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考点滚动练ppt5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志难酬的感伤”,应是“报国之志的抒发”。
7.梁启超称赞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请根据这首 诗的内容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雄心壮志, 有家国意识, 有心系国家安危的责
任感,有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
果, 分析情况, 得出结论, 只要注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即可。 要从第一个表格中,分析 “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小说、听 歌”,这是娱乐项目,再从第二个表格中,分析使用手机的 危害, “影响视力、 产生铃声幻听”, 这是身体方面的影响, “现实交流能力差、 思考能力差”这是心理和思想等方面的 影响。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3.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 ) A.任何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中华 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中华“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B.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在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 中,汉族逐渐接受了其他民族和地区的饮食方式和食物品 种,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考点滚动练五
(基础知识+论述类+
诗歌+小说+作文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6 分)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3 分)( ) A.这次在西安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名家云集,不光专 业人士表示收获盆满钵满 ,就连我们这些门外汉也收获颇 .... 丰。 B.许多人朝思暮想 能够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但很少 .... 有人知道, 在明星璀璨的光环之下隐藏着许多不为世人所知 的心酸。
D.南北朝时期,“胡床”“貊盘”开始逐步向中原地 区流传,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和改造创新,方便了人 们进餐,也开启了围坐“合餐”的新时代。
解析 选项把原文的 “有机结合”变成了“简单的相
加”,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量外来食物能被中华饮食有效吸纳,既在于中国 的自然条件为其提供了适宜环境, 又得益于中国人认识到了 其内在价值,在“和”文化的平台上进行消融。 B.近代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为大众普遍接受, 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 这为现代中华饮食文 化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 ( 包括熟语 ) 的能力。 A
项,盆满钵满:形容赚的钱很多。句子语境是学术研讨会 收获颇丰, 此处用错对象。 B 项, 朝思暮想: 形容时刻想念。 用于此处不合语境。C 项,推诚相见:用真心相待。用于 此处正确。D 项,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用于 此处正确。E 项,公诸同好:把自己喜爱的东西拿出来给有 同样爱好的人共同欣赏、享受。用于此处正确。
解析
想象合理 3 分,抓住景物特点:天晴、池清、
风静、星月同辉;语言生动 3 分,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五、默写(5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从色彩、情态的角度描写春冬之时 三峡景物的句子是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 一是接受, 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 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 油料作物“芝麻”, 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 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 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 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 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 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
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 不仅在于地理条件 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 更重要的还在 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 中华饮食突显出 “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 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 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 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
三、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2017· 北京第 161 中学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6~7 题。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 ]
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
C.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新 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 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D.“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两句诗 正是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 又因不忘国运民生最终 没能归隐山林的真实写照。 解析 A 项,“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搭配不当。
益”,造成范围混淆。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蔬菜肉鱼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特征。
)
A. 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 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 B.世界上凡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都离不 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只要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和 厨艺,人们就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C.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 后来又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在长期实践与探索中, 完成 芝麻“本土化”的转变。
C.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是中沙关系长期造福两国人民 的强大动力,推诚相见 、民心相亲是中沙友谊历久弥新的不 .... 竭源泉。 D.当地政府为发展当地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殚精 .. 竭虑 ,采取了外派学习取经和聘请专家传宝等多种方式,取 .. 得了显著成效。 E.这件祖传的藏品非常珍贵,王先生一直秘不示人, 今天高兴之下公诸同好 , 让在场的几位颇有见识的大家都赞 .... 叹不已。
D.尾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非复昔”包含作者 无限感慨: 诗人虽离开南郑已有五年之久, 但金戈铁马, “魂 绕古梁州”,正是壮志难酬的感伤。 E.全诗感情充沛,诗人愁绪满怀,既有登临而起的悲 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 感慨。
解析 B 项,应该是南飞的鸿雁带来杜陵秋意。D 项,
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 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6 . 下 列 对 诗 句 的 理 解 和 赏 析 不 正 确 的 两 项 是 (5 分)( ) A.首联上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诗人登临北城楼扶 杖远眺的形象,下句则写诗人见西风卷地而触目伤怀的情 景。
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远地看见从大散关传来的烽 烟,南飞的鸿雁在硝烟中把”“倚楼”这两个 动作, 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其内心烦乱不安又怅然无奈的情 绪。
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 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 巨大变化, 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 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 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 中国本土化饮 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 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2.[2017· 山东潍坊期中]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是(3 分)( ) A.引导我国的制造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不断加大研发 投入和创新能力,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微观基础,也是推进制 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B.以“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 网大会 12 月 16 日在浙江乌镇开幕, 与会代表围绕互联网治 理、发展和建设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 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胡床” 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就餐 者起坐取食。 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 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 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 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C.在对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 的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其本土性特质构成中华饮 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D.中华饮食不仅引进外来食物,并消融改造,同时也 不断汲取外民族的各种饮食文化元素, 使中华饮食文化历久 弥新。
解析 D 项, “ 饮食文化元素 ” 前比原文少了 “ 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 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 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 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 更在精神层 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 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 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但随着 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的功能必然 超越物质层面而进入精神范畴。 D.中华饮食以广采博收的文化气度,以开放性的文化 思维,在合理吸纳与科学改造中,在接受外来影响时又始终 不失自身的文化特性,彰显出强劲的生命力。
解析 “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为大众普遍接受, 形成了 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与被世界认同没有必然的 联系,属无中生有。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 族文化的交融, 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 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 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 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 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 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
9.[2016· 湖南长沙月考]请根据白居易的诗句“晴空星 月落池塘”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 ③不超过 70 字。(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晴朗的夜空中,繁星璀璨,新月如钩,就像
深色的锦缎上点缀着珍珠与美玉。 夜空下的池塘, 澄澈如镜, 把漫天星斗揽入怀中,又像把珍珠撒在了水面上。 (2)在宁静的夜晚,晴空下一方平静的池塘清澈如镜, 引得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前来临水梳妆, 它们在水中的倒影越 发光鲜艳丽。
请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每条结 论不超过 20 个字。(6 分) 娱乐已成为手机除通讯外的主要功能;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导致身心俱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要求写出结论,需要认真分析、研究调查结
解析 从诗句内容总结概括不难得出。
四、语言知识运用(12 分) 8.[2016· 湖南二中期末]阅读下面的表格,完成题目。 某报就当下手机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除通讯外手机主要用途(单选) 上网聊天 玩游戏 38.6% 看小说、听歌 35.7% 浏览新闻 14.1% 搜索 11.6%
长时间使用手机的危害(多选) 影响视力 产生铃声幻听 现实交流能力差 思考能力差 47.1% 36.8% 45.7% 41.1%
B 项,语序不当,“治理、发展、建设”的正确语序是“建 设、发展、治理”。C 项,成分残缺,应把“各级政府出台 的”改为“出台了”。
二、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2016· 湖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5 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 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 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 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