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新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合集下载

血管新生—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式

血管新生—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式

血管新生—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方式血管新生是于原来存在的血管结构上生长出新的血管的生物学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都会对新生血管形成造成刺激。

近年来,对于血管新生的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深入的进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但是,目前临床上对于心血管新生的治疗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本文就血管新生的概念、基础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

标签:血管新生;心血管病;治疗策略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为当前世界医学领域的新课题,对血管新生内在机制与血管新生的有效药物进行开发,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 概述近年来,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步,并广泛开展了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等相关介入研究,但是仅适用于直径为2mm以上的动脉,对于直径为2mm以下的动脉及部分冠状动脉弥漫性疾病、多次手术者等无法进行再血管化治疗。

缺血区血管新生为新型的治疗策略,该方法是通过对心肌缺血区的小血管生长及侧枝循环的形成进行刺激,来达到心肌缺血区自我搭桥的治疗目的。

2 血管新生的概念血管新生为近年来的研究新趋势,指的是在原有的缺血心肌血管床上,通过刺激内皮细胞发芽、长出新支,从而形成新的血管网[1]。

血管新生包括Angiogenesis、Arteriogenesis及Vasculogenesis。

Angiogenesis:指的是缺血床毛细血管的增殖,步骤如下:开始:血管的通透性提高;进展:产生蛋白水解酶,降解细胞外基质,加强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开始细胞循环或者细胞凋亡,内皮细胞自基底膜分离,并迁移至血管周围的间隙,进行黏附、增殖、重建,并形成三维管腔;分化成新的血管;中介分子诱导间质细胞进血管壁促进血管的稳定及成熟。

该过程的关键致病因素为组织缺氧。

核转录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是对血管生成造成刺激的重要分子事件。

bFGF通过促进心脏血管新生改善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脏重构

bFGF通过促进心脏血管新生改善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脏重构

bFGF通过促进心脏血管新生改善心肌梗死后小鼠心脏重构沈丹萍;戈东辉;陈显达;吴雨晴;李磊;褚茂平【摘要】AIM: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on the heart of mice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ts mechanism.METHODS:The model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established by the ligation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of C57/B6 mice(8~12 weeks old)after lateral thoracotomy.The mice were divided into sham operation group ,myocardial infarction group and bFGF administration group.bFGF at 0.5μg was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on alternate day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r 7 d.Cardiac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was used to de-tect cardiac function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r 28 d,and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shorteningfraction(LVFS)were used to evaluate cardiac function.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r 28 d,the mice were sacrificed and the hearts were collected for preparing pathological sections.The degrees of myocardial fibrosis and angiogenesis in th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rea were observed.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detect the indicators of angiogenesis.RESULTS:The results of Masson staining showed that bF-GF administr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myocardial fibrosis at 28 d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Cardiac ultrasound data showed that cardiac function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group were poorer than those in sham group ,and bFGF administr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ardiac functions.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showed thatneovascularization in myocardial infarc -tion area of bFGF administration group was more than that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group.The results of 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bFGF activated AKT/HIF-1α/VEGF signaling pathway.CONCLUSION: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bFGF reduces myocardial fibrosis and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ce.bFGF may promote angiogenesis by activating AKT/HIF-1α/VEGF signaling pathway.%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心肌梗死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异氟烷麻醉C57/B6小鼠(8~12周龄)后,侧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设立假手术组为对照,心肌梗死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心梗组和bFGF给药组,其中bFGF组小鼠心梗7d后给予5μg bFGF隔天腹腔注射给药;在小鼠心梗第28天时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功能,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评价心脏功能改变;28d后处死小鼠,行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和心肌梗死区内血管新生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血管新生指标.结果:bFGF给药组小鼠心肌纤维化程度较心梗模型组明显减少;第28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示,心梗组小鼠心功能较假手术组差,而bFGF给药组小鼠心功能与心梗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小鼠心肌病理切片免疫荧光观察结果发现,bFGF给药组心肌梗死区的新生血管比心梗组明显增多;Western blot实验表明,bFGF能够激活AKT/HIF-1α/VEGF通路.结论:隔天腹腔注射bFGF能够减少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bFGF可能通过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促进血管新生,从而保护心脏.【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18(034)001【总页数】5页(P47-51)【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心肌梗死;血管新生;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心肌纤维化【作者】沈丹萍;戈东辉;陈显达;吴雨晴;李磊;褚茂平【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心脏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心脏发育与转化医学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心脏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心脏发育与转化医学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心脏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心脏发育与转化医学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心脏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心脏发育与转化医学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心脏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心脏发育与转化医学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心脏中心,温州医科大学心脏发育与转化医学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2;R542.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成纤维生长因子家族的一员,在神经系统和心脏中表达丰富,并且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迁移等作用[1]。

IL11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IL11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IL11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科研工作者,我一直在关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近年来,IL11作为一种生物活性因子,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第一人称,详细介绍我在IL11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

IL11是一种白细胞介素,主要由骨髓基质细胞分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细胞凋亡等。

近年来研究发现,IL11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IL11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从而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数量,保持血管内皮功能。

同时,IL11还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血管重构,降低血压。

IL11还可以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保护心肌功能,改善心衰症状。

在具体的研究案例中,我发现IL11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通过动物实验,我将IL11注射到高脂饮食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中,发现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减轻。

进一步研究发现,IL11可以降低小鼠血液中的血脂水平,减少动脉壁中的胆固醇沉积。

我还发现IL11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心肌梗死模型小鼠中,注射IL11可以减少心肌细胞的死亡,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

同时,IL11还可以促进血管新生,形成新的血管,为心肌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和氧气。

然而,IL11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研究发现,过量的IL11可能会促进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因此,在研究IL11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IL11剂量,以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降低不良反应。

IL11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我相信我们会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会继续关注IL11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研究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血浆B型钠尿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的动态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血浆B型钠尿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的动态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血浆B型钠尿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的动态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规律。

方法采用快速荧光免疫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50例AMI患者PCI治疗前后血浆BNP、VEGF水平。

结果BNP水平PCI 术后明显降低(P<0.01),且BNP 下降幅度与患者冠脉病变支数(r=0.354 1,P<0.05)、冠脉病变程度(r=0.550 1,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0.623 7,P<0.01)、射血分数(r=0.856 4,P<0.01)之间存在相关;VEGF水平PCI 术后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与冠脉病变程度(r=0.635 9,P <0.01)、左室射血分数(r=0.875 1,P<0.01)之间存在相关;BNP 下降与VEGF升高在PCI术后短时间(24 h内)之间存在负相关(r=-0.470 2,P<0.01)。

结论检测AMI患者PCI术前后BNP、VEGF的变化可以评估疗效及预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B型钠尿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射血分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熟并逐渐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PCI术对机体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远期并发症往往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失败,机制尚不清楚。

B型钠尿肽(BNP)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与心力衰竭诊断、判断疗效、评估预后有关的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的作用最强的促血管新生因子,报道显示VEGF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2,3〕,但PCI术过程中VEGF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内皮损伤以及BNP 之间是否存在关系鲜见报道,本文选取上述两个指标在PCI术前后进行对比动态检测,为今后临床PCI介入治疗研究提供初步科学依据。

口腔医学模拟题及答案

口腔医学模拟题及答案

口腔医学模拟题及答案1、在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医学本质特征的是()。

A、人才B、技术C、设备D、管理E、道德答案:E:道德是医学的本质特征,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目的。

2、引起牙龈炎最主要的因素是()。

A、革兰阳性杆菌B、体内菌群紊乱C、免疫力低下D、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E、口腔卫生差,菌斑大量堆积答案:E3、对深Ⅱ度烧伤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般不留瘢痕B、创面红润、潮湿C、如无感染,1~2周D、深度为表皮的生发层E、痛觉较迟钝答案:E:损伤到真皮层但仍有真皮层残留的烧伤创面为深Ⅱ度烧伤。

深Ⅱ度烧伤属于重度烧伤,愈合很慢并留下相当大的瘢痕。

烧伤区的皮肤皱缩、变形,影响功能,表现为痛觉较迟钝。

如无感染,愈合时间一般为3~4周。

ABCD四项均为浅Ⅱ度烧伤的特点。

4、下列哪项不是牙源性角化囊肿复发的原因?()A、囊肿沿骨小梁之问生长B、囊肿上皮衬里增生明显C、纤维囊壁中含有微小囊肿D、纤维囊壁中含有上皮团块E、手术难以完整摘除答案:B5、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B、IL-2C、IL-4D、IL-5E、IL-10答案:A:A项,IL-1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还有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及角化细胞等也可产生。

B项,IL-2主要由CD4+T细胞产生,CD8+T细胞也可产生。

C项,IL-4主要由T细胞、肥大细胞产生。

D项,IL-5主要由T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产生。

E项,IL-10主要由Th2细胞产生;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和上皮细胞也可产生。

6、衡量某病和某暴露因素间联系强度的最佳指标是()。

A、暴露者的发病率B、暴露者的死亡率C、暴露者的致残率D、相对危险度E、特异危险度答案:D7、林某,中等卫校毕业生,2001年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

他要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应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医疗机构中工作满()。

A、6年B、5年C、4年D、3年E、2年答案:B: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血管新生

血管新生

血管新生诱导因子及其作用
刺激因子 内皮细胞增殖 内皮细胞迁移 内皮细胞分化 在体部位
G-CSF
GM-CSF VEGF bFGF
+
+ + +
+
+ + +
+
+ + +
角膜
? 角膜,CAM,缺血肌肉 角膜,CAM
TGF- α
TGF-β PDGF PGE1 PGE2 NO TNF- α IL-1 IL-6 IL-8 PAF
VEGF在动物和成人正常组织中合成水平很低,但在胚 胎中和在有血管新生的组织中合成水平较高。 VEGF在血管新生中,被认为有促进毛细血管融 合、大血管生成的作用。
影响VEGF产生的因素
活化的癌基因产物Src蛋白 NO
缺氧 (最明显),据报道,细胞在无氧条件下,VEGF的合成可增加 12倍。其机制:
3. 成熟分化期 包括血管管腔形成,内皮细胞分化,血管结构的修 整、改建,毛细血管网可根据组织需要进一步增生变密或退化变疏, 成熟的血管最终形成。
(二)血管新生的方式
1. 芽生式 毛细血管在原有的基础上发芽(sprouting),分头呈 线性长出,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等促进 血管新生的因子常作为趋化剂指引出芽生长的方向。
VEGF R-3,即flt-4 三者均属酪氨酸激酶受体 VEGF R-2是早期成血管细胞发育所必需,取出该基因的胚胎不仅 成血管细胞缺失,造血肝细胞也缺失。 VEGF R-1的作用则稍后,使成血管细胞组织成血管。
Flt只在肿瘤细胞内皮细胞上表达,在肿瘤细胞 中表达不明显。 KDR不仅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而且在肿 瘤细胞中也表达。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一)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一)

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一)【关键词】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是一类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大量的研究显示,动员和移植的EPCs可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能力,促进损伤血管的修复和再内皮化,这为治疗以坏死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因此EPCs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内皮祖细胞的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细胞。

1997年Asahara等〔1〕首次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得至CD34+细胞,因其在体外可向内皮表型细胞分化,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并且参与血管形成,故将此命名为EPCs。

EPCs也叫成血管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能循环、增殖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缺乏成熟内皮细胞的特征性表型,不能形成管腔样结构。

EPCs起源于胚外中胚层卵黄囊血岛,由位于血岛外层的造血/成血管细胞(又称原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和内皮祖细胞的共同起源)分化发育而来。

目前,许多研究证明,EPCs在成人外周血,人脐带静脉血和骨髓中均有分布,且人外周血、脐带血的EPCs均来自于骨髓。

EPCS的来源还有多潜能成体祖细胞(multipotentadultprogenitorcells,MAPCs)、骨骼肌〔2〕。

Lin等〔3〕发现骨髓来源的EPCs增殖能力明显高于成熟循环内皮细胞,两者体外扩增能力之比为50:1。

在骨髓内EPCs与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可影响EPCs的发育、增殖、动员和迁移。

Murahara 等〔4〕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从脐血中成功地分离出EPCs,这些细胞经培养可以摄取as-LDL,释放NO,表达VE-cadherin、CD31和vWF。

中医治疗心肌梗死促进血管新生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心肌梗死促进血管新生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心肌梗死促进血管新生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9-02T11:09:38.97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3期作者:刘铭扬1,王颖2通讯作者,罗兰2,孟江北3 [导读] 目前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刘铭扬1,王颖2通讯作者,罗兰2,孟江北3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847 摘要:目前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也是当前国内外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对人体有极高的、不可逆的损害。

有相关研究表明:增进新的血管生成,促进血管网的循环效率,加强对心肌的供血量,减少梗死面积已经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中医治疗心肌梗死促进血管新生的研究不断增加,研究成果显著,现对古今文献整理,综述如下。

关键词:中医疗法;血管新生;心肌梗死;研究进展;针刺治疗;中药治疗;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研究方法Research progress on promoting angiogenesis in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 Mingyang1,Wang Ying2Corresponding Author,Luo Lan2,Meng Jiangbei3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oning,Shenyang 110847)Abstract: At pres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a major disease that endangers human health and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in the world. It has a high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 It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to promote angiogenesis, establish collateral circulation, restore myocardial blood supply and reduce the infarct area.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of angiogenesis in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remarkable. Key words: TCM therapy;Angiogenesis;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research progress;Acupuncture treatment;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Basic research;Clinical research;The research methods 基金项目:省实验(20180530079)作者简介:刘铭扬(1994-),男,辽宁朝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机理的研究通讯作者:王颖(1964-),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针灸机理的研究。

心梗患者能活多久

心梗患者能活多久

心梗患者能活多久心梗患者能活多久?心肌梗死(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心肌缺血区域的坏死,严重危害心脏功能。

心梗患者的预后与个体差异,治疗措施的适时有效性、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和遵循医护人员的注意事项有关。

一般来说,心梗患者的生存率与年龄、早期治疗和身体情况等有关,如果能从事生活方式快速转型,而且遵守医嘱,那么心梗患者的生存率会大大提高。

以下是关于心梗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心梗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法早期治疗是心梗患者存活的关键。

一旦出现心梗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如心绞痛、劳累后气促、胸痛、胸闷等。

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确认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迹象。

对于确诊的心梗患者,医生会进行膜蛋白酶抑制剂和抗凝血治疗,这有助于预防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心梗发生后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急性治疗和长期治疗。

(1) 急性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法。

溶栓治疗旨在通过溶解血栓缓解心肌缺血,血流回到心肌缺血部位,从而减轻疼痛和改善预后。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技术,在心脏直接进行治疗,如在心脏植入支架以加强动脉的支撑力,消除支架留下的狭窄及其他动脉。

(2) 长期治疗:长期治疗是指心梗后的治疗,包括降低胆固醇、控制血压、改变饮食习惯、戒烟、戒酒等。

其中,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聚集剂则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最常用方法。

如果有心率失常,还需用药控制心律,如β受体拮抗剂等。

需要注意的事项1. 药物治疗要规律、长期坚持,不能中断,更不能随意停药。

定期检查各项指标以及药物的合适性,并且密切监测药物对患者的反应。

2. 界定和避免诱发心梗的风险因素。

例如心梗龈铳敶浇纫谋芡甘?体内胆固醇含量的增加等。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大力支持并鼓励患者积极活跃.总的来说,心梗患者能活多久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患者的身体情况、治疗时机和方法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新生的意义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新生的意义

a r /日, g 术前 禁 食 1 , 饮 4h 沐 浴 后 称 重 , 定 2h禁 , 安
1 g 氯胺酮 1 gk 肌 注 , 小 型猪 耳 静 脉用 静 0m 、 0m / g 于
2 1 一般情 况 . 1 2只猪 均成 功完 成 冠状 动 脉造 影 , 囊成 功 导 球
脉套管 针建 立 静 脉 通 路 , 0 9 以 .%盐 水 维 持 静 脉 通
Mb 。
血管新 生 , 而改 善梗死 区域 的血 流灌注 , 进 挽救濒 死
或顿抑 的心肌 。本 实验研 究 旨在 探讨 经导 管 向心肌
梗死 区域灌 注 b G F F基 因重组 腺病 毒 对 心肌 梗 死 区 血管新 生 的影 响 。
1 材料 和方 验动 物分组 ..

4次 , 间隔 3 i 进 行 预适 应 。然 后 以 81a —5m n —0 r m
打开 球 囊 堵 闭左 前 降 支 ( A 中远 段 , L D) 造影 显 示 球 囊远 端前 降支血 流 中断 ,5mn后撤 除球 囊及 鞘 管 , 1 i 结扎 血管 , 层缝 合包 扎 。术 中予连续 心 电监护 , 逐 并 于术前 、 中 、 后 6 1 、4小 时 抽 静 脉 血 测 C — 术 术 、2 2 K
脉鞘 管 并 给 肝 素 50 以后 每 隔 1h追 加 肝 素 0 0 U, 10 。经股 动 脉 径 路 以左 、 冠 状 动脉 造 影 导 管 00U 右 分别 行左/ 右冠 状动 脉造影 , 察猪冠 状动 脉 的分 布 观 情况 。然 后选 用左冠 指 引导管 到达左 冠状 动脉开 口 后, 送人 冠脉 导丝至前 降支远端 , 根据 造影结 果选 择 球囊 ( 管/ 囊 比率 为 1 10 ) 血 球 : .5 在导 丝指 引下 置 入 2 01n×1 1 或 2 5i l 5ln . l 51i T I 1l . n x1 l球囊 至第 一对 角 / n n 支 以远 1c m处 , 34 t 以 -a m充盈 球 囊 2 / , 复 3 0s次 反

211058454_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

211058454_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的对比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为常见危重心脏病,由于患者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进而诱发心肌坏死,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持久且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休息之后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效果有限,患者心电图显示Q 波以及ST 段抬高和ST-T 动态演变[1]。

若治疗方式不当则会引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持续发展,疾病治疗方式也逐步完善,他汀类药物作为基础性疾病治疗药物逐步得到广泛认可,但具体剂量却并未得到统一[2-3]。

为有效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本研究针对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比分析各种治疗剂量的临床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将2017年5月- 2020年10月医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患者通过检查确诊为心肌梗死,且完全符合诊断标准;②患者发病时间均为12h 之内;③患者完全符合治疗指征且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近6个月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者;②合并糖尿病者;③合并显著精神疾病或者有听力障碍者;④有显著他汀药物过敏反应史者。

依据组间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

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42~78岁,平均60.34±2.40岁;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0.5~6h,平均3.20±1.30h。

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43~79岁,平均60.41±2.28岁;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0.4~6h,平均3.18±1.24h。

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药物为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使用氧疗帮助患者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

(1)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0008]温水口服治疗,首次剂量10mg/d,治疗4周后可适当调整用药剂量,连续治疗6个月。

t-pa基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t-pa基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t-pa基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引言中的概述部分旨在介绍T-PA基因的背景和相关信息。

T-PA基因,全称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基因(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gene),是编码相关蛋白质的基因。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被称为t-PA,是一种能够将纤溶酶原激活为纤溶酶,参与并调节血液凝固与溶解的重要因子。

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T-PA基因的发现、结构、功能以及在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感兴趣。

T-PA基因被广泛研究,通过了解这一基因的特点和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血栓溶解、血管新生和其他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T-PA 基因的概念、文章的结构以及研究目的。

正文将详细探讨T-PA基因的发现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将总结T-PA 基因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T-PA基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其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为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能够探索其在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T-PA基因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进展,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掌握该基因的机会。

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和布局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本文的文章结构如下:一、引言1.1 概述:介绍有关T-PA基因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其在医学及遗传学领域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本部分,将详细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

1.3 目的: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正文2.1 T-PA基因的发现与作用:介绍T-PA基因的发现历程,以及其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

2.2 T-PA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探讨T-PA基因的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

2.3 T-PA基因在疾病中的作用:详细描述T-PA基因在某些疾病中的变异与突变对相应疾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血管再生基因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血管再生基因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血管再生基因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目前大量研究着眼于基因治疗心肌梗死,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治疗、血管再生的基因治疗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

其中血管再生的基因治疗发展最快,现已成为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研究热点[1].先将其做如下综述。

标签:基因治疗心肌梗死血管再生1 概述血管再生的基因治疗心肌梗死可分为单独基因治疗和基因联合细胞治疗[2]。

两者主要采用诱导血管再生的方法,将具有促血管新生的蛋白或多肽经过载体包装并注射或灌注到目标区域,以促进微血管的再生;基因治疗主要是将含有相关基因的载体或其他物质直接注入心肌内[3],不依耐细胞作用,隔段时间观察心肌修复及功能恢复情况[4]。

基因联合细胞治疗主要是联合基因转染细胞,移植至梗死心肌,隔段时间观测其表达情况,目前转染的细胞主要有年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遗传工程处理过的老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脂肪来源的干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祖细胞、肌细胞等。

目前研究发现联合后具有很强的协同促进血管生成作用,但程序较前者更复杂且耗时。

2.目前研究较明确的基因2.1人类生长因子基因它表达的人类生长因子是一种生物活性肽复合物,有多个特殊氨基酸组成的肽链,进入人体血液后,促进下丘脑自行分泌人体生长素,而人体生长素对我们的生长发育、各种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的修复和分裂繁殖、激发胸腺恢复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排毒功能、再造老器官功能、抗击衰老、整体增进健康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发现心肌内低剂量注入人类生长因子质粒和结合声波的微气泡是治疗心肌梗死的一种有效方法[5]2.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基因它表达的产物包括23种亚类多肽,在血管再生中起作用的主要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它是细胞生长和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促进血管生成是bFGF的重要功能之一,有显著促进血管侧支循环的作用[6],促细胞增值,细胞趋化及细胞迁移作用,研究证明过表达bFGF促进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毛细血管增生作用[7]。

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损伤和修复机制

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损伤和修复机制

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损伤和修复机制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临床综合征。

尽管急性冠脉事件的再灌注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重新建立冠脉血流引起的心肌损伤仍然是心肌梗死管理中的主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损伤和修复机制。

再灌注损伤是指在急性冠脉阻塞后再次建立血流时,引起额外的心肌损害。

这种损伤被认为与急性缺血期间形成的氧自由基和钙离子失衡有关。

当冠脉重新开通时,缺氧区域中大量积聚的中性粒细胞会释放出炎症因子和毒素,进一步加重了心肌细胞损伤。

1. 再灌注损伤机制再灌注损伤可以通过多个途径造成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1.1 氧自由基:再灌注导致的快速氧供应改变会增加氧自由基的生成,同时减少抗氧化物质的能力。

这些氧自由基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心肌细胞内蛋白质和脂质的氧化损害。

1.2 钙离子失衡:冠状动脉重新开通后,迅速流入心肌细胞的钙离子会诱发异常的细胞内钙离子代谢,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

1.3 炎症反应:再灌注会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促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并释放炎性介质。

这些炎性介质可以诱导心肌损伤并进一步扩大受损范围。

2. 再灌注损伤对心肌修复的影响再灌注损伤不仅对心肌原有组织造成了直接毁伤,还通过阻碍新生血管形成和干预细胞增殖来干扰心肌修复过程。

2.1 血管新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重新开通可以恢复血流供应,但并不能恢复损失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

再灌注本身会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妨碍受损区域的重新血流灌注。

2.2 细胞增殖:心肌损伤后,修复需要大量的细胞增殖来代替坏死的心肌组织。

然而,再灌注损伤会抑制这一过程。

炎症反应和氧自由基导致了细胞凋亡和增殖能力下降,并干扰了干细胞的迁移和分化。

3. 心肌梗死修复机制尽管再灌注损伤对于心肌修复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但仍然存在多种机制参与心肌梗死后的修复过程。

3.1 炎症清除:在心肌梗死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逐渐清除坏死组织,并释放生长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母细胞的活化。

shh信号通路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shh信号通路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路特异性抑制剂Cyclopamine所抑制(p<0.01)。

以上结果表明重组人SHH蛋白在激活SHH信号通路的下游信号蛋白表达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枝循环较差组血浆SHH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冠脉侧枝循环较好组中血浆SHH水平显著高于冠脉侧枝循环较差组以及对照组(p <0.01 ),提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枝循环评分较高的患者中其血浆SHH含量也比较高(p <0.01),并且其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心肌梗死类型、吸烟史、饮酒史、空腹血糖水平、血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BNP等危险因素单独存在。

结论:1.SHH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着SHH信号通路的激活;外源性加入重组人SHH蛋白可以增强细胞活力,减轻细胞凋亡,上调血管新生因子VEGF, FGF和Ang-1的表达,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提示SHH信号通路激活在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再生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能成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潜在治疗靶点。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与血浆SHH水平明显相关,且血浆SHH水平独立于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心肌梗死类型、吸烟史、饮酒史、空腹血糖水平、血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BNP等危险因素作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血心肌区域侧枝循环的形成过程。

提示可以将SHH血清水平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状况好坏的预测因子。

博士研究生:国伟(心血管病)指导教师:杨军(教授)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再生;SHH;细胞凋亡;急性心肌梗死Roles of SHH signaling pathway in neovascularizationAbstractObjective:Recently, various evidenc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SHH is involved in vasculogenesis among diversity ischemia models including cerebral ischemia, skeletal muscle ischemia and cornea and body model.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mentioned the effects of SHH signaling in MIRI, henc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SHH on 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jury induced by ischemia-reperfusion is not seen through the SHH-Patched-SMO-Gli signaling pathway-related literature reports. There is no evidence about the function of SHH in the promotion of angiogene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1.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SHH signal proteins expression on CMECs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roles of SHH signaling pathway activation in vasculogenesis on 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CMECs) injury induced by ischemia-reperfusion and its underlying mechanism. Our study may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ossibility application of SHH on MIRI protection in clinical.2.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nd plasma SHH levels, estimate the function of SHH in the promotion of angiogene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ur study may provide a new therapeutic target for effective clinical preven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CMECs) isolated from the SD rat hearts tissue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OGD MIRI model, then SHH protein or Cyclopamine was injected. mRNA level of SHH in control cells and MIRI cells was detected using RT-PCR analysis. Furthermore, effects of SHH expression on CMECs viability and apoptosis were analyzed using MTT assay and Annexin-V-FITC kit respectively. The expression of angiogenetic factors were analyzed using ELISA and RT-PCR. Moreover, effects of SHH expression on the pathway signal proteins expression was analyzed using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In the clinical study, 298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coronary care unit, Jining NO.1 People’s Hospital, diagnos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underwent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stratifi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entrop scoring system: the non-collateral group, poor collateral group and goodcollateral group. Collect the patients, clinical datas and laboratory outcomes,determine IRA and record the tim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Detect the plasma SHH levels of the blood sample befor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ELISA methods. Analyze the data with the SPSS 20.0, estim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nd plasma SHH levels.Results:1.mRNA level of SHH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OGD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indicating that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 reoxygenation injury can lead activation of SHH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crease mRNA level of SHH .2.Cell vi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SHH application compared to that in control, but this effect was significant1y suppress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HH inhibitor of Cyclopamine(p<0.05), indicating that SHH may play certain contribute roles in enhancting cell viability under normal oxygen and glucose condition .On the contrary, when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OGD, cell vi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suggesting the harmful effects of OGD on cell viability. However, this effect was highly increased by SHH addition compared with the OGD group (p<0.05), indicating that SHH may play certain contribute roles in enhancing cell viability under 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condition.3.Although cell apoptotic percentage was slightly decreased4.09% by SHH application compared to that in control,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cell apoptosis among control, SHH and Cyclopamine group. When cells were added with Cyclopamine, apoptotic percentage was slightly increased but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6.43%. Besides, when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OGD, apoptotic cells were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12.4%, p <0.05), but this enhance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SHH application,which was decreased from 12.4% to5.23%( p<0.05). However, when CMECs were treated with Cyclopamine,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sis cells were again increased to 16.7%, indicating that SHH may play certain contribute roles in reducing cell apoptotic under 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condition.4.SHH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lasma level and relative mRNA expressions of Vasculogenesis-related factors including VEGF, FGF and Ang-1 compared to that in control(p<0.05), but this effect was inhibited by Cyclopamine treatment (p<0.01), indicating that SHH may play certain contribute roles in vasculogenesis under normal oxygen and glucose condition. Similarly, SHH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lasma level and relative mRNA expressions of VEGF, FGF and Ang-1 compared tothe OGD group (p<0.01),but this effect was reversed by Cyclopamine application(p<0.01), indicating that SHH may play certain contribute roles in vasculogenesis under 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condition.5.SHH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SHH, SMO, Pathced-1,Gli-1 and Gli-2 in cells compared to the OGD group (p<0.05). However, this enhance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inhibitor of Cyclopamine (p<0.01). Similarly, SHH applica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protein level of SHH, SMO, Pathced-1,Gli-1 and Gli-2 in cells compared to the OGD group (p<0.05). However, this enhance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inhibitor of Cyclopamine (p<0.01).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SHH treatment may play certain roles in activating the downstream signal proteins expression of SHH signaling pathway.6.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lasma SHH level of poor collateral circul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0.05), however good collateral group have higher plasma SHH level than poor collateral circul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0.01).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ose patient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have good collateral circulation may have a higher SHH plasma level. The plasma SHH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beside age, gender, BMI, hypertension, diabetes, typ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moking ,drinking, fasting blood glucose, serum creatinine, urea nitrogen,total cholesterol, HDL-C, NT-proBNP.Conclusion:1. This study demonstrate that heart administration of SHH protein could protect heart from ischemic injury, enhance cell viability, reduce cell apoptotic, increase vasculogenesis-related factors including VEGF, FGF and Ang-1 and promote angiogenic repair. 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activating SHH signals pathway may play a pivotal contribute role in vasculogenesis on 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jury induced by ischemia-reperfusion.2.The plasma SHH level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collateral circula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nd the correlation was independent of age, gender, BMI, hypertension, diabetes, type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moking, drinking, fasting blood glucose, serum creatinine, urea nitrogen,total cholesterol, HDL-C, NT-pro BNP. Henceplasma SHH levels can be used as a biomarker to predict coronary collateral 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Graduate student: Guo Wei(Cardiology)Directed by Prof. Yang JunKey words:Ischemic-reperfusion injury, vasculogenesis, SHH, cell apoptosi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目录引言 (1)第一部分SHH信号通路激活对大鼠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血管再生的作用 (4)材料与方法 (6)1实验动物 (6)2实验试剂 (6)3实验主要设备 (6)4 原代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 (4)5 氧糖剥夺/复氧体外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 (7)6 实验分组 (7)7 MTT法测定CMECs细胞活力 (8)8 Annexin-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CMECs细胞凋亡 (8)9 ELISA法测定血管新生因子VEGF, FGF和Ang-1血清水平 (9)10 RT-PCR法测定血管新生因子和SHH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 (9)11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HH相关蛋白的表达 (11)12 数据统计处理分析 (12)结果 (13)1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13)2不同组别CMECs的SHH mRNA表达水平测定 (13)3 不同组别CMECs细胞活力测定 (14)4 不同组别CMECs细胞凋亡比较 (15)5 不同组别血管新生因子VEGF, FGF, Ang-1的血清水平 (18)6 不同组别血管新生因子VEGF, FGF, Ang-1的mRNA表达 (19)7 不同组别SH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 (21)8 不同组别SH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蛋白表达 (23)讨论 (25)第二部分SHH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表达的改变及与血管再生的关系 (32)材料与方法 (35)1 研究对象 (35)2 实验试剂 (35)3 实验器材 (35)4 临床资料收集 (36)5 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梗死相关动脉的资料收集 (36)6 Rentrop评分 (36)7 研究分组 (37)8 血清SHH水平测定 (37)9 数据统计处理分析 (37)结果 (39)1 患者入院基本情况的比较 (39)2 缺血时间、梗死相关动脉及病变血管支数分析 (40)3 不同Rentrop评分患者血浆SHH水平比较 (41)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2)讨论 (43)结论 (48)参考文献 (49)综述 (57)综述参考文献 (70)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8)缩略词表(附录) (79)致谢 (80)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81)引言引言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缺血心肌积极进行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已成为挽救频临死亡心肌细胞的当务之急和当今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从祛瘀生新探讨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

从祛瘀生新探讨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

从祛瘀生新探讨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方 敏1,2,杨成龙2,刘建和2摘要 祛瘀 是排除体内瘀血浊邪的一种方法㊂祛瘀生新是在祛除瘀血基础上促进血脉新生的治法,其机制包括3方面内容:活血祛瘀生新血㊁通络活络生新脉㊁化瘀祛腐生新物㊂血管新生是机体在局部损伤刺激下调控相关生长因子,促进内皮细胞迁移㊁增殖,形成新血管的生物学过程㊂阐述祛瘀生新理论促进血管新生的中医机制及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新思路与方法㊂关键词 心肌梗死;血管新生;祛瘀生新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04.036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危害国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持续升高,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严重类型㊂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使供血急剧减少或终止,导致心肌严重缺血坏死㊂古代文献中虽无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病名的记载,但根据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将其归属于 卒心痛 真心痛 胸痹心痛 等范畴,历代医家对病因病机有丰富论述,虽偏重点各有不同,但病机不离虚与瘀㊂祛瘀生新即通过祛除瘀积,疏通经络,使脉道通利,协调脏腑功能,促进新物化生,进而达到瘀去新生的目的㊂以急性心肌梗死为切入点,阐述祛瘀生新理论促进血管新生的中医机制及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新思路与方法㊂1 祛瘀生新理论的渊源与发展‘素问㊃离合真邪论“曰: 此攻邪也,疾出以去盛血,而复其真气 ,强调通过祛除恶血扶助恢复正气,是祛瘀生新思想最早的萌芽㊂‘神农本草经“中描述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 推陈致新 ,‘金匮要略“所载大黄虫丸治虚劳干血,均是祛瘀生新思想在临床应用的具体体现㊂金元时期李东垣创制的复元活血汤使 去者去,生者生,痛自舒而元自复 ,全方化瘀生新,治疗跌打损伤疗效显著㊂明清时期,祛瘀生新逐渐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㊂‘傅青主女科“中记载 大补气血,使生血以送胞衣 新血不生,旧血不散,补血以生新血,正活血以逐旧血也 ,说明化旧与生新的相互性㊂清代医家唐容川认为: 瘀血不去,则新血且无生理 ,指出祛瘀对生新的重要性㊂经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完善与临床验证,促进了祛瘀生新理论体系的发展,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㊂基金项目 湖南省卫健委中医药科研基金青年项目(No.2021239)作者单位 1.宁夏医科大学(银川750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沙410000)通讯作者 杨成龙,E -mail :*************************引用信息 方敏,杨成龙,刘建和.从祛瘀生新探讨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4):758-760.2 血管新生与治疗性血管新生血管新生是生理病理学一个基本过程,包括血管发生㊁血管形成和动脉生成3种形式[1],在组织损伤或缺血缺氧时,多种生长因子㊁炎症介质和其他辅助因子在局部释放,诱导内皮细胞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溶解原有内皮细胞基底膜,细胞外基质降解,内皮细胞向外游离经过迁移㊁黏附㊁增殖,形成新的血管腔,外膜细胞沿新生血管外移行,形成新的成熟血管网络系统[2]㊂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血管新生只见于周期性变化的卵巢㊁子宫等特殊器官及伤口愈合㊁生殖等过程㊂心肌梗死后缺血缺氧触发冠状动脉血管新生,为减少缺血损伤提供了良好的结构基础,但自然的发展过程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因此,促进缺血区血管重建是恢复心功能的有效途径,治疗性血管新生应运而生㊂治疗性血管新生即人为应用治疗手段促进缺血区周边血管生成或侧支循环建立,在已阻塞或狭窄动脉周围形成新的旁路循环,实现组织缺血区的 自我搭桥 ,减轻缺血损伤,促进功能恢复的一系列治疗策略[3]㊂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主要是通过靶向导入外源性生长因子重组蛋白或基因,增强缺血区的侧支血管新生,该方法虽然在实验中取得满意的结果,但Ⅰ期临床试验结果不理想[4]㊂近年来,有关活血化瘀中药促进缺血后血管新生成为研究热点,其多成分㊁多途径㊁多靶点的特点在防治心肌损伤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5]㊂3 祛瘀生新的内涵与机制在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中, 血管 概念涵盖于 脉中,冠状动脉血管是心肌梗死的病变部位,管腔逐级细分㊁末端细窄的组织结构决定了气血行缓的生理特点,气血在细窄络脉中运行易生瘀滞,因此发病具有易 滞 ㊁易 瘀 ㊁易 虚 的特点㊂3.1 活血祛瘀生新血 畅血运㊁通瘀滞 常救人于旦夕之间,与药效直达病所,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关㊂ 气通血活,何患不除 ,反之血液瘀滞,血行不利致血停络中,日久则形成病变㊂‘素问㊃调经论“记载: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㊂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㊃857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F e b r u a r y2023 V o l .21 N o .4生 ,从血液循环和血液流变学角度说明,血液停滞不畅,久则形成血瘀的病理变化㊂血液瘀滞状态下血行缓慢,气血不能到达脏腑组织,难以化生充足的精气濡养脏腑,使机体失养而虚弱㊂通过活血祛瘀调节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血液瘀滞状况,恢复机体气血流畅的阴阳平和状态㊂随着瘀血状态的改善,脏腑气机调达,精气得以化生充沛,又有精血同源,有利于加快清除体内陈腐瘀滞,此时 祛瘀生新 重在祛瘀血,复机能,生新血,三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共同作用,构成一个协调整体,达到生新血的目的㊂3.2通络活络生新脉络脉是经脉的分支,从十二正经别出后逐级细分,末端络体细窄,呈网状分布,遍布全身,是精微物质输布代谢,濡养脏腑组织的场所㊂络中乃聚血之地 ,叶天士认为络脉是血液交汇的场所,久病入络㊂心络是由动静脉及毛细血管形成交互错杂的血管网,具有末端连通㊁双向流动㊁面性弥散㊁再生潜能等特征[6]㊂心络是较细窄的末端血管,气血运行相对缓慢,决定了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理特点,受邪诱使络中气机变化引起脉道血行缓慢,血流不稳,若不及时干预,易产生瘀滞等病变损伤脉络㊂因此,临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仅要注重活血化瘀,还要注意培护络脉㊂活血通络的药物可改善脉络瘀滞状态,促进络脉的再生潜质,同时配伍少量温通走窜之品,剔除络中杂邪,发挥活血通络生新脉的作用㊂另一方面,络脉的生成离不开营养物质的滋养,络脉具有渗灌血气㊁环流经气的功能,络脉生理状态的改善可为新生络脉输送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新脉再生㊂3.3化瘀祛腐生新物新物不仅包括血精津液㊁皮肉筋骨等有形物质外,也包括精气神等无形之物,精气神通过化生五脏之精气以充养五脏之形㊂当瘀邪阻滞心络,络中气血运行不畅,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功能失调,周流全身营养和滋润作用失司,心脏得不到充养而痿弱,失养的心肌组织产生病理代谢产物,产生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地清除,形成了虚㊁瘀㊁腐,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病理变化,其中 虚 是血瘀伤正的结果, 瘀 是虚的病理产物及生腐之源, 腐 是疾病发展的必然结果㊂正虚血行无力,瘀血内生停留于局部, 虚 瘀 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㊂‘血证论“中记载: 去瘀血,即是化腐之法 活血,即是生肌之法 ,因此治疗当祛邪化腐㊁祛瘀扶正为法㊂清除瘀腐,扶助正气,恢复气机通畅,精气输布代谢到达机体各处,化生出新的有形与无形之物㊂4祛瘀生新的临床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过程中,瘀血阻滞心络是关键病机,治疗应选用活血祛瘀类药物㊂有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中药具有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加缺血区微血管密度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作用,从而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7]㊂急性心肌梗死虽发病在局部,但与气血运行失调密切相关,因此,遣方用药时需注重局部与整体兼顾,祛瘀与补益结合,通过多途径有效祛除瘀滞,主动创造满足血管新生实际需求和条件的微环境,加速坏死组织化脱,促进损伤心肌修复㊂心肌梗死急性期以邪毒瘀血阻滞为主,正邪相争剧烈,急则治其标,治疗使用大剂量破血逐瘀药,如虻虫㊁土鳖虫㊁水蛭㊁莪术㊁三棱等,其中虫类药物功效最为猛烈,且多数有毒,以毒攻毒,对瘀㊁毒㊁癥瘕㊁积聚等病证可发挥驱邪挽澜之效㊂早期基础研究表明,抗凝及纤溶作用是虫类药的共同特点,在抑制血小板功能㊁改善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疗效显著[8]㊂姜德友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独到的见解,治疗冠心病时佐加虫类药以其血肉之质,动跃攻冲之性,搜剔走窜,追拔沉混气血之邪,使气机畅而血凝开,经络得通,邪去正复[9]㊂吴以岭教授研制的通心络胶囊(水蛭㊁地龙㊁九香虫㊁全蝎㊁蜈蚣㊁黑蚂蚁㊁麝香㊁冰片㊁鳖甲等),将虫类药应用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10]㊂心肌梗死亚急性期时心肌因缺乏血液滋养已受到不同程度损伤,此时邪实与正虚并存,不宜使用大剂量峻猛攻邪药物,宜用作用相对较和缓的活血化瘀㊁养血活血之品,如当归㊁丹参㊁川芎㊁红花㊁桃仁等,在祛瘀同时顾护正气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之类的温辛药性组合通过调节血液黏度㊁免疫炎性因子分泌㊁血脂异常等,发挥活血化瘀的功效[11]㊂郭维琴教授治疗冠心病时,丹参-红花两药出现频次最高,常作为药对相须使用,红花性温,可活血化瘀㊁通经止痛,丹参性微寒,能祛瘀生新,既活血又补血,郭维琴教授认为两味药一寒一温,药性平和,可作为治心之要药长期使用[12]㊂桃仁具有较强的化瘀功效,张智龙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应用活血药时首选桃仁,认为桃仁质润入血,泻而无补,为破诸经瘀血常用㊁必用之药[13]㊂陈旧期瘀血大部已除,此时以正虚为主,根据虚和瘀的性质和程度,或补虚为主兼以祛瘀,或祛瘀为主兼以补虚,可选择作用和缓的活血化瘀药,配合黄芪㊁党参等益气之品㊂黄春林教授在心肌梗死陈旧期常选用黄芪㊁党参㊁白术等益气之品,化瘀药选用三七粉㊁丹参等,避免使用破血之品耗伤正气[14]㊂通脉口服液(黄芪㊁三七等)或通冠胶囊(黄芪㊁丹参等),经过多年的临证证实长期服用可减少心绞痛和再次心肌梗㊃957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2月第21卷第4期死的发作㊂临床辨治中应审因论治,根据致瘀邪气血阴阳,寒热虚实兼夹证不同,配合应用温阳散寒㊁化痰除湿㊁散结㊁利水诸法,辨证用药,随证治之,及时祛除致瘀成因㊂5祛瘀生新治疗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的现代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是所有促血管生成因子中研究最多且作用机制最清楚的,是诱导血管新生的关键分子,具有强烈的促血管生成作用[15]㊂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特定的选择作用,可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及微血管网络形成,恢复受损血管功能㊂有研究表明,冠心病病人血清VEGF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直径呈正相关,VEGF浓度越高,侧支血管直径越大㊂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增加与VEGF变化一致[16]㊂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中药及复方可促进内源性VEGF分泌,从而发挥促血管新生的作用[6]㊂通过药物干预可促进相关血管生长因子表达,增加缺血区微血管密度,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发挥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㊂葛根-丹参提取物可提高血清VEGF㊁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丹参有效成分丹酚酸B可增加VEGF表达,隐丹参酮可抑制瘤细胞VEGF水平,表明丹参不但可促进心肌微血管生成,还可抑制肿瘤病理血管的异常增生[17-19]㊂当归[20]的有效成分阿魏酸钠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信号通路上调心肌组织VEGF和CD31阳性表达,增加微血管生成㊂王贞等[21]观察益气通脉解毒方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影响发现,益气通脉解毒方可增加VEGF表达水平,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减小心肌梗死面积,从而减轻组织损伤㊂当归补血汤[22]通过上调缺氧/复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VEGF蛋白表达,增加各组细胞增殖率及迁移细胞数量,促进大鼠心肌微血管新生㊂养心通脉方[23]可上调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VEGF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㊁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增加心肌缺血边缘区微血管计数和微血管密度㊂6小结祛瘀生新理论源远流长,相关实验研究已表明活血化瘀之品通过促进心肌缺血区微血管形成,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发挥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㊂中医药干预促进血管新生疗法有望成为介入㊁溶栓和心脏辅助动力装置等手段以外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㊂但中药影响血管新生是多成分㊁多靶点㊁多途径㊁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该方法的作用机制,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作用途径,明确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㊂参考文献:[1]SEILER C.The human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J].Heart(British Cardiac Society),2003,89(11):1352-1357.[2]SHAIK F,CUTHBERT G A,HOMER-VANNIASINKAM S,et al.Structural basis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activ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disease therapy[J].Biomolecules,2020,10(12):1673.[3]杨楠,刘锦灿.化瘀通络法对脑梗死后血管新生影响的探讨[J].新中医,2011,43(7):1-3.[4]GANTA V C,ANNEX B H.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reclinicalmodels and emerging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the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ligand-receptor system[J].ExpertOpinion on Therapeutic Targets,2021,25(5):381-391. [5]LI Y Y,LI J J,GE F X,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in vitro modelsof cardiomyocyte injury[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Medica,2021,46(13):3257-3269.[6]王显,王永炎.对 络脉㊁病络与络病 的思考与求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9):581-586.[7]SHAO C L,CUI G H,GUO H D.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Taohong Siwu Decoc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myocardial injury[J].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22,13:816347.[8]高想,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历史与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07-809.[9]王金贺,王托资,姜德友.姜德友运用虫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8):3962-3965.[10]张永勇,姚海英.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9):7-9.[11]候宁,吴东雪,刘敏,等.基于药性组合的丹参和红花的性效关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2):224-228.[12]张洪嘉,高瑜倩,常佩芬,等.郭维琴教授治疗心系疾病运用活血化瘀药特色及验案[J].现代中医临床,2021,28(5):47-49. [13]侯春光,张智龙,杨涛.张智龙教授师法自然意象思维运用活血药之管窥[J].天津中医药,2020,37(3):287-290.[14]王磊,郭力恒,颜芳,等.黄春林论治急性心肌梗死经验撷英[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5):554-556.[15]ZHOU Y,ZHU X P,CUI H M,et al.The role of the VEGF family incoronary heart disease[J].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2021,8:738325.[16]WANG Y P,PAN X H,FAN Y Q,et al.Dysregulated expression ofmicroRNAs and mRNA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erican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2015,7(11):2291-2304. [17]ZHAI S,ZHANG X F,LU F,et al.Chinese medicine GeGen-DanShen extract protects from myocardial ischemic injurythrough promoting angiogenesis via up-regulation of VEGF/VEGFR2signaling pathway[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21,267:113475.[18]CHEN J,WANG Y C,WANG S F,et al.Salvianolic acid B andferulic acid synergistically promote angiogenesis in HUVECs andzebrafish via regulating VEGF signaling[J].Journal ofEthnopharmacology,2022,283:114667.[19]徐亚梦,冀全博,张强,等.隐丹参酮下调U2OS骨肉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并抑制血管生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6,32(1):29-33.[20]张博伦,王丽,胡雅光,等.阿魏酸钠通过ERK信号通路干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21,29(7):6-10.[21]王贞,张志国,张君.益气通脉解毒方治疗心肌梗死疗效观察及对血管新生指标的影响[J].新中医,2021,53(8):47-50. [22]王时光,周婧,高阳,等.当归补血汤含药血清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9,32(9):5-8. [23]杨清华,王庆高,潘朝锌,等.养心通脉方促心肌梗死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作用及对VEGF㊁bFGFmRNA表达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33(12):70-72.(收稿日期:2022-05-06)(本文编辑薛妮)㊃067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F e b r u a r y2023 V o l.21 N o.4。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泵衰竭的临床疗效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泵衰竭的临床疗效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泵衰竭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泵衰竭应用左西孟旦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AMI PCI术后泵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

对照组采用米力农治疗,观察组采用左西孟旦治疗,于治疗7、30 d时行心脏彩超检查和临床指标检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两组治疗30 d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率(HR)、脑钠肽(BNP)、血肌酐(SCr)低于同组治疗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30 d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高于同组治疗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30 d时尿量多于同组治疗7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30 d时LVEDD、LVESD、心率、BNP、SC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30 d时LVEF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30 d时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左西孟旦可显著改善AMI PCI术后泵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左西孟旦;安全性;米力农[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evosimendan in pump failur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pump failure after PCI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milrin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evosimendan. On the 7th and 30th day of treatment, color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and clinical index were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 heart rate (HR),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serum creatinine (SCR)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same group on the 30th day (P < 0.05). The difference of LVEF and 6-min walking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LVEDd, LVESD, heart rate, BNP and SC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LVEF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30th day, and the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urine volu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30th day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levosimenda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pump failure after PCI, and it is saf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levosimendan; safety; milrinone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情重等特点[1-2]。

芪丹通脉片对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

芪丹通脉片对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

芪丹通脉片对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衣慧;王俊超;司静文;张玉芬;王宗仁;李军昌【摘要】目的观察芪丹通脉片(QDTMT)对心肌梗死后气虚血瘀证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对HIF-1α、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梗死组(MI)组、MI+芪丹通脉片小剂量(MI+QDTMTL)组和MI+芪丹通脉片大剂量(MI+QDTMTH)组.术后24 h各组均用生理盐水配制成等体积药液灌胃,4周后动态评价各组大鼠气虚血瘀表征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梗死边缘区CD31的表达,测定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新生血管数、微血管密度,于第7日、14日及28日时检测心梗边缘区HIF-1α和VEGFmRNA的表达.结果 (1)Sham组无气虚血瘀证相关表现,而MI组、MI+QDTMTL组和MI+QDTMTH组都有气虚血瘀的相关表现,且MI组表现最为明显.(2)MI+QDTMTL组和MI+QDTMTH组CD.的表达较MI组增强,且MI+QDTMTH组高于MI+QDTMTL组.(3)与MI组相比,MI+QDTMTL组和MI+QDTMTH组心梗边缘区新生血管数及微血管密度增加,且MI+QDTMTH组高于MI+QDTMTL组.(4)RT-PCR结果显示,心梗后7d、14d时MI+QDTMTL组和MI+QDTMTH组HIF-1α mRNA及VEGF mRNA相对表达量较MI组增高,28 d 时MI+QDTMTL组和MI+QDTMTH组HIF-1α mRNA及VEGF mRNA相对表达量较MI组降低.结论 QDTMT能够改善心梗大鼠气虚血瘀的症状,增加心梗边缘区新生血管数和微血管密度,调控HIF-1α与VEGFmRNA的表达,为心梗后心功能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其机制可能与活化HIF-1α信号调控HIF-1α mRNA 及VEGF mRNA的表达有关.【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3(022)005【总页数】5页(P689-692,695)【关键词】芪丹通脉片;气虚血瘀;血管新生;缺氧细胞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作者】衣慧;王俊超;司静文;张玉芬;王宗仁;李军昌【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山东省寿光市中医院,山东寿光 2627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陕西西安 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渐上升,其病理特点是心肌血管的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梗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列1
A
B
C 组别
D
E
各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F=31.743, P<0.01),经 过SNK检验各组间比较:芪参 益气治疗心梗组外周血EPCs 数明显高于单纯心肌梗死组 (q=4.56,P<0.05)。单纯芪 参益气治疗组较空白组明显 升高(q=7.91, P<0.05), 单纯芪参喂药组和芪参治疗 心梗组无明显差别(q=0.94, P>0.05)。单纯AMI组较空白 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q值 分别为4.19、3.43,P<0.05)。
梗死及周边区血管密度低,自我代偿机制调 控的血管生成和微循环改善极为有限
冠脉血流储备与微血管数量及灌注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后……
我们还应该做什么?
心肌微血管:新的治疗靶标
自体细胞动员是最佳途径
目前研究现 状:
移植: 1、骨髓干细胞 (纯化培养) /单个核细胞 移植 2、直接采用纯化 的EPCs/体外 扩增的CD34+ 细胞。 动员: 1、VGEF、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或间质衍生因 子(SDF)等细 胞因子或化学 增活素动员自 身骨髓EPCs。 2、药物如他汀、 EPO等
各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F=63.925, P<0.01),经过SNK检 验各组间比较:芪参益气治疗心梗 组外周血EPCs数明显高于单纯心肌 梗死组(q=7.24, P<0.05。单纯芪参 益气治疗组较空白组明显升高 (q=11.75, P<0.05),单纯芪参喂 系列1 药组和芪参治疗心梗组无明显差别 (q=1.48, P>0.05)。单纯AMI组较空 白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q值分别 为5.43、2.94,P<0.05)。
局限性
1、外科手术 或介入 2、细胞来源 受限 3、异体细胞 免疫排斥 4、细胞因子 可能加剧 动脉粥样 硬化,局 部的炎症 反应加重 冠状动脉 病变
内皮祖细胞
EPCs血管新生的机制
内皮祖细胞的表型特征
Peiehev等的研究显示,表达VEGFR-2及CD1 33的CD34 细胞组成一群表型及功能明确的 EPC,在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 Hur研究发现,可能存在两种EPCs,即早期 EPCs及晚期EPCs。在外周血循环中,多数 较成熟的EPCs表达多种不同密度的内皮系 标记,包括CD31、CD146、VE一钙黏附素(V E-eadherin)、vwF及内皮一氧化氮合酶(NO S)。
结论(二)


临床初步研究证实,芪参益气滴丸可以使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加。 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对照研究和大规模临床 试验将证实该组方的良好疗效。
小结




心肌梗死后,梗死及周边区微血管密度减低及心肌 灌注不良是导致左室重构及不良预后的重要病理因 素。血管生成是治疗的新靶点。 自体骨髓EPCs动员是血管再生治疗的有效途径。外 周血中的EPCs可以归巢到梗死区(或同时经VEGF等 细胞因子)促进血管新生。 中药组方芪参益气具有动员EPCs,促进血管新生的 显著作用。 临床初步研究证实,芪参益气滴丸可以使急性心肌 梗死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增加。需要进一步的临 床对照研究和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该组方的良好疗 效
D组梗死区新生血管
E组梗死区新生血管
D组梗死周边区
E组梗死周边区
D组非梗死区
E组非梗死区
EPC与新生血管密度显著正相关
• • • •
第7天 梗死区:r=0.64,P=0.006(<0.01) 梗死周边区:r=0.863,P=0.000(<0.01) 非梗死区:r=0.584,P=0.014 (>0.01) 第14天 梗死区: r=0.768,P=0.000(<0.01) 梗死周边区: r=0.77,P=0.00(<0.01) 非梗死区: r=0.888,P=0.00(<0.01)
血管新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天津市人民医院 刘克强
急性心肌梗死后………
• 直接PTCA 结局:
1、及时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动脉--限制梗死面积 2、梗死周边区心肌微血管数量减少,灌注不良

择期PTCA/CABG 结局:
1、部分或完全血运重建 2、梗死周边区心肌微血管数量减少,灌注不良
共同的后果:左室重构加重
梗死面积(单位:%)
D组 n 梗死面积 8 35.67±5.22 E组 9 25.23±4.79
两组梗死面积经过t检验证实:E组明显小于D组,t=7.68, P<0.05。
单纯AMI组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AMI组
血管密度
A组
n 8
B组
10
C组
9
梗死区
梗死周边区 非梗死区
0
0 7.92±2.10
0
0 10.18±2.44
0
0
5.09±2.33 19.86±3.14
8.55±2.40 22.38±3.82
7.65±2.08 8.21±1.18 20.11±3.98
梗死区:芪参治疗组明显多于单纯AMI组(t=10.837, P<0.05)。 梗死周边区:芪参治疗组明显多于单纯AMI组(t=9.359, P<0.05)。 非梗死区F=38.649, 芪参治疗组明显多于单纯AMI组、单纯芪参喂药组、假 手术组及空白组(q值分别为9.63、8.50、10.39、9.866,P<0.05)。单纯 AMI组、单纯芪参喂药组、假手术组及空白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 A:B,q值=1.8 8),(A:C,q值=0.22),(A:D,q值=0.23),(B:C,q值=2.17),(B:D, q值=2.47),(D:C,q值=0.45)。
EPCs :新生血管形成
微血管密度增加
左室纤维化减轻
左室功能改善
芪参益气浸膏促进心肌血管生成

1. 2. 3. 4. 5.
• •

实验对象及分组: A组:空白组 B组:单纯芪参益气(滴丸)浸膏动员组 C组:假手术组 D组:单纯AMI组 E组:AMI+芪参益气(滴丸)浸膏治疗组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备:采用冠脉前降支结扎法。 EPC的检测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单核细胞后后, 以CD34和CD133双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技术 进行测定。 Masson染色梗死面积测量、CD31免疫组化测定缺血坏死心肌 新生血管密度。
• •


新生血管密度和梗死面积显著负相关

梗死区: r=-0.886,P=0.000(P<0.01)
梗死周边区: r=-0.907,P=0.000(P<0.01) 非梗死区: r=-0.716,P=0.001


临床研究



AMI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组1按常规 予药物治疗,组2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 益气滴丸(1袋 bid) 。30例正常人对照。 两组年龄分别为59.45 ±9.06和62.00 ±1 0.19。(p>0.05) 两组CK-MB分别为164.00 ±119.47和211.1 3 ±151.27。(p>0.05)
第7天外周血EPCs(每20万单个核细胞中的EPC数)
A组
N EPCs 8
19.88±4.91
B组
10
42.00±6.09
C组
9
22.33±5.43
D组
8
31.89±4.99
E组
9
44.56±7.54
第7天EPC 45 40 35 30 EPC数/20万个单 25 核细胞 20 15 10 5 0
AMI患者EPCs改变
EPCs-1 control AMI AMI+QISHEN F 122.63±57.61 49.14±15.61 44.13±24.12 341.91 EPCs-7 122.63±57.61 110.25±72.52 179.75±67.93 387.34
P
0.01
0.01
结论(一)
第14天外周血EPCs
A组
n EPCs 8 17.25±7.17
(每20万单个核细胞中的EPC数)
C组
9 25.00±3.74
B组
10 50.40±4.50
D组
8 33.50±7.87
E组
9 54.44±6.04
第14天EPC 60 50 40 EPC数/20个单核 30 细胞数 20 10 0 A B C 组别 D E


芪参益气浸膏动员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形成的机制 主要有两个方面: 直接分泌VEGF 等细胞因子,通过 旁分泌的方式促进局部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通过 归巢、整合于受损的血管丛,进而直接分化、成熟 为新血管。 尽管目前对“归巢”这一机制仍存争议,本实验中 也未对动员的内皮祖细胞进行标记已确认其“归 巢”,然而单纯造模组EPCs增加,造模并应用药物 后其水平进一步升高,血管密度增加及梗死面积减 小与外周血EPCs数量有显著相关性等或可说明内皮 祖细胞的动员-归巢-分化-血管新生在本实验中已 形成了完整的事件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