民居典型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该民居可能位于()
A. 东南亚
B. 西亚
C. 北亚
D. 西欧
20. 关于该民居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 墙厚反应当地室外炎热
B. 顶平反应当地降水稀少
C. 窗小是为了防止大量强光照射
D. 色浅是为了吸收较强的太阳光线
【答案】19. B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图示民居符合西亚地区民居特征,西亚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墙厚、窗小,可阻止外界热量进入,减少太阳光线进入,防止风沙侵袭,顶平说明降水少,色浅可提高反射率,减少太阳辐射,B正确;东南亚地区民居应是以通风、散热、防潮为主,A错误;北亚气候寒冷,应注重防寒保暖,墙体颜色应相对较深,可吸收太阳辐射,C错误;西欧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屋顶应以尖顶为主,D错误。
故选B。
【20题详解】
西亚地区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少雨,昼夜温差较大,当地人为了适应自然环境,房屋的墙体较厚可阻止外界热量进入,反映当地室外炎热,顶平反应当地降水稀少,窗户较小,可减少强光摄入,也可防止风沙侵袭;色浅可增加反射率,较少的吸收太阳辐射,ABC叙述正确,D叙述错误。
故选D。
【点睛】青藏高原碉楼的特点:平顶,门窗少,墙厚。
反映的环境特点:高寒、光照强。
东南亚民居的特点:屋顶倾斜,门窗多且大,多木桩支撑,且密集排列(类似于我国的吊脚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优点。
反映的环境特点:湿热、河流密布、多沼泽。
因纽特人冰屋的特点:防寒保暖,节省建筑材料。
反映的环境特点:终年寒冷的寒带环境。
下图是我国七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情况数据图(图中城镇人口指城镇常住人口),2021年5月31日中
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1953至2020年间()
A.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上升
B. 城镇人口数量增长变慢
C. 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D. 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22. 2010~2020年期间,城镇人口比重反超乡村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经济飞速发展
B. 乡村产业结构调整
C. 乡村大量生态移民
D. 三孩政策生育率高【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1953至2020年间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则乡村人口比重下降,A错误;城镇人口数量增长加快,B错误;从数据信息可推知,我国1953至2020年间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C正确;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变慢,D错误。
故选C。
【22题详解】
2010~2020年期间,城镇人口比重反超乡村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吸引较多乡村人口迁移到城镇务工,A正确;非农产业的发展是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乡村大量生态移民与实际不符,只有少数地区进行了生态移民,乡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乡村发展,不会促进人口向城镇迁移,BC错误;二孩政策生育率高低对城镇化的推进作用不大,D错误。
故选A。
【点睛】城市化的三个重要标志: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最主要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城市经济发展越快,城市化水平提升越快。
下表为2017年我国三省(市、区)部分统计数据。
完成下面小题。
行政区上海辽宁广西
人口自然增长率(‰) 2.80-0.448.92
.
城镇人口比重(%)87767.549.2
人均GDP(万元)12.7 5.4 3.8
三次产业结构0.3∶30.5∶69.28.1∶39.3∶52.615.6∶40.2∶44.2
23. 影响三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农业水平
B. 人口自然增长率
C. 工业规模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4. 2015年至2020年,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六连负,其对辽宁的影响是()
A. 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B. 加重人口老龄化程度
C. 加快自然资源开发
D. 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23. D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读取表中数据分析,上海、辽宁、广西三省区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上海最高,辽宁其次,广西最低,影响三省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海人均GDP最高,产业结构最合理;广西人均GDP最低,产业结构水平最低),D正确;农业水平、工业规模都会对城镇化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AC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化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B错误。
故选D。
【24题详解】
辽宁人口自然增长率六连负,会加重辽宁人口老龄化程度,B正确;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六连负,导致劳动力不足,影响自然资源开发,制约经济发展,AC错误;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六连负,不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D错误。
故选B。
【点睛】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会导致劳动力不足,青壮年社会负担过重,加剧人口老龄化,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下图为中国、英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目前英国处于城镇化的()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无法判断
26.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50—1970年城镇化速度最慢的是英国
B. 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
C. 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速度快于英美两国
D. 美国比英国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
27. 影响美国、英国和中国城镇化进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数量
B. 经济发展水平
C. 环境质量
D. 资源状况
【答案】25. C 26. C 27. B
【解析】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目前英国城市化水平高,达到80%以上,城市化速度慢,甚至有所下降,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后期阶段,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6题详解】
读图可知,1850—1970年城市化速度最慢的是中国,A错误。
英国城市人口比重先于美国达到80%且始终高于美国,B错误。
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速度快于英美两国,C正确。
英国比美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D错误。
故选C。
【27题详解】
英美为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但现阶段发展速度快,故影响美国、英国和中国城镇化进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B对,人口数量、环境质量、资源状况对城镇化进程影响小,ACD错。
故选B。
【点睛】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主要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及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的过程,这包括人口、物质文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移和演变,以及城镇数量和规模的增加与扩大,其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产业革命(1750年)以前为缓慢发展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为加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开始到现在为成熟阶段。
读我国某省区人类活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图中描绘的地理事物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A. 鱼塘
B. 温室大棚
C. 养猪场
D. 蓄水池
29. 该地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最可能是()
A. 棉花和甜菜
B. 甘蔗和冬小麦
C. 水稻和油菜
D. 玉米和春小麦
【答案】28. C 29. C
【解析】
【28题详解】
养猪场位于河流上游,会导致严重的水污染,C不合理;鱼塘、蓄水池近水分布,大棚在河流凸岸,ABD 都是合理的布局。
根据题意选不合理的,故选C。
【29题详解】
由图可知,当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种植有柑橘林,说明是我国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桑蚕等,C对;甜菜是北方作物,冬小麦一般种植在北方地区的暖温带,春小麦种植在中温带,ABD错。
故选C。
【点睛】研究和安排农业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按自然、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充分、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②有利于促进农业各部门的合理结合和共同发展;
③农业布局应与农产品加工工业布局适应;
④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以利于促进商品农业发展;
⑤全面考虑国家、地方和农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30.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对如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进行具体部署,包括村庄规划、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若干方面。
据此回答问题。
中央一号文件的印发,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农民的积极性,一号文件属于农业区位因素中的( )
A. 市场因素
B. 政策因素
C. 科技因素
D. 交通因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2022年关于“三农”问题最新的中央一号文件可知,中央一号文件是由国务院印发,在政策层面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性意见,属于政策因素,不是市场、科技、交通因素,ACD 错误,B 正确,故选B 。
下图为鄱阳湖流域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图中甲、乙、丙农业布局合理的是( )
A. 甲一种植业乙一林业丙一渔业
B. 甲一林业乙一种植业丙一渔业
C. 甲一林业乙一渔业丙一种植业
D. 甲一种植业乙一渔业丙一林业32. 影响该地农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光照
C. 地形
D. 土壤【答案】31. B
32. C 【解析】
【3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位于山区,适合发展林业;乙位于河流交汇平原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丙为鄱阳湖,地势低洼,适合发展渔业,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32
题详解】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