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风向标】2015年中考历史 教材梳理精讲精练 第3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考点1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2013年广东珠海)以下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在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 ) A.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地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
B.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C.百姓用交子在夜市上买东西
D.文成公主入藏
考点2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2014年广东揭阳)在唐朝贞观年间,家境虽然贫寒,本人却有学识、有天赋的李四赴京赶考,金榜题名,从而命运改变。
李四能够改变命运主要得益于( ) A.禅让制度 B.宗法制度 C.分封制度 D.科举制度
考点3 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3.(2014年广东佛山)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4.(2014年广东)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
吐蕃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考点4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5.(2014年广东珠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郦道元
考点5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6.(2014年广东佛山)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
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境况。
它的积极影响是(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南北人口结构基本平衡
C.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7.(2014年广东珠海)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宋代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推广种植籼型杂交水稻 B.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D.江南新辟许多茶园
考点6 宋代的都市生活
8.(2014年广东梅州)《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这则记载说明当时( )
A.成立了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打破了住宅区与商业区的界线 D.兴起了独立经营的纺织作坊
9.(2013年广东佛山)宋代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舍。
瓦舍出现的原因是( )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②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③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④经济重心南移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014年贵州黔东南)从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这位统治者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2014年山东泰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下列哪一帝王功绩的正确评价?(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2014年重庆)“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
四方丰稔,百姓殷富。
”材料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C.民族团结 D.文化昌盛
4.(2013年甘肃白银)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
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贞观之治 D.陈桥兵变
5.(2013年安徽)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6.(2014年江苏扬州)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
”该制度诞生于(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7.(2014年安徽)《新唐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
这表明( ) 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
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 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
8.(2014年黑龙江大庆)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
下面有关唐朝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
B.不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考做官
C.体现了唐太宗“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的追求
D.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9.(2013年湖北黄石)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曾给唐朝皇帝写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据此判断该民族是( )
A.回纥 B.吐蕃 C. 靺鞨 D.匈奴
10.下列各项属于唐朝和吐蕃密切交往的史实是( )
①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②文成公主入吐蕃③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联姻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11.(2013年湖南株洲)《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广泛流传,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的史实。
当时的“天竺”指今天( )
A.日本 B.印度一带 C.伊朗 D.阿拉伯地区
12.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马可·波罗
13.(2014年重庆)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B.唐玄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毕升——编著《本草纲目》
1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 )
A.汉朝 B.唐朝 C.南宋 D.元朝
15.(2013年山东临沂)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
该货币形式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
A.北京 B.上海 C.四川 D.广州
16.(2014年山东聊城)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地区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965 149 493 459
南方111 65 257 830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17.(2014年山东泰安)下列历史史实最能体现宋朝商业繁荣的是( )
A.开始使用牛耕 B.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棉花在两广、福建开始种植 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8.(2013年湖南湘潭)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B.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 D.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9.(2013年山东聊城)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
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
”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20.(2013年福建泉州)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
下列对瓦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是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 B.若生活在南宋,可在瓦舍里听到杨家将的故事
C.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 D.瓦舍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实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评价八股取士时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
请回答:
(1)科举制度诞生于何时?废除于何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3)材料二中顾炎武的观点与材料一中费正清的观点是否矛盾?请说明你的理由。
22.(2013年江苏泰州)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
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材料二
图1 图2 图3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图1“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图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
(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第3讲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南粤真题】
【备考演练】
21.(1)诞生于隋朝;废除于清朝(或1905年)。
(2)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打破了特权垄断,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任答两点即可)
(3)不矛盾。
费正清肯定了科举制度曾经起到的积极作用,但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消极作用越来越大,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其他答案意思相近亦可)
22.(1)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南方相对稳定。
(2)印刷术和造纸术。
纸币。
瓦子。
(3)经济重心南移和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