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题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A. 讲授法
B. 问题解决法
C. 训练法
D. 传授法
2、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A. 以学生为中心
B. 注重实践与创新
C. 强调学科知识体系
D. 重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3、在多媒体教室中,一块能够展示图像、文字和视频的电子屏幕称为()。
A、投影仪
B、电子白板
C、显示器
D、投影幕布
4、在Photoshop中,用于调整图像色彩平衡和饱和度的功能模块是()。
A、滤镜
B、图层
C、调色板
D、色彩平衡
5、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A. 精讲多练
B. 任务驱动教学
C. 多媒体演示教学
D. 传统讲授教学
6、以下哪种数据结构最适合快速查询数据?
A. 顺序表
B. 链表
C. 树
D. 图
7、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传统的讲授法
B. 案例分析法
C. 信息技术操作实践法
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
8、以下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B.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仅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
C.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四个方面
D.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仅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9、在计算机网络中,TCP/IP模型的应用层中,哪个协议用于收发电子邮件?
A. ARP
B. SMTP
C. ICMP
D. RARP 10、在数据库管理中,哪种数据模型通过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适合描述层次化的数据结构?
A. 关系模型
B. 列表模型
C. 网状模型
D. 层次模型
11、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以下哪项行为属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范畴?()
A. 强化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术语的翻译)
B.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C. 强调学生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完成实验操作
D. 要求学生记住设备的启动和关机流程
12、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
A. 直接讲授法
B. 翻译练习法
C. 合作学习法
D. 演示法
13、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A. 传统讲授法
B. 案例分析法
C. 项目式学习法
D. 翻转课堂法
14、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个属于教学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
A. 学期末考试
B. 课堂提问
C. 学生作业
D. 期中考试
15、在VB中,要想实现输入对话框的功能,应使用以下哪个函数?
A)InputBox
B)MsgBox
C)MessageBox
D)LoadForm
二、解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第一题
请结合实际教学场景,论述信息技术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简要分析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初中课程。
第二题
题目:请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
第三题【题目】
某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拟在初二年级上学期开设“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
在课程筹备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基本图像处理的能力。
基于此,教师设计了一堂以网页设计为核心
的教学活动,希望激发学生对网页设计的兴趣,培养其信息素养,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网页制作技能。
问题:
1.请设计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不少于50字)
2.请针对教学目标二,设计两个教学活动,要求包括具体教学步骤。
(每个活动不少于50字)
1.教学活动一:网页元素展示与选择【具体步骤】
(1)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网页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网页采用了哪些元素。
(2)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描述自己认为最美的网页元素。
(3)教师指导学生在Dreamweaver软件中,通过导入图片或从网络上找到合适的图片插入到网页中,作为网页头图或背景图。
(4)学生实践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个别检查,纠正操作不当的问题。
解析
通过不同形式的展示和讨论,增强学生的视觉欣赏能力,并为他们制作网页提供实际操作的参考。
此活动引导学生从欣赏到实践,完成了知识的内化。
2.教学活动二:网页布局的设计与实现【具体步骤】
(1)教师简要讲解网页布局的基本原则,比如对称布局、分散布局等。
(2)每一小组选取一个需要设计的项目或主题,确定页面布局方案(如:左文右图)。
(3)学生在Dreamweaver中应用选定的布局模式,尝试不同的排版方式。
(4)小组间互相展示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优化设计方案。
(5)每组选定最优方案进行实践,并结合文字内容填充页面,将其保存为HTML
文件。
解析
通过设计和实现网页布局,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网页布局的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
此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网页设计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以上两个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技能,同时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第一题
【案例分析】
李老师是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任教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
在讲授《信息处理基础》这一模块时,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李老师准备了一堂以Word文字处理能力训练为主的信息技术实践课程。
以下是李老师完成该课程的部分过程记录:课前准备:
1.李老师查阅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资源,明确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2.根据学生实际,李老师设计了两个分层教学任务:任务一为“基础文字处理”;任务二为“高级文字处理”。
课堂实施:
1.导入新课: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Word的基本功能和操作界面,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对Word有哪些了解呢?”
2.任务实施:
a.任务一:李老师讲解并示范了Word的基本操作,如新建文档、保存文档、设置
字体、段落格式等。
b.任务二:李老师讲解并示范了Word的高级操作,如页眉页脚设置、邮件合并、
自动更正等功能。
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李老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自主探究:
a.任务一完成情况较好,李老师鼓励学生探索Word的其他功能,如插入图片、表
格等。
b.任务二完成情况一般,李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并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总结:
1.李老师总结课堂学习效果,给予学生正面的评价和鼓励。
2.李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反思教学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问题:
1.李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
2.请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分析李老师的教学过程。
第二题
案例分析:
某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授“网络基础”一课时,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教师通过PPT展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引导学生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
2.学生分组讨论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学习、娱乐等,并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网络连接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网络连接的过程。
4.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问题:
1.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提出改进该教学设计的建议。
四、教学设计题(35分)
题目
某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任教七年级,计划教授一次有关“如何创作一个简单的动画”的课程。
本次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能动手实践如何使用basic动画软件,简单制作一个动画。
请根据这一目标设计一个90分钟的教学方案,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
3.教学难点
4.教学过程(每大点不超过50字)
5.导入新课
6.动画基础知识讲解
7.制作动画实践
8.课堂小结
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复习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题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A. 讲授法
B. 问题解决法
C. 训练法
D. 传授法
答案:B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主动构建知识。
问题解决法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来学习,这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念。
讲授法、训练法和传授法则更侧重于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不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因此,正确答案是B。
2、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A. 以学生为中心
B. 注重实践与创新
C. 强调学科知识体系
D. 重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答案:C
解析: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与创新、强调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等。
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并不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而非单纯强调学科知识。
因此,正确答案是C。
3、在多媒体教室中,一块能够展示图像、文字和视频的电子屏幕称为()。
A、投影仪
B、电子白板
C、显示器
D、投影幕布
答案:C
解析:显示器是一种常用的显示设备,能够展示图像、文字和视频信息,广泛用于多媒体教室中。
投影仪主要用于将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画面投射到幕布上显示,电子白板主要用于教学互动和书写,而投影幕布则是辅助投影的物质基础。
因此,根据题目描述选择C项显示器是最为贴切的。
4、在Photoshop中,用于调整图像色彩平衡和饱和度的功能模块是()。
A、滤镜
B、图层
C、调色板
D、色彩平衡
答案:D
解析:在Adobe Photoshop中,色彩平衡(Color Balance)功能模块主要用于调整图像中的色彩平衡和饱和度,增强图像色彩效果。
滤镜主要用于艺术效果处理;图层是一种图像编辑的基本概念,用于分层管理和编辑图像;调色板则是一个图形用户界面元素,不是用于调整图像色彩的功能模块。
因此,选择D项色彩平衡是正确的。
5、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适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A. 精讲多练
B. 任务驱动教学
C. 多媒体演示教学
D. 传统讲授教学
答案:B
解析: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给使学生完成真实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种教学策略允许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6、以下哪种数据结构最适合快速查询数据?
A. 顺序表
B. 链表
C. 树
D. 图
答案:C
解析:在树这种数据结构中,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形成层级关系。
通过合理的树结构设计,可以高效地进行数据查询。
例如,平衡二叉搜索树(如红黑树)等特殊树结构,使得在树中的查询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接近于O(log n),这比顺序表、链表和图等数据结构更适合快速查询数据。
7、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 传统的讲授法
B. 案例分析法
C. 信息技术操作实践法
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
答案:C
解析:信息技术操作实践法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
息技术知识。
8、以下关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B.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仅关注学生的技能培养
C.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四个方面
D.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仅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答案:C
解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应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四个方面。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9、在计算机网络中,TCP/IP模型的应用层中,哪个协议用于收发电子邮件?
A. ARP
B. SMTP
C. ICMP
D. RARP
答案:B
解析: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用于电子邮件系统的协议,负责收发电子邮件。
而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和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是网络层的协议,分别用于地址解析和控制信息交换,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向地址解析协议)与ARP相对,用于地址解析,因此正确答案是B。
10、在数据库管理中,哪种数据模型通过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适合描
述层次化的数据结构?
A. 关系模型
B. 列表模型
C. 网状模型
D. 层次模型
答案:D
解析:层次模型是通过一个根节点和从该根节点到其他节点之间的边来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非常适合表达层次化数据结构。
因此,正确答案是D。
关系模型则允许多个关系表之间的复杂关联,更适合表示复杂的数据关系,而网状模型则通过多对多的联系来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
11、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以下哪项行为属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范畴?()
A. 强化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术语的翻译)
B.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
C. 强调学生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完成实验操作
D. 要求学生记住设备的启动和关机流程
答案:B
解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使用、信息创建等方面。
其中,教授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是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他选项虽然也与信息技术有关,但不是直接培养信息素养的行为。
12、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采用了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更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
A. 直接讲授法
B. 翻译练习法
C. 合作学习法
D. 演示法
答案:C
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体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合作学习法是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讨论、协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
直接讲授法和演示法更多是教师单向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翻译练习法则侧重于语言训练,与建构主义学习的理念有所偏离。
13、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A. 传统讲授法
B. 案例分析法
C. 项目式学习法
D. 翻转课堂法
答案:C
解析:项目式学习法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项目活动来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选项虽然也有一定的教育效果,但相比之下,项目式学习法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更为突出。
14、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以下哪个属于教学评价中的形成性评价?
A. 学期末考试
B. 课堂提问
C. 学生作业
D. 期中考试
答案:B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种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属于形成性评价的一种,因为它能够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他选项如期末考试、学生作业、期中考试等属于总结性评价,主要用于对学生在一定时期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15、在VB中,要想实现输入对话框的功能,应使用以下哪个函数?
A)InputBox
B)MsgBox
C)MessageBox
D)LoadForm
答案:A) InputBox
解析:在Visual Basic(VB)中,InputBox函数用于显示一个具有提示信息的消息框,并等待用户输入一个值。
输入的内容会以字符串形式返回。
MsgBox函数主要用于提示信息和显示确认消息,并返回用户点击的消息框按钮。
因此,在需要输入数据时应该使用InputBox函数。
二、解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第一题
请结合实际教学场景,论述信息技术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简要分析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初中课程。
答案:
一、信息技术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拓展知识领域:信息技术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培养学生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能力。
4.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5.塑造学生人格: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面对挑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初中课程
1.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投入:学校应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3.课程整合与优化: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4.改革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
5.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开展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解析:
本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实际教学场景,论述信息技术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
分析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初中课程。
答案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五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包括提高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塑造学生人格。
第二部分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初中课程,包括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投入、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课程整合与优化、改革教学方法和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通过回答本题,考生可以展示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
第二题
题目:请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信息技术课程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
答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简单的程序设计方法,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
(3)了解程序设计的规范和调试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分析程序逻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的定义、特点、分类等。
2.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类型、变量、控制结构、函数等。
3.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模块化设计等。
4.程序调试:调试方法、常见错误分析等。
三、教学策略
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项目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算法和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
在回答教学目标时,考生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确保目标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在回答教学内容时,考生应明确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以及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内容。
在回答教学策略时,考生应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提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题
【题目】
某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拟在初二年级上学期开设“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
在课程筹备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基本图像处理的能力。
基于此,教师设计了一堂以网页设计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希望激发学生对网页设计的兴趣,培养其信息素养,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网页制作技能。
问题:
1.请设计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不少于50字)
2.请针对教学目标二,设计两个教学活动,要求包括具体教学步骤。
(每个活动不少于50字)
【答案与解析】
一、教学目标
【答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网页元素的选取与基本排版技巧,并能使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简单的网页,能够感受到网页设计的乐趣,初步体验互联网传播信息的强大功能。
解析
设计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时,应该综合考虑知识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能够
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技能,是关键的知识技能目标;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激发兴趣,是情感态度目标。
二、教学活动设计
1.教学活动一:网页元素展示与选择
【具体步骤】
(1)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网页作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网页采用了哪些元素。
(2)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描述自己认为最美的网页元素。
(3)教师指导学生在Dreamweaver软件中,通过导入图片或从网络上找到合适的图片插入到网页中,作为网页头图或背景图。
(4)学生实践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个别检查,纠正操作不当的问题。
解析
通过不同形式的展示和讨论,增强学生的视觉欣赏能力,并为他们制作网页提供实际操作的参考。
此活动引导学生从欣赏到实践,完成了知识的内化。
2.教学活动二:网页布局的设计与实现
【具体步骤】
(1)教师简要讲解网页布局的基本原则,比如对称布局、分散布局等。
(2)每一小组选取一个需要设计的项目或主题,确定页面布局方案(如:左文右图)。
(3)学生在Dreamweaver中应用选定的布局模式,尝试不同的排版方式。
(4)小组间互相展示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优化设计方案。
(5)每组选定最优方案进行实践,并结合文字内容填充页面,将其保存为HTML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