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校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第一
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NaCl
B . MgO
C . H2SO4
D . NaOH
2. 仪器名称为“烧瓶”的是()
A .
B .
C .
D .
3. 想一想:Ba(OH)2(固态)、CuSO4(固态)、CH3COOH (液态)这些物质为什么归为一类,下列哪个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
A . 75%的酒精溶液
B . 硝酸钠(固态)
C . Fe(OH)3胶体
D . 豆浆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滴加液体
B . 稀释浓硫酸
C . 检查气密性
D . 熄灭酒精灯
5.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2Na + 2H2O=2NaOH + H2↑
B . CH4+ 2O2 CO2+ 2H2O
C . 2KClO3 2KCl + 3O2↑
D . CaCO3+ 2HCl=CaCl2+ H2O + CO2↑
6. 判断下列化学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 . 溶液与胶体不同的本质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B . 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C .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D .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物质本身是否导电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B . 0.012kg12C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C . 等物质的量的OH-与NH4+所含原子数不同
D . 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4和CO2混合物22.4L,含有的分子数约为N A
8. 如果1gO2中含有x个氧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是()
A . 32x
B . 32xmol﹣1
C . 16x
D . 16xmol﹣1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的大小决定
B .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 .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为22.4L
D .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等,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等
10. 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A . 分离汽油和水可以用结晶的方法
B .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用分液的方法
C . 分离醋酸(沸点118℃)与乙酸乙酯(沸点77.1℃)用蒸馏的方法
D .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用过滤的方法
11. 工业上用甲和乙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如图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 甲的化学式为C2H4
B . 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C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D . 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12. 下列属于电解质并能导电的物质是()
A . 淀粉
B . KNO3溶液
C . 液态氯化氢
D . 熔融的Na2O
13. 一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图1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图2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NaCl是非电解质
B . NaCl溶液是电解质
C . 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 . NaCl溶液中产生了电子
14. 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胶体为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B . 可利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C . 溶液是混合物,胶体是纯净物
D .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胶体和溶液
1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 .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C . 用稀硝酸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
D . 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流出
16.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B .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C . 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D .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17. 下列实验操作中,能用于互不相容液体分离的是()
A .
B .
C .
D .
18.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12gC﹣1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2N A个
B . 46gNO2和46gN2O4含有的原子数均为N A
C . 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N A
D . 标准状况下,2.24L乙醇所含分子数为0.1N A
19. 在同温同压下,A容器中的氧气(O2)和B容器中的氨气(NH3)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则A、B两容器中气体的体积之比是()
A . 1:2
B . 2:1
C . 2:3
D . 3:2
20. 人造空气(氧气O2与氦气He的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病痛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在标准状况下,5.6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2.4g,其中氧气与氦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 1:1
B . 1:4
C . 2:1
D . 2:3
21.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22.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当溶液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 1:1:1
B . 3:2:1
C . 1:2:3
D . 3:4:3
23. 把V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A . (b-a)mol
B . (2b-a)mol
C . 2(b-a)mol
D . 2(2b-a)mol
24. 在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 . 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2H4
B . 同温度、同体积的O2和
N2 C . 同体积、同密度的CO和CH4 D . 同压强、同体积的N2和O2
25.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aCO3、Al2(SO4)3、Na2SO4、
Ba(NO3)2和CuSO4。
将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1)将少许混合物放入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2)实验证明含钠元素(3)取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放出气体。
则固体混合物中无法确定的物质是()
A . CaCO3
B . Al2(SO4)3
C . Na2SO4
D . Ba(NO3)2
二、填空题
26. 同温、同压下,若A容器中充满O2, B容器中充满
O3。
1.(1)若所含分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
之比是________。
2.(2)若两容器中所含原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
器的容积比是________。
3.(3)若两容器的体积比为3∶2,则O2和O3物质的量
之比为________,质量之比为________,密度之比为
________。
27. 有以下几种物质:①食盐晶体②乙醇③铝④蔗糖⑤液氨
⑥KNO3溶液⑦熔融的氢氧化钠⑧液态氯化氢填空回答
(填序号):
4.(1)物质中构成的微粒只能在固定位置上振动的是
________;
5.(2)以上物质可以导电的是________;
6.(3)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7.(4)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三、推断题
28.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1.(1)甲同学发现A、B、C三种物质有如图l所示的相
互反应关系,“—”表示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
反应条件省略,下同)。
己知A是常见金属,人体缺乏
组成A的元素易患贫血症;B胃酸的主要成分;B与C
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A是__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C是________。
请写出下列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A与B________;B与C________。
2.(2)乙同学发现X、Y、Z三种物质有如图2所示的循
环转化关系“→”表示能转化。
①若X、Y、Z均为含钙化合物,X是一种常用干燥剂氯化钙,Y 俗称熟石灰。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请写出Y→Z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四、实验题
29. 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单杠、吊环项目时常用“镁粉”搓手,以
起到防滑效果。
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
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MgO+2HCl=MgCl2+H2O、MgCO3+2HCl=
MgCl2+H2O+CO2↑。
1.(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________。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 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
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浓NaOH溶液,目的是
________。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证明“镁粉”中________。
2.(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
分别取0.5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图2所示:
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
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3)Ⅱ.取“镁粉”样品0.5 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
溶解。
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 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镁粉”不只含有MgCO3。
理由是________。
4.(4)(实验反思)
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分别取0.5 g“镁粉”和0.5 g________,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119mL和140mL。
由此可知“镁粉”中含有Mg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