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初三)物理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知道宇宙的组成和结构。
2. 使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特点,掌握微观世界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
2. 宇宙的组成和结构:宇宙的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层次结构等。
3. 微观世界的特点:量子力学、基本粒子、原子结构等。
4. 微观世界的基本原理: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方程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宇宙现象和微观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实验法: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微观世界的奇妙。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宇宙和微观世界相关教材或科普书籍。
2. 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实验器材:准备相关的物理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介绍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多样性。
3. 讲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介绍宇宙的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层次结构等,让学生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 讲解微观世界的特点:介绍量子力学、基本粒子、原子结构等微观世界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奇妙。
5. 讲解微观世界的基本原理:介绍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方程等微观世界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微观世界的运行规律。
九年物理《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设计(先学后教模式)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设计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导言: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上.大家看,我们的世界中有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美丽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问题1:宇宙是怎样组成的?猜一猜:你的猜想是: 。
读一读:阅读课本第4页的内容,了解宇宙、太阳系的组成的。
宇宙是由 组成的,太阳系是由 组成的。
结 论:宇宙是由 组成的。
从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再到河外星系及整个宇宙,有着无数的天体,地球及其它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 和发展中。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也是不断深入和发展的。
问题2: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做一做:把一张纸不断地撕开,直至撕成很小的碎片你不再能够撕下去为止;把一玻璃杯打碎,再把碎片进行分割,直止碾成粉末为止。
想一想:纸虽然越撕越小,但还是纸。
如果不断撕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碎片虽然碾成粉末,但还是玻璃,如果把粉末还碾成更小的粉末,同样有没有一个限度?你的想法是: 。
结论: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把这些粒子叫分子,所以物质是由组成的。
分子就是指能够保持的微粒。
分子的尺度非常小,通常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问题3: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有何变化?议一议: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那么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时候,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呢?做一做:(1)把熟动物油放在烧杯里,用火加热,使它完全熔化,记下液面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开火源,使熟动物油冷却,观察到液面的位置变化;(2)在量杯中倒入100mL的水,放到冰箱的冷冻室中冷冻成为冰,观察冰面位置的变化。
你观察到的是。
结论:对比上述熟动物油和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实验可以得出:多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但水除外,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冰时体积。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人教版初三) (4)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人教版初三)(4)全章导言: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从宽敞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差不多上本章研究对象。
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明白: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状: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差不多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
同时学会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咨询题。
10.1 宇宙和微观世界★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明白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寸有大致的了解。
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进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觉并讲明物质是能够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究将不断深入,关心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物质观。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物质组成及宇宙形成的正确世界观和物质观。
★教学难点通过认识物质组成及宇宙形成的正确世界观和物质观。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预备: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看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究宇宙的资料。
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宇宙〞是一种时空观,古语: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时刻,同时仍在不断的变化,从中国古人的〝天圆地点〞讲到近代西方的〝日心讲〞,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甚至于以生命作为代价,直到今天仍旧如此......本节课我们所学到仅是前人留下的沧海一粟。
〔二〕进行新课〔新授与探究〕一、 你心中的宇宙:让学生通过交流与阅读了解到宇宙的〝广袤无莹〞宇宙阶梯数十亿个星系组成 太阳系:十万光年:9。
我的教学设计----《宇宙和微观世界》
2.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为以后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
3.通过了解宇宙,认识人类的探索过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九年级一班现有学生62人,学生动手能力差,但对物理有一定的求知欲。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分析讨论法: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兴趣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等等……。
我要努力,要和学生交朋友,要减小我们交流的障碍。要学会认真、耐心倾听学生表达的意思,意见和建议。我想成为“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一类型的老师。
附:
演示型课件教学资源应用明细表
(注:凡是需要用到信息化资源的知识点才需要填写此表)
知识点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水平
来源
使用时间
应用方式和作用
1练习
练习
文本
应用
开发、现有和教材中的
12分钟
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2小结
关于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总结
文本
综合
现有
1.5分钟
归纳小结,拓宽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空间
3
1.练习:初试身手,过关斩将和抢答题。
2.关于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总结:
这节课是九年级开学的第一节课,非常重要。第一印象最深刻,所以在设计时,我主要是以启发性,趣味性和引导性为主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工具,获取有用的信息。使他们感受到知识的来源是广泛的,“处处留心皆学问”。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块冰糖、废旧的玻璃杯、原子结构模型、水、形状不同的杯子、录像机ppt、教学素材等
九年级物理优秀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物理优秀教案(优秀8篇)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一《宇宙和微观世界》(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了解原子的结构;(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二)学法点拨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很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接观察。
但是,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前准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教师: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
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1、宇宙有多大?综合观察课本图10.1-1和课本图10.12-1。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
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2、交流资料数据: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科恒星中的一员;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光年;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 苏科版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
预期效果
一、情境引入
二、教学新课
1、宇宙的组成
2、物质的组成
3、物质的三态模型
4、纳米技术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情境引入
宇宙浩瀚无边,我们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去探索其无边的秘密;微观世界很小,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去研究它。
看视屏思考宇宙究竟是什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你心中的宇宙。(见教师教学用书视屏资源1“神奇的物质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
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及宇宙的历程、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宇宙的组成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其具体的形成和分类缺少了解。对组成物质的三态的微观认识不足。同时学生有一定的好奇心,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客观世界的组成,认识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和原子结构
新课教学—合作探究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引导学生说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地球表面有哪些物质。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
总结:人类观察到的宇宙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银河系非常巨大,一束光需要十万年才能穿越,太阳不过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个,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地球在它的第三轨道上绕太阳转动。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11.1宇宙和微观世界
设计要素
设计内容
教
学
目
标
知识
与
技能
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章第一节 宇宙和微观世界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验人类探究宇宙和认识物质组成的过程。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浩瀚无边,有无穷的秘密等着我们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想像能力.强调地球只是太阳的九大行星之一,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2.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2,强调银河系很大,穿过也要十万年的时间.指导学生观察插图10.1—1,强调宇宙很大.物质是运动的,举例(包括化学生物方面的运动),强调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初步建立学生的物质世界观.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举例:分糖、分醋.着重帮助学生构建分子的物理模型和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概括能力.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推测原因.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和推理能力.阅读课本,对“任何物质都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进行讨论,参照图10.1—3思考.思考:水、冰、水蒸气都是由什么分子组成,为什么它们在物理性质上有那么大的区别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阅读课本,学生描述插图10.1—6中的类比三、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用分子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宏观均区别是由于微观结构不同造成的.知道水的态变化的特殊之处。
四、原子结构抓住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这一特点展开,质子和中子能在太阳系中找到对应结构吗?突出物理学的对称美。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1.学习知识
(1)认识宇宙;知道宇宙是由星系组成的;了解银河系和太阳;进一步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时分子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的结构特点。
2.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提高素质
热爱自然,追求真理,感受宇宙的广大、深邃;物质的神奇、奥秘。
产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重难点分析]
1.重点:对宏观的宇宙、微观的原子的了解与认识。
2.难点:对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的共性认识。
[教具]
课件、录像。
[课时]
1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人教版初三) (7)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人教版初三)(7)【学习目标】1.明白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的排列特点各不相同;3.了解分子的组成;4.了解原子的组成;5.体会大千世界的丰富,培养探究物质世界的爱好.【基础知识精讲】宇宙太空是奇异而又奇异的,你对它感爱好吗?人类对太阳系及整个宇宙的探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已有收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差不多上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进展中.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觉,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也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就像图10—1中那个墨水瓶,它是由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不是静止不动的.假如你有一个放大倍数无限大的放大镜,放在墨水瓶前,把墨水瓶无限放大,再放大,你能看到的最小颗粒确实是分子.因此讲分子专门小专门小,一样的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也确实是分子的直径是以10-10 m来量度的.一个物体中含有的分子数是专门多的.那个地点能够举个例子让你体会一下:空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1 cm3的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现代大型运算机每秒可运算100 亿次,即1010次,假如你数数的速度也能达到每秒数100亿次,和运算机运算速度一样,那么你想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一个个地数完,需要80多年呢!2.固态、气态、液态的微观模型我们都明白,物质有三种存在的形式:固态、液态和气态.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冰是固态的,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尽管它们属于同种物质,但由于分子结构、分布不同,因此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你想明白它们的分子结构、分布各有什么特点吗?在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正是因为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固体的体积和形状不易改变,同时也不具有流淌性.在液态物质中,分子排列与固态物质相比疏松些,没有固定的位置,分子运动起来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因此液体的形状不确定,具有流淌性.在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专门大,并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极小,气体容易被压缩.因此,气体不容易被约束,而且具有较强的流淌性.我们来做一个较形象的比喻:假如把人看作是组成物质的分子,固态物质分子的排列就像是一个有严明纪律的方队,整齐而且互相监督,相互制约;液态物质的分子的排列就像是一群在操场上自由活动的学生,有较为松散的治理;气态物质的分子排列就像是自由市场的人群,尽管分子运动速度比人群快一些,但同样是方向不定,没有约束,会向四面八方.这一类比,你能明白得吗?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分子尽管是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然而分子也有细微的组成部分,那确实是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在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精细的结构示意图在课本中介绍了.随着科技的进展,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将会更深入.【学习方法指导】研究抽象现象经常采纳的方法——模型法在研究或描述一些抽象咨询题时,常常会因为它是看不见的〝现象〞而令人苦恼,为此,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专门有效的方法,那确实是模型法.了解了这种研究方法后,对你今后的专门多学习差不多上有关心的.我们在初二学习光学知识和磁场知识时,使用了一种有效的手段:画光线和画磁感线.你一定还记得:在研究光的传播时,我们发觉光能够沿直线传播,也能够被反射和折射,路线变得弯曲,用一些带箭头的虚线或直线,专门容易将光的传播方式表现得清清晰楚;在研究磁场的性质和磁场的方式时,依照铁粉在磁体周围的分布情形画出了一些带有方向的曲线,表示磁场的方向和磁场对放入其中磁体的作用.光线和磁感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是科学家们为研究抽象咨询题而设计的,这属于模型法.在描述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分子的排列时,我们也依照这些分子的分布特点和分子间的作用情形,画出了分子排列图.事实上,真实的分子排列情形并不能用肉眼或显微镜看到,我们画出的也只是模型,这也应该属于模型法.。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设计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设计《宇宙和微观世界》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向您们展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科学内容三大一级主题之一,《宇宙和微观世界》是初中力学部分第一章的第一节,以探索无限的宇宙直至奥妙的微观粒子世界为目的。
将优秀的科学成果纷呈眼前,带给学生无限想象,激起科学探究的无限兴趣。
再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接触,学生会发现物理是那么有趣,使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倍增,在第十章当中物质观点教育贯穿于整章的教学,而本节课是新教材新增加的一节内容是这一章的开篇之作,有着指路明灯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下一节质量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奠定了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二、教材处理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是新教材新增加的一节内容,沿着宇宙→星系→太阳系→地球→物体→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的顺序领导学生进行学习,为学生展示了宏观的宇宙和精细的微观结构。
新教材的这一安排,使学生对于物质的认识更加合理化,有利于下一节质量的教学。
更有利于学生对于质量和密度的理解。
此外,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把研究方向由直观的宏观世界转向抽象的微观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物质的三种状态与原子结构两部分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对调,这样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由于学生对于宇宙的了解十分广泛和详细,有关宇宙的内容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和交流三、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1、通过学生对自己查阅的资料的回忆和课堂上多媒体资料的播放激发兴趣。
2、通过学生积极的活动,了解三态变化及其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四、学法点拨物质世界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非常大,大多距离我们非常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可以实地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非常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研究。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人教版初三) (5)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人教版初三) (5)本章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结构。
从宽敞的宇宙到地球上的高山、大海再到微观的原子和分子,差不多上本章研究对象。
学习本章知识以后,你会明白: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的三种常见形状: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差不多性质-------质量和密度,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等。
同时学会探究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会应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咨询题。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一)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明白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 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3) 了解原子的结构;(4)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5) 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进展前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介绍,发觉并讲明物质是能够分割的;(2) 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异。
(二) 学法点拨物质世界能够从以下三个层面研究:宇观世界:宇宙、银河系、地球等。
它们的体积专门大,大多距离我们专门远,要借助天文望远镜观看和研究:宏观世界:地球上人类能够实地观看和研究;微观世界:物体尺寸专门小,要借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观看和研究。
微观物质的尺度专门小,人类肉眼无法直截了当观看。
然而,分子也有结构,它是由原子组成的。
课前预备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看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究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教师:人们讲宽敞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怎么讲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看和研究。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一、引言宇宙和微观世界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我们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包括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等。
掌握宇宙和微观世界的重要理论,如宇宙大爆炸理论、相对论、量子力学等。
了解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实验方法和仪器,如望远镜、加速器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1.1 天文学的基本概念1.2 宇宙的起源理论1.3 宇宙的演化过程1.4 宇宙中的恒星和星系2. 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2.1 原子的结构和组成2.2 基本粒子的分类和性质2.3 强、弱、电磁相互作用3. 宇宙和微观世界的重要理论3.1 宇宙大爆炸理论3.2 相对论的基本原理3.3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4. 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实验方法和仪器4.1 天文观测和望远镜4.2 粒子物理实验和加速器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2.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图像、实验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图像,引发学生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宇宙和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验方法。
3. 实验探究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些与宇宙和微观世界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九年级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宇宙和微观世界》教案(物理教案)
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5)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6)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7)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8)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9)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0)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11)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2)(2)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3)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通过探究活动,使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3)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单元重点、难点1.重点(1)纳米及其相关应用(2)天平的使用(3)密度(4)密度的测量2.难点(1)纳米及其相关应用(2)天平的使用(3)密度(3)密度的测量课时安排本章共分四节,建议8课时。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1课时第二节质量1课时第三节密度1课时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课时复习和总结4课时§10—1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
九年物理《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设计(先学后教模式)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设计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导言: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上.大家看,我们的世界中有蓝天、有白云、有花朵,这么多美丽的现象都离不开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看到这些,同学们能想到什么问题呢?问题1:宇宙是怎样组成的?猜一猜:你的猜想是: 。
读一读:阅读课本第4页的内容,了解宇宙、太阳系的组成的。
宇宙是由 组成的,太阳系是由 组成的。
结 论:宇宙是由 组成的。
从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再到河外星系及整个宇宙,有着无数的天体,地球及其它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 和发展中。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也是不断深入和发展的。
问题2: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做一做:把一张纸不断地撕开,直至撕成很小的碎片你不再能够撕下去为止;把一玻璃杯打碎,再把碎片进行分割,直止碾成粉末为止。
想一想:纸虽然越撕越小,但还是纸。
如果不断撕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碎片虽然碾成粉末,但还是玻璃,如果把粉末还碾成更小的粉末,同样有没有一个限度?你的想法是: 。
结论: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把这些粒子叫分子,所以物质是由组成的。
分子就是指能够保持的微粒。
分子的尺度非常小,通常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问题3: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有何变化?议一议: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那么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时候,体积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呢?做一做:(1)把熟动物油放在烧杯里,用火加热,使它完全熔化,记下液面所在的刻度位置。
拿开火源,使熟动物油冷却,观察到液面的位置变化;(2)在量杯中倒入100mL的水,放到冰箱的冷冻室中冷冻成为冰,观察冰面位置的变化。
你观察到的是。
结论:对比上述熟动物油和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实验可以得出:多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但水除外,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冰时体积。
初三理化生111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和微观世界》教课方案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教育局教研室张咏梅课题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知识目标: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学2.初步认识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和原子的结构;习3.初步认识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资料的应用和发展远景。
能力目标:目在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过程中,领会科学家研究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采纳的物理模型方法。
标感情目标:经过认识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研究将不停深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学习要点能描述固、液、气三物态的基本特色,认识固、液、气三物态微观的分子摆列。
学习难点学生对物质世界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的认识。
教课指引──研究──讲解课型自主体验方式教具教课录象带、网上资料、视频资料与媒体教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照学一、创建情境,引入新课(2min)程同学们对宇宙和物质的构成认识哪些呢?序二、进入新课(一)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15min)[师]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终归大到什么程度?【播放视频1】浩荡的宇宙【播放视频2】银河系【播放视频3】太阳系【播放视频4】地球回答预习的对学生课下的内容研究性学习进行谈论、交流学生提出(以知识比赛的形式)用多媒体展现宇宙的浩荡,以此来震惊学生,感觉物理的广博精湛课本图 11. l - 1 展现的是宇宙空间各星系团的情形,让学生知道银河系不过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而且银河系的尺度以一束光从这头走到那头需要十万光年的数据给出,显示了银河系之大,宇宙之大。
1.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广阔无垠的宇宙大得难以想象,它是由物质构成的。
那么,物质又学生回答是由什么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小微粒终归小到什么程度?观看录像A、物质由极其细小的微粒(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学生观看B、分子:保持物质的性质的微粒。
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和微观世界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一共包括四小节,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3.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4.原子结构。
其中第三和第四是重点。
本节课在教学的组织上应该以观赏为主,让学生看一些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
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对科学研究的向往。
让学生知道宇宙是多么的广袤。
本节的的
四个知识点是顺不关系。
衔接上就注意,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物质的状态有三个,都是由分子组成的,然而分子还能不能在分从而引出原子,让
学生认识原子的结构(教材上有原子结构的图片)。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总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能简单的描述原子的结构
3.得出物质世界是由微观到宏观的结论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和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三、重点难点
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原子结构
四、教学媒体
电脑或幻灯机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
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保持了物质的原来的性质
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型】
【课时安排】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教学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