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思考
作者:姚婷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43期
姚婷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发展时间不长,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成效不明显,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水平尚不高。
本文认为,独立学院应改变教育理念,将“创新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优化协同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让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创新能力;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275-02
收稿日期:2016-05-26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6SJD880209)扬州大学广陵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YBD14001)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姚婷(1986-),女(汉族),江苏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与研究。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当前中国的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创新也被放到了全所未有的突出位置。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升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应该是教育的本义和灵魂。
在培养创新人才上,高等教育肩负着伟大而特殊的使命。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人才培养的数量问题退居其次,能否培养出适应国内外竞争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首当其冲的问题。
尤其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因其发展时间不长,积淀不深,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独立学院一直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十几年的发展里程都是在搜寻和试错中发展,在自然选择中竞争和淘汰从二级学院走向独立学院,最终形成新的群体。
作为一种新的办学体制,独立学院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其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但就目前来看,独立学院的发展依然存在问题,如:专业面相对偏窄,缺少鲜明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照搬母体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没有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等。
就实践活动而言,虽然在不断改革中加以重视,却依旧存在环境和氛围建设较为薄弱,缺乏持续性;资源配置分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缺乏统一规划;学分认定和成果管理等不够规范和科学,缺乏统一平台等问题。
就学生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言,独立学院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人际沟通能力强,具备较好的创新创业特质。
但就总体情况来看,独立学院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实践创新主动性不够;自信心不强,缺乏实践创新意识;学风每况愈下,缺少实践创新氛围。
如何从独立学
院的实际出发,从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
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独立学院的管理者应该面对并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对策
1.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
方案如同生产产品预先设置的程序,是教学的龙头,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
独立学院应明
确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是21世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一理念,根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在课程设置上,应确立创新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将创新教育
课程的设置纳入必修的范畴,将创新教育融入到通识教育以及专业教育当中,根据不同专业的
特点设立特色创新课程,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层次构建不同覆盖面的创新课程体系。
努力
构建面向全体学生、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创新课程体系。
在教材使用与建设上,应根据独立
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办学特色,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及课
程目标的教材。
同时,应积极鼓励自编教材,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吸收最新的知识理论,结
合翔实的事实材料,彰显特有的内容体系,编写学生自用教材。
此外,应着力进行教学方法和
教学手段的改革,逐步实现由讲授为主到指导学生独立地学习与研究为主,由知识传授为主向
以培养能力为主。
2.充分利用好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理论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
创新方法和创新知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然而,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并非仅仅通
过开设几门类似于“创新创业”、“创造学”等的课程就能形成,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往往都是
在实践中萌发,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唯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①合理安排实践教
学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独立学院应以市场为导向,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的
学分(学时)比例,同时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
多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灵活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提升实践应用型选题比例,鼓励学生结合实践来选题,
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的探究性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②科研引领创新,做实“大创”工作。
独
立学院学生的科研训练项目主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简称“大创”)。
独立
学院应构建省、校二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以为数不多的省级项目为龙头,以校级项目为
基础,尽量扩大项目覆盖面。
加强大创项目的过程管理,从项目的申报、遴选、立项,到开题、季度、中期及结题报告、成果展示,各个环节做到严格把控。
独立学院学生虽然思维活跃、头
脑灵活,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同一本、二本学生相比,专业基础相对薄弱,科研能力相对欠缺,课题的进展较大程度依赖于指导老师。
因此,在项目结题评估环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
识基础和科研能力,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多元化地设定结题标准,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思考、研究、探索、合作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激发大学
生创新活力。
学科竞赛通常要求比赛者熟练掌握大量的学科知识,并能快速判断、灵活应对,
以达到锻炼智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因此,重视学科竞赛工作,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重
要途径。
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发现,独立学院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头脑灵活,经老师指导后往往
会迸发出新奇的创意和巨大的能量。
独立学院应根据学科发展实际,建立国家、省、校、系四
级学科竞赛体系;进一步探索提升学科竞赛参与度的有效之法,融学科竞赛于课堂教学中,教
师结合课堂教学,挖掘具有潜力的创新人才;建立完善的学科竞赛激励机制,营造积极参与、
人人争赛的良好氛围,扩大学科竞赛的参与面,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
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④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深化实践育
人载体建设。
独立学院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开放式办学,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
校企模式。
积极利用好有效资源,在共享母体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一批较为稳定的,融教学、
科研、就业、招生为一体的校外实践基地平台。
根据实际情况引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与企业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量身定做,培养适合企
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探索校企合作同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相结合,
利用企业丰富的实践场所、实验设备和实践平台,充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协作与创新创
业能力。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师资保障。
拥有一支具有较强的实践意
识和较高的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独立学院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独立学院的自有教师以年轻教师居多,有朝气、活力、发展潜力是其优势,劣势在于缺乏实践
工作经历、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不高、教学水平及方法尚不成熟。
基于此,独立学院应着眼于
长远发展,实现内培和外聘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既有较高科研和教学水平,又有扎实实践工
作经验,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教师队伍。
一方面加强对自有教师的培养工作,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各类项目,与企业、市场对接,另一方面组建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新
活力、具有发展潜力的自有师资队伍,为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应用性人才提
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4.优化协同管理,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做好服务保障。
围绕大学生创新教育,优化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协同管理,建立教务处、学工处、招就处等多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实现教学工作和
学生工作相互融通,扎实做好创新创业服务工作,为保障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
切实保障。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独立学院由于起步较晚,文化积淀不深,校园文化建设应是独立学院建设的重点。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通过大学自
我管理、自我服务,充分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另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文
化活动,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要进一步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加强宣传教育,选树典型,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传统形式及“微博”、“微信”等新媒
体对创新创业成果进行宣传,让创新创业精神在校园里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