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
教学目标
1、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体走向,记住中国和欧洲开始直接交往的时间。
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汉委奴金印”的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
1、“丝绸之路”。
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
教学难点
1、“两汉”的含义。
2、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
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分组搜集有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2、收集丝绸之路的情况,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共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由学生来回顾讲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概况。
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引导:中原和西域本没有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有更多的人踏上了这条路,于是便有了中外文明交往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丝绸之路”。
二、新授
(一)“丝绸之路”
1、学生阅读书72页第一段,阅读后讲述“丝路”名称来源。
2、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丝路的起点、走向。
在介绍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板书出“丝绸之路”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进新疆地区→ 葱岭→ 西亚→ 欧洲
3、提问:丝绸之路仅仅是把中国的丝绸卖到西方吗?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图片想一想:有哪些东西是经丝绸之路传的西域的?有哪些东西是由丝绸之路传的中原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如下板书:
东方→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
丝绸之路
友谊之路
马匹、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宝、音乐、舞蹈、宗教←西方
↓作用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作用)
4、指导学生看“丝绸之路”有关图片(教材72-73页:烽火台遗址、出土的绣花粉袋、马帮在青石上踏出的蹄印),显示汉代对外交流繁荣,政策开放。
5、(老师指出)在汉朝时,“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已初步形成。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73页小字部分内容,找出“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走向。
)(老师点拨:中国与朝鲜交往既可通过陆路,又可通过海路实现。
但中国和欧洲的首次交往是通过海上实现的。
)
(二)汉与欧洲的往来
由于本课的中心内容是中西文化交流,这里拟将教材的讲述顺序做一调整,将第三子目“汉与欧洲的往来”提前于第二子目来讲述,保持与东西方文明交流这一大主题的连贯性,
(三)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1、汉与朝鲜的交流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中国与朝鲜交流的方式,并勾画出来,教师概括要点:中朝交流主要是中国经济文化对朝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中国的先进工具和技术传入朝鲜,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中国的物品传入朝鲜。
2、汉与日本的交流
朝鲜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与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日本也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
(指导读书,出示东汉疆域图)(1)找出西汉时就与日本有交往的历史,(2)找出东汉都城洛阳、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在地图上的位置。
提问:西汉时期“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那东汉的“丝绸之路”起点在哪里?为什么?(3)找出东汉时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历史。
(然后讲解,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说明了中日交流源远流长,中日人民有友好
交往的历史。
(拓展提问)中日关系应向什么方向发展才有利于两国的发展?(对中日两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两国只有和平相处,互利合作,才能促进两国经济文化发展。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两汉曾与哪些地区进行了经济文化交流?
四、巩固练习:
1、教材后面的学习测评,学生做后订正。
2、每一个同学下来自己动手绘制出丝路的路线,下次上课的时候展示评比。
五、作业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这种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五、板书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1、“丝绸之路”;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新疆地区,通向西亚和欧洲。
它沟通东西方交通,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1、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2、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甘英只到达波斯湾,但了解沿途以及欧洲
的一些情况。
3、公元166年一批大秦人以大秦安敦尼王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礼品,这是
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