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原文及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原文及教案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原文
许衡是宋元之际的学者。

在他年轻的时候,天下大乱,老百姓纷
纷离开家园,四处逃难。

有一次,许衡和几位朋友一起外出,经过刚刚实行过残酷战争的
豫北,路上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当时正值炎热的三伏天气,大家顶
着火热的太阳赶路,个个汗流浃背,嗓子眼儿都快冒烟了。

走了几十里,也没找到一滴水。

突然,一个同行的朋友连喊带叫,高兴地向前飞跑起来。

原来,
在前面不远的路旁,挺立着一棵高大的梨树,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大梨。

大家一窝蜂地赶到树下,争先恐后地摘梨,只有许衡找了一片树
荫坐了下来。

他撩起衣襟,一个劲儿地扇风取凉。

一会儿,有位朋友走过来,一边大口大口地啃梨,一边把一个梨
送给了许衡。

他还关心地说:“许衡,你怎么还愣着?这梨又甜又脆,怎么不去摘几个解解渴?”
许衡把梨接过来。

他看着手里的梨说:“好梨,好梨,但不知这
梨多少钱一个。


朋友说:“多少钱?不要钱,这是野梨!”
“野梨?”许衡瞪着眼睛问,“这里会有野梨?”
“是呀!周围只有这棵梨树,不是野梨是什么?”
许衡说:“不对!野梨不会长这么大,这么好。

”他反复看着梨树,很肯定地说:“这明明是农夫种的梨树,是有主的梨树。


旁边的另一位朋友说:“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还讲究什么家梨、
野梨,吃就是了。


“不!这是有主的梨树。

也许主人逃难去了,我们没有得到主人
的许可,随便摘人家的梨吃,是不道德的。


不过有人满不在乎地说:“什么梨树的主人啊?这里刚刚打完仗,人都跑光了,这梨明明没主,不吃白不吃!”
许衡听后却不以为然。

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诚恳地对大家说:“梨是无主的,不过咱们每个人的心是有主的。

不是自己的东西,我是不会吃的。

你们也不要再摘啦!”
有位朋友说:“有梨不吃,宁愿口干舌燥,真是书呆子!”
许衡听了讽刺的话,也没有生气。

他看了看那位朋友,说:“我
宁愿干渴,也不吃无主梨!”
说着,他就催促着朋友们上路了。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教案
一、课文说明
课文《不吃无主梨》主要讲的是我国宋元时期的学者许衡年轻时,与几位朋友在战乱时期出行,虽然天气炎热,大家都干渴难耐,但许
衡仍然坚持不吃没有得到主人许可的梨子。

表现了许衡做人做事有严
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二、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
实行对话、与作者实行精神交流过程,也是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
的内心世界,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情感体验的过程。

而实现这个
对话过程,全在不同目标、不同层次、不同情味的朗读中。

以读贯穿
始终,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并随机以说促读,读使对话过程得以升华,让枯燥的文字,在学生心中变成流淌着的浓
浓的情意。

另外,以情启思,以思促情,情思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
本主张。

所以,在课堂上我构建了“情中研读,境中探究”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许衡“不吃无主梨”的故事,学习他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
原则的精神。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
和品质。

3、实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
和感情,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4、理解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
性格和品质。

难点:
1、对课文中多次提到的“有主”和“无主”的理解。

2、实行个性化阅读,对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并能结
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梨)问学生:老师刚才捡到一个梨,是谁的?(不知道)这个梨也不是老师的,你知道它是谁的吗?(不知道)我们把这样的
梨称作“无主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不吃无主梨》的故事。

(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你觉得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理解什么叫“无主梨”,进而对题目也有
了一个从字面上的了解,那就是“不知道是谁的梨不能随便吃”。

2、师: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谁不吃无主梨的事吗?(许衡)
书中是怎么介绍许衡的?(学生读书中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教师相
对应出示投影片,简介许衡,同时要给学生解释一下什么叫“宋元之际”。

过渡:瞧,他多有名气啊,同时他也是一位值得人敬佩的人。


篇课文讲的就是他年轻时的一件事,让我们快来读读吧。

(二)初读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句子能够多读几遍。

并且边读边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学生自由读文)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同时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例如,让学生区分“啃”和“肯”的字形和字义,读准“汗流浃背”“撩起
衣襟”的读音。

如果学生不理解词义,教师能够先让其他学生先解释,老师再做引导。

学生可能不明白“讽刺”一词,这里要结合具体语境
去理解词义。

让学生找到课文中哪句话是讽刺的话,并用讽刺的语气
读一读:有梨不吃,宁愿口干舌燥,真是书呆子!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是中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
深感困难的地方。

中段课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
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从这段话中我们能够看出,理解词语的意
思是多渠道的,不同的词语要灵活选用不同的理解方法。

比如使用动
作理解词语(撩起衣襟);采用分解组合理解词语(汗流浃背);通
过感情朗读来理解词语(如果学生读出了相对应的语气,也就理解了
词语的意思,如讽刺);还能够用词语说一句话来理解词语(比如下
面要讲到的“争先恐后”一词)等等。

3、检查读文情况。

几生分几部分读课文,其他生想一想课文讲了
一件什么事。

4、从整体把握课文。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呢?(让学生
先自己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果学生概括有困难,就出示下面的提
示句,协助学生来概括。


课文主要讲述了()在()情况下,()的事。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中年段的学生要学会把握课文的
主要内容,教师要领着学生抓文章要点,主要内容一定要涵盖所有要点,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至于表达的语言不必强求统一。

所以
在此,我们要给概括水平较弱的孩子搭建一个阶梯,扶助他们学会把
握课文主要内容。

另外,也是把主要内容作为一个辐射点,为下面的
教学做以铺垫。

(三)研读感悟。

1、师:课文中除了许衡,还有哪些人物?(他朋友)他的朋友们
吃梨了吗?(吃了)为什么?(因为口渴)
2、从哪句话能够看出许衡和他的朋友很渴呢?(出示第二段句子)
3、谁能把他们干渴难耐的感觉读出来?(指几名学生感情朗读,
教师适时指导或范读,总之要通过朗读让学生们体会当时大家十分干渴)
4、师:正在他们干渴难耐的时候,突然有人看到前面有一棵梨树。

(出示梨树图片)呵,树上挂着黄澄澄的大梨。

让学生说说假如你也
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你会怎样做?要说出真实想法。

5、师:许衡和他的朋友都是怎么做的呢?轻声读读第3自然段,
画出他们见到梨后不同表现的词语。

6、师:从这些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说的过程中,老
师要适时地让孩子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能够用“争先恐后”说
一句话)
7、师:为什么许衡不去摘梨吃呢?让我们也走到梨树下,一起听
听他们的对话吧。

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4—16自然段,一边自学以
下内容:
(1)许衡不吃梨的理由是什么?用——画出来。

(2)有几位朋友劝说许衡吃梨?用不同的符号做上标记。

(3)你怎样看待许衡的做法?
学生先默读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A、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要重点说清“许衡为什么开始说这是有
主的梨树,然后又说这是无主梨,最后说我们的心是有主的”呢?在
第9和11段提到的“这是有主的梨树”,这里的“有主”指的是这梨
不是野梨,是有人特意栽种的,也就是“有主人”的。

在13段提到的“梨是无主的”,这里的“无主”指的是梨树的主人逃难去了,不在
这里,或许再也不回来了,这梨树就无人看管了,所以说“梨是无主的”。

而“心是有主的”,指的是心里要有主见,做人做事要有原则。

如果学生对两个“主”字理解有困难,能够出示投影片,选择“主”
的意思,来理解这句话。

而第15自然段提到的“不吃无主梨”是指即
使有主人,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梨也是不能吃的。

那么课题中的
“不吃无主梨”就有了更深刻的含义,而并非是上课伊始学生的浅显
理解了。

B、第二个问题,是有四位朋友劝说许衡吃梨。

师可问学生:天气
炎热,口渴难耐,你们愿意扮演许衡的朋友来劝劝他吗?看看谁的语
气最符合当时的情况。

为了朗读更有连贯性,能够不读提示语,只读
人物对话部分。

然后选5位同学分角色朗读,教师要适时指导评价。

C、第三个问题是“你怎样看待许衡的做法?”在这里要让学生大
胆地谈出自己的观点。

也许有人赞成许衡的做法,认为他有道德原则;也许有人会质疑许衡的做法,认为他太迂腐。

(四)总结提升。

不论怎样,教师在教学时都要总结出:没有得
到主人的允许,不能随便摘人家的梨吃。

因为我们的心是有主的,能
分辨出对与错,不是自己的东西,在没得到许可的情况下,坚决不能要。

所以才有了“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这句名言。

(教师板书)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不吃无主梨》教案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对话理解人物性格
和品质。

2、实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和许衡的做法有自己的看法
和感悟,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3、通过学习,养成做人做事有严格道德原则的精神。

4、理解本课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读通——初获感受
1、语言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对同学们做个调查。

在你们的心中有没有特别敬佩的人?为什么敬佩他呢?今天,老师给
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许衡,你们想了解他吗?他身上有没有让人敬
佩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则关于他的小故事。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许衡的一件什么事?
3、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4、理解“无主梨”的意思。

二、读懂——内化初悟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许衡不吃无主梨的这件事做得对不对?
2、生生讨论、汇报。

3、由学生的汇报引出第13自然段。

指名读,理解许衡说的这句话。

4、指导朗读13自然段,体会许衡的想法,进而理解他的做法。

三、读透——情思结合
1、创设情境,境中探究。

(出示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故事中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思考
如果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能不能做到不吃无主梨。

①读出许衡与朋友外出途中汗流浃背、干渴难耐的感受和心情。

②读出发现梨树后许衡朋友的兴奋状态,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理解发现梨树后的兴奋心情。

③学生说出此时自己的真实想法。

再对比许衡的做法,体会他的
品质。

2、角色朗读,语境体验。

分角色朗读许衡与朋友的对话,更深刻地理解许衡的性格和品质。

3、表演展示,提升情感。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内分角色排演这个故事。

然后班级汇报。

四、拓展——表现个性
1、学生谈对许衡敬佩的理由。

2、学生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自己的做法。

3、教师总结。

人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