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风

合集下载

热力环流和风

热力环流和风

•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 30°~40°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 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第二步,掌握判断规律。对以上模式图进行判读时,主要 分析以下几个内容: (1)通过几条重要的纬线判读气压带的分布或移动:纬 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 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若某气压带的中心线在这些纬线以北,表示气压带向北 移动。 (2)关注纬度间的风向:0°到30°信风带,北半球东北 风,南半球东南风;30°到60°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 南半球西北风;60°到90°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 南半球东南风。 (3)关注经纬度和海陆位置:中纬度大陆西岸,大气运 动形式主要为三圈环流;而大陆的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影响,大气运动以季风环流为主。
C
例1.下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 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 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 乙)”。回答下列问题。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10 ℃以上时, 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 8 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 的时间宜选在 10 时以后
C 7月 C. 西南风
答案: 1.(1)C E (2)东北信 a (3)副热带高 盛行西 地中海气候 4.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 (局部, N为北极点);

高考地理小专题11 热力环流和风

高考地理小专题11 热力环流和风

高考地理小专题11 热力环流和风一、热力环流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冷热不均)2、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①高低气压:无论在上空还是在近地面,“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一般相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对于某垂直面,近地面气压值高于高空气压值,且高低空的气压名称相反。

②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同一等压面上各处气压相等;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等压线: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③气流方向:水平气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地面风和高空风。

垂直气流受热力作用影响,受热上升,受冷下沉,和气压高低无关。

注: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题1读图6-2 , 判断正确的叙述:A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B .甲地多晴朗天气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答案】C二、几种重要的热力环流1、城市风 城市释放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称为“城市热岛”。

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空气在城市地区上升,在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因此在城市和效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上图),称为城市风。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工厂选址、卫星城选址等都要考虑其不利影响,尽可能位于城郊环流的外围,避免污染物流入。

2、海陆风 海边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

受热 受热 冷却 等压面(线) 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小范围:热力环流3、山谷风山谷中,白天吹谷风,夜间吹山风。

4、焚风:空气越过山脉后,沿坡下降,空气绝热增温,使背风坡空气温度比迎风坡高,这种现象叫焚风。

地理新课程人教版课件212热力环流和风

地理新课程人教版课件212热力环流和风
城__市__风等。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_力__。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以北半球为例):
【微点·巧思妙记】 【填绘1】在下图中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用箭头标出气流的运 动方向。
【辨析】 热力环流容易出现的两个误区
(1)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在同一地点,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气流不一定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 区流向低气压区;但在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不遵循这个规律。
【填绘2】 分别用箭头画出下面两幅图中的风向及受力情况(都为南半球)。
第2课时 热力环流和风
内容索引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关键能力·融会贯通 学科素养·接轨高考 核心素养测评
【知识·自主学习】 一、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_冷__热__不__均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 形式。 2.形成原因:_太__阳__辐__射__能__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3.形成过程:地区间的冷热不均→空气的_垂__直__运__动__→同一水平面上形成 _气__压__差__异__→空气的_水__平__运__动__→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点拨】 影响风向、风力的因素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反之,风力越 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小。 (2)风向是指风来的方向。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都为高压一侧的方 向。

热力环流、风

热力环流、风

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
1010 B
1020 A
m
图3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 2000
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时反映的 1000
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情
甲乙丙 W
E
况,据此分析回答1—2题。
1000km
图3
1、图中甲、丙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 )
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其实是泛指多夜雨 的我国西南山地包括四川盆地地区。
巴山夜雨和山谷风有没有 一定的关系?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方 垂直于等压线, 向 由高压指向低压
与风向垂直, 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
4、气流受热上升→近地面低气压→阴雨天气; 气流遇冷下沉→近地面高气压→晴燥天气
5、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 区 (高高低低)
例题:读图回答。 (1)补充完整热力环流图。 (2)比较A、B、a、b、c、d六地的气压大小。
B>A>a>c=d>b
高空
等压面
近地面
4、常见的几种热力环流 (1)城市风 (2)海陆风 (3)山谷风
2、图4中正确表示图3乙处等压面图的是( C )
m
m
m
m
2000
2000
2000
2000
1000
1000
1000
1000
A
B
C
D
图4
高气压和低气压位置的判读

地理配套:第一册第三单元第4讲 热力环流和风

地理配套:第一册第三单元第4讲 热力环流和风

第4讲 热力环流和风最新考纲大气受热过程.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考点一 热力环流1. 概念: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2. 形成过程(1)图解(2)描述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2.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具体分析如下所示:(1)海陆风影响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影响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热岛环流影响城市风: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2013·浙江文综)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第1题。

1.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答案C解析由图知,拉萨7月降水量日变化具有周期性,应与当地气流的周期性日变化有关。

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受到山谷风环流的影响。

白天,气流沿山坡上升,谷地处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冷却凝结,C项正确,D项错误;夜晚,气流沿山坡下沉,谷地处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雨,A、B项错误。

(2011·大纲全国文综)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专题大气2热力环流-风

专题大气2热力环流-风

考向三、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风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风与地形等自然要素关系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 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6分)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 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2、风与人类活动
风灾、沙尘暴、风暴潮、风能资源(风电)、台风带来降 水降温、大气污染扩散(吹散雾霾、通风廊道)、龙卷风 等。
(1)说明珀斯夏季风向 日变化明显的原因。(6分) (2)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 因。(4分) (3)分析图示地区风能开发利 用比重小的原因。(8分)
(1)珀斯西临海洋,东为陆地(2分);白天,沙漠地区(陆地)升温快,近地 面形成低 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4 分);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 成高压,风从陆地吹 往海洋,所以风向多变(4 分)。 (2)南半球冬季西风带北移,珀斯受强劲的西风控制,风力大(4 分) (3)珀斯地处澳大利亚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区域对电能的需求不旺盛;该 地区常规 能源如煤炭、天然气丰富,风力发电的优势不明显。(8 分)
地转偏向 力
始终与风向垂 直
大小随纬度而 增加,赤道为 零
不影响风速 的大小
北半球使风 右偏,南半 球使风左偏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 反
大小与下垫面 性质有关,下 垫面越粗糙, 摩擦力越大, 反之越小
使风速减小
与其他两力 共同作用, 使风斜穿等 压线
三种不同受力情况对风向的影响比较
受力状况
风向
风压规律
假设右图所示的冬季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简要说明A地在未来30小时 内风向、风力及气温的变化 趋势及其原因(不考虑地形 的影响)。
A地未来30小时内因高压脊(或天气系统)东移,风向将由偏北风 转为东北风,再转为东风和东南风,同时随着等压线间距缩小(或 气压梯度加大),风力略有增加。随着风向由偏北转向南,A地气 温也会略有上升。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2.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特别提醒(关注右图4个关键点)①气压垂直分布规律:气压随高度上升而降低(高空气压总比近地面气压低;高压气压区和低气压区是在同一水平上比较)②等压面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规律:在同一高度,等压面向上凸为高气压区,向下凸为低气压区③建立气温、气压、等压面弯曲的关联。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温压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④热力环流形成的实质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地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与水面之间、裸地与绿地之间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常见热力环流①海陆风:“海陆风”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海边,存在于海洋和陆地之前的风,其实海陆风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沿海地区,在较为广阔的陆地和水域之间,都有类似的现象。

海陆风示意图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海水(水域)和陆地的比热不同,海水比热大,升温和降温都较慢,而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较快。

白天,陆地和海洋共同升温,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高,在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

晚上,陆地和海洋共同降温,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低,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

热力环流和风

热力环流和风

航海
借助风力进行船舶航行,如帆船。
农业
风可以帮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 繁殖;同时,风力还可以用于农
业中的风干和扬场等作业。
气象观测
通过观测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 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和气象灾害。
03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作用
热力环流对风的影响
风向影响
热力环流引起的气压差异和温度梯度会导致风向 的改变,形成气流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风 向,使风向发生偏转。
风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
风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具 有重要影响,如季风气候 的形成。
洋流形成
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 之一,如盛行西风和信风 对洋流的影响。
风力发电
风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利用风能发电可减少对化 石燃料的依赖。
风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系统,更准确地预测气候变化。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与模拟的意义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趋势, 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气候变化研究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 机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气象灾害预警
通过观测和模拟热力环流和风,能够及时发现气象灾害的征兆, 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支持。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关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热力环流与风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气候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从而影响气候变化的过程和结 果。
04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与模 拟
热力环流和风的观测方法
1 2
气象观测站
通过设立气象观测站,收集温度、湿度、风速、 风向等气象数据,分析热力环流和风的特征。
卫星遥感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热力环流和风 场信息,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1.2.2 热力环流 风

1.2.2 热力环流 风

大气的运动之热力环流、风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形成:冷热不均(热力差)→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即“两差产生两运动”。

(如下图)2.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2)山谷风:(3)城市风:(4)沙漠与森林之间的热力环流:【例1】读下面“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_____(高或低)。

(2)A比B的温度________(高或低)。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_风。

(5)此时高空C与D之间吹________风。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风的受力状况和风向受力状况风向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由高压到低压与等压线垂直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2.风力的大小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则风力大。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不同等压线图上,要根据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单位距离间气压差大,则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风力大小还须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摩擦力大,地面阻力大,风力小;摩擦力愈大,则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愈大,摩擦力愈小,其交角愈小。

【例2】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P N,则O点风向为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3)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三、等压线(面)图的判读1.等压面与等压线的空间关系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热力环流与风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热力环流与风

[自读教材·抓基础] 1.三种作用力 字母 名称 方向 由高 压指向低 压 因 与风向 相反 减小 风速 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 垂直于等压线, 形成风的 直接 原
A
B
力 摩擦力
使风向在北半球
C 地转偏向 力 与风向 垂直 右偏 ,南半球
左偏
2.风向
(1)若只受A作用,风向 垂直 于等压线,由 高 气压区 指向 低 气压区。 (2)若只受A和C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平行 ,这 种情况一般出现在 高空 (高空或近地面)。
(2)同一水平面,气温高则气压低,大气上升,易成云
致雨;气温低则气压高,大气下沉,易晴朗干燥。 (3)同一水平面,大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4)高空的等压面与近地面的等压面关于某水平面对称; 高压往上凸,低压往下凹。如图:
[活学巧用·大冲关] 1.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差异,从而形 成热力环流。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在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
①画水平气压梯度力。阅读等压线,判断气压高低,
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 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画成虚线)。 ②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 压梯度力的方向,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若是北半球,
风向向右偏。
③定偏转角度。分清是高空还是近地面的气流,若 是近地面,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 的角度(30°~45°);若是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按
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降温快,故夜间气温低,空气下沉, 近地面气压较高,海洋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形成了由陆地吹 向海洋的风。C图为夜间山谷环流形式,夜间山坡降温快, 空气下沉,流入谷底,形成山风。第(2)题,从图中高空等压

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

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
详细描述
随着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得以形成并不断循环。在热力环流的作用下,热量和水分得以在全球 范围内重新分配,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热力环流也是风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风的形成与热力环流的关系
风的形成原理
风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表面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导致空气的流动。
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
在利用风能发电等过程中,需要注意 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 破坏。同时,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 理,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大气垂直运动
总结词
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和温度产生差异,进而引起大气的垂 直运动。
详细描述
由于赤道地区地面温度较高,空气受热上升;而极地地区地面温度较低,空气冷 却下沉。这种大气的垂直运动进一步加剧了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总结词
在大气垂直运动的基础上,由于气压差异,引起大气的水平 运动,形成了热力环流。
农业种植
在某些地区,可以利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分布和强度变化, 合理安排农业种植和灌溉计划,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交通和航海
风是船舶航行的重要动力之一。通过了解风向和风速的变 化,可以合理规划船舶航行路线,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如何应对由热力环流与风引起的环境问题
应对极端气候事件
对于由热力环流和风引起的极端气候 事件,需要加强预警和应对措施。例 如,在暴雨灾害发生前,及时发布预 警信息,采取排水、加固等措施,减 少灾害损失。
05
总结与思考
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对气候的影响
01
气候变化
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们影响温度、降水、

(一轮复习学案)热力环流和风

(一轮复习学案)热力环流和风

热力环流和风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 学习目标 大气受热过程 1.能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应用。

2.能在等压线图中绘制风向和判断风力的大小,并理解风力和风向的影响因素。

课前预习一、知识框架二、基础知识梳理(一)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引起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注意点:①在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 方向上的气压高低状况。

(3)填写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绘制热力环流图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绘制热力环流图(注意形成顺序)B 冷 A 热C 冷 造成 地区间 引起 空气上升或下沉的 运动 导致 同一水平面上 差异 形成 大气的 热力环流 太阳 辐射(4)走进生活(在下图中绘制出热力环流)海陆风:白天因陆地(比海洋)升温,空气膨胀上升,陆地上近地面形成,海洋上近海面形成,因此在近地面形成由吹向的风;晚上陆地(比海洋)降温,空气收缩下沉,陆地上近地面形成,海洋上近海面形成,因此在近地面形成由吹向的风。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降水增多。

城市风:由于市区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产生活和工业生产、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市区的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市区、郊区,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叫城市风。

①对城市进行环保,在什么位置植树造林最有效?②有污染的工业(如化工厂、水泥厂等)、卫星城应布局在何处?为什么?(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影响风形成的力有三个,其特征分别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直接影响风力的大小。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永远与风向垂直,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力。

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北半球向偏,南半球向偏。

摩擦力:摩擦力永远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力,又影响风向。

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①高空风受和的作用,当二力合力为零时,风向稳定,与等压线。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热力环流、穿堂风、城郊风、海陆风)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热力环流、穿堂风、城郊风、海陆风)

城市风、郊区风城市升温快、降温快,而郊区升温慢降温慢,因此二者产生了温度差,形成了热力环流:①城市风:城区的温度较高,空气受热上升,在高空聚聚形成高压区,并向两侧的郊区流动,便形成了从城市流向郊区的风,即为城市风;②郊区风:城区空气受热上升后,近地表地区空气稀薄,气压较低。

因此郊区的空气流动过来,进行补充,形成了从郊区流向城市的风,即为郊区风。

图1 城市风、郊区风示意图例题“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某传统民居穿堂风的形成过程。

1、“穿堂风”()A.风向始终如图所示B.石质地面越大风力越小C.正午时刻风力达最大D.形成的根源是冷热不均2、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用途是()A.减轻大气污染B.增加生活用能C.降低室内温度D.提高室内湿度答案:D、C精讲精析:(1)分析“穿堂风”的形成。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为晴天,风由山林吹向石质地面。

山林与石质地面的热力性质不同(升温降温速度不同),因此可能引起近地面温度的冷热不均,进而引起风,这与海陆风、城郊风的成因类似;②清晨,太阳逐渐升起,此时石质地面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因此山林的空气流动过来补充,形成山林——>石质地面的穿堂风;③傍晚,太阳逐渐落下,此时石质地面降温快,空气受冷下沉,向山林方向流动,形成石质地面——>山林的穿堂风;④因此,穿堂风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下垫面热力性质不同,从而引起的近地面大气的冷热不均,选项D正确。

(2)分析穿堂风的用途。

①早晨,房间经过一整晚的密闭,温度较高,因此穿堂风可以增加室内空气流动,有利于散热;②下午,房间经过正午太阳的照射,温度较高,因此穿堂风也有利于散热,降低室内温度,因此选项C正确;③由题干可知,该地为山区传统民居,大气污染不严重,选项A错误;④人为制造穿堂风可以降低室内温度,减小空调耗能,选项B错误;⑤四川地区室内、室外的湿度都较大,穿堂风对湿度也会有影响,但影响程度要小一些,对温度影响更大,选项D错误。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大气运动之热力环流与风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大气运动之热力环流与风

峡谷风
峡谷风 是气流穿过狭窄地形时形成的强风。在 狭窄而陡峭的山谷或河谷,当有气流平 行穿越时,由于气流通道狭窄,横截面 积减小,迫使流线密集,使风速增大而 形成的强风。中国的台湾海峡、以及松 辽平原等地,因两侧山岭使地形呈喇叭 管状,当气流直灌管口时,经常有大风 出现。
布拉风
从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溢道向下倾落寒冷而又干燥的风暴,称布拉风。 典型的布拉风出现在黑海的冬季,其破坏力很大,最大平均风速可达 40m/s—60m/s,气温可迅速降低到-27 ℃,可造成严重的“船舶积 冰”。类似现象在土耳其沿海和亚得利亚海均可出现。
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是隆起的土 堆,隆起的土堆使乙洞口处气流抬升,形成上升气流, 气压较低。甲洞口没有气流抬升,气压较高。风吹进 了洞穴,形成了 “穿堂风”。
湖陆风包括湖风(出湖风)和陆风(进湖风),是在较大湖泊 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 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结合热力环流的 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 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 洲快,乙地气温高于甲地;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 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即西北风。
(2020·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高三月考) 武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 地,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下图示意2019年 8月24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谷风出现的时间为( ) A.6点前后 B.11点前后 C.18点前后 D.24点前后 2.武夷山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坡地,原因是与谷底相比坡地( ) A.白天多上升气流 B.白天多下沉气流 C.夜晚多上升气流 D.夜晚多下沉气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小风速 影响风向
地面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2)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下垫面越粗糙,起伏大,摩擦力 越大,反之越小。
(1)方向:始终与风向相反
(hpa)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hpa)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1
3000m
.
等压面
. 2
3
. .
4
.
5
. .
等高面
练一练
A
B

面 ;
⑴ 1、2、3、4、5四点中气压值相等的是: 1、2、4 海拔高度相等的是: 2、3、4、5 。 ⑵ 3、5两点, 5 点气压高, 3 点气压低 ⑶ A、B两点, B 点气流上升, A 点气流下沉 ⑷ 用“ → ”画出图中A、B、3、5四点热力环流。 ⑸ A、B两点, B 点受热, A 点冷却
五、如何减轻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 减弱 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
(1)要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因 为城区的水体、绿地对减弱夏季城市热岛效应起 着十分可观的作用。
(2)城市热岛强度随着城市发展而加强,因此在控制
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
(3)减少人为热的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为液化气、
1、海拔
B
A
气压随着 海拔高度的 增加而降低
2、空气运动
观察生活现象
2、空气运动
2、空气运动
上升——溢出——气压降低 下沉——流入——气压升 高
膨 胀 上 升
收 缩 下 沉
气压降低
地 面
气压升高
地 面


二、等压面
1000(百帕)
空间气压 相等的各 点所组成 的面。

1005
1010



天然气并扩大供热面积也是根本对策; (4)合理布局城市有污染的工厂以及与郊区之间的距
离,达到利用郊区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效果。
南充为什么多夜雨?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巴山泛指四川、重庆地区
三、山谷风
山谷或盆地地区 多夜雨
趁热打铁
1、下列现象能证明热力环流存在的是(
(1)在图a上,画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 个环流圈;在图b上,画出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 成一个环流圈。
白天
陆地:增温快
陆地 海洋
海洋:增温慢
a
夜晚
陆地:降温快
陆地 海洋
海洋:降温慢
b
(2)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 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 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高度
等压面
(1)图中1、2、3、4、 5气压关系是 ; 4>1=2=3>5 (2)用“→”完成图中 的热力环流 (3)A、C两地气温较 高的是 ;
3
5
低压
1
高压
2
4
1000pa 高空等高面
C
B
高压 冷
A
C
低压 地面

3、常见的热力环流
①海陆风 ②城市风 ③山谷风
考一考?
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 能拍出更好的效果?
高压
低压
冷却
B
受热
A
冷却
C
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水平气压差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
低压
高压
低压
冷 高压
B
热 低压
A
冷 高压
C
空气的上升、下沉使水平方向上产生气压差
低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高气压 C
特别注意: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与上空气压相比, 近地面气压较大。
近地面热力环流特点
低 高 低
读下列等压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B D 低压 高压 冷 热 A 高压 低压 冷 冷 热 B 冷
的由 关此 系我 表们 现可 为以 :看 热出 低, 压近 ,地 冷面 高气 压压 与 气 温

冷 C


冷 D

练一练
下列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AC )
规律:
1.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的高度.海拔越高,气压 越小 2、同一水平面,高压大于低压。 3、近地面热的地方气压低,冷的地方气压高 4、同一地点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压是刚好相反的。近地面的气 压比高空的要大。 5.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C’
A’
B’
气压 降低
冷却
受热
冷却
C
A
B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
气压 升高
C’
A’
B’
气压 降低
气压 升高 冷却 受热
气压 降低 冷却
气压 升高
C
A
B
热力环流
等压面弯曲规律: 凸低为高、凸高为低
气压 降低

C’ A’
气压 升高

B’气压 降低来自气压 升高 冷却风
受热
气压 降低

冷却
气压 升高
C
A
B
低压
1000 1005 1010
2.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百帕) 1000 1005
(1)方向:垂直于空气的 运动方向(即风向);
(2)大小:大小随纬度的
增加而增大,赤道为零。
1010
(北半球)
不影响风速大小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3.地面摩擦力
水平气 压 梯度力
(北半球)
风向 (百帕) 1000 1005 1010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
1005
1010 1015 1020 1025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
995
1000
1005 1010 1015 1020
1000 1005 1010 1015
等压面弯曲规律:凸高为高,凸低为低。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
气压 升高
对风有阻碍作用,既 影响风速,又影响风 向
大小
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1、有关风向、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地面由于摩擦力比较大,风与等压线平行。 B.高空由于摩擦力可忽略不计,风与等压线有一个夹角。 C.同一地点,等压线越密集则风力越大。 D.同一地点,等压线越密集则风力越小。
C
2、一架飞机在北半球低空如下图所示的方向飞行, 据此判断 ( )
为了减轻城市的空气污染,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研究城市上空的风到郊区 下沉的距离。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 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 外,避免相互污染。
四、热岛环流的影响:
(1)对城市污染物的影响: 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
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郊区后
海洋
海洋
陆地
陆地
白天:海风
夜晚:陆风
气 流 上 升

郊区
市区
郊区
城市风对城市有何影响?
问题研究
A
B C
C
地;
1、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2、要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最好在
B
地进行植树造林。
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笼罩在城市 上空,并从高空流向郊区,到达郊区后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回市中心, 并将郊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也带回了城市,致使城市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
D、天气:乙地比甲地更易形成阴雨天气
5.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温度:a>b>c>d B.气压:d>a>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6.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 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B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高 B 冷
低 A 热 地面
高 C 冷
水平方向上
太 阳 辐 射

地面冷 成 热不均
根 本 原 因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导 致
同一水 平面气 压差异
直 接 原 因
大气的 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练习题
1、若甲、乙为相距不 远的陆地,a、c为水平 气流,b、d为垂直气流, 则甲、乙、丙、丁四处 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下沉。但若郊区也有建有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染气体 随环流流回城市,加大城市的污染。 (2)对气候的影响: 由于热岛环流城市与郊区有 空气的交换,若交换较为强烈,会使城市的气温发生
较大的变化。(如:若郊区环境较好,带来的风可缓
解城市的高温) (3) 其他方面的影响(对工业等行业建设的响):
由于城市热岛环流可能造成城市大气污染加重, 所以在城市规划时,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 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 染物从近地面流回城市,加重污染;另一方面, 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环流之外,以免相互污染。
990
F3
985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