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头痛辨证分型
中医分7型治头痛
中医分7型治头痛国际头痛协会根据头痛发生的病因将其分为3大类:①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②继发性头痛,包括头颈部外伤、颅颈部血管性因素、颅内非血管性疾病、感染、药物戒断、精神性因素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头痛;③颅神经痛、中枢性和原发性面痛,以及其他颜面部结构病变所致头痛及其他类型头痛。
所以,发生头痛后,首先要找准病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大多预后良好。
对于非器质性病变引发的头痛,除了尝试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放松心情,还可以尝试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有风热、风寒、风湿之分;内伤有肝阳上亢、肾精亏虚、脾胃虚弱、痰湿阻滞、淤血阻络之别。
风寒型头痛:多发于感染风寒后,头痛剧烈或痛及背部,患者怕风寒,受风头痛会加重,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则为祛风散寒,疏风止痛。
可用川芎茶调散(川芎18克,羌活、白芷、防风、葛根各15克,荆芥12克,薄荷、生姜各10克,细辛8克,甘草5克)煎水服用,每日1剂。
若风寒较重,可适量加入藁本。
风热型头痛:头痛表现为剧痛或胀痛,并伴有发热、口渴怕风、舌红苔黄、尿黄便干、脉浮数。
治则为祛风清热。
可用芎芷石膏汤(石膏50克,白芷、川芎、羌活、菊花、藁本各15克),每日1剂。
如伴有流鼻涕,可加入适量辛夷、苍耳子;风热严重者可加入薄荷、黄芩、栀子。
风湿型头痛:其發病症状为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脘闷纳呆,不思饮食,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治则为祛风止痛。
可用羌活胜湿汤(川芎、防风、羌活、独活、蔓荆子各15克,藁本、荆芥、甘草各10克),每日1剂。
如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可加入适量陈皮、半夏。
肝阳上亢型:这种类型的头痛,多由情志内伤导致肝气郁结而引发,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心烦易怒,神情紧张,睡眠差,面红,口苦且苔黄,脉弦有力。
这种头痛一般可用羚角钩藤汤(由羚羊角、桑叶、川贝、鲜生地、钩藤、菊花、白芍、甘草、淡竹茹、茯神组成)或天麻钩藤饮(钩藤、石决明、桑寄生、茯神、益母草、夜交藤各25克,天麻、黄芩、杜仲、山栀子、牛膝各15克)治疗,可起到凉肝熄风、增津解郁的作用。
《中医学》头痛课件
《中医学》头痛课件一、《中医学》头痛课件概述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中医学对头痛的认识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
《中医学》旨在深入探讨头痛的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帮助学习者全面理解头痛的病因、病理机制、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
本课件首先介绍了头痛的基本概念,包括头痛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阐述了中医学对头痛病因病机的认识,强调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即风寒湿热、痰浊瘀血等外邪侵袭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的内在原因共同作用导致头痛的发生。
课件重点介绍了头痛的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理论,头痛可分为多种证型,如风寒头痛、风热头痛、湿浊头痛、痰浊头痛、瘀血头痛等。
每种证型都有其独特的病因、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治疗时需根据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课件还详细介绍了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头痛治疗的核心,根据头痛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以达到祛邪扶正、调和气血的目的。
针灸和推拿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缓解头痛症状。
课件强调了预防调护的重要性。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外邪侵袭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头痛的发生。
本课件内容全面、系统,结合丰富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旨在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和掌握头痛的中医诊疗技术,为临床实践中头痛的诊治提供理论指导。
1. 引入头痛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医学认为,头痛的发生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经络不通等因素有关。
通过对头痛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以及脏腑之间的联系。
头痛是机体阴阳失衡的一种表现。
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是维持健康的关键,一旦阴阳失调,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头痛作为其中的一种表现,反映了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状态。
通过对头痛的诊治,我们可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头痛与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其运行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脏腑的功能和人体的健康。
中医五行辩证头痛
《素问•脉要精微论》日:“头者,精明之府。
”“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诸髓之精,上聚于脑,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若六淫之邪上犯清空,恶阴清阳,或痰浊、瘀血痹阻经络,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头窍失养,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均可导致头痛。
对于头痛的形成的因,中医各经典皆有描述。
《黄帝内经》论述了外邪入侵与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头痛。
《难经》也提出“厥头痛”和“真头痛”。
《素问・五脏生成》日:”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人肾。
徇蒙招尤,目冥耳聋。
”意思是说头痛等赖顶部位的疾患,属于下虚上实,病变在足少阴和足太阳经,病甚的,可内传于肾。
导致头晕眼花,身体摇动,目暗耳聋。
张景岳日:“巅,顶巅也,上实下虚,故病如此。
”《素问•风论》日:“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意思是风邪由风府穴上行入脑,就成为脑风病。
又日:“新沐中风,则为首风”刚洗过头后受了风邪就会成为首风病。
《内经》云:“春气者,病在头。
气弱之人,阳气不能随春气而上升于头,故头痛而昏闷也。
”《素问・方盛衰论》:“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
”意思是阳气上而不下,则上实下虚,为头痛巅顶疾患,这种厥病,谓其属阳,本非阳盛,谓其属阴,则又非阴盛,五脏之气隔绝,没有显著征象,好像置身于旷野,伏居于空室,无所见闻,而病势绵绵一息,视其生命,已不满一天了。
故,张景岳日:“厥,逆气也,气逆于上,则为疼痛,或为眩仆,而成为巅顶之疾也。
”《伤寒论》用六经论证头痛病,在条文中明确分类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而太阴、少阴则无。
一、太阳病《伤寒论》开篇第一条即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病而恶寒。
“太阳头痛以头痛连于项部为特点,多属外感风寒、足太阳膀胱经气厥逆所致。
头痛的辨证论治
✓ 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
甘草
薄荷
川芎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风热头痛
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 便秘 尿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 代表方:芎芷石膏汤
白芷
藁本
羌活
菊花
石膏
川芎
风湿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舌淡 苔白腻,脉濡。
✓ 治法:益气升清
✓ 代表方:益气聪明汤
甘草
黄柏
白芍
黄芪
升麻
人参
蔓荆子
葛根
血虚头痛
头痛而晕,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 脉细弱。
✓ 治法:滋阴养血
黄芩
✓ 代表方:加味四物汤
白芍
当归
川芎
蔓荆子
菊花
甘草
生地黄
肾虚头痛
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寐健忘,遗精带下; 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肝阳头痛
头胀痛而弦,心烦易怒,脉弦数
平肝潜阳
天麻钩藤饮
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沉重,胸脘痞闷,脉弦或弦滑
头
内 伤
瘀血头痛 痛 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质紫暗,脉细或细弦
头 痛 气虚头痛
头痛隐隐,倦怠乏力,脉细弱
血虚头痛
头痛而晕,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脉细弱
化痰降逆 活血化瘀 益气升清 滋阴养血
半夏白术天麻汤 通窍活血汤 益气聪明汤 加味四物汤
✓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
藁本
独活
羌活
防风
蔓荆子
头痛中医内科学证型
头痛中医内科学证型
头痛的中医内科学证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外感头痛:分为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等。
风寒头痛表现为恶风畏寒、痛
连项背、遇风寒加重、舌苔白、脉浮紧等症状,治疗以疏散风寒为主,常用的药物有川芎茶调散、都梁丸等。
风热头痛则表现为头痛而胀、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等症状,治疗以疏风清热为主,常用的药物有芎芷石膏汤、黄连上清丸、桑菊饮、清眩丸等。
风湿头痛则表现为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稀溏等症状,治疗以羌活渗湿汤加减为主。
2.内伤头痛:分为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和瘀血头痛等。
肝阳头
痛表现为头痛伴有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胁痛、面红耳赤等症状,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肾虚头痛则表现为头痛且空,伴有眩晕、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等症状,治疗以养阴补肾药物为主。
血虚头痛则表现为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黄白等症状,治疗以加味四物汤加减为主。
痰浊头痛则表现为头重如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等症状,治疗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为主。
瘀血头痛则表现为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固定不移等症状,治疗以通窍活血汤加减为主。
中医头痛辩证治疗
中医头痛辩证治疗一.根据头痛性质划分:首先,阴阳为中医之本,头痛也分阴阳。
白天的头痛:不管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或者白天加重的全部归于气病或者阳病。
晚上的头痛:不论是否加重,慢性急性的全部归于血病或者阴病。
气和阳的病在白天发作或者加重,血和阴的病在夜晚发作或者加重!!此为头痛之大原则!所有头痛辩证都基于阴阳原则,若有冲突,以阴阳对立原则为准。
其次,按照虚实性质(严重还是不严重)来判断。
头痛如果是隐痛(anguish pain)和钝痛(dull pain),缓慢性的,归于虚证。
【钝痛】是相对于实痛而言的,不像刀割,针刺那种是定点的,它不太尖锐。
钝痛属于一种范围内的痛,涉及范围比锐痛广泛,诊断隐痛和钝痛多为血虚气虚,肝血虚,肾虚等。
头痛如果是锐痛,剧痛(Sharp pain),并且是突然性发作的,属于实证,症多见肝阳上亢,肝火肝风,痰浊,胃火,血瘀。
【锐痛和剧痛】这两者是突然性的深度头痛。
最后,头痛有沉重感的判断为痰湿。
看到“重”马上想到痰湿,《内经》不是说“因于湿,首如裹”嘛。
那么痰湿大家都知道是两个概念,这里很重要,一大半的中医只知道你头疼痛加沉重就是痰湿,但你问他到底是痰还是湿,他就支支吾吾了,让我教大家:痰者伴有眩晕眼花,湿者只有头重和疼痛。
牵涉到后颈部僵硬的,如果突然性头痛伴有颈部僵硬的属于外感风寒(见我的六经之太阳经症);如果长期头痛伴有颈部僵硬的肝阳上亢(高血压病人常见,经常头痛,脖子紧)。
抽痛(throbbing pain)(有牵涉性的),诊断为肝风,什么叫抽痛,感觉过失恋吗?那种一阵一阵心痛的感觉,把它转移到头上就是抽痛。
刺痛(stabbing pain),定在一个点上的痛,像用针刺着一样的痛,诊断为血瘀。
胀痛(distending pain),临床多见,不但痛,还有紧,胀的感觉,诊断气滞,多见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
空痛(empty pain)为肾虚,脑袋空空的,没什么思想,只觉得痛,用什么穴位?哈哈,脑袋空当然是用胆经的脑空(引肾经入脑),再配补肾的穴位,比如太渊啊,足三里啊。
中医内科学头痛歌诀
中医内科学头痛歌诀
中医内科学中有许多关于头痛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头痛治疗的要点和歌诀:
1. 辨证论治,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针对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头痛,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如头痛的部位、性质、伴随的症状等,然后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治疗。
2. 阳虚头痛,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晕、头沉、偏头痛等。
治疗时可采用温补阳气的方法,如服用温补药物、适当保暖、避免寒冷刺激等。
3. 阴虚头痛,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发作时口干、咽干、咳嗽等。
治疗时可采用滋阴养血的方法,如服用滋阴药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熬夜等。
4. 血瘀头痛,血瘀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固定在一个部位,疼痛剧烈,伴随着瘀斑、舌质紫暗等。
治疗时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方剂、推拿按摩、针灸等。
5. 气滞头痛,气滞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胀痛、闷痛,伴随着情
绪波动、胸闷等。
治疗时可采用理气的方法,如采用中药理气方剂、进行舒缓放松的运动、调整情绪等。
6. 寒湿头痛,寒湿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冷痛,伴随着恶寒、身
体酸痛等。
治疗时可采用祛寒湿的方法,如采用中药祛寒湿方剂、
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凉等。
总之,中医内科学对于头痛的治疗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
辨证类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注重调整饮食、作息和情绪,以达到全面治疗的效果。
但是请注意,以上内容
仅为一般性的介绍,具体治疗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医生以获取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中医内科常见病丨头痛辨证施治。
细目一:概述一、头痛的概念及源流1.头痛的概念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2.头痛的源流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
《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此因三阳经脉俱上会于头,厥阴经脉亦会于巅,故邪客诸经,循经上逆,发为头痛。
《伤寒论》还记载了头痛各类不同证候的不同治法,如治疗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李东垣在《东垣十书》中,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根据症状和病机的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丹溪心法》中补充了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若头痛不愈可加引经药,言:“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部分医著中还记载有“头风”一名,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论述:“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猝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
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无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清代医家王清任倡瘀血之说,用血府逐瘀汤治之。
二、头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本篇所讨论主要为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头部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经官能症等。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头痛的常见病因内因: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房室不节,饮食劳倦,体虚久病,头部外伤,跌仆闪挫。
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风邪为主要病因。
二、头痛发病总的病机及转化病位:外感头痛在表,内伤头痛在肝肾。
外感头痛多为外邪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头窍被扰而致。
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
外感头痛之病性多属表属实,内伤头痛病性较为复杂,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多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细目三:类证鉴别一、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十种类型头痛中医辨证论治
十种类型头痛中医辨证论治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以头痛为主症的病证,均可称为头痛。
头痛剧烈,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为“头风”。
根据头痛病因、病机的不同历代有不同的名称。
《素问·风论篇》有"脑风”“首风”之名,把头痛之因责于外来之邪,因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头痛。
《素问·五脏生成篇》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属本虚标实头痛。
《难经》进一步提出"厥头痛”和“真头痛”。
《伤寒论》明确提出六经中头痛的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而少阴则无。
晋·王叔和指出,肝胆气逆是引起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外台秘要》提出了脾虚生湿,痰湿上蒙所致头痛的理、法、方、药,对认识和治疗头痛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宋·严用和提出"偏正头风”,以区别头痛的部位及程度。
《东垣十书》则将头痛分为内伤头痛和外感头痛,根据症状和病因的不同而有伤寒。
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
还在《内经》和《伤寒论》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补充了太阳头痛和少阴头痛。
还根据头痛异同而分经遣药,这样便成为头痛分经用药的开始。
《丹溪心法·头痛》认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
有可吐者,可下者”。
故又有痰厥头痛,气滞头痛之名。
《普济方·头痛附论》曰:“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也。
又有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名厥头痛。
"《证治准绳·头痛》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
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清代陈士铎提出“非风”之论,认为肾虚可致头痛,不可使用风药。
王清任倡导瘀血头痛,首开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头痛之先河。
一、病因病机头痛之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头痛需要仔细辩证(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
头痛需要仔细辩证(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头痛是内脏在警告:头顶痛是肝头痛、前额痛是胃头痛!头痛,是前额痛,还是后脑勺痛,是两边都痛,还是偏头痛,都要问清楚,因为中医认为头痛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西海情歌格格 - 西海情歌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1 后头痛属于太阳膀胱头痛这包括脑后边的头痛,还有整个的颈项痛,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这些现象。
后头痛的初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中药进行治疗,比如脉象如果浮缓的话,可以采用“桂枝汤”。
要是脉紧无汗的话,可以采用“麻黄汤”。
这里不过多地介绍中药的药方,避免老百姓在药性、药理不清的情况下乱用药,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我们有了病还是要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以便对证下药。
2 前额头痛属于阳明胃头痛像前额痛、眉棱骨疼、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
一般来讲,“葛根汤”之类治胃病的中药对治疗阳明胃头痛很有效果。
3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症状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
两侧头痛宜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
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现左边的偏头疼。
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4 头痛而重为太阴脾湿头痛在中医里又叫做头如裹,就像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
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出现呕吐、食不下的问题。
在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脾气挺大的老太太,她们头上会勒一个带子来止痛,这就是她们平时吃得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湿头痛。
5 头痛而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头痛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
一般可服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来治疗。
6 头顶痛为厥阴肝头痛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这病多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
7 一种头痛叫血虚头痛,症状是习惯性摇头治疗这个病会用到当归补血汤。
这副药里需要用到黄芪和当归两味药,而黄芪的用量一定要大于当归四到五倍。
懂点儿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黄芪是用来补气的,当归是用来补血的。
【头痛的中医辨证8种类型,对照辩证】?头...
【头痛的中医辨证8种类型,对照辩证】头...
【头痛的中医辨证8种类型,对照辩证】
头痛是生活中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很多人都曾经受过头痛的困扰,为了缓解头痛,很多人吃止痛片来缓解,但是止痛作用一过头痛还是会发作。
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头痛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种,具体辩证分为8大类:
1、风寒头痛
症见:突然头痛,疼痛较剧烈,痛连颈背,伴有怕风畏寒、口淡不渴。
可用中成药:川芎茶调散、都梁W等;
2、风热头痛
症见: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小便黄
可用中成药:黄连上清W、桑菊饮、清眩W等;
3、风湿头痛
症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稀溏
可选用中药:羌活渗湿汤加减、黄连香薷饮加减等。
4、肝阳头痛
症见:头痛伴有眩晕、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胁痛、面红口苦
可选用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5、肾虚头痛
症见:头痛且空,伴有眩晕、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
可选用中药:大补元煎、杞菊地黄W;
6、血虚头痛
症见: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黄白
可选用中药:加味四物汤加减;
7、痰浊头痛
症见:头重如蒙、胸脘满闷
可选用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8、瘀血头痛
症见: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
可选用中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湖南医聊超能团#
#超能健康团##健康2021#
关注@脾胃养生汇,用中医教你养生,欢迎评论留言,咨询,点赞,转发。
“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要点”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
“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要点”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要点”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点考点,你复习到了吗?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提分,我们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1.病因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2.病机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其基本病机,外感者为外邪上扰清窍,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内伤者或肝阳上扰,或瘀血阻络,或头目失荣而发头痛。
头痛的病位多在肝、脾、肾三脏。
病理因素涉及痰湿、风火、血瘀。
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外感头痛一般病程较短,治疗养护得当则少有转化。
内伤头痛大多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性较为复杂,一般来说,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痰浊中阻日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营血亏虚,不荣头窍,可转为气血亏虚之头痛。
肝阳、肝火日久,阳热伤阴,肾虚阴亏,可转为肾精亏虚的头痛,或阴虚阳亢,虚实夹杂之头痛。
各种头痛迁延不愈,病久入络,又可转变为瘀血头痛。
3.辨证要点(1)辨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一般起病缓慢,病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处固定,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止。
(2)辨头痛的经络归属: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颠顶,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不同。
大抵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在颠顶部位,或连目系。
4.治疗原则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故治疗主以疏风,兼以散寒、清热、祛湿。
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中医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中医对头痛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综合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中医将头痛分为不同的证候类型,包括:
1. 气滞血瘀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胸闷、情绪烦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象沉涩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导致血脉不畅,从而引发头痛。
2. 肝阳上亢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情绪烦躁、口苦、口干、舌红、脉象弦数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阳上亢导致头部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头痛。
3. 肝火上扰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痛偏向、眼目赤痛、口苦、口干、易怒、舌红、脉象弦数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火上扰导致头部气血失调,从而引发头痛。
4. 肝肾不足型头痛,这种类型的头痛常常伴随着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耳聋、舌质淡红、脉象沉细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肾不足导致脑髓失养,从而引发头痛。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医头痛证候类型,实际上还有其他类型。
在实际诊断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辨
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
中医诊断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整体情况,因此每个患者的诊断结果
可能会有所不同。
中医辩证五种类型头疼,及治疗
中医辩证五种类型头疼,及治疗生活中的很多琐碎小事,都让人心烦意乱、头痛不已。
说起头痛,很多人都亲身经历过,只是很多人都觉得是小毛病,多半是不以为然,但很多时候,头痛让人难以忍受呀!其实,头痛无论轻与重,都该积极治疗。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本文论述的头痛,是指溺毒证中所表现以头痛为主症者。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最高位,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亦上会于头。
中医学认为,肾乃先天之本,藏精纳气,乃元阴元阳之所在,溺毒日久,肾精始衰,故常出现头晕健忘、视物模糊、耳鸣、腰酸腿软、夜尿多等症状,皆属肝肾阴虚的表现。
溺毒证日久,痰浊、瘀血痹阻经络,壅遏经气,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或气虚清阳不升,或血虚头窍失养,或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
头痛有外感、内伤之别,溺毒所致头痛辨证多为内伤,治疗当辨脏腑虚实。
一、肝阳头痛主症: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溺毒证患者长期精神紧张、忧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络脉失于条达则烦躁易怒,拘急而头痛;或平素性情暴逆,恼怒太过,气郁化火,日久肝阴被耗,肝阳失敛而上亢,气壅脉满,则见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清阳受扰而头痛,舌脉均为肝火上炎之象。
治法:平肝潜阳息风。
方剂: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物: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牡丹皮、桑寄生、杜仲、牛膝、益母草、白芍、首乌藤。
方解: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息风潜阳;栀子、黄芩、牡丹皮苦寒清泄肝热;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牛膝、益母草、白芍活血调血,引血下行;首乌藤养心安神。
加减:若因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而症见头痛剧烈,目赤口苦,急躁,便秘、溲黄者,加夏枯草、龙胆、大黄;若兼肝肾亏虚,水不涵木,症见头晕目涩,视物不明,遇劳加重,腰膝酸软者,可选加枸杞子、白芍、山茱萸。
二、血虚头痛主症:头痛隐隐,甚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中医头痛辨证分型
• 川芎、白芷、菊花、石膏—疏风清热止头痛
• 羌活、藁本—止头痛,黄芩、薄荷、山栀子辛凉解表。
21
• 外感头痛-3.风湿头痛
• 临床特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胸闷纳呆,小便 不利,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 治法: 祛风胜湿通窍。
• 代表方:羌活胜湿汤加减。
• 常用药:
15
16
头痛必须用川芎,不愈应加引经药, 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葛根知, 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萸藁本合。
17
18
19
均为主药
20
• 外感头痛-2.风热头痛 • 临床特征:头痛而胀,甚则如裂;发热恶风,面红赤,
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边尖红,苔薄黄,浮 数。
•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 代表方:芎芷石膏汤加减。
肝肾阴虚 水不含木 阴不敛阳 肝阳头痛
8
禀赋不足 房劳过度
因于肾
肾精久亏
脑髓空虚 阴损及阳
肾阴虚头痛 肾阳虚头痛
饮食劳倦 脾胃虚弱, 气血乏源 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
体虚久病
因于脾
饮食不节, 嗜酒太过 过食辛辣肥甘
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阻遏清阳, 上蒙清窍
血虚 头痛
痰浊 头痛
跌仆闪挫 头部外伤 久病人络
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 少阳头痛——多在头两侧,并连及耳部 厥阴头痛——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13
• 2.辨头痛所属部位▲
太阴头痛 三阴头痛之一。见《兰室秘藏·头痛门》。太阴经虽不
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亦可见头痛。 故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其脉沉缓。 少阴头痛
中医如何判别神经性头痛?
中医如何判别神经性头痛?
神经性头痛系由风邪、气郁、肝阳上扰,或痰浊、瘀血阻滞脑络,或阴阳气血亏虚,脑络失养所致。
其病位,在脑络、肝、脾、肾。
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临床所见,肝脾肾亏虚为本,风痰瘀为标。
发作期以标实为主,间歇期以本虚为主。
神经性头痛属于中医学的偏头风、头风、偏头痛、头痛的范畴。
1.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痛势较剧,初起可伴有恶冷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外邪束表犯肺的症状。
2.肝阳上亢:头胀痛,甚则掣痛,眩晕,常因情绪紧张、波动而诱发,心烦易怒,睡眠不安,面红口苦;舌红,脉弦。
3.痰浊上扰:头痛昏重,或兼目眩,胸闷脘痞,头痛甚则恶心、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
4.气血不足:头部空痛兼头晕,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劳则加重;舌淡,脉细弱。
5.肾精不足:头痛兼头晕耳喊,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遗精;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6.瘀血头痛:头痛屡发,经久不愈,痛有定处,疼痛如针刺,或头部有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神经性头痛综合物理治疗包括电针灸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兴奋疗法、经络导平治疗以及按摩推拿治疗
等,治疗是按疗程的,一般病例一个月一个疗程,住院综合治疗一个月后回家继续服药治疗。
许多慢性病例,病程10-20余年,住院治疗时间需要适当延长,可以连续治疗2-3个月,多数病人可以康复。
住院治疗除了上述综合治疗措施外,最主要的是心理调整,因为这种疾病属于神经心理疾病,配合心理治疗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紧张性头痛——头颈部的肌肉持续收缩可引起紧张性头痛。
• ①长期焦虑或忧郁、紧张、疲劳
• ②颈部肌肉收缩痉挛.
• ③姿势不良—血流减少,局部缺
•
血引起头痛。
精品课件
病因病机
• 生理—头为“诸阳之汇”、
“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 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 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瘀血 头痛
精品课件
病因病机小结:
1、病机
• 外感头痛——外邪上扰清空, 壅滞经络, 络脉不通。
• 内伤头痛——
肝、脾、肾 功能失调
肝阳偏亢 痰浊中阻 瘀血阻窍 气血亏虚 肾精不足
头窍失养 清窍被扰
精品课件
头痛
病因病机小结:
• 2、病性:
• 外感头痛——属表,属实。如风寒头痛、风湿头痛、风热头
痛
精品课件
二、病机:外感头痛
感 风邪夹寒 受 外 风邪夹热 邪 风夹湿邪
凝滞血脉, 络道不通, 风热炎上, 清空被扰, 阻遏阳气, 蒙蔽清窍,
情志不遂,
内伤头
肝失条达痛
气郁阳亢
不 风寒头痛 通 风热头痛 则 痛 风湿头痛
肝阳头痛
因于肝
肝郁化火 阳亢火生 上扰清窍 肝火头痛
肝肾阴虚 水不含木 阴不敛阳 肝阳头痛
精品课件
禀赋不足 房劳过度
因于肾
肾精久亏
脑髓空虚 阴损及阳
肾阴虚头痛 肾阳虚头痛
饮食劳倦 脾胃虚弱, 气血乏源 不能上荣于脑髓脉络
体虚久病
因于脾
饮食不节, 嗜酒太过 过食辛辣肥甘
脾失健运, 痰湿内生, 阻遏清阳, 上蒙清窍
血虚 头痛
痰浊 头痛
跌仆闪挫 头部外伤 久病人络
气血滞涩, 瘀血阻于脑络, 不通则痛 ,
治疗-分证论治
• 外感头痛-2.风热头痛 • 临床特征:头痛而胀,甚则如裂;发热恶风,面红赤,
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边尖红,苔薄黄,浮 数。
• 内伤头痛——虚证——气血亏虚、肾精不足
•
实证——肝阳、痰浊、瘀血
• 3、发病特点:
• 外感头痛——一般病程较短, 预后较好
• 内伤头痛——大多起病较缓, 病程较长,
精品课件
病证辨析—辨证要点
• 二、辨证:
• 1. 辨外感与内伤
外感头痛——起病较急,病程短,头痛较剧烈,常 伴外邪犯肺卫之征,应区别风、寒、湿、热之不 同;
中医头痛辨证分型
主讲 卫东
精品课件
头痛
1、定义:
• 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 可单独出现, 亦见于 多种疾病的过程中。
• 若头痛属某一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兼症, 不属本节 讨论范围。
精品课件
2、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包括偏头痛,非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 三叉神经痛—眼、上颌、下颌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
外感头痛—实证—以风邪为主——主以疏风散邪,
湿。
兼以散寒、清热、祛
内伤头痛——虚证或实证或虚实夹杂证-补虚泻
•
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
•
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
• 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精品课件
治疗—加引经药
• 二、加引经药:提高疗效
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葛根、川芎
阳明头痛——白芷 、葛根、黄芩、知母
• 病理—六淫之邪外袭,上
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 清阳;内伤诸疾,导致气 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 所养,均可导致头痛。
精品课件
外感与内伤两类
1、感受外邪——起居不慎,感受风、寒、 湿、热,以风邪为主要病因。
2、情志失调——忧郁恼怒 3、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 4、饮食劳倦或体虚久病——劳倦、病后;
饮食不节、嗜酒太过、过食辛辣肥甘。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刺出血; 如头痛而气血虚弱者,宜加脾俞、胃俞、肾俞、气海、足三
里等穴,每选4~6穴,用毫针施以补法,宜配合灸法。
精品课件
治疗-分证论治
• 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 临床特征: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
•
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
•
苔薄白,脉浮紧。
• 治 法:疏散风寒止痛。
• 代表方: 川芎茶调散加减。
精品课件
病证辨析-辨证要点
• 2.辨头痛所属部位▲
太阴头痛 三阴头痛之一。见《兰室秘藏·头痛门》。太阴经虽
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亦可见头痛。 故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其脉沉缓。 少阴头痛
三阴头痛之一。《兰室秘藏·头痛门》:“少阴经头 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 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全头痛。
精品课件
病证辨析-辨证要点
• 3、辨疼痛性质▲ 因于风寒者——头痛剧烈而连项背 因于风热者——头胀痛如裂 因于风湿者——头痛如裹 因于痰湿者——头重坠或胀 因于肝火者——头痛呈跳痛 因于肝阳者——头痛而胀 因于瘀血者——头痛剧烈而部位固定 因于虚者——头隐痛绵绵,或空痛
精品课件
治疗—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少阳头痛——柴胡、川芎 厥阴头痛——吴茱萸 、藁本 太阴头痛——苍术
头痛必须用川芎,不愈应加引经药, 太阳羌活少柴胡,阳明白芷葛根知, 太阴苍术少细辛,厥阴吴萸藁本合。
少阴头痛——细辛
久痛不愈——头痛较剧烈者,宜选用搜风通络之虫类药物
精品课件
治疗—加引经药
三、配合针灸可提高疗效
基本处方为:百会、风池、太阳、列缺、合谷、太冲。 如属肝阳上亢者,加用中封、行间、涌泉; 属痰浊上扰者,加中脘、丰隆、足三里、内庭; 属气滞血瘀者,加膈俞、血海、少冲、三阴交,其中少冲可
精品课件
治疗-分证论治
• 常用药:
川芎—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 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
均为主药
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
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疏散上部风邪
清茶—调下,取茶叶苦寒清上而降下之性,可监制上
药过于温燥、升散、升中有降。
若寒邪侵犯厥阴经——吴茱萸汤
“干呕,吐涎沫,头痛,吴茱萸汤主之”
精品课件
内伤头痛——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并当分辨气虚、血虚、肾虚、肝阳、 痰浊、瘀血之异。
精品课件
病证辨析-辨证要点
• 2.辨头痛所属部位▲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之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会于 巅顶。由于脏腑经络受邪的不同,头痛的部位亦各异。
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 少阳头痛——多在头两侧,并连及耳部 厥阴头痛——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