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文献综述方法的应用与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经理论研究2024年 第2期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文献综述方法的应用与展望
晋琳琳,王 丽
(广东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摘 要]不同的文献综述方法对学术研究的发展有不同的价值和作用。
鲜有文章对文献综述方法进行全面介绍和系统梳理。
本文以318篇创业领域的综述类文章为例,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整理出六种主流的文献综述方法。
研究发现:叙述性综述和系统文献综述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元分析和文献计量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定性研究综合和历史计量分析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者对此的关注度不足;叙述性综述在某一研究主题的初期研究阶段能够发挥更大价值,定性研究综合和历史计量分析在研究主题的发展期更有价值,系统文献综述、元分析、文献计量在研究主题成熟期更能发挥其作用;综述方法之间存在相通性和互补性,可以将定性和定量综述方法结合使用。
学者应结合研究主题发展需要和文献综述目的,选择适宜的文献综述方法,以发挥文献综述的最大价值,促进学科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最后,本文介绍了文献综述方法的其他新兴方向,并提出未来展望与建议。
[关键词]文献综述方法;创业领域;应用与展望;学术贡献
[中图分类号]F2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63(2024)02-0001-19
一、引言
好的文献综述对于掌握研究现状和理论发展脉络、发现好的研究问题、避免重复研究、更有效地开展学术对话、完善和提升现有理论以及建构新理论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实现学术领域理论发展、测试与扩展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毋庸赘言[1]。
文献综述是“强有力”的[2],可以对学术领域的现象产生新的见解,做出独特的贡献,帮助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文献综述有不同的方法,各有其独特的目的和价值。
撰写高质量文献综述并非易事,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文献综述方法是提高文献综述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与文献综述方法论有关的文章并不多见。
学术界对于单个文献综述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果,然而却鲜有文献对不同文献综述方法进行总结、对比,分析其内在的逻辑。
秦宇和郭为[3]讨论了管理学文献综述类文章写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和技巧,以及文献综述类文章四种基本的结构安排和文献综述写作的若干建议。
朱秀梅和杨姗[1]基于国内外大量综述文章创新性地总结了九种管理类综述文章撰写范式,为学者选择合适的撰写范式提高综述质量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这些文章虽然对不同的综述撰写范式进行了对比,但未对不同范式本身的发展成熟度和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也未从研究主题发展的生命周期视角分析各综述方法的不同应用价值。
因此,本文主要提出并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各文献综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如何?第二,在研究主题的发展周期视角下,如何发挥各文献综述方法的最大应用价值?第三,不同文献综述方法之
[收稿日期]2023-12-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072043)
[作者简介]晋琳琳(1981—),男,山西临汾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创业管理、组织创新与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研究。
[通讯作者]王 丽(1995—),女,山东德州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创业管理、组织创新与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研究。
1
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
明确各文献综述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综述方法的应用趋势,顺应发展趋势推动某一综述方法的发展。
明确各文献综述方法在某一研究主题不同发展阶段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学者根据目标研究主题的发展阶段和需求,选择对主题发展贡献最大的综述方法。
明确不同文献综述方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助于学者了解各综述方法的本质,进行对比,在进行方法选择时有更加充分的依据,同时还可以帮助学者突破应用一种综述方法的局限,利用方法之间的互补性创造性地结合定量、定性方法对特定研究主题进行更加全面、充分和科学地综述。
为了帮助学者选择最合适的综述方法以提高国内综述文章的学术质量,本文以创业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318篇中、英文综述文章为分析对象,对国内外综述文章的研究方法和范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梳理,系统归类与比较,整理出六种主流的文献综述方法,分别为叙述性综述、元分析、系统文献综述、文献计量、定性研究综合和历史计量分析。
本文系统梳理和归纳了每种文献综述方法的本质、特点、目标、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通过对搜集的综述文章进行编码,进行时间、数量和研究主题的统计分析,深入探讨了各综述方法的发展情况、其发挥最大价值对应的研究主题发展阶段和方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研究发现,叙述性综述和系统文献综述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元分析和文献计量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定性研究综合和历史计量分析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者对此的关注度还不足。
本文主要论述了六种较为主流的文献综述方法,但没有涵盖学者撰写文献综述使用的所有创造性方法。
除了这些主流的文献综述形式外,本文还指出了一些有可能对学术研究做出贡献的新兴文献综述形式,以及文献综述未来可能的关注点和发展方向。
本文的主要研究贡献在于:第一,深入分析、整理、提炼了国内外大量综述文章,详细归纳了六种文献综述方法的本质、异同和适用情境,为学者选择适当的文献综述方法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第二,从研究主题的发展周期视角,探讨了六种文献综述分别在研究主题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和贡献;第三,阐释了六种文献综述方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不同综述方法之间的结合使用提供参考;第四,提出未来展望,促进文献综述方法本身的发展和完善,为文献综述方法更好地支持国内新兴理论发展和本土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二、文献检索与编码
(一)文献选择
为了进一步掌握文献综述方法的使用状况,及其对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创业研究领域的综述文章为例,开展系统梳理。
本文在进行文献搜集时锁定创业类文献综述,并设定了相应的文献搜索标准。
第一,对创业研究领域进行界定:创业是指创业主体怎样以及利用什么来影响创造未来产品与服务的机会的识别、评估和开发的过程[4]。
第二,对文献综述进行界定: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或研究主题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的文章,是对“研究的再研究”。
第三,为了保证搜集文献的质量,本文参考既有创业领域的文献综述[5-12],选定ETP、JBV、SEJ、ISBJ、SBE、JSBM①6本创业领域权威期刊以及AMJ、AMR、ASQ、SMJ、OSci、MS、JOM、JMS②8本管理领域权威期刊进行英文文献的检索,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的“重要期刊目录”和CSSCI期刊作为中文文献的检索范围。
由于这些期刊刊发的综述文章具有更高的规范性、影响力和引用率,故能够引导文献综述研究的未来方向。
确定文献搜索标准后,按三步法进行文献搜集工作。
第一,对于英文文献,将“entrepreneur ”等创业相关术语和“review”等文献综述相关术语两两组合③,在数据库WebofScience中以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为依据在目标期刊上进行搜索。
对于中文文献,以“创业”等创业相关术语和“综述”等文献综述相关术语两两组合④,使用中国知网、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在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处进行检索。
搜索时间截至2020年10月,中英文文献类型分别为Article和学术期刊。
通过对文献初步阅读后,发现通过关键词搜索会有文献疏漏,因此使用英文创业相关术语和“meta-analysis”等文献综述方法相关术语两两结合⑤,中文创业相关术语和“系统文献综述”等文献综述方法相关术语两两组合⑥分别进行文献的补充搜索。
第二,两位研究者分别独立阅读每篇文献的摘要和全文,删除不符合前述三个标准的文献,同时为保证文献质量,删除会议论文、评论、特刊介绍等类型的文章。
对于有争议的文献,引入第三位研究者共同讨论决定是否删除。
第三,为确保2
文献检索的有效性,将所选文章与其他相关文献综述所选文章进行交叉对照。
为保证本文综述文献全备,在综述过程中对相关文献的引文和参考文献进行追溯。
同时,在GoogleScholar中使用以上检索词进行检索,验证上一步检索结果的有效性、全面性。
最终,整理得到符合标准的有效文献共318篇,其中外文文献112篇,中文文献206篇,作为本研究分析、归纳和展望的文献库。
其中在本研究检索范围内的第一篇中文文献综述发表于2003年,第一篇英文文献综述发表于2006年。
具体检索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文献综述过程
(二)文献编码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对筛选出的318篇中英文文献进行编码[13,14]。
本文旨在详细阐释文献综述方法的本质和应用,因此除了发表刊物、作者、年份等基本信息外,编码内容主要侧重于文献综述类型、研究主题等,详见表1。
基本信息编码可以在文献中直接找到,方法和主题编码以文献内容(引言、方法、全文)为依据。
文献综述方法对应于论文中的方法论部分或者依据全文进行判断,将文献归入不同的文献综述方法类别。
对于研究主题,则基于论文引言部分或者全文的阅读,采用初级编码和聚焦编码两个步骤进行编码。
第一步,初级编码是对研究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提炼,并以词语或者短语对每篇文献的研究方向
3
加以概括,进行初级编码。
最终得到初级编码120个。
第二步,对初级编码进行提炼,以形成类属并确定类属之间的关系。
根据研究文献原文中对于初级编码相关内容的描述和解释将120个初级编码进行归类,即形成类属。
随后,根据这些类属以及类属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归类分析,形成聚焦编码,共60条。
研究团队同时创建了一份列出318篇文献的excel文件,包含题目、作者、年份、期刊、摘要、文献综述类型和研究主题、研究结论等信息,以便开展描述性分析和解释性审查[13,14]。
为保证编码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用两阶段编码过程。
首先,由一位研究人员依据编码标准和编码流程针对318篇文献进行初次编码。
其次,鉴于划分和归类文章所属研究主题和方法类型容易存在模糊和争议,因此,在第一位研究人员完成初步编码后,由另一位研究人员逐篇校对论文编码数据库,对有意见分歧的编码,经双方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最终的编码数据库。
编码提炼过程见附件。
表1 文献编码表
编码条目编码依据
文献综述类型叙述性综述、系统文献综述、元分析、文献计量、定性研究综合、历史计量分析
研究主题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组织与主体、创业学习、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决策、创业网络、创业融资与投资、创业战略、创业管理与治理、创业行为与过程、创业教育与培训、创业失败、创业产出、创业情境、创业理论与方法、其他创业主题等
三、文献综述方法比较
通过深入分析获取的318篇国内外创业研究领域的综述文章,以及借鉴学者对文献综述方法的介绍,本文识别出六种文献综述方法,分别是叙述性综述、系统文献综述、元分析、文献计量、定性研究综合和历史计量分析。
这六种方法为学者们总结和深入挖掘前人成果,在继承中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方式和途径。
但不同方法有着不同的本质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主题和研究目的,对知识积累和创新也有着不同的价值。
因此,充分掌握不同的文献综述方法,选择其中最适合的,才能发挥出该文献综述方法的最大价值。
接下来,本文将以创业领域的综述文章为例,详细整理和对比六种主流文献综述方法的本质、适用情境,帮助学者充分了解每种文献综述的方法范式,从而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使用指引,以期为更加广泛的学术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叙述性综述
叙述性综述(NarrativeReview)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文献综述方法,多采用定性或简单的频次统计等分析技术,将收集的同一研究主题的以往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分析,并归纳综合撰写成文。
叙述性综述突出理论思辨,研究者依据自身价值取向选择综述对象、构建综述框架、整合研究观点以及产出结果,对以往研究进行描述性辨析。
叙述性综述强调研究者个人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15]。
叙述性文献综述的研究问题涉及范畴较广泛,通常是对某一领域的知识进行综述。
它选取的研究样本量小,一般并未查全相关的所有文献,并且很少阐述研究文献的选择纳入标准、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
文献搜集缺乏科学性、可复制性。
同时,易受情感、记忆等主观因素影响而引发分析疏漏[16],存在很强的主观性,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评述偏见”(reviewer-biases)问题,经常出现不同综述者意见相悖的情形。
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叙述性综述被研究过程更为科学透明的系统综述方法所替代。
但它也有其独特之处,它可以对所选取的文献做更深入分析,并保留研究的情境信息,揭示综述对象的个体差异,因此叙述性综述方法在综述研究中仍被广泛使用[17],特别是在对某一新兴概念的内涵、构成和测量进行深入辨析,和对一些文献进行批判性述评时具有独特的价值。
例如,Nambisan[18]对数字创业这一新概念的内涵、边界,以及数字技术对创业研究假设的颠覆、对创业机会形成的影响,同时提出数字创业领域未来研究的主题和方向。
这些叙述性综述为一个崭新领域的研究开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其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目前,很多学者将叙述性综述与其他多种方法相结合,例如元分析和系统文献综述,既克服了叙述性综述不完整性和非客观性的缺陷,弥补其过于依赖研究人员主观判断和分析的问题,降低了定性研究的随意性,使其结论更加严谨,又结合了叙述性综述可以保留情境信息和深入分析的优势。
虽然这种将叙述性综述4
和元分析、系统文献综述结合使用的文章在创业领域尚不多见,但在医学和教育学研究领域已被多次使用[19,20]。
这或许可以成为叙述性综述发展的一种方向,也是学者可以借鉴使用的一种方式。
(二)元分析
元分析(Meta-Analysis)是用统计学方法对同一主题的多项独立实证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客观、定量地综合分析和概括,得到多项单个研究结果反映的共同效应或量化的平均效应,从而获得普遍性的结论,解决研究结果不一致性的定量文献综述方法[21-24]。
在科学研究中,因为研究者选择的研究情境不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经常导致同一研究问题得出不一致的结论。
因此,如何将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同类研究进行科学整合,得到更加可靠的普遍性结论,成为研究者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
元分析设有严格的文献筛选机制与标准,极大地提高了文献的全面性,可以对分散在不同时间(包含发表的和未发表的研究)和出版物(包含会议论文等)中的大量经验发现进行统计综合。
元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对不易受样本量大小影响的独立研究结果的效应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对效应大小的总体估计[25],相互作用效应的检测和估计是解释元分析结果的核心[26],它提供了假设效应的边界条件,从而产生了比主要研究更具普遍性的证据[27-30]。
因此,元分析有助于研究人员创建超级样本以整合研究结果,并且能够纠正由测量误差、抽样误差、研究设计和研究背景所造成的结果失真,评估双变量间稳定的真实关系,从而带来一个领域内的“真理”,解决学术领域一些活跃的有争议的辩论[2],而这些“真理”又会反过来完善理论,推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31]。
例如,林枫等[32]对关于组织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关系的30多篇研究文献进行元分析,证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同时探索了可能调节二者之间关系的变量,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为解决二者之间关系的争论提供了有力证据。
张骁和胡丽娜[33]基于135个独立研究样本运用元分析探究创业导向对创业绩效的影响,表明二者之间中等程度的相关关系,并探索了这一关系的边界条件,提供了一个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之间更加真实稳定的关系,同时拓展了二者关系的研究边界。
然而,元分析基于相互作用效应检测与估计的分析方法决定了自身的缺陷,即忽略了研究的情境信息。
同时,元分析通常不能解释研究报告的效应大小的所有差异,它们通常利用亚组分析来解释剩余的差异,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许多新的问题。
这种标准的元分析一次提供两个变量之间的总体相关性,并将这种分析与后续的亚组分析相结合,旨在测试相关性的强度是否因方法或理论特征而异。
在方法上,因为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尽管许多误差可以纠正)、影响效应大小估计的第三个变量以及相关的调节变量,这种报告二元关系的标准元分析中的效应大小估计通常不准确。
同时在理论上,也不能解决多元关系。
为了响应学术理论与实践的需要,旨在解决多元关系的MARA(元分析回归分析)和MASEM(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应运而生。
MARA将元分析与回归方程相结合,是亚组调节分析的多元扩展[34],在回归分析中使用效应量估计作为因变量,调节变量作为自变量,提供了同时测试多个连续和分类调节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机会,因此能够测试多变量模型和理论,并评估这些理论的边界条件。
应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例子是Bae等[35]的一项利用MARA研究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图之间关系的研究,通过对教育前创业意图进行控制,拒绝了创业教育影响创业意向的假设,为关于创业教育是否有效的辩论做出了贡献。
MASEM将元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以测试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多元结构关系[36-38]。
它允许测试中介变量来评估自变量影响结果的机制,这对于理论发展和测试具有非常大的贡献。
Schlaegel和Koenig[36]使用MASEM比较了不同创业意图模型,不仅表明计划行为理论比创业事件模型能够提供更高的解释力,而且提出了能够解释创业意图大部分差异的一个综合的中介模型,为未来创业意图的研究选择更有解释力的理论和前因变量提供了指引。
然而,MARA和MASEM也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MARA需要建立在任一回归分析的相同假设之上,同时需要足够大的样本量[34,39]。
而MASEM基于异质性效应大小进行分析,并且分析了集中研究数量少和有效性问题,降低了研究发现的普遍性。
方法本身的缺陷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未来需要学者进一步克服。
同时,一些学者对将元分析限于定量研究感到不安[40],认为学术研究可以从综合定性研究中受益,更充分地发展科学证据,因此发展出了质性元分析(QMA),成为对定性研究进行综合的一种方法,为学术领域提供了更多新的见解和理论。
(三)系统文献综述
系统文献综述(SystematicLiteratureReview)是一种过程透明且可复制的综合性文献研究方法。
它通常基于精准的研究问题,带着具体的研究目的,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并整理出文献库,使用科学方
5
法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有效地整合,并超越个别研究结果的理解水平,构建出新问题和新理论[41]。
系统文献综述在兴起之初,便被与元分析等同起来,认为两者都是以特定问题为基础,系统收集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此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然而,两者有很大的区别。
元分析在分析数据和合成结果时,必须采用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的程序[42],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定量统计合并,因此被学者称为定量的系统性综述;而系统文献综述是对研究成果进行叙述性的综合[43],可以保留研究中的情境信息,被学者称为定性的系统性综述。
例如,蔡莉和单标安[7]基于国内外创业研究成果的对比,对中国情境的内涵、要素进行系统梳理,深入探讨了中国情境下创业问题的独特性,提炼出中国情境-独特现象-创业研究问题的解释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中国情境的创业研究框架体系,提出了中国创业研究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7]。
系统文献综述对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包容,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梳理以往研究成果,展示某一研究主题或领域的理论基础和演进脉络,帮助学者对其形成全方位的理解与认知,同时还可以突出理论上的差距,为未来研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44],甚至是新的观点和命题[45]。
Saebi等[46],Su等[47],杨俊等[48]利用系统文献综述分别提供了社会创业、制度创业和创业认知研究的演进脉络、理论基础以及前沿研究问题。
有的系统文献综述中,如Reuber和Fischer[49]、Cao和Shi[50]分别在对互联网市场国际创业、创业生态系统研究的综述中提出了可供未来的命题。
这些系统性文献综述极大地促进了相关主题理论模型的构建和发展,为学术理论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系统文献综述也存在一些方法上的缺陷。
类似于叙述性综述,系统文献综述也是一种简单的频率计数[51,52],通常综合仍然是描述性的,无法最小化研究方法上的潜在偏差[53]。
虽然,系统文献综述的文献搜索和研究定位过程通常是系统、可复制的,但编码和分析通常并不系统。
这为综述写作提供了一些灵活性,但也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
而Stephan[54]对创业者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研究的文献综述中提供了编码程序的相关文件,包括编码方案和编码决策的讨论,大大地提高了系统文献综述的可复制性,为系统文献综述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启示。
(四)文献计量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BibliometricAnalysis)是科学计量学的一部分,应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量化和标准化研究领域中的科学活动。
文献计量倾向于回顾和描述某一研究领域已经做了什么,谁影响了该领域,或者在科学文献中已经建立了哪些网络[2]。
它可以使用一套指标[55]和技术[56]来研究文献的分布规律、数量关系以及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揭示一个领域的结构和理论基础,寻找一个领域的规律。
文献计量分析可以通过活动指标并利用统计技术,定量地整合某一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展示研究领域的文献发表情况、作者和期刊的生产力及影响力,以及研究主题的演变;还可以通过关系指标并结合作者共引分析来识别促进领域发展的联合引用文献和开创性文献,结合研究主题的聚类分析帮助识别不同研究主题之间的关联,结合共词分析帮助识别热点研究话题,结合引文分析揭示一个领域的结构和理论基础。
例如,国外学者López-Fern ndez等[55]、Dabic'等[57]分别对家族创业、中小企业国际化,国内学者李加鹏等[58]、丁雪辰和柳卸林[58]、陆园园和张红娟[60]分别对制度和创业、学术创业、创业相关文献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不仅展示了特定领域研究的外部特征(发表数量、期刊分布、核心作者、高被引等),还分析了该领域研究主题的演进与当下的热点话题,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当一个领域的研究较为零散,涉及不同且相互竞争的概念、方法和框架,并且在许多关键问题上缺乏一致意见时,使用文献计量分析对以往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可能会很有价值[2]。
例如,在创业组织的相关研究因为其概念复杂多样、无统一定义而受阻时,Lampe等[61]通过对创业组织相关研究成果的文献计量分析,进行了不同概念间的辨析,揭示了不同概念之间的应用情况以及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主题,为创业组织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机会。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研成果日益增多,同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用的工具来量化数据库和引文,文献计量分析在量化科研成果的产出情况上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势。
文献计量分析在过去几十年间获得广泛发展,但统计方式粗糙、指标指证能力单一等数据和技术上的双重限制使得其无法完全反映学术文献真实的科研价值和影响力,为文献计量的应用造成诸多障碍和壁垒[62]。
虽然文献计量分析有时可以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和理论基础,但大多是描述性评论,难以提供理论贡献,很难推进该领域的主要辩论[61,63]。
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学术文献全文数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