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永华《运营元素》:领导者必备,保持低调,时刻牢记成功的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郜永华《运营元素》:领导者必备,保持低调,时刻牢记成功的副作用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生意人,还是身处职场的高层管理者。
在普通人的面前,您可能算是一个“成功者”。
之所以将成功者打引号,也是基于,本质而言,我们超过90%的人都算不得成功。
成功,一方面靠努力,一方面靠运气(而运气更多的是时机,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我会在另一本书告诉你,关于成功的一些影响因素)。
但是,今天我必须非常告知您,成功是一件好事情,但成功也有副作用,那就是自负。
成功者永远都自信,但自信一过头,就变成了自负,甚至是,很多人认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
有权有钱的男人很容易”得到”一切,也更容易误会:他能掌控他“得到”的一切。
“误会”可大可小,如果是对内,仅仅只是损失一笔钱或这个靠谱的人,而对外,则完全不一样。
在一个不那么正常的公司里,我是说当老板认为就是皇帝的公司里,老板要是出事,除非这家公司本身就风雨飘摇中,就像说“京城的官员们都在等待出事”一样,还有种是公司根基还好,那就会有一堆洗地党,但洗的时候也未必是真心,自己洗的心里都虚都犯嘀咕。
因为内心里相信这事是真的,老板也是不清白的,只是碍于某些不可言说的事情,必须洗地,还要装的洗的很开心!这或许就是我们常说的生存的智慧,本质来讲所谓生活的智慧也不过是认怂的能力罢了。
职场就跟婚姻是一个道理,4月间我在局部里分享过我的看法。
在今天,我依然想延伸下这个话题。
钱钟书说,婚姻就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来。
很多人,我们总是在外围看到一家企业的优秀,却不曾知道,里面的人或许就是在熬,甚至比你现在的公司还不给力还难堪。
我碰到一个人,他说,我在网络上的公开报道里看人家还不错啊,很优秀,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在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碎片化时
代,真相会越来越少,广告会越来越多,除非,你有自己的判断力,你必须明白一句话是我在之前的演讲中提过的:想让你看到的是广告,不想让你看的是真相,你读了广告,你不知道,你总觉得你了解的是真相,真相的获得在这个时代其实很难。
你要尽可能的多方位的去了解真相,即便如此,你还是根本不知道你了解的是不是真相。
那就多看多思考多观察多了解,直到把所有的事件串起来,得出相对客观的——真相。
而且,请注意,所有的真相都只跟你所了解的,意识到的,悟到的有关系,顶多只是真相的一部分,算不得真正的真相。
现实的情况也是,会干的不如会说的,我想作为一个深处职场的正常人应该能理解。
在一个真相难能可贵的今天,即便是你的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何况还是通过网络传播给你看的。
一不小心都有可能会被套路了。
如果说一定要有个表态,我想只能是发自内心的:良心。
为什么“宫廷戏”会流行,那是人的“同频心理”在起作用,但真实的职场要远远比“宫廷戏”更为复杂。
有时候,一句话说不好得罪了别人还不自知,尽管你可能是无心的,世界上那么多人,你能知道谁是朋友?谁是对手?除非你从内心里真把对方当朋友,可以说的直接点,此外,还是谨慎为好。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达成我们想要的目的,工作中也是如此。
职场远比《延禧攻略》更火爆更直接,单纯不是你一个人,是环境得单纯,在一个不那么单纯的环境里,你只需记住一点,我是来做事的,能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本分,而做好事,不仅因为技能技术还包括生存的技巧。
有时候,职位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职位可以给你行很多方便,但试想,除去职位,你是谁?能否将你想要做的事情做成?语言的艺术生存的艺术和做人的艺术都是慢慢积累的,这些年,虽然做的不够好,但我努力在做努力在学。
做企业和做人是一样的,别知道点皮毛就觉得懂了全世界,也别取得了一点成就感觉要目中无人。
世界太反复,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最先来?发自内心的低调与谦虚,不是做作而是人品,靠谱的人品可以行致远。
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新浪网的一篇题目中有“夜宴”二字的关于某企业当家人的报道,其中提到了起该当家人的微博的签名是:低调、低调、再低调。
说实话,我不是个八卦的人,即便是互联网企业,我对江湖上的那些热议也不关心,尤其是嘴炮类的,也就看着热闹,几不参与。
如若于运营或者趋势有关,我会仔细去阅读对方说了什么,也会思考他的出发点是什么,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但很可惜,很多企业当家人的许许多多的采访只是刷存在感,顶多在我看来,也只是臆想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于实际无益,或许那确实是人家的梦想,而我的境界不到,体会不到人家的激情,所以当成了嘴炮。
说江湖的这一段,说的仍然是人,可能是我内心的偏好,我的观点是:一个理性的人所带领的企业,可能做的不是非常大,但如果作为一门生意来看,绝对活的比较滋润,如果做的非常大,则会成长为非常优秀的企业。
都在一念之间而已,还是要不断自己的知识上限,所谓格局是了。
我的感觉是,一个每天将“低调”二字挂到嘴上的人,肯定不会低调,正如我们说缺什么便会炫耀什么一样。
企业当家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企业负责。
这也是为什么在拼多多上市的时候,大家都说拼多多怎么样,对拼多多口诛笔伐的时候,我依然保持着对拼多多保持着好感。
我有我的理由和看法,我只是表达个人观点,我甚至是看过拼多多当家人黄铮的个人公众号。
在黄铮的个人公众号上,他这么介绍公众号的功能:'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也作为我自己的记录。
希望几十年后,能
像巴菲特给股东的信一样,依然可读。
"在我看来,拼多多能走到今天,它有自己的成功逻辑,而这个逻辑来自于创始人的理性思考。
一个写博客,天天梳理自己内心的人,绝对是一个理性的人,而当这个理性的人带领一家企业,所谓的刻意低调这事就不存在,因为他本来就低调,哪怕是高调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才说出来的,绝对不会满嘴跑火车的结论。
所以截止目前,我依然对拼多多抱有好感。
之前也读过林军的《沸腾十五年》我在朋友圈写了一句话:名校毕业是有好处的。
无论我们是否承认,名校毕业生总能得到更多更优质的社会资源、创业资源,就是身边的同学,学长,在某些时候都极具合作性和未来成长的可期性。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两个感觉比较明显,一个是粗放型的发展机会,另外一个就是本来很理性的人,在成功以后,几乎都有一种成功的错觉,那就是掌控,这也是最近一直在局部当中提说到的。
之所以提到,也是因为最近在互联网界发生的某大人物的美国事件,结果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也看到了类似现象。
作者林军在写到陈天桥的时候,写过一句话:某个人的自信心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放大,任何人在这种状态下都会膨胀。
而在我看来,所谓的膨胀,表现出来就是“错觉”,错觉的反面就是,你要知道,你不是无所不能,也不是只手遮天,有些事情你确实做不了也不能做。
如果要展开看一下的话,我想大致如此:一个人,当多重身份加身,尤其是名利场中的身份,就很容易迷失自己,也很有可能在自我的世界而忽视客观存在中进行各种决策,而忘记了“初心”,“初心”这个词真实而重要,关键是,没人会夜夜反思,当初为何而出发。
有时候我感觉曾国藩和蒋先生这种人其实已经很难得了,恪守着“内省”。
内敛内省,要比打破头的走向聚光灯下更为重要,你可以走到聚光灯下,但你需要时刻保持“敬畏”心。
此外,在这本书里,我再一次看到了周鸿祎的强悍,周的强悍不是嘴巴上讲讲,他给我的感觉一向都是实力说话,实干说话。
尤其是在3721刚开始建设渠道的时候,他会打破常规,在了解行规的基础上,用自己的一套去撕开一个口子,书上是这么介绍的:同行的惯例是代理商拿小头,而周鸿祎却反过来做,这一下子打动了代理商。
当然,这七成不是一次给完,其中先给五成,剩下两成,一成给任务奖励,一成给不串货和没有价格倾销等守规矩的返还。
再比如在谈到周鸿祎接手雅虎中国以后,本质来讲,周鸿祎在当时是可以让雅虎中国冲击门户的适合的掌门人,但介于周鸿祎和杨致远的性格,最终分道扬镳,乃至马云接手,雅虎中国的命运就发生了180°转向,从此只能籍籍无名,并承认在中国的失败,用作者林军的话就是,马云有在雅虎中国的事情上,绝对有“托大”的嫌疑,导致了雅虎中国的失败——回到上面提到的,一个人并不是无所不能也是站得住脚的。
但我们又必须承认马云也有自己的伟大之处,尤其是关于办公室政治,马云认为,办公室政治就在于矛盾的不断积累,所以,从一开始,马云和他的创业伙伴就定下原则说,团队中任何两个人发生矛盾,必须由他们自己互相面对面地解决。
只有双方都认为无法说服自己的情况下,才引入第三者作为评判!
而从创业及投资角度,我发现书中的一句话很有启发也很有用,可以给有志于创业的局部的同学们分享出来,或许对你有用:你得找到那些为你的商业行为买单的人,如果不是VC,那么就是用户。
当然,两者都给当是最好。
而关于投资,明面上来看是个资本游戏,但在我看来,其本质是个智商游戏。
因为这本书中,总是不断的提到投资这件事,而我最近刚好跟我的同事聊到了我们自己的一个正在融资的项目,我的同事说,投资商一向都很聪明,他们从进来的时候就想好了如何退出,要怎么退出才能实现资本利益的最大化,任何一个项目,如果有国有资本做背书,哪怕你是民营企
业,也能获得资本的青睐(去想想PPP就知道了,为什么PPP这么火,人家也愿意跟进,也是这个道理),但如果只是民营,那就拿数据说话,乃至你背后的一些东西做支撑,想来也对,只是很多企业的决策者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职业经理人的经验是很有用的,从而一意孤行,丧失了某些在后来能起到决定性的建议。
还有一点就是所谓的跨界交流。
我记得在写到史玉柱和陈天桥的时候,史玉柱是个游戏高手,喜欢打游戏,也喜欢找陈天桥询问一些游戏的事情,问到怎么才能打的更为畅快,陈天桥说,你得花钱买装备,这也促成了史玉柱这个有心人在制作征途游戏时的一个策划基点,即必须明里暗里的引导消费者,除了游戏者的技能好意外,还得有好装备,而装备可以花钱购买,当然,还有挂机,时间越长,或许得到的就不一样。
说话的陈天桥意识到了游戏的赚钱点,却没有加大这一点,反倒是史玉柱这个局外人,不但听了还默默记在心里,进而在自己的游戏开发中,将其作为重点,迎来了征途游戏的引爆点。
文章的末尾,我想说我最近感悟到的一句话,关于管理学的,当然,这也是为张小平事件引发出来的——很多管理者可以照搬农夫山泉的一句话:我们不是制度的使用者,我们只是制度的制定者,再导出一句话就是“我们不产生利润,但我们是利润的重要分配者”,如果管理如此干,从实践角度,管理就不会成功,所谓的管理在我看来,一切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和成功服务的,离开服务只是障碍的话,还不如没有,我记得曾经流行过华为的一句话: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这或许是最为正常的也是最为朴实的管理学理念与心态。
作为一个从2004年就扎根在这个互联网这个行业的人,我总认为自己对掌故的了解不少,但读了这本书以后发现,其实还有很多一部分,自己并不了解,乃至透彻。
短短15年,中国的互联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人沉寂了,一些人走到最后脱颖而出。
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每读一遍,或许有不同的感悟,但总归:名校毕业是有好处的!那些创业者,成功者,大都不是草根,而是有着名校背景的人,这一点你毋庸置疑!
当然,为什么要保持低调,那是必须跟自己的内心做斗争,虽则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但管理还有另一个说法,管理是自我的修行。
但你是人,只要是人都会有虚荣心,在这个人人都想当明星的年代,而你也很容易当明星的,你得守着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时刻处于清醒之中,因为随时都会有风浪,毫无防备的恭维,因恭维而产生不知不觉中的错觉,会让企业陷入被动。
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篇报纸上的杂文,是说人性的弱点的,除了财色酒气之外,更能伤害人的,就是“听好话”,这真是防不胜防。
我们为什么要保持低调,那是基于对自我的管理,对未知的恐惧,一旦膨胀,很多不好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就像病原体,你身体好的时候,什么病扛一扛都能过去,你身体不好的时候,常年累月以后,一场感冒可能就会要了你的命。
时时低调,谨慎,警惕会让企业和个人的成长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