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西师大版学校数学五年级(上)全册教案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P1~3,例1、例2,课堂活动、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景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办法,能正确举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容易实际问题感触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体味转化思想办法在小数乘法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办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积的末尾有0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用具: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爱好,了解同学的学问起点。
1.课件出示主题图
(1)这是小明在暑期拍摄到的照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能解决吗?
(2)抽同学回答,按照情景图列出算式。
1.6×40.52×86 1.95×41
2.观看说说这些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特点?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板书:小数乘整数)
二、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计算办法
1.学习例1:一位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计算的书写算法
我们先来思量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4.2元的西红柿,买6千克要多少元?
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学问来解决呢?
(1)同学尝试解答。
(2)组织同学沟通各自的解法。
预设1:4.2×6表示6个4.2相加,即4.2+4.2+4.2+4.2+4.2=25.2元
预设2:4.2元转化为42角,42×6=252(角),252角就是25.2元
按照学生们的回答,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大家的?
预设①:为什么要把“元”化成“角”来计算呢?他用了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元”化成“角”就是把4.2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
他采纳的是“转化”的办法。
)
预设①: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外,你还能想到用那些办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呢?(4.2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预设①:252是4.2×6的结果吗?那应当把252怎样处理呢?为什么要把252缩小10倍?
比较几种解法,你喜爱那种?为什么?(喜爱把因数扩大成整数来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小结:计算4.2乘6,把4.2扩大10倍,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在竖式中相应板书)
(3)在菜市场里挑选一个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来解决。
同学自由挑选,全班沟通,说出解法。
(4)观看这些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觉了什么?(因数中有一位小数,乘出来的积也是一位小数)(板书)
(5)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归纳: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可以先按整数乘法举行计算,再看因数中的小数位数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一按整数乘,二打小数点)
(6)规范小数乘整数竖式的书写办法(普通:小数乘整数只需要将两个因数的末尾对齐,不需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即时练:9×1.8同学自立完成,注重竖式的对位。
1.8 1.8
×9×9(不对)
2.学习例2:两位小数乘整数
(1)同学自立审题,尝试解答。
(2)展示同学的算法。
(3)计算中你认为要注重什么问题?
预设1:这里的小数位数是两位,不能把小数点点错了。
预设2: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更简便。
三、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晰的地方吗?强调,把新学问转化为以前的旧学问,这就是转化的思想,它能协助我们又快又好的把握学问。
2.试一试17.5×18=(元)
3.议一议: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四、课堂练习
1.课堂活动3页
2.即时练习:练习一1、2、3、4题。
第2课时小数乘整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练习一5~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办法,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
2.通过辨析、订正错误,引导同学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相关的计算法则,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树立自信。
3.培养同学解决容易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同学自己发觉错误、分析错误、提出改进的策略,从而强化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乘积中间有0、末尾有0的笔算竖式。
教具学具:
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揭题
这两天,我们都在讨论与小数有关的乘法。
会算吗?
1.直接写得数。
0.6×3= 2.74×10=52×0.1=
5.3×100=90×0.6=0.004×1000=
8×0.5=10×0.7=2×0.24=
2.自立计算,核对结果。
你错哪题?什么缘由?
问:0.004×1000=是怎么算的?
8×0.5=怎么想?
3.小结(并板书):他把小数先当成整数来乘,再点上小数点。
最后化简。
不仅口算是这样想,其实笔算竖式也是这样写的。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一第5题。
同学自立计算连线,集体纠正。
2.练习一第7题。
同学自立完成后思量。
通过计算你发觉什么?同桌沟通后全班沟通,老师点评总结。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跟着扩大或缩小。
)
3.自立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注重强调单位。
三、解决问题
1.自立完成练习一第8、9、10题。
同学自己读题,仔细分析题意,注重计算的精确性。
2.自立完成练习一第10每2人为一组,合作解决一个问题。
同学小组讨论,小组汇报。
老师加强环保教导
四、全课总结
今日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好的阅历情愿与大家共享?
2.小数乘小数
第1课时小数乘小数(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P6~7例1、2,课堂活动1题,练习二的1、2、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景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办法,能正确举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2.学会用转化的办法解决数知识题,培养同学的探索能力。
3.感触小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办法
教学难点:算理的理解、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用具: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说下面各题积的结果是几位小数。
再口算
0.33×20.9×8 2.3×3
2.一块长方形的地的宽是
3.1米,长12米,这块长方形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问:小数乘整数怎样计算。
二、新知探索
1.学习例1,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办法。
例1:这块黑板长3.1米,宽1.2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读题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
3.1×1.2=
(2)估算结果。
(3)提问:①如何算出精确结果呢?(用“转化为整数”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4)同学小组研究,尝试计算。
(5)抽一生说出计算过程。
(把3.1看成31,原数扩大了10倍,把1.2看成12,原数扩大了10倍,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所以算出积后,要把积缩小100倍)(6)引导同学看书中的虚线框,抽生讲解略。
得出:两个因数分离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要使积不变,就要把
算出的结果缩小100倍。
(板书)
(7)提问:①观看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觉了什么?(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板书)
(8)比较3.1×12和3.1×1.2的计算办法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不同点是3.1×12中惟独一个因数需要转化成整数,而3.1×1.2中有两个因数需要转化成整数。
)
(9)课件出示例1其次问,自立解答后集体讲评。
漆这块黑板,假如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6kg,一共需要油漆多少千克?
3.72×0.6=
2.教学例2,巩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办法。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自立计算。
(2)同学沟通算法。
提问:①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积的小数位数怎样确定。
(同学在小组内研究,再全班沟通)
填空:小数乘小数,先根据()办法算出积,再看(),就从积(),点上小数点。
法则中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小数中的“积”
指的是什么时候的积?
(3)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课件出示)
8.77 2.916.5
×0.9×0.04×0.6
7832916990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P9,课堂活动,对口令。
2.练习二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2课时小数乘小数(二)
教学内容:P7~10,例3、课堂活动第2题以及练习二4、5、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把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办法,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2.经受数学逻辑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逻辑、发觉逻辑的数学能力。
3.运用发觉的数学逻辑解决一些容易的数知识题。
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办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当积的数位不够时,要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探究数学逻辑。
教学用具: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笔算:抽人板演,全班练习。
10.6×2.4 1.42×3.6
提问: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
(小数乘小数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
2.引出课题:这节课继续学习小数乘小数。
(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索
1.学习例3,当积的数位不够时,要用0补位,再确定积的位数的算理
(1)出示0.25×0.14,说说这道题的积是几位小数。
(2)尝试计算
①计算中发觉什么问题?(假如同学说没有发觉问题,则请同学说说是怎样处理的。
假如同学说发觉了问题则让他们说发觉了什么问题)
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能用上一册学的有关小数的学问来解决这个问题吗?(用0补位)
①怎样用0补位呢?(在积的前面添0)
①应当加多少个0?为什么?
同学说明理由后,老师结合同学回答板书竖式。
①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知道了什么?(小数部分差一位,小数部分前面就添1个0;小数部分差两位,小数部分前面就添2个0…小数末尾的0在确定小数点后划去)小结:小数乘小数,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学习试一试,探究逻辑。
(1)出示试一试0.17×0.02=0.43×0.12=0.05×0.25=0.37×0.28=
(2)同学自立计算,抽人板演,集体纠正。
(关注补位)
提问:①观看这些算式的因数和积,你有什么发觉?
(两个因数都小于1,它们的积一定小于1;两个因数都小于1,积比其中随意一个因数小)
(3)指出:这个逻辑可以协助我们对乘积举行估算,并检验运算结果。
3.探究因数大小变化引起积的大小变化的逻辑,
出示9页课堂活动第2题中3.2×0.8和3.2×1.3
(1)同学先估量,再计算。
提问:①把计算出的积与3.2比较,你发觉了什么?
为什么会浮现这个现象?估量与什么有关?(估量与另一个因数有关)(2)把另一个因数换成0.6和2.3,看看你的猜想对不对。
(3)出示0.72×12和1.05×12
用刚才得出的结论猜想这两道算式的积哪个大于12,哪个小于12。
(4)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提问:①你发觉了什么逻辑?
得出:两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比1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数小。
(5)提炼:b>1c>a(a≠0)
a×b=c b<1c<a(a≠0)
b=1c=a(a≠0)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二4题。
(运用逻辑填空)
2.练习二5。
(自立计算)
3.练习二6题。
(运用逻辑推断,然后改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3课时小数乘小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的例4、例5,练习二7~10题。
教学目标:
1.把握小数乘小数的估算办法,小数连乘的运算挨次和计算办法。
2.使同学养成结合详细的生活实际来思量估算办法的习惯,培养同学思维的灵便性。
3.体味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运用发觉的数学逻辑解决一些容易的数知识题。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