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云雀》课件(共64张PPT)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却”重读, “听得清”“欢
音——Βιβλιοθήκη 乐”重音;“强音”上扬,拉长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者热, 追情求地光赞明颂、了蔑云视雀黑,暗表以达及了向作 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第一层:第1节 歌声总体评价
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 精灵暗示云雀歌 声的神圣,为全诗奠定诚挚热切的感情基调。
第4节,云雀送走夕阳的欢快形象。
“欢乐的强音”引起下文对云雀

歌声的描绘。 承上启下


第三层:第5—— 12节云 歌声的美妙爱与光明的形象
第5-6节, , 星光的利箭、 明月的清辉, 用视觉形象 描绘听觉上的美好感受, 使云雀歌声具体可感, 塑造云雀 欢乐以及光明美好的形象。
第7节, 对比衬托 以霓虹似的彩霞降下的美雨与云雀出现时江 夏的乐曲甘霖相比,正面衬托云雀歌声的美妙。
重音,
“飞翔”“歌唱”高亢,上扬
“太阳”重读 “金色”重音, “电光”拉长 “霞蔚云蒸”重读 “明光”重音,“飞行”轻快自 由 “不具形体”“喜悦”“迅疾” 重音, “远征”拉长
淡淡的/紫色/黄昏 在你航程周围/消融。
“紫色”重音 “消融”重音
像昼空里的/星星。
“星星”重音
虽然不见/形影,
“形影”重音
第16节, 云雀歌声甜美原由, 诗人对现实无 奈。 诗人对正义真理爱得深沉, 但这爱却不 为世人所理解。
第17节,诗人对死亡态度,乐观,无所畏惧。
第四层: 18——21 人鸟对比,表达愿望
第18节, 对比衬托 人类瞻前顾后, 庸人自扰衬托云雀的欢
他的作品充满了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艺术上的特色有:富于 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


• 1822年7月8日,诗人出海航行遭遇暴风雨, 溺水而亡。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开始于18 世纪中后期。 18 世纪英国的伤感主义文学、哥 特式小说以及德国狂飙突进文学,都推崇主观情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出现提供了 条件。而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费希德的“唯我论” 也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 色彩和个人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 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 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 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 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 塑造形象。

21


致云雀
诵读全诗,读懂诗意 诵读全诗,感受诗韵 参照下面划分的节奏和右面的诵读指导,诵读1~4节。
第8-11节 比喻 把云雀比作诗人, 少女以及萤火虫和玫瑰。 突出云雀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唤醒人们的灵魂。
第12节, 正面衬托 明朗、清新、欢悦。
雪莱把云雀比喻成了四种完全不同的 喻体,让这个意象有了四种不同的特征。 请找出找到诗人把云雀分别比喻成了什么, 以及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把云雀比作诗人,相似点:诗人的天职就是 用他的诗表达对现实的忧虑,昭示对美好未来的 希望,从而使人从冷漠、麻木中警醒起来,去创 造自己的生活。
把云雀比作少女,相似点:甜美而忧伤的 深情;
把云雀比作萤火虫,相似点:在黑暗中传 播光明;
把云雀比作了玫瑰,相似点:虽遭遇外力 摧残,却因此而更加强大。
第四层: 13—— 17 由欣赏歌声到思考生命
第13节, 承上启下、设问 神圣音流的原因 第14节, “赞婚的合唱”☞传统的婚姻制度☞人压迫人的秩序 的一个组成部分; “凯旋的欢歌”☞即使凯旋也是战争, 是暴力 以及对人的剥削。合唱及欢歌都注定浮夸贫乏。 第15节, 艺术与生活的体现 云雀欢乐不仅来源于生活还有对同类 的爱和对痛苦的绝缘。
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 一。他同时也是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 和政论作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
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 12岁进入伊顿公学, 1810年进入 牛津大学, 1811年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 ,入学不足一年就被 牛津大学开除。 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 1818年至 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 》,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 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 他是“天才预言家”。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 年左右,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是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 第二次高潮则从诗人拜伦 开始,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和“湖畔派”的思想倾向不 同,他们虽也主张抒情主义、理想主义,但他们所表现的不是消极颓废之情而是积 极向前、反抗暴力的革命之情。他们的理想不是返回自然,返回中世纪,而是要创 造一个人人平等、没有暴政的新世界。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 翔着/歌唱。
地平线下的/太阳, 放射出/金色的/电光,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着/明光飞行, 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开 始迅疾的/远征。
“上”“高处”重音; “飞翔”重 读,上扬 “一跃而上”重读 渐高, “烈火”重音, “轻云”读 出轻盈感 “蔚蓝”重音 饱满激昂, “歌唱着”“飞翔着”
第二层:第2——4节 云雀飞翔姿态
第2节, 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 习性。“烈火的轻云”比喻、象征的手法, 写出云 雀的轻盈姿态。“永远歌唱着飞翔, 飞翔着歌唱 ”, 赋予云雀蔑视地面, 勇于追求光明与理想的 特点。
第3节, 云雀升上晴空迎接 朝阳的自然环境描写, 表现 云雀积极向上的飞翔姿态。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 你的/衷心。
饱含深情, “你好”重读, “啊” 上扬, “欢乐”重音, “精灵”上
扬,拉长 “你”“从不是”重音 “邻近”重音 渐高, “酣畅淋漓”重音 “雕琢”“倾吐”重音; “衷心” 重读,拉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