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兽用生物的制品概念根据免疫学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兽用生物制品概念根据免疫学原理,利用病原体(微生物和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或免疫应答产物制备的一类生物制剂。

2疫苗由病原体(微生物和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用于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

3.一般灭活苗菌、毒种应是标准强毒或免疫原性优良的弱毒株,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将其杀死(灭活)后制成灭活苗,需加佐剂提高其免疫力。

4.自家灭活苗是指从患病动物自身病灶中分离出来的病原,经培养、灭活后制成,再用该动物本身。

用于治疗慢性、反复发作而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

如顽固性葡萄球菌感染。

5.脏器灭活苗(组织灭活苗)利用病死动物含病原微生物脏器制成乳剂,加甲醛等灭活脱毒所制成的疫苗。

如兔病毒性出血症,肝脏中含毒量较高。

6.弱毒苗微生物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温度、射线等)、化学(醋酸铊、吖啶黄等)或生物(非敏感动物、细胞、鸡胚等)处理,并经连续传代和筛选,培养而成的丧失或减弱对原缩主动物致病力,,但仍保存良好免疫原性和遗传特性的毒株或从自然界筛选的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自然弱毒株,经培养增殖后制备的疫苗。

7.类毒素由有关细菌产生的外毒素,用适当浓度的甲醛使之脱毒而制成的生物制品。

8.抗病血清为含高效价特异性抗体的动物血清制剂,能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相应病原体所致疾病,又称被动免疫制品。

9.免疫原性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10. 免疫反应原性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11.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12.抗原决定族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为表位
13.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关的球蛋白
14.抗体(antibody,Ab)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桨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具有免疫功能。

15.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16.灭活与灭活剂微生物学意义上灭活有两层面含义:、
1、是指破坏或杀死微生物使其成为没有生命物质的过程。

2、生物制品上的灭活还有“灭能”的含义,是指将一些活性物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激素、酶、血清因子和抗体等)丧失活力的过程。

17.保护剂生物制品上的保护剂,又称稳定剂或分散剂,指保护微生物、寄生虫等活力和酶、激素、免疫反应物等活性的一类物质
18.佐剂凡是可以增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19.细胞因子是机体的各种细胞在其生命周期中所释放的具有不同生物学效应的物质,是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调节信号。

20.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1.无菌(germ-free,GF)动物指动物身上不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

进一步说,是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22.重组活载体疫苗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保护性抗原基因(目的基因)转移到载体中使之表达的活疫苗
23.重组亚单位疫苗将编码病原微生物保护性抗原的基因导入原核或真核细胞,使其在受体
细胞中高效表达,分泌保护性抗原肽链,提取保护性抗原肽链,加入佐剂即制成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
24.基因缺失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强毒株毒力数额基因切除构建的活疫苗
25.转基因植物疫苗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是把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与机体免疫机理相结合,生产出能使机体获得特异抗病能力的疫苗。

26改型抗体.用鼠源单抗的CDR序列替换人Ig分子中CDR序列,则可使人的Ig分子具有鼠源单抗的抗原结合特异性。

抗体中鼠源部分比例小,可消除免疫源性。

又称CDR移植抗体27. 单域抗体抗原与抗体的大部分结合残基在VH区域,少数在VL区域,结合能量主要来自VH链。

VH是具有结合抗原特异性的小抗体片段,约为完整分子的1/12,
28.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s,GN)也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

必须饲养于隔离系统。

根据植入无菌动物体内菌落数目的不同,悉生动物可分为单菌、双菌、三菌和多菌动物。

29.无特殊病原体动物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30.IVC 是独立通风笼盒的简称.它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密闭性,同时让经HEPA过滤器的洁净空气流入盒内,使盒内保持正压,减少了可能的感染来源,适合于饲养SPF级动物,以及一些免疫缺陷动物
31.毒素:有些病原微生物能产生强有力的特殊毒性物质,可大大增强微生物的毒害作用,这种毒性物质就叫做毒素。

毒素分为:
32.外毒素:是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并释放或分泌到周围环境中的毒素。

33.内毒素:是指微生物只有在死亡后细胞破裂时,才释放出来的毒性物质,称为内毒素。

34.抗毒素类素素免疫动物机体后,由浆细胞分泌生产的抗体称为抗毒素
35.分子识别单位抗体的CDR区基因编码蛋白能模拟抗体结合活性,因此又称其为分子识别单位
1.抗原的两种特性: 免疫原性免疫反应原性
2.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
3.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淋巴结哈德氏腺消化道、呼吸道与泌尿生殖道的淋巴小结
4.T细胞亚群及功能
CD4+细胞:辅助性T细胞(TH);诱导性T细胞(TI);迟发性超敏反应T细胞(TD)
CD8+细胞:抑制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
5.B细胞亚群及功能
B1:T细胞非依赖性细胞
B2: T细胞依赖性细胞
6.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致敏阶段(抗原识别阶段):指APC对抗原性异物的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以及特异性淋巴细胞对递呈抗原的识别。

反应阶段(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双信号刺激及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发生活化、增值、分化为致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阶段。

效应阶段:指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释放效应性淋巴因子或直接发挥特异性细胞杀伤作用的过程。

7.物理学灭活
包括加热灭活、紫外线灭活和γ射线灭活等方法。

①加热灭活
-最早由Smith等研制猪霍乱灭活菌苗时提出
-后在研制淋球菌时(56℃灭活1小时)发现热灭活容易使菌体蛋白发生变性,影响免疫原性
-目前,除诊断抗原尚采用外,已经基本淘汰
②紫外线灭活
-效果不够确实
-曾发生过经紫外线灭活的强毒重新活化的例子
③γ射线灭活
-效果尚不十分清楚
8.影响灭活作用的因素
1、灭活剂种类
2、温度
3、灭活物浓度
4、微生物种类与特性
5、灭活剂浓度
6、pH值
7、灭活特内的残物
9.冻干原理:
1.将含有大量水分的生物活性物质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
2.再在真空和适当加温条件下使固体水直接升华成水汽抽出
3.最后使生物活性物持形成疏松、多孔样固状物
10.冻干技术特点:
(1).能有效地保护生物活性
因为冻干全过程都在低温真空条件下进行的,有效地降低了氧分子对微生物、酶等活性物质的作用
(2)有利于冻干物质的长期保藏而不致变质
由于物质是在冻结状态下升华干燥的,可将物质中95%以上的水分除去
冻干物呈海绵状结构,体积几乎不变,加水后能迅速溶解并恢复原来状态
11.保护剂作用机理:
(1)防止活性物质失去结构水及阻止结构水形成结晶而导致生物活性物质的损伤;
(2)降低细胞内外渗透压差、防止细胞结构水结晶,以保持细胞的活力;
(3)保护或提供细胞复苏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生活力的复苏和迅速修复自身。

12.免疫佐剂的生物作用包括:
(1)抗原物质混合佐剂注入机体后,改变了抗原的物理性状,可使抗原物质缓慢地释放,延长了抗原的作用时间;
(2)佐剂吸附了抗原后,增加了抗原的表面积,使抗原易于被巨噬细胞吞噬;
(3)佐剂能刺激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
(4)佐剂可促进淋巴细胞之间的接触,增强辅助T细胞的作用
(5)可刺激致敏淋巴细胞的分裂和浆细胞产生抗体。

故免疫佐剂的作用可使无免疫原性物质变成有效的免疫原
(6)可提高机体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的抗体滴变;
(7)改变抗体的产生类型以及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并使其增强
13.佐剂的条件作为一种良好的佐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增加抗原的表面积,并改变抗原的活性基团构型,从而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
(2)佐剂与抗原混合能延长抗原在局部组织的存留时间,减低抗原的分解速度,使抗原缓慢释放至淋巴系统中,持续刺激机体产生高滴度的抗体;
(3)佐剂可以直接或间接激活免疫活性细胞并使之增生,从而增强了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4)良好的佐剂应具有无毒性或副作用低的特点。

14.佐剂的免疫作用机理
1、抗原递呈:抗原分子递呈给T细胞的方法
2、抗原寻的:抗原传递给免疫系统中适当效应细胞的效率
3、免疫调节:任可要以修饰的免疫效应细胞对抗或表位进行加工的机制。

15.兽医生物制品菌(毒)种标准
(一)来源(历史)清楚:
菌毒种管理有三种情况:中监所的统一保管;各地菌种,由中监察院所统一鉴定;委托各单位代管。

(二)生物学特性比较典型:包括菌、毒的形态特性、培养特征、对动物的病原性特点及引起细胞病变的特征、生物化学及免疫学和血清学特征等,均应符合标准。

(三)血清型相符:注意和地区流行的病原相符。

(四)遗传性状稳定:注意定期传代、筛选、纯化。

(五)反应原性与免疫原性优良
(六)毒力应在规定范围以内
16.细菌的规模化培养
种子接种是指菌体增殖培养物。

收获时间最佳培养时间依据细菌的生长曲线而定。

培养方法
1.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法
用于制备抗原、灭活苗、冻干苗。

2.液体静置培养法
需氧菌(深度1/2)和兼性厌氧均可用,厌氧菌(深度3/4),还需加肝块。

3.深层通气培养法
是目前菌苗生产的主要培养法。

安装有自动控温、消泡、调pH、自动控制通气量、自动磁力搅拌等装置。

细菌接种1~2h,再通入滤过除菌空气,并适当搅拌分散通入的气体,以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及时补充营养。

4.透析培养法
在细菌培养液与培养基之间隔有一层透析膜,使培养基中高浓度小分子量的营养成分通过透析膜(不能透过大分子的细菌或毒素)不断扩散到细菌培养液中,供细菌生长繁殖,获得高浓度的细菌或毒素。

17.细菌的计数技术
细菌性疫苗在制造中,往往需要计算每毫升所含细菌的总数。

1 .活菌计数法
倾注平板培养法将被测样品根据菌数含量多少,用普通肉汤或生理盐水作10倍递进稀释。

分别取其1ml加在灭菌的平皿中,然后取预先加热融化且冷至45~50℃,立即摇匀放平,
凝固后培养,统计平皿上长出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活菌数。

平板表面散布法接种量为0.1ml
琼脂板的制备稀释菌液接种培养计数
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皿用以计数,每个稀释度应取其菌落平均数。

活菌数/ml=2个平板平均菌落数×10×稀释倍数。

举例:在10 稀释的平板中所得平均菌落数为78个。

计算结果:78×10×10 =7.8×10 个活菌/ml
微量点板计数法接种量为0.02ml
2 比浊计数法
是对比细菌悬液与标准管的浊度,求出大致的菌数。

原理:菌液中含数多少与其浑浊度成正比。

方法:标准比浊法和麦氏比浊管法。

优点:快速简便
应用:常用于菌苗及其他生物制剂的生产、细菌毒力的测定和攻毒量的确定等。

标准比浊法
比浊管由国家生物制品检定部门提供,每套包括一支细菌比浊标准管、数支对照空管和一张比浊用的图片。

比浊方法将空管拭刷干净,加入待测菌液1ml。

将标准管与待测管并列紧贴在图片前,使两管受光均匀,然后透过两管管壁对比观察,目测图片的清晰度,并将两管左右换位,反复对比。

例如:测定大肠杆菌的菌数,若1ml菌液加入4ml的生理盐水后,与标准管的浊度相同,即表示该菌液经5倍稀释后相当于标准管。

大肠杆菌标准管的菌数相当于8亿个/ml,故被测菌数为8×5=40亿个/ml。

麦氏比浊管法
比浊管的制备选取口径和管壁厚薄一致的洁净试管10支,分别加入1%氯化钡溶液0.5ml,然后加入l%浓硫酸溶液99.5ml,使各管总液量为10ml,加塞并用石蜡封固(也可将管口熔封),保存备用(相当于1.5×108细菌数/ml) 。

比浊方法比浊方法和计算方法同标准比浊法。

18.病毒的禽胚培养技术各工序操作要点
工序1 禽胚的选择
理想的禽胚是SPF鸡胚,常以非免疫鸡胚补充。

工序2 禽胚的接种前孵育
孵化前消毒,温度37.5~38.5℃,相对湿度50%~60%,定时翻蛋,保证通风。

孵化4~5d 照蛋检查,淘汰无精蛋和死胚,孵化至所培养病毒需要的日龄即可接种。

工序3 禽胚的接种途径
工序4 禽胚的接种后孵育接种后,蜡泪封孔,置37℃下孵化,每天照蛋2次以上,通过禽胚的病变初步确定病毒的存在及增殖情况,淘汰24h内死胚。

工序5 病毒的收获
19.影响禽胚培养病毒的因素
㈠种蛋质量
1.病原微生物;
2.母源抗体;
3.抗生素
㈡孵化技术
1.温度控制在37~39.5℃。

有些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如鸡胚接种传染性支气
管炎病毒后,不应超过37℃;
2.湿度鸡胚孵化湿度标准为53%~57%,水禽胚孵化湿度比鸡胚高5%~10%;
3.通风禽胚发育是需氧量较大,加强通风换气;
4.翻蛋及时翻动促进发育等,但因地制宜。

㈢接种技术
通常鸡胚发育到13~14日龄,鸭胚发育至15~16日龄,尿囊液含量最高,平均6~
8 ml,羊水1~2ml。

20.培养常用的细胞
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
根据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和繁殖特性,可分为:
⑴原代细胞直接利用新鲜动物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分散,获得单个细胞,如鸡胚成纤维细胞,此细胞对病毒的检测最为敏感,但制备和应用不方便。

⑵二倍体细胞(细胞株)由原代细胞或次代细胞选育出具有特殊生物学性质和标记的细胞,如猪肾细胞株(PK-15)和乳仓鼠肾细胞株(BHK-21)等。

适用于病毒性生物制品的制备,常用于疫苗生产,安全可靠。

⑶传代细胞(非二倍体细胞系、异倍体细胞)指不再保持原来细胞的二倍体细胞数,在体外可以无限传代的细胞,如人子宫癌细胞(HeLa细胞)和鼠肾腺癌细胞(RAG细胞)等。

有致癌性,不能用于疫苗生产,多用于病毒的分离鉴定。

21.病毒的动物培养技术动物的选择
应当选择SPF动物。

选择动物的条件下:
①选用对病毒易感性高。

②动物健康、体重、年龄尽可能一致,符合培养病毒要求。

③遗传特性相似,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④外购动物要了解当地动物群健康,饲养及免疫接种情况,接前要经过健康观察,
以免误用带有病原体动物。

22.病毒性禽胚培养疫苗制造
工序一、鸡胚选择
受精卵必须来自SPF鸡群,最低也应来源于未用抗生素药物的非免疫鸡。

受精卵从孵育至培养全过程应保持无菌,接种日龄视病毒而定。

工序二、种毒与毒种继代
工序三、接毒与收获
1.接毒:接毒途径和接毒量,视不同病毒不同。

2.培养
3、收获病毒
工序四、配苗
收获的胚液、胎儿和绒毛尿囊膜乳剂经无菌检验合格后配苗。

湿苗:于鸡胚液中加青、链霉素(每ml500~1000u)放置0~10℃,冷处理后分装。

冻干苗:按比例加入保护剂(5%蔗糖脱脂乳)、滤过、加青链霉素、分装、冻干。

23.抗血清的作用
特异性抗血清可提供短期被动免疫;
在疫病早期治疗中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可抑制引起移植器官死亡的淋巴细胞活动;
特异性高免血清还可用于疫病诊断和微生物鉴定
24.一般马在高免血清时优点:
1.不受接种途径、抗原量限制;
2.饲养管理也比较方便;
3.采血便利
4. 产血清量多
5. 血清色泽好。

25.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控制分类
按微生物学等级分类,实验动物分为普通级动物、清洁级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

26.
27和动物级别的对应关系
动物级别环境级别(洁净度,落下菌)
普通动物开放系统(___, 30)
清洁动物屏障系统(万级,3)
SPF动物屏障系统(万级,3)
无菌动物
或悉生动物隔离系统(百级,0)
28.实验动物杂交一代具有优点
(1)遗传和表型上的均质性:虽然它的基因不是纯合子,但是遗传性稳定型也一致,就某些生物学特征而言,杂交一代比近交系动物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容易受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

(2)杂交优势: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繁殖旺盛、寿命长、容易饲养等优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各种近交衰退现象。

(3)具有同基因型:杂交F1代虽然具有杂合的遗传组成,但个体间其基因型是整齐一致的,具有亲代双亲的特点,可接受不同个体乃至两个亲本品系的细胞、组织、器官和肿瘤的移植。

(4)国际上分布广泛:已广泛用于各类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便于在国际间进行重复和交流.
29.基因工程抗体及其制备
杂交瘤单抗的弊端:杂交瘤单抗为鼠源性,应用人体产生人抗鼠抗体及毒副作用。

对鼠源性的单抗进行基因加工和改造。

改造目的:降低免疫源性;降低相对分子量。

基因工程抗体:人-鼠嵌合抗体、改形抗体、小分子抗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