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区2~6岁健康儿童静脉血白细胞参数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区2~6岁健康儿童静脉血白细胞参数调查目的:了解济南市区健康儿童人群血常规白细胞各参数正常参考值。
方法:选取2011年
6月-2014年6月本院2~6岁体检健康儿童共5743例,抽取空腹静脉血,深圳迈瑞BC-58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对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绝对值及其百分率等白细胞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血常规白细胞各参数呈非正态分布,男童和女童血常规多数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年龄段间血常规多数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儿童人群部分参数参考值与临床常用白细胞常规参考值间存在不同,尤其是白细胞各成分百分比有明显差别。
结论:济南市区健康儿童人群血常规白细胞各参数参考值多数与临床常用参考值类似,但血常规白细胞参数百分比的参考值因年龄、性别存在差异,本结果可为济南地区健康儿童体检提供血常规参考。
血常规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指标,对疾病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建立血细胞各参数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目前教科书中健康儿童静脉血白细胞各参数参考值范围主要参考成年人[1],儿童发育过程表明在其中淋巴细胞与粒细胞比例经历了2个交叉过程,但褚福棠实用儿科学只列出了6个月~6岁年龄段的参考范围[2],未对白细胞参数比例的交叉点进行探讨,造成临床参考数据范围过宽,对临床诊断尤其是健康儿童的体检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为此,本院对参加健康体检的5473例健康儿童静脉血白细胞参考值范围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济南市区部分幼儿园2011年
6月-2014年6月在本院进行入托查体的儿童共5743例,其中男3196例、女2547例,年龄2~6岁。
经体检证明生长发育正常,无慢性病史,并排除隐性贫血,排除正服用药物儿童。
1.2 试剂与仪器深圳迈瑞公司BC-5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试验中均使用配套试剂。
1.3 方法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1 mL注入含EDTA-K3干燥管内迅速混匀,室温保持4 h内完成检测。
样本的采集及处理按照相关规定(NCCLS H3-A5;NCCLS H4-A4)执行。
1.4 质量控制参与山东省室间质控,每日检验前用随机配套高、中、低值质控校对仪器,质控结果符合要求后检测标本,仪器由生产厂家定期(每月)进行定标校准。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应用矩法对
各参数检测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判断数据是否是正态分布。
对大数据的非正态分布的参数,参考区间参考范围以95%可信区间计算。
2 结果
2.1 统计学分布检验正态性检验证实白细胞各参数指标数据均呈非正态分布。
2.2 白细胞各参数结果
2.2.1 不同性别血常规白细胞各参数的组间比较除淋巴细胞数外,不同性别白细胞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2 不同年龄段白细胞总数与分类参数比较除白细胞总数外,不同年龄段间血常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3 白细胞参数比例的交叉点分析白细胞参数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将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在41%~42%间,作为两者发生交叉的数据段,以此为分界,再分别对淋巴细胞较高与淋巴细胞较低的年龄段进行分析,其中淋巴细胞较高组平均年龄2.905岁,淋巴细胞较低组平均年龄
3.630岁。
说明白细胞比例各参数交叉位于2.905~3.630岁。
2.2.4 2~6岁年龄段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参数参考区间,健康儿童人群部分参数参考值与临床常用白细胞常规参考值间存在有不同,尤其是白细胞各成分百分比有明显差别,见表3。
3 讨论
血常规各参数结果异常与否主要由各个实验室提供的参考值范围来判定,但目前各分类参考值范围主要参考正常成人及新生儿的统计学资料。
而血常规正常参考值应是有针对性的,常因种族、性别、年龄、地域、群体不同而有所变化的[2-5],但国内儿童白细胞检验的各参数的参考区间多参照成人数据,且引用国内统一参考值致使其适用性稍差。
鉴于血常规正常参考范围是有针对性的,因此确定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健康人群血常规各参数参考值范围有助于临床诊断。
本文统计了5743例2~6岁健康儿童,人群来自济南市区入托查体儿童,调查结果接近本地区总体样本并符合社会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实验所有标本均使用同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可以减少医院间和仪器间的误差;由于临床末梢血与静脉血具有较好的一致性[6-8],同时挤压手指容易造成组织液混入和细胞碎片的产生,而静脉血受外界影响较小,因此可作为较好的取材方式。
本次受取材方式、血标本量及试验广泛性限制,故参考值统计未对末梢血与静脉血之间以及不同类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比较。
统计结果发现白细胞各项数据均为非正态分布,但鉴于总体数据较大,可采用(字±1.96 s)计算正常参考值范围,以此确定95%参考区间。
国内已有多项关于健康儿童静脉血血细胞参考值范围文献[9-13]报道,但对儿童调查存在年龄跨度较大的问题,一般从数月至14岁不等;或存在总体数据量较小的问题,造成临床参考区间存在较大偏倚;鉴于儿童健康查体多集中在在2~6岁间,因此本次调查统计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次济南健康儿童人群血常规WBC各参数绝对值大多数与临床常用参考值基本一致,但白细胞总数水平与教科书及临床常用参考值略高[2],并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血常规多数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在儿童中白细胞参数随年龄变化具有较大的变化空间,与国外文献[14-17]报道相似。
本次儿童淋巴细胞的比例远超国内统一参考值,对年龄组间比较发现随年龄增长,淋巴比例降低。
本次研究认为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发生交叉年龄位于2.905~3.630岁间,明显低于目前教科书认为的4~6岁发生第二次交叉,但鉴于本次入组的5~6岁入托查体儿童数量较少,可能会导致交叉年龄上限有所偏低,但由于总体数据较大,因此调查结果还是相对比较可信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参数与国内教科书比较结果有差异,因此提醒各地检验实验室,需根据实验室检测及标本采集方法,针对本地区人群建立正常参考范围。
临床医生在分析检验结果时需参考本单位相关实验室建立的正常参考范围才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文荣.临床血液学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胡亚美,江载芳.褚福棠实用儿科学(上、下册)[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04-1707.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32-133.
[4]王伦,张勇棋,德吉.四川高原藏区成人血常规正常参考值范围调查[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6):501.
[5]刘华伟,张玲,李建红,等.成都地区健康人群血常规各参数参考值范围的调查[J].中华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1,11(1):20-22[6]高梅,张凌峰,付永航.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46-48.
[7]倪林仙,马越明,徐华,等.正常儿童指血与静脉血血细胞参数参考值调查[J].检验医学,2000,15(3):186-187.
[8]李松涛,唐吟岫,徐静华,等.南京地区2~5岁健康儿童末梢血血常规参考范围调查[J].广东医学,2014,35(8):1247-1248.
[9]高原,邹琛,蒋婕,等.上海市526例1~12岁儿童静脉血血常规正常参考区间建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6):2332-2334.
[10]陈新宇,李向阳,邵美娟,等.温州市3~6岁健康儿童静脉血细胞参考值范围调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23(11):855-856.
[11]叶智良,李相新,邝绍钧,等.某地区3~6岁儿童血细胞分析参考值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7),819-820.
[12]金芳,王艳,徐樨巍,等.北京地区幼儿血细胞参数范围的调查[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80-2181.
[13]陈宗波,李国选,周碧芸,等.佛山市南海区3~14岁健康儿童静脉血血细胞参数参考范围调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8):1005-1006.
[14] Huenecke S,Behl M,Fadler C,et al.Age-matched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 reference value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application of exponential regression analysis[J].Eur J Haematol,2008,80(6):532-539.
[15] Tkachenko S K,Bulienko L F,Golovko I M,et al.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mmunity in healthy children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J].Pediatriia,1989,51(9):14-17.
[16] Kinnunen T,Chamberlain N,Morbach H,et al.Accumulation of peripheral autoreactive B cells in the absence of functional human regulatory T cells[J].Blood,2013,121(9):1595-1603.
[17] Boyd J C.Defining,Establishing,and verifying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approved guidline[J].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2008,2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