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卷引领命题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卷引领命题新思路
综观今年全国各地试卷,其中广东卷的创新力度较大、体现新课程理念较为充分,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广东卷的选择题的命制特色。
一、以材料题为主打题型,材料取材广泛、呈现方式多样、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要求提高。
全卷选择题共25道,其中采用材料呈现方式多达15道,这是所有试卷中比例最大的。
从材料的分类来看,包括文字、考古、图片、图表等多种方式,形成图文并茂的特色,让人赏心悦目,增强了试卷的生活气息。
材料取材题号数量特点
文字7;8;9;10;13;14;
17;18;21;23;24 11 题10采用诗的形式;题21、24
题支采用材料形式,其中题24
的材料贴近生活。
考古1;3 2 题1题支采用材料形式
图片 4 1 文图互补
图表19 1 以数字纵向比较的方式呈现
广东卷材料选择题明显提高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要求。
试举三例说明之。
【题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简析】该题解答需要从题干中提取的信息有:秦代封泥;信件文书;泥块;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其中两个重要信息附属于说明性的文字。
题支就是根据上述历史信息设计的。
【题6】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
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简析】该题的解答需要从文字材料中提取的信息有:民国九年;从图片中提取的信息有:袜厂;“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
【题8】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
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
”这主要反映了
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
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简析】该题的解答需要提取的信息有:1942年;国统区;军队开小差;壮丁;冷血动物等。
四个题支就根据这几个信息创设。
二、突出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体现了各种题型优化组合的特点,彰显了对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涉及能力的要素有能力、过程、方法等,这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能力要求的提高。
由于能力只能在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三个要素都是高度统一的,统一于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时代要求必然会体现到试卷中来,因而广东卷选择题部分加大了对史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这具体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各种题型的优化组合
选择题一般有简单识记、注释类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推理型选择题、组合选择题、因果选择题、程度选择题、材料选择题等多种类型。
广东卷的试题成功地将其中一些选择题进行了优化组合,从而增强了题目对能力的考查功能。
2、注重考查能力的综合性
高考所列的能力要求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要求充分体现在广东卷中,笔者列举部分选
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何测量学生是否学会了学习及其程度自然成为新课程下高考命题必须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个方面,广东卷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学习能力的强弱是通过对史学方法运用的熟练程度体现出来的。
广东卷对史学方法加强考查也是其显著特征之一,这主要体现在第3、6、8、10等题。
笔者略作分析:
题3:考查的是有限证据的极限证明力。
首先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秦代封泥;信件文书;泥块;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题支B的关键在于秦代信件文书是否是纸质的,考古学研究表明,目前最早得纸出现于西汉早期,所以B不能入选;题支D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题支A结论缺乏有效证据来支持。
只有题支C才符合要求,题干信息是题支结论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和其他三个结论相比,只有题支C结论最可靠,故入选。
题6:考查的是有限证据的极限证明力。
首先从题干重提取有效信息:民国九年(文字材料);袜厂;“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图片材料)。
题干要求的是作为直接证据。
题支A,题干信息和题支结论不能构成适当的推理关系,所以,不能入选。
题支B,袜厂属于实业,这是发展实业的一种表现;民国九年(1921年)民族危机严重,提倡国货,这是爱国、救国的一种表现,因此题干信息和题支结论构成了推理关系;题支C与题干信息联系间接;题支D题干规定的时间不符合,故正确答案为B。
题8:考查的是逻辑思维能力。
该题是材料选择题、程度选择题和注释类选择题的优化组合,考查能力较强。
首先提取解题的有效信息:1942年;国统区;军队开小差;壮丁;冷血动物等。
题干要求:主要反映。
“反映了”这种表述是注释类选择题的标志,是对特定历史事件某一方面属性的说明;“主要、最”等表述是程度选择题的标志,可以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准确程度。
题支A 中,军人开小差、壮丁逃兵役是民众厌战心理的一种表现;但是民众普遍厌战的提法不正确,因为这个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国民党爱国官兵积极抗日,因此不能入选。
题支C犯了在推理的过程中外延不一致的错误,“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
”舆论对逃兵役的壮丁评价很低,不是针对整个军人。
题支C 中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舆论认为“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
”是民众救亡意识增强的表现,故可入选。
题干信息与题支D不能构成有效的推理关系,因此不能入选。
故正确答案为C。
4、题型的选择体现了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
选择题出现于1982,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经过广大教育专家的研究开发,不断推陈出新,先后出现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材料选择题(文字、图表、图片、漫画)、程度选择题、推理选择题、注释选择题、组合选择题等等。
不同类型的选择题呈现方式不同,考查功能各有侧重。
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学习能力备受关注,因而对能力的考查必然会在新课改重要测量手段的高考中有所体现。
今年广东卷选择题命制体现了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的是时代精神,体现在题型的选择上就是对材料选择题、程度选择题、推理选择题等题型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增强了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例如上表所列的2、3、6、8、10、17、18、19、23题。
同时对2004-2005年盛极一时的组合选择题进行大胆舍弃,全卷仅有第4题采用了组合选择题的命题方式。
这是因为,组合选择题理论上可以扩大和增强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通过题支的组合来增强对考生准确把握知识能力的考查),但由于选择题本身的提示作用以及时下盛行的投机取巧的解题方法(例如“选基法”)使得该类型选择题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简单的对知识再现能力的考查,从而使得其考查功能大打折扣。
还有一度炙手可热的专题式选择题由于知识点过于集中不利于防范猜题而没有采用,广东卷大胆舍弃了组合选择题和专题式选择题的命题方法是其加强对能力考查的坚强决心的体现。
三、凸显文明史的史学范式
今年广东卷主要采用文明史的体系来设计和安排的,笔者对广东卷选择题略作统计:
试题切入的角度主要在于文明的发展演进。
要求考生更多地从文明发展的视角去认识和把握历史问题。
四、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
广东卷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方面别辟蹊径、踏雪无痕。
在题干材料的选择上就渗透了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考查的目标。
笔者简述如下:
创新精神:题1体现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题2、4谈到郡县制、中央官制等政治制度的创新;题24、25涉及科学技术领域里的发现与应用。
爱国主义:题1反映了我国古代物质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题2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题3、4 反映了我国政治制度建设方面伟大成果;题6、8、9 反映了实业救国、抗日战争时期民众抗日救亡意识的增强和抗战胜利以后民主人士和平建国的渴望;题12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这是中国人民给世界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
世界意识:题10反映了西方饮食在中国的传播,体现了文明交流;题20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产物,是马克思吸收英法德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果。
备考启示:
1、注重主干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
主干知识指反映正个历史发展最主要特征、概貌的基本知识或能够形成专题线索并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
整个广东卷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例如科学技术方面有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题1)、科教兴国战略(题15)、科学技术的普及(题24)、科学理论的发展(题25);制度改革:郡县制(题3)、中央官制(题4);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思想(题2)、古代文学的发展(题5)、实业救国(题6)、法制史(题16)、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题18)、马克思主义诞生(题20)等等。
这些主干知识不仅仅要能准确再现,而且要理解深刻,能够顺畅迁移。
2、加强选择题题型的分析和综合练习。
广东卷特别突出各类型选择题的优化组合,强调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因此复习备考一定要在各类型选择题专项训练的基础上适当综合,这样有利于在掌握各类型选择题考查特点的基础上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3、运用新史学范式,结合新课标,建构高考历史复习新专题。
注重史学新范式的考查,突出文明史观,文明史范式已经成为“文综”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主导范式。
依据新史学范式构建历史专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突出历史学科的基础主干知识。
(2)渗透新的史实理念和观点。
如:①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
②文明演进是历史发展的总纲。
③现代化是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线。
④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横向表现。
(3)纵(时间)横(空间)交错,网络清晰,善于抓联系,抓比较,宏观与微观结合适度。
(本文刊发于《考试》2007年7、8期合刊)(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