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用四逆散合上焦宣痹汤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1]。
反流性咽喉炎是由于病理性胃食管反流而引起一系列咽喉症状和体征的总称,其临床表现包括咳嗽、慢性咽喉炎及哮喘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慢性咽喉炎,是由于反流物长期刺激咽喉部位黏膜及正常组织所致,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既往西药治疗仅关注于解决患者的咽喉部症状,未能解决其根本问题,病情易反复发作。
若该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将可能会进展为食管腺癌、Barrett’s 食管及食管癌等[2]。
中医将该病归属于“喉痹”“吐酸”“反胃”等范畴,中医药疗法具有一定优势[3]。
本研究共选取80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对照组采用西药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合上焦宣痹汤加减治疗,旨为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四逆散合上焦宣痹汤的治疗效果及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胃食管反流病所致的慢性咽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5(38.23±7.51)岁;病程7~48(27.53±3.65)个月。
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9~67(36.73±7.62)岁;病程6~45(25.31±2.17)个月。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的诊断标准[4],中医诊断符合《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咽喉炎的诊断标准[5],辨证为肝胃郁热证,表现为:咽喉部不适或异物感,烧心,嗳气、反酸,脘腹胀满疼痛,脾气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脉弦等。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7岁之间;③停用类似抑酸药及影响胃肠道功能的中西药物4周及以上;④自愿接受治疗,能按时服药,依从性好,没有参加其它临床研究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剔除标准①有恶性肿瘤者;②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者;③有药物导致或者腐蚀性食管炎者;④有糖尿病史、胃手术史者;⑤妊娠期女性;
⑥近1个月内服用过胃肠促动力药物或者抑酸药。
加用四逆散合上焦宣痹汤治疗
反流性咽喉炎疗效观察
樊院院,林伟青
(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南昌330000)
摘要目的:观察加用四逆散合上焦宣痹汤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80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合上焦宣痹汤加减(柴胡10g,白芍15g,炒枳壳10g,炙甘草6g,郁金10g,枇杷叶10g,射干10g)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SI)评分、反流体征指数评分量表(RFS)评分和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疗效治疗前RSI与RF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RSI与RF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合上焦宣痹汤加减治疗反流性咽喉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患者痛苦,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反流性咽喉炎;四逆散;上焦宣痹汤;雷贝拉唑
中图分类号:R766.14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19(2021)02-0024-03
24104
20214月第44卷第2
20214月第44卷第22治疗方法2.1
对照组
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商品名:波利特,
国药准字J20080041),每次10mg ,每日1次,晨起空腹吞服,连续用药8周。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散合上
焦宣痹汤加减,组成:柴胡10g ,白芍15g ,炒枳壳10g ,炙甘草6g ,郁金10g ,枇杷叶10g ,射干10g 。
随症加减:郁热甚加黄芩,痰甚加法半夏,咽喉不利加桔梗等。
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 ,分早晚温服,持续治疗8周,每周复诊以便调整药物。
两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疗效。
3疗效观察3.1
观察指标
采用反流体征指数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 ,RFS )[6-7]
和反流症状指数评分量表(re⁃
flux symptom index ,RSI )对患者的体征及症状进行
评定[6,8]。
3.1.1RFS 评分RFS 主要是对咽喉部的检查情况进
行描述并计分,共8项,包括:声门下水肿、喉内肉芽肿、咽喉部黏性分泌物滞留按症状有无分别计为0分、2分;弥漫性喉水肿、喉室消失、后连合黏膜肥大、黏膜充血红斑及声带水肿根据每项严重程度评为0~4分。
总分0~26分,RFS 大于7分为阳性。
3.1.2
RSI 评分包括9项症状:声嘶或发声障碍,持
续清嗓,痰过多或鼻涕倒流,吞咽时梗阻感,饭后或躺下后咳嗽,呼吸不畅,咽部异物感,胃灼热或胸闷,频繁的咳嗽,每项内容从轻到重分为6个等级(0~5
分),0分为无此症状,5分为症状非常严重,总分45
分,RSI 大于13分为阳性。
3.2
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
疗专家共识(2015年)》[4]拟定。
显效:咽喉部症状完
全消失,喉镜检查提示咽喉部体征明显好转或病灶消失,RSI≤13分;有效:咽喉部症状明显减轻,喉镜提示咽喉部体征好转,RSI>13分,但低于治疗前;无效:咽喉部症状及喉镜下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RSI 未降低。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
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等级资料采用Ridit 分析,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结果
3.4.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3.4.2
两组治疗前后RSI 、RFS 评分比较见表2。
两
组治疗前RSI 、RF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RSI 、RF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组
别
观察组对照组
注: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 分析,u =2.116,P <0.05
n 4040
显效
2113
有效1718
无效29
总有效率(%)
94.077.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RSI 、RFS 评分比较
(分,x ±s )
组
别
观察组对照组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 <0.05
n 4040
RSI
治疗前17.08±3.4017.02±3.39
治疗后5.36±1.34①②6.56±1.45①
RFS
治疗前10.72±2.7910.55±2.64
治疗后4.40±2.68①②6.03±3.79①
4
讨
论
反流性咽喉炎又称为咽喉反流(LPR ),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导致咽喉部位黏膜受到损害,临床表现为声音沙哑、咽喉梗塞、异物感、灼痛感,或反复清嗓,干咳,鼻涕倒流,间断性发音困难,喉部分泌物过多,口中臭味等。
近年来LPR 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老年人,LPR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9-10],又增加了喉癌的风险。
目前西医治疗反流性咽喉炎还没有形成统一标
准,一般实行保守疗法,并让患者改掉其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
如将床头摇高,禁烟戒酒,缓解生活及工作压力,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不喝咖啡、浓茶、苏打水等饮料;药物治疗主要以抑制胃酸分泌剂、促胃肠道动力药以及黏膜保护剂等为主。
如果上述两种治疗方法效果仍欠佳,且胃酸反流较多或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患者,建议采用手术治疗。
目前公认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疗效较好的药物是抑酸剂中的质子泵
25105
抑制剂(PPI),但目前仍然未探讨出一个统一的服药
剂量和服药疗程,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应当长时间使用
大剂量进行治疗,也有学者认为,反流性咽喉炎的病
因病机错综复杂,包括受环境、生活方式、药物、遗传
基因等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只是单纯使用质子泵抑制
剂存在局限性,疗效并不显著,治疗有效率较低[11-12],
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中医学中并无“反流性咽喉炎”这病名,根据该
病的症状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吞酸”“声嘶”“喉痹”
等范畴。
目前各专家学者对本病的病因和病机认识
不一,但多数医者认为,该病基本病机是由于肝气郁
滞日久而化热,肝气乘犯胃府,胃失其和降,气上逆于
咽喉,从而表现出咽喉异物、梗塞感、干咳、咽痛、声嘶
等症状[13]。
四逆散主治邪气由外循经传里,气机郁滞
不通,疏泄失常,阳气内郁所致,其功效以透解邪气、
疏肝解郁、调脾为主。
方中柴胡入肝胆经,疏畅肝气;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配伍柴胡,以补肝血、柔肝
气,使柴胡升散而无耗阴之弊;佐以枳壳行气,并清里
热,与柴胡升降相因,加强气机舒畅之效,并达到升清
降浊之目的;辅以甘草调和气机,益脾和中。
上焦宣
痹汤方中主要取其方中枇杷叶、郁金和射干。
方中枇
杷叶、郁金和射干药物平淡,质轻灵,不仅能宣发透解
上焦湿热之邪,并能清解上焦之郁热。
枇杷叶味苦,
质地轻且润,苦能清火、降气,质轻能入肺,清热不碍
邪气;郁金辛香不烈,先升后降,疏气透湿,开上焦郁
滞,行血而散血分之痹结;射干乃治喉痹咽痛要药,性
味苦寒,清热解毒,祛痰利咽,可清解上焦郁热。
加之
雷贝拉唑能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系统而阻断分泌胃酸的关键步骤,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
而降低反流物对咽喉的刺激程度[14],可获得良好的治
疗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RSI与RFS
评分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用药具有较好
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基础上加用四
逆散合上焦宣痹汤加减能提高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
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恒杰,张会君,王秀丽,等.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6):4654-
4656.
[2]刘彬彬,叶蔚.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辨证思路[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0):2275-2276.
[3]董盛宇,叶耀耀,吴惠玲,等.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2):23.
[4]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咽喉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学组.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5):324-326.
[5]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J].中医杂志,2010,51(9):844-877.[6]成雷,孙凤新,贾若,等.咽喉反流性疾病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7,24(10):540-541.
[7]BELAFSKY P C,POSTMA G N,KOUFMAN J A.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flux finding score(RFS)[J].Laryngoscope,2001,111(8):1313-1315.
[8]BELAFSKY P C,POSTMA G N,KOUFMAN J A.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reflux symptom index(RSI)[J].Journal of Voice,2002,16(2):274-278.
[9]黄靓.42例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35):7740-7741.
[10]刘燕青,田兴德,强笔,等.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耳鼻喉颅底外科杂志,2013,19(1):72-74.[11]韩军,杜雅平.奥美拉唑治疗92例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3):358-359.[12]王淑云,李惠萌,朱蜀宁.雷尼替丁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疗效比较观察[J].人民军医,2014,57(8):867-868.
[13]钟艳萍,黄东辉,陈俊曦.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咽喉炎6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7):111-121.
[14]郭振球.实用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45-146.
(2020-08-31收稿/编辑陈明伟)
26106
20214月第44卷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