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国内外形势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的国内外形势介绍
研究性学习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突破了传统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

同时,研究性学习也引起了教师传统观念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发生根本的变革。

研究性学习首先指的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直接继承和发展了布鲁纳、施瓦布等人倡导的“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思想。

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改变过去那种片面强调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式学习的弊端。

它主张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整个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其本质是让学生在“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学习”的特征。

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还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都需要体现研究性学习方式,它可以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专题研究学习”,更需要表现为在各学科中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各国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表明,在当前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将来所需的每一种知识和技能,必须在具备阅读、数学、科学等方面基础的前提下,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学会如何学习(learn how to learn),将比学会事实(learn to know)更为重要。

教育正在逐渐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从强调记忆背诵,转变成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

学生需要学会从外在世界取得信息、解决问题,并且将问题与课本里的基础知识相结合,通过探究学习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与此相应,必须以探究为中心重新构建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2000年,由OECD(经济合作组织)在全球范围进行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新理念。

PISA测试的对象主要包括学生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

它评价的并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而是他们是否掌握与将来生活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测量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的能力。

例如,PISA测试把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标准确定为:“能否从所阅读的文字资料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否从阅读的资料中正确地解释信息的意义;能否将所读内容与自己
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相连结,综合判断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 PISA所指的“阅读能力”,不是一般的读写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性学习能力,即: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综合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以及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PISA研究报告甚至提出:这种阅读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比学历高低更能准确预测一个人在未来职场的发展;有多大比例的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可能会影响每个国家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能拥有多少世界级知识工作者。

以此可以反思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我们过去仅仅在教会学生如何“表达信息”上下功夫,而真正能够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会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综合判断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使传统的作文教学变成自主、协作和探究式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同时又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已经明确规定,不仅在普通高中,而且在小学和初中,都要开设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程。

这门课程将主要表现为“专题探究”或“主题探究”学习,并且有专门的时间保证课程实施。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为中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一种充分展开的载体。

有学者认为,开设包括研究性学习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意义绝非仅仅新设了一门课,而是对传统教育思想和育人模式的重大挑战,是中国基础教育是有史以来最深刻的革命性变化之一。

事实上,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国际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它回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是信息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被国外中小学界称为“项目课程、主题研究、专题研习、综合学习、多样化途径学习、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等不同名称的课程,实质上都属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范畴,不仅在美、英、法、日等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已普遍开设。

有的国家已经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校预备班统一开设,形成了相互衔接的课程系列。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师生不再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与教学设计者;课程的内容不再是专家或教材编写者事先规划的特定的知识体系,不再是理解前人发现的知识,而是由师生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共同进行选择和共同探索的新知;它强调的是主动探究的过程、亲身经历的体验,以及情境性问题的解决。

也就是说,课程的内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正如许多教育专家概括的那样,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个情境化的社会过程”,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共同创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这些“事件”共同构建学习内容与意
义。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内容,十分强调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取得探究的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常规学科课程也并非没有联系,通常,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视为各门学科知识的延伸、综合和实践环节;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需要运用各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综合实践活动还是常规课程的整合,研究性学习都必将越来越多地向网络学习的方向延伸和拓展,需要更多地借助互联网络上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网络主题探究”(WTI)在国外中小学领域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开发出诸如WebQuest、MiniQuest、Big6、Intel未来教育等多种学习模式和网络课程,把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使引进的探究模式本土化;更需要配合新的课程内容,开发出适合我国中小学需要的网络探究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