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推广鉴定中单粒精密播种机播种均匀性的测量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检测鉴定
(五)实测数据
该机型调整理论粒距 Xr:25cm。用方法一、
方法二分别实测粒距如表 1、表 2
表 1 方法一实测粒距
行次
1
2

3

4

5

6
Xi
7
(cm)
8
9
10
1 10.2 23.5 15.5 25.5 21.8 19.5 20.5 25.0 27.8 35.5
0
1.7
42.5
1.65
1
按照播种均匀性运算公式,得以下计算结果
见表 4。
表 4 方法一测算播种均匀性
粒距出 现频数 (个)
计算项目 X i ∈{0~0.5}
∑ n1' = ni
计算结果 2
X i ∈{ > 0.5~ ≤ 1.5}
∑ n2' = ni
37
粒距出
X i ∈{ > 1.5~ ≤ 2.5}
(6)
N = n1' + n2' + n3' + n4' + n5' ……………… (7)
N ' = n2' + 2n3' + 3n4' + 4n5' ………………… (8) 式中:
ni' ——在每个区段内粒(穴)距出现的频数;
ni ——粒(穴)距出现的频数; Xi ——每个区段的变量,区段长度为 0.1 X r ;
表 2 方法二实测粒距
行次
1
2
3
4
1
2

3

4

5

6
Xi
7
(cm)
8
9
10
35.5 37.0 14.0 23.5 26.0 37.5 22.0 29.0 25.0 45.0
25.5 7.5 10.5 27.8 40.5 19.0 32.8 42.0 20.8 25.5
34.0 13.5 27.5 14.5 25.0 34.0 20.5 32.5 35.5 23.5
检测鉴定
谈谈推广鉴定中单粒精密播种机播种 均匀性的测量方法
单粒精密播种机播种均匀性为统称,细化
具体指标为粒距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
数、合格粒距变异系数,是考量播种机的一项
关键性能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运算不清
楚、鉴定机构和生产企业试验方法不一致的情
况,造成试验数据结果偏差大,下面以不同的
试验方法测得数据进行运算,分析试验方法对
0
0.3
7.5
0.25
0
0.4
10
0.35
1
0.5
12.5
0.45
1
0.6
15
0.55
0
0.7
17.5
0.65
2
0.8
20
0.75
4
0.9
22.5
0.85
5
1
25
0.95
12
1.1
27.5
1.05
9
1.2
30
1.15
2
1.3
32.5
5
0
1.5
37.5
1.45
2
1.6
40
1.55
实测数据的影响。
一、播种均匀性运算公式
依据 DG/T 007-2019《播种机》,性能试
验中单粒精密播种机至少测定 5 行,少于 5 行
的全测,每行连续测定 10 个所播种子的粒距。
按如下公式进行运算:
n1' = ∑ ni (X i ∈{0~0.5}) …………………… (1)
n2' = ∑ ni (X i ∈{> 0.5~ ≤ 1.5}) …………………(2)
二、田间实测数据 (一)播种机机型 型号:2BFJY—4B 型玉米精量施肥播种机 生产厂:山西河东雄风农机有限公司 (二)试验地点 运城市盐湖区湾子村 (三)试验条件 土 壤 绝 对 含 水 率:13%; 土 壤 坚 实 度: 777kPa;环境温度:28.5—31.0℃;环境湿度: 34%—42%。 (四)试验方法 分别以不同试验方法测定播种粒距,方法一 为鉴定机构按照标准和大纲的试验方法,方法二 为部分企业田间试验方法。 方法一:试验前试验地经过旋耕机旋耕, 以减少种子跳动,拖拉机以说明书明示作业速度 0.8m/s 行进,将该播种机在播种开沟器不入土情 况下,行进 50m,将种子播在平整的地表上,不 覆土。按照 DG/T 007—2019《播种机》中要求, 每行连续测定 10 个所播种子的粒距。 方法二:试验前试验地经过旋耕机旋耕,拖 拉机以说明书明示作业速度 0.8m/s 行进,行进 50m。播种机按正常工作状态,开沟器入土,种 子按调试播种深度播入土壤中,然后人工抛出种 子,每行连续测定 10 个所播种子的粒距。
2 27.2 24.5 25.0 35.8 20.5 25.0 27.2 26.0 25.2 25.0
3 20.8 8.5 24.5 18.5 27.0 42.5 30.0 25.0 17.0 25.5
4 25.0 22.6 23.4 20.2 26.7 30.5 19.5 18.0 24.0 25.5
∑ n3' = ni
1
现频数
(个)
X i ∈{ > 2.5~ ≤ 3.5}
∑ n4 ' =
ni
0
X i ∈{ > 3.5~ + ∞}
∑ n5' = ni
0
统计 试验测定的粒距总数 N = n1' + n2' + n3' + n4' + n5'
26.0 16.8 43.5 27.8 19.0 23.5 29.0 25.0 22.0 25.5
三、运算与分析
方法一测得数据,先将实测粒距从小到大依
次排列,划分粒距区间,计算各区间变量见表 3。
表 3 方法一测算区间变量计算
区段间隔
区段范围
区段变量
粒距出现频次
0.1
2.5
0.05
0
0.2
5
0.15
n3' = ∑ ni ( X i ∈{> 1.5~ ≤ 2.5}) ……………… (3)
n4' = ∑ ni (X i ∈{> 2.5~ ≤ 3.5}) ……………… (4)
n5' = ∑ ni (X i ∈{> 3.5~ + ∞}) ………………… (5)
Xi
=
xi Xr
…………………………………
…………
(11)
·22·
山西省农业机械发展中心
□ 王海江
式中:
A——粒距合格指数;
B——重播指数;
M——漏播指数。
X
=
∑ ni X i
n2 '
(Xi
∈{ > 0.5~ ≤ 1.5})
…………(12)
C=
∑ ni X i 2
n2'
−X2
×100%
…………………(13)
式中:
X ——平均合格粒距; C ——合格粒距变异系数。
xi ——区段的中值,单位为毫米(mm); Xr ——理论粒(穴)距,单位为毫米(mm);
N ——试验测定的粒(穴)距总数;
N'——区间数。
A
=
N
− 2n1' N'
× 100%
…………………… (9)
B
=
n1' N'
×100%
…………………………(10)
M
=
n3 '
+ 2n4' N'
+ 3n5'
×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