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间金融与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互动机制分析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民间金融与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互动机制分析与研究
基于民间金融与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互动机制分析与研究
摘要:在农村中,其核心经济主体就是中小企业,而阻碍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资金紧缺。

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颁布实施以及农村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量的进一步加大,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民间融资有了良好的运行基础以及发展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民间融资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获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首先分析了民间融资与中小企业两者间的共存,其次,对
民间融资与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互动机制进行了一番论述。

关键词:民间融资;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互动机制
当前,随着我国颁布实施二元金融制度及紧缩货币政策后,致使各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难问题,资金紧缺是阻碍现代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比如,在2008年,我国近万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缺乏而倒闭,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为了生存积极的寻找新的融资途径。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的形成、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空间,并且,大部分不包含在正规金融组织范围内的资金给民间金融市场提供了重要的资金获取渠道。

1.民间融资与中小企业两者间的共存
1.1民间金融的长期繁荣
所谓民间金融,指的是不包含在银行保险系统、农村信用社、证券市场范围内的经济主体而开展的融资项目,在正规金融以外。

相对而言,我国民间金融有着庞大的融资储量。

从2008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整体数额不断增长,不过,在储蓄存款增加额以及增长速度这块却逐年下滑。

这主要是因为资金自身所具有的趋利性要求,较低的存款利率以及攀升的物价指数致使人民群众选择了其他对自己有利的投放渠道,以此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负利率损失。

我国民间金融的资金较为雄厚,对于正规金融的缺乏予以了很好的补充。

民间资本的可投资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如,积极的参与并专门设立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企业等各项事务。

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使得民间金融市场逐渐的繁荣昌盛起来,比如,江苏省中有一大半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流动性资金,不得不从民间信贷市场中来获取自己所需的资金。

1.2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难问题
一方面,由于其本身存在着不足之处,诸如内部管理缺乏规范性、实行的财务制度严谨性不够、信用度不高等,并且,中小企业的规模都是有限的,不具备较高的抵御风险能力,这些缺陷的存在,致使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难问题。

不过,从外部环境来看,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因素是我国所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制度、金融政策等不完善所致。

虽然为了将这一难题有效解决,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政府部门积极的编制了相关的法律政策、构建了信用担保体系与政策性的金融机构等给予中小企业必要的支持。

但是,实践过程中,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改善。

现阶段,从理论的角度上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有着广泛的融资途径,比如采取股权融资、商业信用融资、政策融资、银行借款融资等诸多的筹集资金渠道。

然而,实际情况是,与上述资金筹集方式约定条件相适应的中小企业是少之又少。

多数中小企业所实行的资金筹集方式是内部集资、民间借贷等,尽管这一融资渠道需要付出高成本,但程序十分的简便快捷,资金到位及时。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要想进入资本市场融资还具有较大困难,因此,大部分企业只好通过银行借款融资。

不过,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经常用一种谨慎的态度对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惜贷”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中小企业的筹资难问题。

2.对民间融资与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互动机制分析
2.1农村中小企业存在的资金缺口促进了民间金融的发展
具体体现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正规金融组织的经济利益推动了农村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由于民间金融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农村中小企业远离城市,导
致其无法融入至正规金融组织服务的范畴。

另一个因素是因为正规金融组织所制定的利益最大化目标,致使正规金融组织最终所提供的资金无法与中小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资金需求相一致,所以,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缺口。

另一方面,农村中小企业借贷的高利率促进了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通常情况下,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如何,对于民间金融市场的成熟度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诸多的民间金融组织中,如典当行、私人钱庄等,其的实际利率往往要比正规金融机构的实际贷款利率大。

从国有企业与大型企业角度上看,关于资金需求,农村中小企业不具备较大的弹性。

如果将民间借贷利率进一步提高,那么,国有企业与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就会不同程度上因对利率变化有着极大的敏感而不断的下降;而农村中小企业实际资金需求量没有太大的变动现象。

所以,由于民间借贷具有的高利率水平能够过滤掉在民间金融市场中的国有企业与大型企业,把资金转给了资金紧缺的农村中小企业。

其次,农村中小企业每一次的借贷数额都不多,管理费用和数额较大的贷款基本一致,因此,将成本转移到了利率中,需相关借款者来支付。

另外,由于民间金融组织所开展的融资活动无法获得政府部门的接受以及相关法律的必要保护,没有合理的担保与抵押,所以,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

由于民间借贷时常保持着高利率,使得民间资金规模处在居高不下的状态。

比如,2008年,某一地区民间借贷规模超过了六百亿元,随着六次的加息以及十次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该地区的各项存款增长趋势不断下降,从相关统计中看到,该地区在五月份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了一千八百六十亿元,同比降低了二十亿元;高于年初一百亿元,同比降低八十亿元;实际余额同比增幅十六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增幅相比,降低了十二个百分点。

该地区在四月份中的存款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中小企业存在的资金缺口促进了民间金融组织的健康发展,并且,由于民间金融机构有着经营成本低、交易手续简便等诸多优势,为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筹集提供了便利。

2.2民间融资的创新,推动了农村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要想准确的了解民间金融对农村中小企业经济的具体影响,应假设民间金融也采取的是储蓄的方式统一在民间金融部门中,再通过民间金融部门对农村中小企业进行投资。

这样的一种创新能够使得民间金融部门储蓄迅速的转化为投资,农村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更加的及时,对其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予以了良好的资金支持,加快了产出增加率。

而随着产出的不断增加,使得资本平均报酬全面提升,大大推动了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所以,民间金融实施创新极大的促进了农村中小企业经济增长,拓宽了其的发展规模。

另外,由于农村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不断增加以及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需求,所以,这两者间属于一种全新的循环模式。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民间金融的形成有其制度支撑,并且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经济利益的驱动。

由于没有加强管控金融体制与金融运行机制等制度安排,使得农村经济主体尤其是农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紧缺现象的存在,给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当前,应推动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力度,设立专门的与农村中小企业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主体所需的区域性中小银行机构。

制定一套完善的产权结构以及有效的管理机制,不断的引进民间融资以及带动自然人注资。

所构建的区域性中小银行机构不仅使得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农村中小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降低了其资金筹集难度,同时,还增强了区域性中小银行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黄琳霖.中小企业民间金融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2]刘文光,彭日东.民间融资阳光化运作的探讨[J]. 内蒙古金融,2009 (8).
[3]徐海星,王亮.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N].广州日报,2008—08—4.
[4]季米特.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有效对接的探讨.经济研究
导刊,2011(29).
[5]华志远,张天瑞,廖宏翼,郑旭华.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新策略.金融发展研究,2012(1).
[6]程峰.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当代经济,2012(1). ------------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