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树德中学高2009级2008年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发酵/酵母逮捕/哺育妊娠/莘莘学子 B.干劲/刚劲供给/给予河豚/狼奔豕突C.弄堂/玩弄糟粕/血泊缉拿/无稽之谈 D.角斗/丑角咯血/恪守朔风/追本溯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龙盘虎踞练习簿大坝合龙 B.陶俑兵荒马乱哈蜜瓜事必躬亲C.雨淞融会贯通明信片三聚氰氨 D.九州故伎重演百页窗无所适从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俗语,不能用括号中的成语替换的一项是()
A.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这两笔资金未能如期足额到账,这个公司的收购计划可能只是竹篮
..
打水一场空
.....。
(镜花水月)
B.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即使蒙受了再大的冤屈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
.........,有苦也不敢随便对人诉啊。
(饮恨吞声)。
C.你若真想“放长线
...”的话就该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精力。
(从长计议)...,钓大鱼
D.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要把自己的专业课程学好,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兼职。
这样才能两不
耽误,不至于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的局面。
(因小失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高考材料作文应该如何开头这个问题上,两位作者的看法不一致。
B.今年六月,抱着向树德中学学习的想法,我们学校的校报《走向原野》创刊了。
C.“现在我们都不接VLCC了,还是接散货船比较合算。
”秦先生表示,相比较而言,VLCC 用钢量大、造船周期长,在钢板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下,散货船的利润空间更大一些。
D.据美联社报道,在国会占多数的民主党还希望在金融救援计划中增加降低已破产贷款购房者的每月还款金额、限制受该计划救助的金融机构高管的收入等条款。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追问老天府:失却桂冠为哪般?
“圈点新天府”时,除了成都平原依然在列并高居榜首,关中平原、华北北部、太原附近、江南地区、闽中地区和沈阳地区等6个老天府黯然落选。
是因为人口压力、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环境问题,还是生活方式变迁?
事实上,尽管希望到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总是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前列,但北京从不被认为是一座宜居城市,最突出的问题是水资源的匮乏。
按联合国分析指标,人均水资源量在500-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北京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仅仅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
八分之一,世界人均的三十分之一,比处在沙漠地带的以色列还低。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也是环境优美的福地乐土的最重要的标准。
气候学家林之光《气候影响天府》谈及:天府之地原本是中国丰富的地形地貌中的奇葩,对盆地地形而言,高峻的山岭正是气候的分水岭,也成了环境的分水岭。
冷空气遇阻不会造成低温霜害,暖湿气流则会被抬升形成降雨,这就是“天赐府库”的自然机缘。
环拥都城的连绵燕山与太行,曾经有葱茏的植被涵水蕴泉,吐故纳新;而华北北部处于年600毫米降雨线之内,属于半湿润区;海河流域的五条大河宛转流,叶脉一样疏张开来。
但所有这一切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根据北京的降水资料分析,从1900年到2000年百年间,北京平均年降水611毫米,从1950年至2000年50年间,北京平均年降水622毫米,但是从1999年到2007年,北京却连续经历了9个干旱年,年降水均小于450毫米,尤其是2007年,汛期的三个月降雨同比下降了40%。
太原,有一条宽阔的汾河,玉带似地横系在城市的中腰,直到明代,晋水仍能行舟,这样的城市会缺水吗?有数据表明,太原城市人均水资源为173立方米,比北京还要窘迫。
太原号称中国煤都。
煤炭,既给了太原繁荣的过去,也留给它难以治愈的顽疾——环境污染和经济结构单一。
1998年,联合国对53个国家的272个城市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测定显示,太原“跻身”全球十大污染城市。
另外一个受气候因素威胁的老天府是福州。
2004年,百年不遇的特大台风“龙王”重创了这里。
2005年全国防台风工作会议有组数据: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台风(飓风)个数和能量逐年增加,全世界4-5级台风(飓风)在过去35年内增加了一倍。
我国所处的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占全球的38%,全球有记录以来中心气压最低、风速最大的台风都出现在西北太平洋。
我国已成为3个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林之光研究员说,老天府今天的气候困境其实是全球环境难题的缩影。
也有专家认为,宋以后关中盆地“气候变冷”,人们砍伐了更多的林木以燃烧取暖,因此森林资源遭到了更加严重的破坏。
(《中国地理杂志》2008第2期,有较大删改)5.从全文看,下列对“新天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天府应该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城市。
B.新天府应该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C.新天府应该是宜居之地。
D.新天府应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新天府评选中,七个老天府有六个落选,它们是关中平原、华北北部、太原附近、江南地区、闽中地区和沈阳地区。
B.北京所在地区在新天府评选中落选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匮乏。
C.太原附近地区失去天府称号的主要原因是缺水、环境污染、经济结构单一。
D.闽中福州因为台风失去了“天府”桂冠。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天府遗失桂冠的原因有人口压力、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环境问题,也有生活方式变迁。
B.北京水资源匮乏的原因主要是降水量过少,只有先解决水资源问题,一切问题才可迎刃而解,甚至重新赢得天府的桂冠。
C.新天府评选的目的是让人们正视环境问题,优化生存环境。
D.人们滥伐森林造成气候恶化,因而极大地破坏了环境,这是关中平原失去天府称号的主要原因。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
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为隆中对,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
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
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
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
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遂诣曹公。
先主至于夏口,亮奉命求救于吴,得水军三万,并力拒曹公。
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
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
’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
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
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
”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以丞相尚书事,假节。
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节)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许:答应B.不可屈致.也致:招引
C.阴规.出计规:谋划D.署.左将军府事署:代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C.以.此方寸之地也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绍世而.起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很早就死了父亲,跟着叔父诸葛玄生活,诸葛玄死后,他在隆中种地,志向高远,自比管仲、乐毅,但当时的人不认可他。
B.诸葛亮被朋友徐元直推荐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他出山,对他很重视,甚至引起关羽张飞不满。
C.刘琦父亲不满刘琦,刘琦请诸葛亮出主意,诸葛亮建议他离开到外面去带军,使他避开祸害,表现出远见卓识。
D.成都平定后,刘备任命他为军师中郎将,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丞相,并兼任司隶校尉。
第Ⅱ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0.翻译下列句子。
(8分)
(1)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
译文:
(2)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
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
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南歌子
吕本中(南宋)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商山早行
温庭筠(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1)吕本中:北宋灭亡后流寓江左。
(2)杜陵:作者温庭筠的故乡。
(1)试比较两首诗思想情感的异同。
答:
(2)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鉴赏两首诗表达技巧。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1赏读描写山川景物的诗文,不仅可以观赏自然景观的雄奇与秀丽,更能让灵魂得到感悟与启迪。
如果我们和李白同攀蜀道,就可以感受“飞湍瀑流争喧豗,”的动人心魄;和苏轼一起伫立长江,就可以体验“,卷起千堆雪”的宏伟壮观;和王勃同登滕王阁,就可以品味“,彩彻区明”的清爽明媚。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2“文章憎命达”。
杜甫的命运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登岳阳楼》中“,老病有孤舟”都形象地反映了他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山的呼唤
琼瑶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
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
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松果。
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
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高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
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
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里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
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
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
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
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于是,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
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那山高达海波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
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桠,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天空。
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眼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
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
云漂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
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编撒在整个山头。
一会儿,你会沐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
你身边的所有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
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
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
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媚的清歌。
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
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
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
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
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
“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
看看山会给你带来什么?来吧!来吧!来吧!”
这就是那山的呼唤。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
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注:琼瑶,原名陈吉,湖南衡阳人,生于1938年,1949年离开大陆,本文作于1970年5月17日。
14.“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在本文中,“山”具体是指什么?(4分)
答:
15.“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更虚幻”,这句话矛盾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6分)
答:
16.文章作者着力用自己生花的妙笔,细腻而有序地描绘了登临玉山所见到的优美景色。
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描绘玉山的写作顺序和具体内容。
(6分)
答:
17.请分析末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6分)
答:
六、(15分)
18.请为下面的新闻加一个标题.(4分)
新华网酒泉9月22日电(记者徐壮志、李宣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陆晋荣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针对神七任务的特点,发射场系统进行了4个方面的较大改造,以进一步提高发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陆晋荣说,与前几次任务相比,这次发射场的技术状态变化不是很大。
发射场系统将提高神七发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作为重中之重进行了技术和训练方面的改进。
一是对火箭燃料推进剂加注系统的流量计进行更新,并增加了可以提供相互验证功能的备份流量计,既确保燃料加注的稳定和精确性,又提高了加注的速度。
二是对老化的地面辅助设备进行了改造。
载人航天发射工位建成已有10年时间,一些设备出现了老化现象。
原来使用的吊车控制只有两个控制挡位,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这次更换为变频吊车,使用更加方面。
三是发射模拟训练投入使用。
以模拟化的手段,实现发射场全系统、全流程、全人员的综合训练,有效提高了参加航天发射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是更加重视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控。
对关键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全面的量化评估,使操作人员对设备的工作技能、状态、风险做到心中有数,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应急措施能够提前准备,确保任务万无一失。
答:(不超过15字)
19.你正在读一本好书,这时一个同学走过来向你借阅,但你明天就要进行晨会演讲,需要在这本书上查找一些有用的资料,所以不能马上借给他。
因此,你只好委婉拒绝,你说“。
”(5分)
20.2006年,91岁的叶笃正先生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请根据以上材料替颁奖委员会为叶笃正先生写一段60字左右的颁奖词。
(6分)
答:
七、(60分)
一、(12分)
1.A.分别读jiào,bǔ,shēn 解析:B项为jìn/jìng,jǐ,tǔn/shǐ;C项为lòng/nòng,pò,jī;D 项为jué,kǎ/kèshuò/sù
2.A.B项中“哈蜜瓜”应为“哈密瓜”;C项“雨淞”应为“雨凇”、“三聚氰氨”应为“三聚氰胺”;D项中“百页窗”应为“百叶窗”。
3.C。
“放长线,钓大鱼”比喻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等,以获得更大的收获;“从长计议”指事情的处理要慎重考虑,不急于作决定。
A两个词语都是无法实现的空想;B两个词语都是无法向人述说的意思。
D两个词语都是指没有抓住主要方面,重要的方面而只注意细枝末节。
4.D.A项误用介词,造成搭配不当,“对”应改为“在”;B项“抱着”与后面的主语“校报《走向原野》”不搭配。
应改为“我们学校创办了校报《走向原野》”;C搭配不当,在钢板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下,应改为“在钢板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增加的情况下。
二、(9分)
5.A。
新天府是一个地区,并非一个城市。
6.D。
原文“另外一个受气候因素威胁的老天府是福州”,气候只是一个因素,有无其他因素原文并没有说明,判断为“因为台风失去天府桂冠”显得主观武断。
7.B。
根据“事实上,尽管希望到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总是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前列,但北京从不被认为是一座宜居城市,最突出的问题是水资源的匮乏”可以推断。
A原文是问句,并没有明确。
C原文无据。
D原文是“林之光研究员说,老天府今天的气候困境其实是全球环境难题的缩影。
也有专家认为,宋以后关中盆地“气候变冷”,人们砍伐了更多的林木以燃烧取暖,因此森林资源遭到了更加严重的破坏。
”
三、(9分)
8.A.许,赞同。
9.C.均为“凭”,介词。
A项“之官”的“之”,到,动词;“均之二策”中是“这”,代词。
B均为代词,第一个代“自己”第二个带“你”。
D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假设,“如果”。
10.D.诸葛亮任司隶校尉是在张飞死后。
译文:
诸葛亮字孔明,是琅邪阳都人。
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裔。
他的父亲诸葛圭,字君贡,在汉朝末年担任泰山都丞。
诸葛亮早年死了父亲,叔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及诸葛亮的弟弟到任。
碰上朝廷重新选择朱皓替代诸葛玄。
诸葛选向来和荆州牧刘表有交情,前往投靠他。
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亲身耕种田地,喜欢诵读《梁父吟》。
身高八尺,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当时没有人赞同他。
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元直和诸葛亮关系好,认为确实如此。
当时先主屯兵在新野,徐庶拜见先主,先主很器重他,他对先主说:“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啊,将军难道不愿意见他吗?”先主说:“你和他一起来。
”徐庶说:“这人可以前往拜见,不能委屈他招他来。
将军最好委屈车驾前往拜见他。
”由于这个原因先主于是前往拜访诸葛亮,一共三次前往,才见到。
诸葛亮在作隆中对,先主说:“好啊。
”于是和诸葛亮感情友谊一天天密切。
关羽、张飞等不高兴了,先主对他们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就好像鱼有了水一样。
希望你们不要再说。
”关羽张飞才停止不满。
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也很器重诸葛亮。
刘表听信后妻的话,喜欢小儿子刘琮,对刘琦不满。
刘琦常想同诸葛亮商量保全自己的办法,诸葛亮总是拒绝搪塞,没有给他出主意。
(一天)刘琦于是带诸葛亮在后园游览观赏,一起上高楼,在饮宴中间,刘琦命人移去梯子,趁此对诸葛亮说:“今天上不到天,下不接地,话从你口里出来,进入我的耳朵,可以说吗?”诸葛亮回答说:“你不知道申生在朝内而遭遇危险,重耳在朝外却继承大统吗?”刘琦心中悟出了道理,暗中规划离开州府的主意。
碰上黄祖死,得到机会出外,于是做了江夏太守。
不久刘表去世,刘琮听说曹操来征发,派遣使者请求投降。
先主当时在樊地听说这件事,带着自己的人马向南走,诸葛亮和徐庶一起跟从,为曹操追上打败,抓到徐庶的母亲。
徐庶告别先主而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我本来想和将军一起图谋称霸的大业,凭这胸中的所学。
现在已失去老母,心内已经乱了,对大事没有什么帮助了,请让我从此告别。
”于是到曹操那里。
先主到了夏口,诸葛亮奉命向东吴求救,得到三万水军,一起抗拒曹操。
曹操在赤壁被打败,退军回到邺县。
先主于是收服江南部分地区,用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让他掌管零陵、桂阳、长沙三个郡,调用三郡赋税,来充任军中用度。
成都平定后,用诸葛亮担任军师将军,掌管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