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幸福的事
张爱国
课堂上,钟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让自己感到最幸福的事是什么?”
“受到老师的表扬最幸福。
”刚刚受到钟老师表扬的李大雷第一个站起来,得意洋洋地说。
“最幸福的是考了第一名!”张明明说着还挑衅似的看了看李扬——这两个孩子一直在学习上较劲,而上周的考试,张明明获得了第一名。
“最幸福的是过周末!”陈志磊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因为……因为周末,外婆会为我做很多好吃的。
”
孩子们哄堂大笑,陈志磊真是个“贪吃鬼”。
“今年春天,我爷爷的腿好了,又重新能挑水的时候,我感到最幸福。
”龙小刚进入了回忆状态,“去年下大雪之后,有一天我爷爷摔了一跤,躺在床上不能动。
我奶奶又挑不了水,每天都逼着我和她一起抬。
地上滑,好几次,我和奶奶都摔破了手,还摔坏了几只桶呢。
那时候,我、爷爷、奶奶和弟弟真苦啊,舍不得喝水所以,爷爷腿好了,能够一跛一跛地拎水的时候,我感到特别幸福!”
“你爷爷奶奶真笨!看我爷爷奶奶,建了个大水窖,趁天晴把水窖挑满水,就够一家人过冬了……”说话的孩子还想取笑龙小刚,被钟老师制止了。
“去年,邻居莲奶奶病了,睡在家里好几天没人知道,我最先发现的,是我给她儿子打了电话,她儿子才从外地赶回家里带她治病的,不然她就死掉了。
”班上有名的“调皮鬼”刘洋大声说,“现在莲奶奶总夸我是好孩子,还常常给我糖吃。
要我说,我才是最幸福的。
”孩子们显然不屑。
“这也算幸福啊?哼!”
“我还帮一个老爷爷打过电话呢……”
“我也是……”
“我也有一次……”
“我那次帮了一个小妹妹打电话,她想她爸爸妈妈了……”教室里哄闹起来,钟老师拍了拍讲桌,启发孩子们再换换角度。
“我最幸福的事是在今年暑假。
”柳静尽力说得有文采一些,“我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到了我爸爸妈妈打工的深圳——啊!深圳真大啊,比我们镇上大多了。
那天晚上,我爸爸没上班,带我到大街上啊!深圳的大街真亮啊,各
式各样的灯都有。
逛完街,爸爸还带我吃了肯德基——啊,肯德基真……”
“嘁!深圳算什么?”同桌郭童很不服气,“深圳有东方明珠塔吗?有海洋世界吗?有世博园吗?没有吧?但上海都有。
我暑假去的时候,我爸爸妈妈一整天都没上班,带我看东方明珠……”
“老师,郭童撒谎!他根本就没看到东方明珠塔。
”刘洋站起来,冲着郭童叫道,“我爸爸打电话和我说了,你爸爸刚走出工地不远就迷了路,然后随便找个地方说是东方明珠塔,你其实连东方明珠塔的影子都没看到……”
“我看到了,我看到东方明珠塔的塔尖了,我还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好几天呢。
”郭童气呼呼地反驳道,“你嫉妒我,因为你爸爸妈妈从来都没带你去过那儿……”
“你们别吵了,要我看,去深圳,去上海都比不上我去我姑姑家幸福。
”杨鑫博眉飞色舞地说,“姑姑和姑父都忙,很少在家,我一去,就能和我表哥整天打游戏、上网,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
这时,钟老师叫起很少发言的郭素素,问:“郭素素,你来说说最幸福的是什么。
”
“我……其实我觉得每天都很幸福。
”郭素素淡淡地说,“每天下午放学后,爷爷坐在院子里抽烟,奶奶在厨房里烧饭,妹妹和我一起写作业。
等爸爸妈妈从地里回来了,全家人就坐在一起吃饭……”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郭素素还在说着,突然,不知谁哭出了声,一个,两个,一大片。
(选自《意林》少年版,有改编)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老师这一形象文章虽然着墨不多,但是通过他制止孩子取笑小龙、启发孩子们转换角度思考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教育有方。
B.小说设计孩子们围绕帮人打电话而引发争议的这一情节,主要是为了塑造乡村孩子们乐于助人、朴实善良的群像特点。
C.小说善于运用短句,这既符合孩子们口语表达的特点,结构简单,句意明晰,也使文章具有简洁明快、通俗易懂的特点。
D.孩子们对幸福的理解虽然各有不同,但都真实地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作者并没对孩子的幸福观作出直接的褒贬评价。
2.郭素素的发言为什么会引发一片哭声?作者以此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3.文章主要采用孩子们的对话来进行叙事,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带着风声的花
刘成章
①半世纪前的某年某月,有一批血气方刚的艺术家,把“山丹丹”这个口语里、民歌里才有的声音,从民间的唇上搬下来,让它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开放在中华民族的典籍里。
那批艺术家是延安鲁艺的人。
我那时年小,并不知道此事,不过我却知道,山丹丹是我们陕北一种极好看的野花。
我们陕北那么穷苦荒凉的土地上,居然能生出如此高
雅如此绮丽如此奢华的花!
②有一年夏天,我们几个七八岁的娃娃,大着胆子结伴上山。
虽然山上山下不足十里的路程,但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
一片一片的云,一湾一湾的水,糜谷风带着沁人肺腑的清香,哧溜溜地吹过重重山梁,我们的衣裳和头发也被吹得就像活了。
我们在欢笑打闹中爬上跳下。
跑了好久,到了一道不长庄稼的荒草坡,那儿烈日照不上,我们就坐下乘阴凉。
忽然,我们中的一个娃娃大声喊叫:“山丹丹!”应着喊声,我们一双双眼睛倏忽一亮。
啊,真的是山丹丹!在不远处的畔上,好红好红!我们就一起跑过去,看了又看。
我们还一齐趴在那里,伸出各自的小黑爪子,拱成一个花盆儿,而山丹丹就像栽到里边了,在花盆里迎风迎雨,快乐地生长和开花。
③后来,有个同伴提议:咱们把这山丹丹挖回去栽上。
我们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捡了几块小石头当工具,把它连根儿挖了出来。
我们第一次见到它的根,就像一疙瘩大蒜头。
回家后,我们就把它栽到村前的一个石崖下了,并且浇了不少水。
我们都心想,这下,山丹丹真的能在那儿迎风迎雨,快乐地生长和开花了。
④光阴飞逝数十年之后,我在创作笔记里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在陕北的百花中,山丹丹最爱睡懒觉,开花最晚,但它是最有主意最沉稳的花。
春二三月铁牛吼,黄牛也吼,它却翻个身又睡着了。
四月五月六月,青蛙击鼓吵它,小河弹琴闹它,黄鹂梢头叫它快醒醒,千树万木大声呼唤,它也还是不醒不开。
然而到了七月半,烈日猛地发威,炙烤得万物垂头打蔫,土地也往往干裂,这时候,山丹丹就赶紧起床,一听到雷电隆隆起身播雨,它就以开花回应,赶紧给雷电探寻着目标,哪一带需要雨,它就在哪一带摇摇自己的花朵。
于是酷热的大夏天,往往就像打开了菩萨的甘露瓶儿,喜雨纷纷洒下。
⑤但在我幼时的那些日子、那个石崖下,隔了几天再去看时,我们栽下的山丹丹早已枯死了。
山丹丹虽然死了,我们的心却不死。
以后好多天,我们都会上山去挖山丹丹,挖来就栽,以至于一些大人都说,你们这几个小鬼真有恒心啊!
⑥我们挖了栽,栽了死,死了再挖,再栽再死再挖。
但我们终未能栽活一棵!这下我们灰心了。
那时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两句歌谣:我是小八路,生来爱自由。
我们便认为山丹丹就像小八路,是最爱自由的花儿,只能让它生长在山野里,挖到家里是根本无法养活的。
⑦读大学时,我的知识增长了,知道山丹丹还有野百合、红百合、细叶百合等学名,但我只想继续叫它山丹丹。
山丹丹是我们的祖先给它取的乳名。
⑧每逢暑假回到陕北,我感到最幸运的事,就是能看到山丹丹。
而暑假之时,山丹丹也正好刚刚开放,朵朵新鲜眩目。
啊,你看这边的山沟里,好像地心的一滴岩浆溅出来了!你看那边的背洼上,好像仙女的一点胭脂落下来了!啊,好红好红的花,又有绿叶衬着;红有红的鲜嫩,绿有绿的脆甜。
⑨有一年在我乘车去榆林的路上,不经意间看见一个正在行走的农村婆姨猛然停了下来,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那儿是一棵开得红亮的山丹丹。
我看见那婆姨站定仔细地观赏起来,而在观赏的过程中,她就像得到了一种神启,或者得到了一种提醒:女人就是要俊要美!尽管她的穿着打扮可谓漂亮整洁,她还是捋了捋头发,又把衣襟再往好地拽了拽,然后才又迈步上路。
这山丹丹,给了陕北人多少爱美的情愫!
⑩山丹丹不避阴暗,不嫌低微,总是和杂草们混生在一起,往往越是苦焦的穷乡僻壤,越有它的身影。
在往昔那漫漫的长夜里,它就像杨白劳买回的二尺红头绳,就像一杆红旗突然飘扬在高高的永宁山上!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它,我们陕北这块灾难频仍的土地,怎么能够撑持下来?
⑪一般的花儿,模样大体都是婉约的、娴静的、秀气的。
而山丹丹其状大异,它们虽然不失花的温柔,却又好像带着一股刚健的风声。
你看它们的六片花瓣都向后反卷着,像一只只飞着的、双翅并拢的鸟儿,或者朝前射去,或者向下俯冲,力量遒劲,气势凌厉,直逼人心!它们以凝聚在花瓣上的勇气汗气血气昭示人们,明白无误地昭示:最美丽的姿态,是奋飞起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居然能生出如此高雅如此绮丽如此奢华的花!”一句中,“居然”和三个“如此”表达出作者内心的震惊与敬佩之情。
B.②③段划线句运用反复的手法,虚写“我们”想象山丹丹在“花盆里”和石崖下快乐地生长开花,写出孩了们对山丹丹的喜爱。
C.文章第⑨段讲述在路上看见正在行走的农村婆姨的事,意在由点及面,用一株开得红亮的“山丹丹”来衬托陕北婆姨的漂亮整洁。
D.文章最后一段,细致地描绘了“山丹丹”的姿态,其状大异,力量遒劲,是最美丽的奋飞之态,照应标题与开篇,可谓匠心独运。
2.结合文本,分析第④段的精妙之处。
3.文学评论家阎纲先生曾指出:“刘成章的散文,五彩缤纷,很善于着色,有醉倒人的力量。
”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醉倒人的色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当代文学:向人类精神高地不断迈进
胡燕春
当前,我国社会面临伟大变革,对世界发展进程和人类前进方向的影响不断加深。
这个过程,必然孕育着代表人类精神进步方向的时代精华。
而文学作为时代进程的忠实记录者和发掘者,正在以全面加速、深入拓展的势头,实现着自身的世界化。
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有更多的机会,并以更积极的姿态漂洋过海,逐渐成为世界文学共同体中越发重要、极具活力的创造性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文学创作在坚持民族性的基础上,更应该强化自身的世界性,呈现人类共有的情感底色,描绘与世界潮流共振的时代特色,向人类精神高地不断掘进。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学伴随着新旧力量的冲突与角逐,开始向现代转型。
尽管在主体性建构上做出了不懈努力,但终究难以摆脱“被译介的现代性”阴影。
世界文学格局还是被西方审美和思想价值主宰,中国文学的地位无法彰显,所谓与世界文学同台竞技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向全世界敞开胸怀,中国文学闻风而动,重整行装,向外眺望,透过不同的棱镜来认识自我、
定位自我、变革自我,在本土经验与世界视野的融合上艰辛探索,持续地推动自身勇猛精进。
经过持续发力和苦心经营,中国当代文学正在不断赢得世界性声誉,以强劲势头将中国的精彩故事、审美趣味和思想观念呈现于世界各地的读者。
曹文轩充满自信地断言,最优秀的中国文学具备了世界水准。
贾平凹明确表示,真实准确地写出中国现实社会、写出中国人的生存与精神状态,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瑞典汉学家马悦然说过,当代中国文学已完全接轨世界文学。
从总体上说,中国当代文学力求表现人类命运的共同关切,探析人类精神世界的内在奥秘,世界性价值逐渐得以彰显。
不过,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格局,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书写要有新的思路。
其中,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如此深厚,中国当代的社会发展进程举世瞩目,这些都是中国当代文学致力于世界性书写的底气与根基。
从某种意义上说,把中国故事真正写好了,自然就有世界性。
把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真正写好了,也就能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无论他来自哪里、身处何方。
所以说,中国当代作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个性、智慧才情,一面坚持立足本土、根植传统、面向时代,一面恪守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的创作理念,把自己摆到世界格局中去,摆到人性的基点上去,摆到为人类写作的高远目标上去。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文学,面对伴随高度全球化而来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加剧的局势,应该担负起崇高的使命,写出人类共同命运的中国担当,为其扬帆出海提供压舱石般的“精神重量”,这是关乎登临世界文学之巅的重要命题。
作家理应独具慧眼,瞩目如画卷般精彩纷呈的中国现实,深刻挖掘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智慧的内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投入一种人性目光,写出一种天下情怀。
好的文学作品是塑造未来的,是直抵灵魂的。
作家是以文字为犁的辛勤劳动者,脚踩大地,心向天空。
好的作家都怀有为全人类而写作的高尚目的,都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饱满与丰盈奋笔直书。
期待中国当代作家在文学书写中注入终极关怀,注入深刻的人类意识,不断书写出展现人类精神进步的中国新史诗,为世界文学格局标示出一个新高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文学正加速推进自身世界化的进程,在世界文学共同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B.中国文学虽然曾在主体性建构上不懈努力,但在审美和思想上还是难与世界文学匹敌。
C.关切人类共同命运,探析人类精神世界内在奥秘,中国当代文学逐渐彰显世界性价值。
D.只有担负起书写人类共同命运的崇高使命,中国当代文学才可能达到世界文学的巅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在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前,先阐述时代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为论述提供了背景。
B.文章在闸述中国文学世界化进程这一话题时以时间为序,综合运用举例、引用、因果等论证方法。
C.文章引用些曹文轩、贾平凹、马悦然等人的话,意在佐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学取得了非凡成就。
D.文章最后重申中心论点,照应开头,结构严谨,表达了对中国当代作家勇攀世界文学巅峰的期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强化世界性才能坚持民族性,从而表现人类共有的精神情感,与世界潮流共振。
B.能够真正表现中国故事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当代文学作品,自然而然就带有世界性。
C.曹文轩的《草房子》注入作家的悲悯情怀和人类意识,为世界文学格局标出了新高度。
D.小说《三体》中“人类命运中国担当”的精神境界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价值。
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曾孝序,字逢原,泉州晋江人。
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监泰州海安盐仓,因家泰州。
累官至环庆路经略、安抚使。
过阙,与蔡京论讲议司事,曰:“天下之财贵于流通,取民膏血以聚京师,恐非太平法。
”京衔.之。
时京方行结籴、俵籴之法,尽括民财充数,孝序上疏曰:“民力殚.矣。
民为邦本,一有逃移,谁与守邦?”
②京益怒,遣御史宋圣宠劾其私事,追逮其家人,锻炼
..无所得,但言约日出师,几误军期,削籍窜岭表。
遇赦,量移永州。
京罢相,授显谟阁待制、知潭州。
复以论徭事与吴居厚不合,落职知袁州,寻复职,再知潭州。
③道州人叛,乘高恃险,机毒矢下射,官军不得前,于两山间仆巨木,横累以守。
孝序夜遣骁锐攀援而上,以大兵继进,破平之。
进显谟阁直学士,迁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
缮修城池,训练士卒,储峙金谷,有数年之备,金人不敢犯。
④高宗即位,升延康殿学士,召赴行在。
既而青州民诣南都借留,许之。
⑤先是,临朐土兵赵晟聚众为乱孝序付将官王定兵千人捕之失利而归。
孝序责以力战自赎,定乃以言撼.败卒,夺门斩关入,孝序出据厅事,瞋目骂之,遂遇害,年七十九。
城无主,遂陷。
后赠孝序五官,为光禄大夫,谥威愍。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二,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京衔.之(____________)
(2)民力殚.矣(____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锻炼
..无所得(________)
A.刑讯
B.推敲
C.考验
D.锤炼
(2)定乃以言撼.败卒(________)
A.震撼
B.震慑
C.怂恿
D.使……害怕
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道州人叛,乘高恃险,机毒矢下射,官军不得前,于两山间仆巨木,横累以守。
4.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
临朐土兵赵晟聚众为乱孝序付将官王定兵千人捕之失利而归
5.第④段写青州百姓到南都请求曾孝序留任。
请联系全文合理推断其原因。
6.《逸周书·谥法解》中解释“威”字有“刚果”“感行”“执正”等意思,请结合曾孝序生平事迹分析其谥号中“威”字的含义。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冶城①
刘克庄②
断镞遗枪不可求,西风古意满原头。
孙刘数子如春梦,王谢千年有旧游。
高塔不知何代作,暮笳似说昔人愁。
神州只在阑干北,度度来时怕上楼。
【注】①冶城:在今天江苏南京市内朝天宫一带,这里是春秋时代冶铸刀枪剑戟的中心。
②刘克庄:南宋末年豪放派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曾是铸造兵器之地,而今寻断镞遗枪都不可得,首句把人带入沉重孤绝的历史感中。
B.西风萧瑟,古意悲凉,“满原头”凸显出一片苍茫之境,使抽象的思想活动变得形象化了。
C.作者追慕和冶城有关的孙刘、王谢等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表达为国效力的愿望。
D.第三联回到现实,诗人借所见“高塔”、所闻“暮笳”,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愁情。
E. 作者登临冶城,思接千载,怀古伤今,总结兴亡教训,意在为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
2.诗人为什么“度度来时怕上楼”?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_______,譬如北辰,_______。
《论语》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
(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
7、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150字。
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常常凸显人物性格特征。
请你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任意选取一个场景,展开想象,进行细节描写,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
要求:描述生动形象,符合原著内容。
②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贴春联是过年的习俗之一。
每逢春节,你会选取哪副春联贴在门口?请写出来,并说明理由。
要求:a.先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联、下联和横批;b.条理清楚,理由充分。
答题格式如下:
③每当国家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护工作者一定冲在最前面,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们于危难之中。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写一段抒情文字来赞美他们。
要求:感情真挚,有文采。
8、文创产品就是文化的延伸品。
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经过巧妙构思,可以制成书签、折扇、手机壳、行李牌…… 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为其设计一款文创产品,你会设计什么?又会怎样设计?描述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意图。
(不少于 100 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地中学生在家上网课,学习状态有很大差异。
有的同学能够严格自律,学习有规划,按时作息;有的同学认为在家上网课没有学习氛围,不习惯一个人独自学习;有的同学缺乏自主学习方法,没有老师的现场辅导与管束,很不适应;也有同学虽然有时想学习,但无奈网络上其他内容吸引力太强,更不用说游戏了……事实上,一个人可能一辈子都离不开学习,特别是处于学习黄金期的中学生。
学会学习,包括良好的习惯、适合的方法、自我管理或自律意识、媒介素养等,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其一,完成写作任务:
①作为高三年级的一名学生,针对上述现象,将在下周学校网络升旗仪式上演讲,请你替他写一篇演讲稿。
②作为高三(18)班班主任,针对所在班级部分同学的学习现状与认识误区,给全班同学写一封公开信。
③一名职业为教师的学生家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准备与同学们来一场“云对话”,请你帮他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少于800 字。
参考答案
1、1.B
2.①郭素素介绍的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幸福情景,是班上大部分孩子期望而又难以实现的,因而引发哭声一片。
②暗示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留守孩子及留守老人生活现状的反思与同情。
③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唤起读者(或社会)对留守家庭进行关注与思考,以增强文章的现实批判力。
3.①使得叙事集中,通过不同孩子的讲述把不同家庭的生活状态集中展示出来。
②孩子们天真的叙述与留守生活的孤独困难构成反差,对读者形成更大的冲击力。
③真实反映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折射出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的生活状况。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B项,“主要是为了塑造乡村孩子们乐于助人、朴实善良的群像特点”理解有误,从全文来看,小说设计孩子们围绕帮人打电话而引发争议的这一情节主要是为了暗示留守儿童和老人遭遇到的生活困难,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乐于助人的品格,但不是主要目的。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概括小说情节,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比如本题“郭素素的发言为什么会引发一片哭声?作者以此作为文章的结尾,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和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然后找到小说中郭素素发言的内容,并分析其他孩子的发言的内容,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别,这就是孩子哭泣的原因,最后分析作者这样收尾的用意。
先看第一个问题,郭素素说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是“每天下午放学后,爷爷坐在院子里抽烟,奶奶在厨房里烧饭,妹妹和我一起写作业。
等爸爸妈妈从地里回来了,全家人就坐在一起吃饭”,而且“每天”都如此,说明这对于郭素素来说,是常态,即一家人守护在一起,再看其他孩子,有的是与爷爷奶奶相守,有的只能在假期见到父母“几天”,对于郭素素来说是常态的事情,而对于其他孩子来说都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引发孩子们的一片哭声。
再看第二个问题,作者用郭素素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幸福情景和引发的一片哭声收尾,揭示了留守孩子和留守老人的普遍现象,“哭声”既然是孩子的伤感,也有作者对他们的同情,以此收尾可以引发人们对这种现状的关注。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如本题题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