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简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

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

中国古代音乐是世界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音乐对周边国家的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音乐在现代音乐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许多现代音乐作品都借鉴了中国古代音乐的 元素
中国古代音乐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传统音乐的现代演绎:如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在现代音乐中的运用 传统音乐的教育与普及:如开设传统音乐课程、举办传统音乐比赛等
战争音乐:用于鼓舞士气,激发斗 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宫廷音乐:用于宫廷宴会、庆典等 场合,展现皇权尊贵
民间音乐:用于表达民间情感,反 映社会风貌
儒家音乐思想:强调 音乐的教化作用,提 倡和谐、中庸的音乐
审美观
墨家音乐思想:重视 音乐的实用价值,提 倡节俭、实用的音乐
观念
道家音乐思想:追求 自然、无为的音乐境 界,强调音乐的精神
时的音乐文化
《清史稿·乐志》:记载了清朝的 音乐制度、乐器和作品,反映了
当时的音乐文化
《礼记·乐记》:最早记载音乐的 文献,阐述了音乐的起源、性质
和作用
《汉书·艺文志》:记载了汉代的 音乐理论和作品,包括乐府、琴
曲等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了唐朝 的音乐制度、乐器和作品,反映
了当时的音乐文化
《明史·乐志》:记载了明朝的音 乐制度、乐器和作品,反映了当
数字化应用: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 音乐创作、改编和表演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数字化平台:建立数字化音乐数据 库,提供在线浏览和下载服务
数字化教育: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广 古代音乐文化,提高公众认知度和 参与度
汇 报 人 :

古老的传统音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章之美

古老的传统音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章之美

古老的传统音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章之美古老的传统音乐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章之美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其中古老的传统音乐被视为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音乐作品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展现着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古老传统音乐的乐章之美。

一、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中国古代音乐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商代,而且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琴、古筝、笛子等乐器被广泛使用,并伴随着中国古代文人的诗词之美,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二、古代音乐的分类与特点中国古代音乐根据乐器、音乐形式以及演奏场合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分类,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

每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宫廷音乐以庄重和典雅见长,常用于祭祀和宴会场合,传承于皇家贵族;宗教音乐则以庄严和肃穆为主,用于寺庙礼拜和道观儀式;民间音乐则更加朴实和活泼,多用于庆祝和娱乐活动。

三、古代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音乐曲调和乐器技艺逐渐失传。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音乐学院、举办音乐比赛、培养新一代音乐家等,以确保古代音乐的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四、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不仅在国内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随着世界各地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

一些中国传统音乐家也积极与国际乐团合作,将中国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新和跨文化融合的作品。

五、中国传统音乐的未来展望在当代,中国传统音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虽然古老传统音乐的保护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但由于社会变迁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在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保护,同时推动创新与传统的结合,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发展。

下面是中国音乐发展的简史。

1.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石器和骨器制作乐器。

这些乐器主要是打击乐器,如骨笛、石鼓等,用来伴奏舞蹈和各种仪式。

这个时期的音乐属于简单的自然节奏,没有固定的音高。

2.古代社会(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221年)在古代社会,中国的音乐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在周朝时期,乐舞成为宗族巫师和贵族社会的一部分。

乐舞有固定的音阶系统,以及各种乐器的组合。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是用来祭祀、宴会和娱乐。

3.封建社会(公元前221年-公元1840年)在封建社会时期,音乐成为统治阶级文化权力的象征。

乐舞的形式更加复杂,更加讲究礼仪和规范。

汉朝时期,《乐府诗集》成为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文献,记录了大量的音乐作品。

唐朝时期,音乐达到了顶峰,丝竹乐队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

4.帝国时期(公元1840年-1911年)进入19世纪以后,中国开始与西方接触,西方音乐的影响开始进入中国。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提倡学习西洋音乐,并将西方音乐的元素融入中国音乐当中。

这个时期的音乐出现了“乐府派”和“轻音乐派”两个流派。

5.新文化运动时期(1911年-1949年)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音乐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音乐家和学者开始研究西方音乐理论,呼吁创造独立的中国音乐。

冼星海、聂耳等人提倡中国音乐的现代化,并为中国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6.社会主义时期(1949年-现在)2000年代以后,中国音乐进一步与全球音乐交流互动。

流行音乐、摇滚乐和民谣音乐成为中国音乐的主要流派。

中国音乐家开始创作更多的原创作品,并参与国际音乐舞台的演出。

中国音乐的发展始终受到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音乐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表达方式。

中国音乐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中国音乐史的发展中国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多样的音乐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音乐、古代音乐器乐、古代音乐理论、现代音乐以及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等方面,对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古代音乐古代音乐起源于中国的原始社会,最早的音乐形式是原始人类用自然物体发出的声音,如敲击木头、捶打石头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音乐逐渐形成了丰富的体系,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

二、古代音乐器乐古代音乐器乐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乐器种类繁多,包括弦乐、管乐、鼓乐、击乐等。

其中,古琴、古筝、笛子、二胡等乐器在中国音乐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在古代广泛使用,而且在现代音乐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古代音乐理论古代音乐理论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音乐理论主要包括《乐经》、《律呂》等著作,这些著作对于古代音乐的演奏、调式、音律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四、现代音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音乐逐渐走向现代化。

现代音乐包括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现代音乐风格。

中国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有聂耳、冼星海、黄自等,他们的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五、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中国音乐在国际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中国古典音乐、民间音乐以及现代音乐都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喜爱和研究。

中国音乐家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音乐的魅力,为中国音乐赢得了国际声誉。

总结:中国音乐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古代音乐到现代音乐,中国音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音乐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对世界音乐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中国音乐能够继续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欣赏和喜爱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的瑰宝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知识点

传统音乐的瑰宝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知识点

传统音乐的瑰宝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知识点传统音乐的瑰宝: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传统的瑰宝。

一、三皇五帝时期的音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皇五帝时期是最早的民族时代。

据史书记载,三皇五帝时期的音乐主要以磬为主,称为“磬曲”。

这种音乐形式简单朴素,通过击打磬来产生音响。

磬曲具有祭祀神灵和传达喜悦之情的功能,并成为后来中国古代音乐的基础。

二、商代的乐器和乐舞商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时期。

在商代,乐舞开始逐渐发展,乐器种类也逐渐增多。

主要的乐器包括筑(一种较大的弦乐器)、瑟(一种有多条弦的乐器)和鍾(一种打击乐器)。

商代的乐舞以祭祀和庆祝活动为主题,通过音乐和舞蹈来祈福、纪念和娱乐。

三、战国时期的音乐理论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的理论开始显现出来。

《韶乐》、《韵封》和《雅乐》等文献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音乐的分类和演奏方法。

同时,战国时期的音乐逐渐与哲学、社会伦理等方面相结合,融入了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

四、汉朝的音乐宫廷乐队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代建立了宫廷乐队,使音乐成为官方的文化艺术之一。

宫廷乐队由官方选拔的乐师组成,定期表演以庆祝国家重大节日和举办宴会。

汉代音乐的演奏方式多样,包括雅乐、舞乐、宫廷剧等,充满了庄重和华丽的特点。

五、唐代的音乐表现形式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代的音乐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宴会音乐、宫廷乐、寺庙音乐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宴会音乐,通过歌咏、舞蹈和器乐演奏来表现音乐的艺术美。

同时,唐代的音乐创作非常活跃,形成了许多经典的音乐作品。

六、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变革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后期阶段,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简述

中国音乐史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一】、古代音乐史一、远古夏商时期:古歌(八阙、弹歌、邪许歌、候人兮猗)古乐舞(皇帝的云门、咸池、舜的韶、夏的大夏、商的大霍)古乐器(打击和吹奏)重点是吹奏乐器中的埙二、西周春去战国时期1、礼乐制度(目的内容作用)2、音乐机构-春官3、乐舞(六代乐舞、小舞、散乐夷乐、四夷之乐、宗教性乐舞)4、歌曲(北方诗经、南方楚辞)5、说唱音乐《成相篇》6、乐器(八音、曾侯乙墓编钟、)7、乐律(十二律、三分损益)8、音乐思想(儒墨道三家)三、秦汉时期1、乐府2、鼓吹乐3、相和歌(相和大曲)4、百戏(击鼓说唱俑)5、古琴(特点、《广陵散》、《酒狂》《碣石调幽兰》)6、歌舞戏7、乐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何承天新律、晋荀笛律)8、音乐思想(嵇康《琴赋》《声无哀乐论》)三、隋唐时期1、宫廷燕乐(多部伎、坐立部伎、歌舞大曲、法曲)2、民间俗乐(曲子、变文、散乐)3、音乐理论(八十四调、二十八调)4、记谱法(减字谱、燕乐半字谱)5、音乐机构(行政:大乐署、鼓吹署宫廷:教坊梨园)6、音乐家(李隆基、李龟年)四、宋元时期1、音乐特点2、市民音乐(瓦子勾栏、书会、社会)3、音乐形式(曲子、唱赚、散曲)4、说唱(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5、戏曲(北方杂剧、南方南戏)6、乐律(俗字谱、律吕字谱、十八调)7、音乐论著五、明清时期、1、戏曲(明朝四大声腔和清朝四大声腔)2、说唱(北方鼓词、南方弹词)3、器乐(古琴、琵琶)4、琴谱(神奇秘谱、琵琶谱、弦索备考)5、朱栽育以上就是古代音乐史还可以按几种音乐形式的发展来背,如说唱音乐、记谱法、戏曲、音乐机构等等【二】近代音乐史一、传统音乐新发展二、戏曲发展-梅艳芳三、说唱音乐1、大鼓2、弹词四、民歌1、内容改变2、歌舞(北方秧歌、南方花鼓花灯)五、器乐1、社团2、地方乐种3、流浪艺人4、华彦钧六、学堂乐歌1、定义2、内容3、创作手法4、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5、历史意义七、音乐教育1、20世纪20年代(普通学校、专业学校、社会教育)2、20世纪30年代(普通、专业、社会)八、代表人物1、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萧友梅、黎锦辉、赵元任、青主、刘天华)2、20世纪30年代(黄自、聂耳、冼星海、贺绿汀)九、20世纪40年代1、国统区、沦陷区音乐2、马思聪3、江文也4、近代歌剧发展(1)新歌剧探索(西洋歌剧、传统改良、小歌剧)(2)秧歌剧(3)《白毛女》以上就是全部的中国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1.贾湖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将中国音乐文明推到了八九千年前。

可以吹奏完整的六声或七声音阶,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音高观念和音阶规律的认识。

2.原始乐舞:音乐的早期形态是歌唱、舞蹈、奏乐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形态,是野蛮时代人类所共有的文化现象,持续了很久。

3.原始乐舞主要分类:弹歌:反映远古时期狩猎的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云门》:黄帝时崇拜云图的乐舞;《咸池》:尧时崇拜水鱼图腾,祈求五谷丰收;《箫韶》:舜时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多段体乐舞,内容丰富,优美抒情,孔子给予“尽善尽美”的评价。

4.原始社会乐器的分类:敲击乐器:鼓、陶钟、石磬。

吹管乐器:骨笛、骨哨、陶埙(商代后五个孔)。

5.甲骨文:商朝纳入信史时代,甲骨文的记录内容广泛,反映了商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还有乐舞和乐器的记载。

6.侈乐:夏商时期的音乐规模巨大,史称“侈乐”。

是一种新音乐,使用了超出人们习惯听觉范围的、扩大了音域的乐器,扩展了表现力。

7.商代巫乐:商代的祭祀活动频繁。

在祭祀中,娱神的歌舞是重要的仪典之一。

特征:酣歌狂舞,漫无节制。

华丽多姿,热闹非凡。

不仅娱神,也娱人。

8.商代淫乐:内容荒诞污秽,形式华丽,漫无节制,是一种供奴隶主贵族尽情享乐的没落阶级的音乐。

9.雅乐体系: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

雅乐是一种有一定程式规范的乐舞形式,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符合阶级统治的审美理想,起到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的作用。

雅乐强调教育意义,配合道德方面的宣导,以和平中正为原则,以庄重肃穆为标准,使参加典礼的贵族及其子弟受到伦理教育的感化,造成一种庄严肃穆,安静和谐的气氛,以影响身历其境者。

雅乐的最高典范:“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会的六部乐舞:《云门大卷》-黄帝-祭天神《大咸》-尧-祭地神《九韶》-舜-祭四望《大夏》-禹-祭山川《大濩》-商-祭先仳《大武》-周-祭先祖10.乐官制度:周朝有乐官“采诗”制度,乐官还担任诵诗讽谏的职能。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5.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6.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9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古代中国音乐

古代中国音乐

古代中国音乐古代中国音乐自古即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部分。

古代中国音乐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也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赞美自然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特点和分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的音乐并不是以口传、乐器演奏或编写乐谱的形式存在,而是通过人们的何敏自然而然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和交流信息。

在狩猎、农耕和祭祀等活动中,人们通过咏史歌谣、口头传唱的方式将自己的经验和思想进行传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古代中国音乐逐渐走向成熟。

商代的《广陵散》、《文王操》等古乐曲是古代音乐的珍贵遗产。

这些乐曲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文化,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

二、古代中国音乐的特点古代中国音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与自然和谐相融:古代中国音乐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它通过模仿自然声音、抒发人们对自然景观和生活的感悟,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2. 强调情感表达:古代中国音乐在情感表达上非常丰富,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音乐曲调的起伏变化、音符的长短和音高的升降都能够反映出人们的情感内心世界。

3. 重视节奏和律动:古代中国音乐注重节奏的处理,通过鼓点的运用和乐器的演奏来展现节奏感和律动感。

这种节奏感和律动感能够调动人们的情绪和激发人们的激情。

三、古代中国音乐的分类古代中国音乐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音乐形式、演奏乐器和曲调特点等。

1. 音乐形式:古代中国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独奏、合奏、器乐、声乐等。

其中,器乐主要是通过乐器演奏来表达音乐情感,声乐则是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

2. 演奏乐器:古代中国音乐中的乐器种类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弦乐、管乐和打击乐等。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有古琴、箫、笛子、钟鼓等。

3. 曲调特点:古代中国音乐的曲调特点各异,有的婉转悠扬,有的高亢激越。

例如,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多以七声音阶为基础,而北方汉族音乐则更倾向于五声音阶。

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

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基础上,抒发了人们的思想感 情,表现了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音 乐以抒情曲调为主体,既有华立新颖的技巧展示, 又保持了古朴、典雅的风格。
引子:引子的音乐以缓慢的速度用散音奏出,气氛 静穆。接着旋律在宽广的音域内跳跃,时隐时现, 尤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虚无缥缈,尾部初露 “拂、滚”之技,状水之声态。 起部:起部音乐曲调节奏明朗,情绪活泼轻快,清 澈的泛音犹如空谷幽间之寒流,清澈山溪之细涓, 抒发了深山茂林中息心听流水滴沥、响彻空山的 愉悦心情。 承部:此段旋律如歌,写情多于写实。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春江潮水连海平, 江流宛转绕芳甸, 江天一色无纤尘, 人生代代无穷已, 白云一片去悠悠, 可怜楼上月徘徊, 此时相望不相闻, 昨夜闲潭梦落花, 斜月沉沉藏海雾,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月何年初照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何处相思明月楼? 捣衣砧上拂还来。 鱼龙潜跃水成文。 江潭落月复西斜。 落月摇情满江树。
转部:大幅度的滑音。激流。
合部:再现如歌的旋律,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情 歌颂,流水之声复起,令人欣然回味。 尾部:节奏舒畅短小乐句,似极目远眺,烟波浩渺, 心旷神怡。
梅花三弄
花木、山水向来是人们乐于歌颂、吟咏的自然母题,人们通过 对花木、山水的歌咏上升到对人们“品德”、“志向”等方面 的歌咏,借对自然事物的吟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抱负、精 神所向等等。这在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有所体现。同样 地,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并非仅仅注重对形象的接近原貌的 描摹,而更多地通过“传神”也就是通过展现其精神气质、意 蕴来体现其审美意义和价值。音乐作品《梅花三弄》就是其中 的典型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的历史乐器和音乐

中国古代的历史乐器和音乐
陶冶情操等
古代乐器和音乐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特色
美学思想:追求和谐、自然、天人合一
艺术特色:注重音色、节奏、旋律、和 声等元素的运用
乐器种类:包括琴、瑟、笙、箫、笛等
音乐形式:包括宫廷音乐、民间音乐、 宗教音乐等
音乐表现: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思想、 文化等内涵
音乐传承:古代乐器和音乐的传承和发 展,对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音乐在文化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传承文化:古代音乐是中国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艺术价值:古代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是中国音乐艺术的瑰宝。
社会功能:古代音乐在祭祀、庆典、娱乐等场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和文化风貌。
教育意义:古代音乐在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道德修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远影响
古代乐器和音乐在现代文化中的传承和创新
传统乐器的现代演绎:如古筝、琵琶等乐器在现代音乐中的运用
传统音乐的现代改编:如《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改编和创 新
传统乐器的现代制作:如古琴、二胡等乐器在现代制作工艺中的创新和改进
传统音乐的现代教育:如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
Part Four 古代乐器和音乐的文化
内涵
古代乐器和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古代乐器:如 古琴、琵琶、 笛子等,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如古曲、 民歌、戏曲等, 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表现
形式
地位:古代乐 器和音乐在传 统文化中具有 很高的地位, 被视为高雅艺

作用:古代乐器 和音乐在传统文 化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如表达情 感、传递信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拥有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

在古代,音乐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媒介,可用于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祭祀神明等多种用途。

古代音乐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至少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考古发现表明,距今约7000年前,我国已存在蒙古高庙遗址中铜制的乐器残片,如筚篰、笙、簧音器等。

这些乐器很可能是最早的乐器。

古代音乐只能凭借口耳相传,并没有具体的记录方式,因此我们对古代音乐的了解很有限。

在古代,音乐被广泛应用于社交活动、宗教仪式和行政事务中。

古代皇帝常常亲自指挥宫廷乐队演奏,以表达君王的权威和尊严。

同样,宴会和宴请也离不开音乐的陪伴。

音乐在祭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人们相信音乐可以祈福、祭拜神灵。

古代音乐主要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类。

宫廷音乐是由贵族和官僚阶层创造和演奏的音乐,具有高雅的风格和优美的曲调。

宫廷音乐的乐器包括筚篰、笙、簧管、笛子、鼓等。

民间音乐则是由普通百姓演奏和创作的音乐,更接近人们的生活,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历。

民间音乐使用的乐器较少,主要包括琵琶、古琴、二胡、打击乐器等。

古代音乐的风格多种多样。

早期的音乐以箫管乐和歌曲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宫廷乐。

其中著名的乐曲有《渔樵问答》、《广陵散》、《阳关曲》等。

这些乐曲流传至今,仍然被广泛演奏。

古代音乐也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唐代的音乐在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周边国家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发展出了独特的地方音乐风格。

古代音乐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文化的象征。

通过音乐,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

古代音乐的演奏技巧和乐曲创作方法也为后世的音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尽管现代音乐已经逐渐取代了古代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但古代音乐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魅力。

中国音乐历史简述(二) - 中古时期

中国音乐历史简述(二) - 中古时期
宫廷燕乐
中古歌舞伎乐时期
古琴音乐是唐朝文化的代表之一,唐朝将古琴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 峰。“九霄环佩”更是唐琴中的极品,以其悠久的传承历史和卓越的音色品 质享誉天下,被古琴爱好者视为“仙品”。
九霄环佩古琴的形状很特别,采用 圆形的琴头和弯曲的琴腰,这种形状被 称为“伏羲式”。这把古琴用梧桐木做 琴面,用杉木做琴底。它已经有一千年 的历史了,非常之珍贵,价值竟高达4 亿人民币。
南北朝时期,羌人和鲜卑人的“真人代歌”风靡一时,催生了《木兰辞》、《王昭 君》、《孔雀东南飞》等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作品。同时,西域的歌舞音乐也在这一时期 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隋代及初唐时期,宫廷燕乐中特别设立了九部伎、十 部伎,这些乐队的名称是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来命名的。 宫廷乐伎在燕乐中表演的《伊州》、《甘州》、《凉州》 等大曲,其音乐风格明显体现了它们所代表的地区和民族 特色,展现了当时音乐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创新。
胡角,又叫横吹,西汉军乐主要乐器,后 来在民间演变成鼓吹乐中的大喇叭。
河南邓县出土的南朝横吹画像砖
中古歌舞伎乐时期
在这一多元文化交融的时期,大量西域乐器传入中原,主要有龟兹 (qiū‘cí)琵琶(梨形)和箜篌等弹弦乐器,筚篥(bì lì,也称管子)、 角、排箫等吹管乐器,以及奚琴、轧筝这样的拉弦乐器。同时一批祖籍为 西域的乐工也来到中原,带来新的演奏技巧,也促进了记谱法的发展。
张骞出使西域途中
中古歌舞伎乐时期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出使西域后 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因而,张骞出 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 之路有卓越贡献,举世称道。
西汉初期版图

中国古代音乐的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的形式

中国古代音乐的形式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古代音乐形式多样,且深受宗教信仰、宫廷文化和民间乐曲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探讨中国古代音乐的各种形式以及其在演奏、曲调和乐器上的特点。

一、雅乐(宫廷音乐)雅乐是古代宫廷音乐的代表,起源于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

雅乐在古代宫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用于祭祀、宴会和宴乐中。

其音乐形式庄重、严谨,并以乐器合奏和合唱为主要表现形式。

雅乐的乐器包括磐、瑟、筑、钟等,曲调中以《大风歌》、《文王迎风》等著名。

二、宗教音乐宗教音乐在中国古代占据重要地位,古代的宗教音乐主要有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和儒家音乐。

佛教音乐教化人心,使人达到超越尘嚣的境界,常用于寺庙仪式和法会中。

道教音乐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简单的吟咏,也有热烈欢快的舞蹈。

儒家音乐注重礼仪和教化,目的是培养人的德性和修养。

宗教音乐在古代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中最广泛流传和最富表现力的一种形式。

它源于底层百姓的生活和生产,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的诉求。

民间音乐包括山歌、风笛、拉弦、打击乐等多种形式,乐器简单易制,常常与舞蹈和歌唱结合。

著名的民间音乐有《梁祝》、《二泉映月》等,这些音乐作品感人至深,流传至今。

四、曲艺音乐曲艺音乐是中国古代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腔调娓娓动听的唱腔,诙谐幽默的对白以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表达主要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

古代曲艺音乐有京剧、豫剧、粤剧等,每一种曲艺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曲调和表演方式,使观众陶醉其中。

曲艺音乐在古代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总结:中国古代音乐形式众多且多样化,从宫廷雅乐到宗教音乐、民间音乐以及曲艺音乐,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这些音乐形式不仅是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现代中国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维护古代音乐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使其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音乐概述

中国古代音乐概述

中国古代音乐概述一、悠久历史第一阶段(鼎盛):以歌舞音乐为中心,原始氏族社会——隋唐第二阶段(精华):以戏曲音乐为中心,唐宋——1840鸦片战争前第三阶段:音乐发生质的飞跃,百花齐放,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后20C末远古传说1.音乐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第一个声音是人的声音罄、箫、哨、埙、笛、篪、琴、琵琶、陶铃、陶鼓、瑟、二胡、高胡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鼓打击乐器:鼓、锣、木鱼、河北梆子、云锣(唯一有音高的打击乐器)弹拨乐器:琵琶、扬琴、古筝、古琴、柳琴古琴长度365 13个音徵点(12个月+1闰月)五弦:金木水火土,周代后加两弦中国民族乐器之王:古琴(第二个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高山流水》公元前3世纪唐前为一首,宋:高山、流水分段引子:散音演奏,表达虚无飘渺起部:曲调节奏分明,用泛音演奏清澈的泛音如空谷幽涧之寒流,抒发深山茂林中急水,静听清水淅沥。

承部:4~6 以实音演奏,音乐进一步展开,其韵扬扬悠悠,宛若行云流水,似见幽泉幽山,似闻风发水涌,此段旋律如歌,写情多余写实。

转部:高潮,前部以“上、下”指法奏出大幅度的淆音,犹见澈流之洄涧。

后部以“拂、滚”指法,以诸弦散音作流水声,递升递降的旋律作起伏的波涛。

接着,高音区一串泛音群奏出,恰如轻舟已过。

合部:是古琴曲结构中“复起”部分,再现如歌的旋律。

音乐速度与力度比前面快而强,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情歌颂,接着流水之声复起,令人欣然回味。

尾声是节奏宽畅的短小乐句,似极目远眺,烟波浩渺,心旷神怡进,由慢渐快,由弱到强,形象地描写了江涛起伏、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诶乃,由远而近的已经。

音乐达到高峰后,恢复原速,转入尾声。

1.尾声归舟远去,江月更幽,万籁俱寂。

尾声时,大《春江花月夜》1.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宛如一副山水画卷,把春天寂静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

2.原先为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最早见于清,1895,李芳园,后改名为《浔阳琵琶》,20C20年代,改编为民乐合奏曲,名《春江花月夜》3.意境优美,结构:换头合尾连同尾声共十段,采用具有展衍性的变奏曲结构,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传统,为每段加上富有诗意的小标题。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一·上古音乐(原始社会)1.贾湖骨笛:●在河南舞阳县于1986和1987年两次发掘“骨笛25件,完整17件,残器6件,半成品2件。

”●贾湖骨笛是目前所知中国最为古老的乐器,骨笛出土于不同时代的墓葬,其年代跨度长达两千余年,音阶结构随着年代的距离而变化。

●描述贾湖骨笛:早期,距今九千多年至八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5孔6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至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阶.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160件,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作,有2—3孔。

3.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这是原始社会极为着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表演形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八支歌内容:《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4.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是一部远古时期优秀的乐舞作品。

咸池是天上西宫星名,古人称它是西方日落之处。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乐舞由编管乐器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称《萧韶》;乐舞有个段落,所以称《九韶》;有9次歌唱,称《九歌》;有9次变化称《九辨》。

二、(夏商周春秋战国)西周:1.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和乐舞,在周代包括用于宗庙、宫廷礼仪、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的音乐。

雅乐一直延续至清末。

2.六代之乐: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是一部崇拜云图的乐舞。

●尧《咸池》以水鱼图腾崇拜为主的乐舞。

●舜《萧韶》这是一部反映原始社会最高水平的乐舞作品。

●禹《大夏》歌颂大禹治水。

●商《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一、远古时期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据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

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

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

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

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

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二、夏、商时期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

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

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

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

夏桀无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

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

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

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放纵自身的享受。

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用鳄鱼皮蒙制的鼍鼓。

商代已经发现有木腔蟒皮鼓和双鸟饕餮纹铜鼓,以及制作精良的脱胎于石桦犁的石磐。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中国古代音乐史重点总结
古代原始音乐(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
中国古代原始音乐源于先民对自然环境的感受和人类生活的体验。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古代原始音乐主要使用的乐器包括石柱琴、骨笛、竹笛等。

古代原始音乐有着简单的旋律和节奏,用以祭祀神灵、贺喜庆典等。

宫廷音乐(公元前11世纪-公元14世纪)
宫廷音乐是古代宫廷贵族阶层的专属音乐。

它在商代和西周时期达到了巅峰。

宫廷音乐是为了彰显官员的统治地位和宫廷的威严而存在的。

宫廷音乐主要使用的乐器有编钟、编磬、簧管等。

由于其独特的音响效果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宫廷音乐在古代中国音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寺庙音乐(公元14世纪-公元18世纪)
寺庙音乐以佛教音乐为主,主要表现了宗教信仰和追求超凡化境的精神。

寺庙音乐是从宋代开始趋于成熟和流行的。

寺庙音乐使用的乐器主要有佛钟、和尚鼓、木鱼等。

寺庙音乐旋律悠扬,气氛庄重,反映出佛教信仰的深度。

民间音乐(公元18世纪-现代)
民间音乐源于百姓生活和文化活动,反映了百姓的欢乐和痛苦。

民间音乐以民谣为主,其中包括山歌、劳作歌曲、酒歌等。

民间音乐使用的乐器各异,如二胡、琵琶、古筝等。

民间音乐旋律简单易懂,节奏明快,广泛传播于乡村和各地民间。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音乐历经了原始音乐、宫廷音乐、寺庙音乐和民间音乐等阶段。

每个阶段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功能,反映了当时社
会、文化和宗教的状况。

这些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风格,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

民间俗乐

民间俗乐的兴起以及鼓吹乐与相和歌的形成和发展, 一方面是部分前期已有的乐器如铙、鼓、箫(排箫)、 篪、笙、竽、琴、瑟等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出现 了许多新乐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笳、角、笛(竖 吹)、筝、筑、琵琶、箜篌等。这些新出现的乐器大 都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属于鼓吹乐系统的笳和角都 有较强的音量和富于特点的音色;属于相和歌系统的 主要是丝竹管弦乐器,大都有适于配合歌唱与舞蹈节 奏的优点。特别是琵琶类弹弦乐器的出现,是乐器演 进中一个重大的进展。这时的琵琶是“盘圆柄直” (即直柄、圆形音箱)四弦十二(三)柱,较近于后 世的阮,和曲颈琵琶不同,但它以其自身的特点,在 歌舞音乐中占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战国以来各地兴起的民间俗乐(包括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音 乐),经过乐府及其他相应机构的集中、提高,使汉代宫廷音 乐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主要场所是宫廷、达官贵族的府邸和地主 的庄园,而以宫廷为最集中、最突出、也最有影响)。当时的 演出包括鼓吹乐、相和歌、歌舞百戏以及乐器演奏等多种样式 和体裁,最主要的则是鼓吹乐和相和歌。鼓吹乐源出于北部边 境的少数民族,引入汉代宫廷之后,主要用于朝会、道路及军 中等,颇似今日的军乐队,多少带有些仪仗的性质,实际上也 代替了周代雅乐的部分职能,而相和歌则主要用于娱乐和欣赏, 因而应用较普遍,影响也较广。在相和歌中,最重要而且最能 反映当时艺术水平的则是相和大曲。这是一种有器乐、歌唱与 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出形式,和奴隶社会的宫廷乐舞在艺术的 构成上没有显著的差别,但其内容与风格却有明显的不同。这 主要表现在大曲的世俗性上。当时的大曲,尽管思想倾向很不 相同,但大都是从不同方面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不象古乐舞 那样带着较浓厚的宗教色彩,因之它的音乐也较为生动活泼, 表现手段也较丰富多样。这从它特有的艳 ―曲(解)―趋 ― 乱 的结构与节奏层次以及平调、清调、瑟调和楚调、侧调等调及 调式色彩的运用中明显地看出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音乐概述(教案)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

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 该笛是用鹤类长骨制成,一般长20多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河北民歌《小白菜》),能发出七声音阶。

现存河南博物院一楼展厅,被称为“中华第一笛”。

热爱音乐,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

孔老夫子过去是被奉为“万代师表”、“至圣先师”的,原因是他的教育思想伟大,比如说“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学而时习”等等言论,即使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不落伍;孔子的这些思想和实践我们都按下不提,只看他的教育内容,便可知其对音乐的重视。

他开设的六门课程(“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礼”教,主要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操作技能及个人素养的训练,是贵族子弟必须具备的;“乐”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射”指射箭;“御”指驾车;“书”指写字;“数”指算术。

“乐”是居第二位的。

孔子本人经常是带着弟子周游列国,走到哪里都得不到重用时,仍然是“弦歌不绝”,--不停地弹琴唱歌。

为什么会这样?他认为“乐”太重要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能够改变社会风尚。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懂“诗”、通“礼”,还不算完,最后还要靠“乐” 来成就一个人。

战国时的荀子写过一篇《乐论》,他认为,乐则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方式,“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

”乐的教育作用很大,“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音乐的印入人心是非常深刻的,它感化人心是非常神速的。

那么,古代的音乐是个什么样子的?我们从先秦讲起。

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地理条件、民俗风情等。

一、先秦音乐(远古至春秋战国)乐舞与鼓、磬等打击乐器的出现是与远古先民祭祀及狩猎、耕种等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

进入奴隶制社会后,随着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到来,以编钟为主的钟鼓乐队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的乐器还有笙、琴等。

本时期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性是"钟鼓"乐队。

它是礼乐思想的具体表现。

它的音乐审美特征,也成为本时期音乐审美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即:以钟鼓乐舞为特色,追求以中和为目的的庄严、肃穆、雍容、徐缓的金石音乐之美。

远古交响乐的钟声―― 曾侯乙墓震惊天下1978 年5 月的一天,在湖北省随县一个建筑工地上,解放军战士正在建设营房,在推土机、挖掘机的轰鸣声中,人们感觉出了一种异样,挖出一片与地面颜色大相径庭的“褐土”。

出现如此大面积的异常土层,可能地下有古墓,汇报省里、请示中央,就这样,发现了“曾侯乙墓” ,东室放置墓主人大棺一套。

棺分内外两层,均髹漆、彩绘花纹。

外棺为铜木结构,长3.2、宽2.1、高2.19 米;内棺为木结构,长2.5、头宽1.27、足宽1.25、高1.32 米。

陪棺八具,狗棺一具。

所有棺内尸体腐烂,骨架完整。

经鉴定: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四十五岁左右;陪棺内殉葬者均为女性青少年,年龄在十三至二十五岁之间。

另有金玉器、铜器、漆木器、兵器等。

中室放置编钟等礼乐器,成组成排,井然有序。

西室放置陪棺十三具。

另有小玉器、漆木器等。

北室放置车马器、兵器、铜器等。

一个巨大的音乐宝库被打开了。

将包裹着棺木的全部盖板揭开后,约220 平方米大的“游泳池”呈现在人们面前。

待水逐渐抽尽,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一套连架子在内的共2.73 米高的编钟吸引住了。

1、这个钟架是铜木结构,悬挂着大小65 件、共2500 多公斤重的青铜钟(水退尽后发现,有几个钟已坠地),居然屹立了2400 多年,不腐朽,不垮塌,也可能是音乐的神奇力量使然吧。

2、这个墓主人是春秋战国之际、“曾国”名字叫做“乙”的君侯。

同时被埋葬的还有21位青年女性,不知是墓主人的姬妾,还是乐舞的表演者。

3、墓中出土的青铜器总重量达10 吨。

除了乐器,还有酒器、祭器、兵器。

从这些器物的精美造型到巧夺天工的技艺,我们不难感受到当时的社会,在各个方面发展水平之高。

4、乐器的总数是124 件,计有钟、磬、琴、瑟、鼓、笙、箫、篪等六种。

乐器之多,是历次出土音乐文物无与伦比的。

5、众多的乐器被整齐地摆放在大墓的中室和东室里,俨然就是一座“地下音乐厅” 。

沿南墙放有青铜温酒器和其它礼器,显然是为模仿墓主人生前宴乐场面而精心安排的,可以想见奏乐时的排场和盛况。

6、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套编钟不但配件齐全,居然还能完好如初地演奏。

不仅青铜乐器是这样,墓中同时出土的竹木乐器,在两千多年后重见天日时,其保存的完好程度也令人咋舌。

我们就透过这些乐器,可以看到当时音乐艺术发展的情况。

曾侯乙编钟1、曾侯乙墓中的这六十多件钟被分为三层悬挂在架子上,每个钟上都刻有铭文,加在一起有两千八百多个字。

通过古文字学家的解读,我们震惊了,原来这是一部当时的音乐基础理论“书”。

说的是春秋战国之际,楚、齐、晋、周、申等地和曾国本地各种音律名、音阶名、变化音名之间的对照情况。

这套编钟的入土时间是战国之初,因此,这部“书”真实地反映了此前的音乐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音乐交流的频繁。

因为各国的音律名称和术语系统不同,没有明确的比较、提示,就无法演奏别国的乐曲,钟上的铭文就是起这个作用的。

2、这套编钟另一处令我们惊诧的地方,是它本身的发音。

每一个钟敲击不同的位置,都能够得到高低不同的两个音,这是双音钟!在这套编钟出土之前,学术界一直对文献中有关中国古代曾有双音钟的记载,持怀疑态度。

认为那不过是古人的一种美好愿望或是努力目标,而从未实现过。

3、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使我们解除了怀疑,同时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古代的铸造工艺水平之高,是我们难以想像的。

这套编钟的总音域跨越了五个八度,比现在的钢琴少了一个八度。

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转调演奏,且音乐性能良好,音色优美悦耳。

根据磬体上的铭文和编号看,墓中的编磬共41 枚(实存32 枚,其余已毁损),分上下两层悬挂。

再加上其它27 件乐器,这个庞大的、具备高、中、低几个声部又能转调演奏的管弦乐队,说明当时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是居世界前列的。

4、曾侯乙墓的出土,为我们了解先秦乐器制作的工艺水平和乐器音响学的发展水平,提供了生动的实例,世界音乐文化界也将由此而重新认识古代的中国音乐。

因为在这之前,一些中外学者普遍认为,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没有七声音阶,音乐作品中也不可能转调。

对于调高、音阶、调式结构、自然音、变化音、八度关系、音程等问题,更不可能有科学而精确的论述,而面对这个“地下音乐厅” ,人们不再怀疑了。

曲例:曾侯乙编钟演奏《楚风》4:24编钟是“国宝” ,“国宝”当然不能随便敲击。

自1979 年5 月开始,在国家文物局主持下,由湖北省博物馆、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等7 家单位联合成立了曾侯乙编钟复制厂研究组,经过4 年反复试验、试制,终于在1984 年7 月成功地复制出形似声似的全套曾侯乙编钟。

当年研究及复制所耗资金达百万元之巨。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音乐1976 年春节后的一天下午,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秦兵马俑展览馆馆长、当时尚任考古队长的袁仲一,到秦始皇陵区散步,当太阳快要落山时,袁仲一突然发现在距他一百多米远的断崖上有一个发光的亮点,职业的敏感使他立即意识到可能有文物出现,他急忙赶了过去,细细察看,果然不出所料,这小小的亮点果真是一件文物。

袁仲一小心翼翼地挖掘,当他将这个闪光的东西全部清理出土时发现这竟是一件保存极好的秦代错金青铜钟。

这钟通高13·3 厘米,花纹细密而清晰,工艺水平极为高超。

铜钟钮一侧用小篆字体刻有"乐府"两宇。

说明此物为乐府中的乐器。

图片欣赏:秦错金“乐府”钟考古工作者在秦乐府钟出土的地方做了进一步考证,发现这里原来是一处乐府遗址。

当年这里曾建有乐府官署,官署中有专职的乐人和多种祭祖用的各种礼乐。

项羽进咸阳时,这里受到破坏,乐府遭到焚毁,有些乐器在劫难中被掩埋到地下,今日重现人世,成为珍贵的文物。

并有力地证实,我国乐府的出现从秦代就开始了。

由于这件秦乐府钟价值极高,所以被国家列为一级文物,并被珍藏在陕西省博物馆内。

遗憾的是这一珍贵文物于1986年11月10 日被盗,至今下落不明。

乐府是创始于秦、重建于汉初的音乐机构。

汉统一中国之后的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 年在位),西汉帝国进入了全盛时期。

“汉承秦制” ,于公元前112 年设立了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乐府” 。

《汉书·艺文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

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

乐府的领导人是李延年,并由司马相如等文学家相配合,还有低级工作人员约八百几十人,大多是各地的民间艺人。

作品内容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注释: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

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

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

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

(《汉书·外戚传》)一阕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闻之而动心,立时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

这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之例。

它何心具有如此动人的魅力呢?魏晋是我国历史上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时代。

但恰恰是这样的特殊环境使得仕宦失意的文人寄情于音乐,产生了一批文人音乐家如嵇康(广陵散)、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等。

嵇康生活在封建社会秩序经过农民战争而遭到一度破坏之后的历史时期。

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他司马氏和曹氏之间政治斗争的参与者。

后来嵇康被司马集团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斩,临刑前,他从容地演奏了一曲《广陵散》。

以此来抒发胸中的愤怒、悲壮之情。

刺客的高义,名士的绝响――《广陵散》《广陵散》,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

此曲是一首著名的武曲,传说内容由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而来。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中记载,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勇士。

当时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仇隙。

严遂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韩傀。

聂政原本为一市井" 屠狗辈" ,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遂的厚礼。

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遂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遂作为" 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