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对话的读书笔记(通用多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对话的读书笔记(通用多篇)
关键对话的读书笔记5篇
第1篇: 关键对话的读书笔记
《关键对话》读书笔记总结
看完《非暴力沟通》之后,紧接着就来看了《关键对话》。
初读一点之后,感觉两者聚焦的点略有区别,前者是在一个更广义的范畴上解决问题,后者更加聚焦于特定的一种对话;然而再仔细想想,会出现暴力情况的场景其实正是这种关键对话的场景,此时往往我们的大脑不再思考,而靠本能行事,更容易造成暴力行为。
感觉有一点点递进的意思,更多的应该还是互相印证。
第一章主要是在揭示什么是关键对话,它们往往有三个特点:1.双方观点背道而驰;2.对话具有较大风险;3.双方情绪激烈。
主要在阐述其重要性,为什么我们会应对不好这种情况,以及争取应对后我们能获得什么。
第二章告诉我们需要摆脱“傻瓜式选择”(即要么倒出良药苦口的实时激怒对方,要么为了保全面子违心地接受错误的决定)的困扰~营造安全氛围,让双方向共享观点库中添加信息,加强沟通真实想法,让意识更统一,行动更有力。
第三章,正确认识自我,从“心”开始,这章的重点在于关注自己真正的需求,你唯一能控制的人只有你自己。
在有可能有暴力行为的时候停下来,问问自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并拒绝“傻瓜式选择”。
虽然书中多次表明确实有“傻瓜式选择”之外的选择,并且这种方法可以习得,但总还是会有一点担心自己是不是能学会,总有点觉得这是一种很难学会的技巧~嗯,非常期待后面的内容!
第四章主要阐述了“安全”在对话中的重要性,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畅所欲言;而营造安全的氛围首先就是需要觉察,需要注意观察,观察别人的状态、觉察自己的状态,用以确认现在的氛围是安全的、可以正常交流的。
观察也正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我们必须首先发现问题,然后再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第五章教我们如何营造安全的对话氛围,在觉察到对话出现问题时暂停对话。
第一,需要判断哪种安全因素出现了危机,首先是共同目的,当别人相信你的目的是为了他好时就会有很大的安全感,反之就会用暴力或沉默来抵触~然后是互相尊重,我们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真正尊重别人找到共同目的。
第2篇: 关键对话的读书笔记
在职场上,我从来都是敢直言的人,也经常花心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对的就是对的,错的一定不能接受,坚持己见,个性十足,所以除了我老板,我想说我是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人。
没看这本书之前我认为彰显个性,言论自由不是件错事。
看完之后我发现除了对和错以外,还有个两全其美的中间地带。
而这个中间地带就是关键对话的精髓所在。
对话第一原则:从“心”开始,即明确你的目标,问问自己通过对话你想获得什么。
常常忘记目标造成的恶果会从说事情转成说人,变成一心想
战胜对方,咄咄逼人。
学会运用对比说明的方法阐述自己的目的,即“自己想实现的目的+不想实现的目标”
对话第二原则:注意观察,即留意对话氛围是否安全,而不只是停留在对话内容。
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人们不会因为你表达的内容感到气愤,他们表现出抵触情绪是因为在对话中失去了安全感”。
所以当你识别在对话过程中出现了沉默和暴力,你就要理解为失去了安全感。
对话第三原则:保证安全,即修复安全氛围。
对话高手的方法是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感,然后再返回对话。
很棒的一句话是“关键对话会出错并不是因为对方不喜欢对话的内容,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对话内容(哪怕以温和方式出现)表明你有不轨的意图”,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好朋友对你说很多不好听的话,你却不生气,因为你了解朋友的本意是好的。
所以安全感第一个条件就是共同目的。
当然尊重必不可少,包括不要出现肢体的不礼貌。
暂停对话之后需要做的是道歉,运用对比消除误会,创建共同目的。
道歉的话其实很难说出口,但是记得关注自己的目的,牺牲一点自尊心,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
对比说明即否定部分+肯定部分,否定部分就是消除误会,肯定部分就是说明自己的目的,通过对比说明恢复安全感。
创建共同目的这件事不太容易,需要做到的是寻找共同的目的,识别动作背后的真正目的,开发共同的目的,找到共同目的之后思考新的策略。
对话第四原则:控制想法,即管理情绪控制对话。
这一部分是我感触很深的。
因为我知道自己是个比较情绪化的人,早年更被好友冠以“情绪女王”的称号,回忆起自己的一路,情绪的确是自己很大的敌人。
很棒的
一句话“其他人是无法让你陷入某种情绪的,是你制造了自己的情绪,是你让自己感到害怕、愤怒,让你产生情绪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所以我们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们可以试着运用反推模式来控制情绪。
首先,关注自己的行为表现,自己是否处于沉默或暴力的阶段。
其次,确定背后的感受,请用更准确的词汇来描述而非生气、害怕、不开心等。
接着,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注意想法和事实不能混为一谈。
最后,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不要用主观的判断来代替客观的事实。
如果脑子里面那些想法是错误的,如何来消除。
问自己几个问题吧,第一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问题中的责任,第二一个理智而正常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做,第三我真实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对话第五原则:陈述观点,即不对人说冲话,循循善诱而非独断专行确实是一门本领。
那如何控制肾上腺素对自己的刺激呢?内容方面的技巧有1)分享事实经过。
事实是最不容易引起争议的,所以搜集事实是启动关键对话必需的准备工作。
2)说出你的想法。
事实本身往往不值得提及,事实外加个人观点才构成面对面沟通的基础。
3)征询对方观点,鼓励对方说出真实的想法。
方式方面的技巧有4)做出试探表述。
软化自己的措辞没有问题,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推动观点的自由交流,而不是强迫对方屈从于我们的意志。
5)鼓励做出尝试,即鼓励对方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可以说“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
记住一定不要做情绪的牺牲品,很棒的一句话“放弃你的强硬立场和绝对化的表达,但是不要放弃你的观点”。
对话第六原则:了解对方的动机,即帮助对方走出沉默或暴力状态。
当对方怒火中烧的时候,我们必须一定要冷静下来,表现出好奇心,换句话,我们要做的不是以牙还牙,而是要弄清楚对方暴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倾听的四种手段是:1)询问观点。
“发生什么事情”“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告诉我”2)确认感受。
“你好像很生气”3)重新描述。
用自己的语言简略说明自己了解的内容,可以给对方营造安全感。
4)主动引导。
这种方法不太建议使用。
很棒的一句话“理解不等于认同。
我们只是试图了解他的想法以便弄清楚他们为什么这样想和为什么这样做。
如果发现对方观点错误,你怎么应对?三部曲,赞同对方看法时应明确表示观点一致,对方看法有遗漏时积极做出补充,和对方看法不同时努力进行比较”我觉得我们的看法有些不同,我来说明一下“
通过运用这本书里面的原则和技巧当做建立人际关系、打造团队和巩固家庭的有效方式,将其转化成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爱的体现。
我们一起努力吧!
极少有人在自己的视野内下了结论之后,会去考虑或许别人的不赞成不理解自有其逻辑。
至于对蠢人的说服辩论,更是对自己时间的极大浪费。
我原本正是如此想的。
读这本书,是我开始意识到这种思维的缪误。
如果能以独行侠的身份生活,不必用语言表达自己,行动就是statement; 如果技术独步领域,别人自会去试图理解,不理解也没关系,大牛造出来的东西好用就可以了; 但如果希望与别人合作,取长补短,完成一个人无法独立创造的作品; 或者领导一队人,实现共同的目标时,不会说话就成了致命的缺点。
这里所谓的会说话,并不是蔡康永式的八面玲珑,而是正确表达出自
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在沟通中寻求达成对事物的共识,从而能够统一行动,实现双赢,尽量减少把团队的能量浪费在彼此怨怼或者单方妥协之中。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甚至想,如果从小能在掌握口语之后,在正轨教育中继续传授从思想到语言的表达技巧,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想想有多少负面的情绪和行为,是因为沟通不畅引起的。
这本书不是讲应该如何为人处事,应该如何照顾他人情绪,应该如何建交避恶。
在我看来,它是7 habits 的how to书。
作者对如何进行关键对话这个复杂情况,建立了一个合理的模型,帮助读者去掌握一个需要后天习得的技术。
对于很多人来说,更是需要改变的一种思维定势,从而难度更大。
作者提出的模型为(该模型在书的第十一章有具体介绍):
1。
关键谈话定义为1)代价高; 2)观点异; 3) 情绪大;
2。
关键谈话的核心为,有效信息能够进入共享库,谈话者中没有人保留信息,也没有人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3。
一旦出现保留或者强加,就意味着安全出问题了。
4。
检查自己的情绪,留意对方的情绪,发现安全问题,就不要再纠结于谈话的主题,退一步,建立安全感。
5。
从自己开始,扪心自问到底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人都不会想要逃避或者赢得这一场争论,只是受情绪控制的行为,却直指这样的结果。
6。
建立安全感不意味着自己的妥协:如果确是自己的疏忽或故意,给对方造成了伤害,诚恳地道歉;但对于自己坚持的观点,不能道歉,用
对比的方式澄清自己的意图与对方的理解之间的区别。
对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既不sugercoat,也不water down。
7。
事实(观察所见)-臆测-情绪-行为。
自己退回到观察所见,然后表达自己的推测,引导对方表达其推测和观察所见,明确共同的目标,一起测试解决方案
8。
对对方的观点保持好奇,真诚地希望了解对方的视角; 给对方表达的安全,不以辞害意;
9。
求同存异:对于相同的地方先表示赞成,然后提出自己看到的差异
10。
对问题的认识达成共识后,要对作决定的方式有共识1)领导决定式2)领导咨询式3)集体投票式4)集体同意式。
书中对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有详细的分析,值得一读。
11。
对行动方案要确定who what when,最后明确如何跟进,follow up。
本书模型合理,条理分明,符合学习的进程,不是鸡汤文或者厚黑学。
正如作者强调地不要选择sucker’s choice,沟通并不是只有曲意逢迎或者心直口快这两条路。
关键对话指的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一种讨论,这种讨论具有三个特点:高风险,不同观点,激烈情绪。
面对高风险、情绪化和充满争议的话题时公考讨论的能力。
当我们面对重要问题保持沉默时,我们的生活便开始上演悲剧了。
————马丁路德金成功的对话关键在于相关信息的自由交流,即双方愿意公开坦承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感受、说出自
己的猜测。
努力营造一种安全氛围,让双方都愿意向共享观点库中添加信息。
如果人们能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可以在对话中自由交流各自的观点,共享观点库可以极大地提升双方做出更好决策的能力。
共享观点库是实现协同效应的前提。
从不回避问题,坦率说出内心想法,努力营造诚实和尊重对方的对话气氛。
只有从“自己”开始,在自我身上找原因。
战胜对方。
寻求安全港湾。
阐明自己的真正目的,说明不想实现的目标,给自己提一个更复杂的问题。
你所能控制的人只有你自己。
关注你真正目的,明确你真正目的。
拒绝“傻瓜式选择”。
当情况变得棘手,既要观察对话内容,又要观察对话气氛。
只有在安全的对话气氛中,你才可以畅所欲言。
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对话内容本身,而在于对话方式和气氛。
通过降低对对话内容的关注,强调对安全气氛的观察,你可以重启大脑的思维功能,扩宽自己的视野范围。
对沉默和暴力表现出新的理解,把它们视为对方失去安全感的信号。
最常见的三种沉默形式:掩饰、逃避和退缩。
掩饰是指对问题轻描淡写或有选择性地表达观点;逃避是指完全避开敏感话题的行为;退缩是指彻底退出对话机制。
暴力的常见形式包括控制、贴标签和攻击。
控制是指胁迫对方按照你的思路考虑问题,表现方式有两种,强迫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或在对话中搞一言堂作风;贴标签是指把某些人或观点加上标签,把它们视为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人或物;只有管住自己的做法以及这些做法造成的影响,才能在必要的时候改变行动策略。
在对话中,注意观察一下内容:1)观察对话内容和对话气氛;2)观察对话在哪些情况下会变得难以处理;3)观察安全问题;4)观察对方是否进行沉默或暴力应对的状态;5)观察你的错误应对方式会在什么情况下出
现;寻求共同目的。
安全感是共同目的的首要条件。
共同目的出现危机的其他信号包括:自我防御,绵里藏针,无端指责和老调重弹。
互相尊重是对话持续的关键因素。
我们要做的不是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而是努力理解对方,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三个有效地应对技巧:道歉,对比和创建共同目的。
共同目的的四步创建法:积极寻求共同目的,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开发共同目的,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策略。
让你产生情绪的只能而且永远是你自己。
在出现强烈情绪时,如果你无法驾驭它,就会成为它的奴隶。
我们对观察到的事实赋予某种意义,猜测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并加入自己的判断。
再次基础上,我们的身体对情绪做出反应。
富有想象力的自我辩护让我们心安理得的面对自己错误的行为且自我感觉良好。
受害者想法;大反派想法;无助者想法。
错误想法的共同之处在于缺乏完整性。
对于关于自我,他人以及人际之间关键信息的忽略/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巧应用的成熟,慢慢地我们会越来越不关注对方的行为目的,不再沉浸寻找对方邪恶动机的徒劳游戏,而是关注其行为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自信,谦逊和技巧。
综合式陈述法:分享事实经过,说出你的想法,征询对方观点,做出试探表达和鼓励做出尝试。
在分享看法时,你应该在自信和谦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鼓励对方说出不同看法;不要虚张声势;抛砖引玉;自我审视,做好倾听的准备。
真诚,好奇,坚持。
询问技巧:时间,方式和内容。
倾听手段: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动引导。
当对方和你的观点相距甚远时,赞同,补充和比较。
想要每个人有效地承担应负的责任,必须给予相应的机会,并明确考察机制。
第3篇: 关键对话的读书笔记
什么是关键对话?——谁会在意关键对话?
“关键对话”是指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日常交流,它能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其实你不必这样做。
如果你学会如何掌握(甚至是控制)关键对话,你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任何问题。
关键对话:两个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讨论,条件是:(1)事关重大;
(2)意见不同;(3)情绪激动。
掌握关键对话——对话的威力
当我们面对重要问题保持沉默时,我们的生活便开始上演悲剧了。
——马丁。
路德。
金
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这种观点的自由交流如何导致成功?第二,我们怎样才能促进观点的自由交流。
●填满共享的信息库
●对话的技巧是可以学到的
从“心”开始——如何确定目标
怒不可歇时的话语是最令人后悔的表达。
——安布罗斯。
比尔斯
面对棘手的问题时,关键对话高手是这样关注人物目标的:
从我做起
●记住,你唯一能直接控制的人只有你自己。
关键对话的第一个原则:从“心”开始,审视你的内心。
要想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改变错误的观点,即认为我们的苦恼是由别人导致的。
很多情况下,其实我们正是给自己带来烦恼的原因之一。
关注你的真正目的
●发现自己即将陷入沉默或暴力状态时,停止对话,冷静思考你的动机。
●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的行为显示出我的动机是什么?”
●明确你的真正目的,问自己:“我想为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做些什么?”
●改变关注目标。
问自己:
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
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我希望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如果这是我的真正目的,我该怎么做?
●寻找意义。
确定正确的方向,回归最初的对话目的。
●控制好身体。
推出逃避或对抗模式,开始理智分析。
拒绝“傻瓜式选择”
●在分析行为目的时,留意在哪些情况下你会说服自己做出“傻瓜式选择”。
要么当面表示反对,把对方惹恼;要么沉默接收错误决定,不管后果如何。
●留意你是否总是告诉自己必须在说实话和顾面子之间、在成与败之间做出两极化选择。
●利用对比说明的方式消除“傻瓜式选择”的影响。
该技巧要求首先阐明自己的真正目的,其次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最后给自己一个更负责的问题。
●说出你希望的目的之后,明确你不希望实现的目的,然后开动脑筋寻找可以实现对话的健康方式。
学会观察——如何判断对话氛围是否安全
我认识1000个无赖,但没有一个承认自己是无赖。
有自知之明的人太少了。
——韦达(Ouida)
当置身于关键对话时,我们很难意识到会发生什么情况,以及为什么会这样。
当讨论开始变得充满压力时,我们经常会作出适得其反的举动。
下意识地表现出不正确的压力应对方式。
学会观察
为了打破这种错误的行为怪圈,我们要学会观察以下内容。
●观察谈话内容和对话气氛。
●观察对话在哪些情况下会变得难以处理。
●学会寻找安全亮起红灯的警告信号。
●观察对方是否转向沉默或语言暴力的应对状态。
●观察自己的错误应对方式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密切关注自己的做法及其造成的影响。
对安全气氛产生的是积极还是消极影响。
保持安全——如何创造畅所欲言的安全氛围
一句话说的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蓝子里。
——《圣经。
箴言》
暂停对话
当对方趋向沉默或语言暴力的时候,你应当暂停对话,营造安全气氛。
安全感一旦恢复,再回到问题之中,继续原来的对话。
判断安全的哪一个安全因素出现了危机
●共同目标。
对话中,对方是否认为你关心他们的目的吗?是否认同你的动机?
●相互尊重。
对方相信你尊敬他们吗?
在必要时向对方道歉
●当你的做法破坏了尊重感时,要向对方道歉。
通过对比法消除误解
●当别人误解了你的目的或用意时,要使用“对比法”。
用对比的技巧来重建安全的氛围,先说你的目的或用意不是什么,然后解释你真正的目的或用意是要怎样。
●强调一下别人所担心的内容,即他们认为你不尊重他们或你的用意是恶毒的(说明“不是什么”的作用)。
明确你是尊重他们的,并且澄清你的真正目的(说明“是什么”的作用)。
“对比法”不是道歉。
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它不是指收回那些伤害了别人感情的话,而是确保我们所说的话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不要比预想的更严重。
这时你可能会试着冲淡问题的重要性——“你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千万不要这样做,不要收回你说过的话,而是要把它放在相应的环境中。
“对比法”作为预防或急救工具。
“对比法”既可以作为安全问题的急救方法,也可以作为预防方法。
某人产生了误解,于是我们说明我们真实的目的或意思。
当别人对你产生了误会,而你开始对这个误解提出反驳时,请马上停止。
使用“对比法”,向对方解释你“没有什么”意思,直到你重新建立起安全的形势,接着再回到谈话中。
切记,安全第一!
寻找共同目标(CRIB法)
当和对方的目的不一致时,利用四步法营造共同的目的:
●承诺积极寻找共同目标。
——做出单边承诺,愿意继续对话一直到和对方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
●识别隐藏在策略背后的目标。
——试着问:“你为什么想这样做?”明确要求背后的真正目的。
我们期望实现一个目标,而对方是另一个。
我们以为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是因为我们总是把期望目标和实际目标等同起来。
实际上,期望目标是一种策略,策略带来的结果才是我们的目的。
换句话说我们总是把愿望或目的和策略混为一谈,这就是问题所在。
●开发共同目的。
●和对方共同构思新的策略。
——跳出原来的思维寻找新的可行性。
控制想法——如何在愤怒、恐惧、或受伤时开展对话
问题不在于你如何玩游戏,而在于游戏如何玩你。
如果强烈的情绪让你在对话中陷入沉默或暴力,试试下面的方法:行为方式回顾
关注你的行为表现。
如果发现自己正在远离对话,问问自己在做什么?
●我是否陷入了沉默或暴力的应对方式?
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
学会识别行为背后的情绪。
●导致这种行为的情绪感受是什么?
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
学会质疑你的结论,寻找感受背后其他可能的解释。
●造成这种情绪出现的想法是什么?
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
回到事实本身放弃绝对表达,区别客观事实和主观想法的区别。
●造成这种想法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注意似是而非的“小聪明”式想法。
尤其是受害者想法、大反派想法和无助者想法。
改变主观臆断。
●你应当讯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我是否故意忽略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责任?
●一个理智的正常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我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要想实现这些目的现在我该做什么?
陈述观点——如何循循善诱而非独断专行
在有人成其直言不讳时反问:“还有人比我更直言不讳吗?”——多罗西。
帕克
和对方讨论棘手的问题时,或者感觉自己可能在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时,你应当采用综合陈述法。
●分享事实经过。
从最少争议,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