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防洪现状与治理规划措施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河道防洪现状与治理规划措施探讨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河道
是城市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彻底改善水质、增强河道防洪能力、促进水系的循环、解决河道现状问题是城市建设中较为重要的部分。
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使得城镇经济均得到良好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种发展形
势下,给我国的水利河道防洪治理工作也带来了全新的要求。
河道防洪治理工作
的质量不仅关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为此,需
要相关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实际河道防洪治理规划工作中需要对环境因素与
水文、地质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对当地情况进行实际勘查之后方可制定出科学合
理的防洪治理规划。
关键词:城市河道;防洪现状;治理规划;措施探讨
引言
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河道的需求也变得丰富起来,城市对于河道
的治理已经远远不局限于城市的运行。
城市河流的自然状态和其他天然河流的状
态应该是没有差别的,都是由水体、河床、河滩以及上下左右的河岸共同组成的。
但是,又由于城市的河流要考虑到用地、排洪、给排水等多方面的要素,大部分
的河流都是经过人工改造形成的,因此城市河道系统应具有防洪排水、景观文化
等基本功能。
1有关城市防洪河道生态护岸的一些设计理念
1.1符合生态护岸工程设计的基本化需求
在设计进程中,应立足于护岸建设的生态性、亲水性和安全性的基础前提之上,同时统筹兼顾工程投资的效益。
一方面,加强相关技术指标的工程建设,为
使施工有序高效地进行,也需要进一步保障河道周边设施的完善,尽可能地降低
人为施工改造的力度。
另一方面,为使城市的防洪河道周边两岸达到较为柔顺的
特性,需以可渗透性作为设计之初的基底,最大程度上呈现设计最佳效果,使河
道堤岸景观也更为和谐。
1.2符合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修复的功能化需求
对于城市防洪河道的生态护岸而言,水和泥沙,是构成城市生态护岸的重要
条件;泥沙和水,同时也是河道内各种各样动植物和水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
城市防洪河道中,不免也会渗入一些水生物体,因此,加强整个河道的生态系统
建设尤为重要。
在河岸被衬砌之后,设计之初考虑到这一因素,所以在具体的施
工实践中,还需要结合相关的水文定位来加以分析。
这样一来,才能避免因阻断
而河道内动植物和河流间生态不循环的困扰。
还有一步值得留意的是,城市的防
洪河道的生态护岸建设,最终也是为了协调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
所以,注重对
河流生态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尽可能使用不含重大防腐剂和其他化学强氧化制
剂的材料,选用绿色健康、环保清洁的材料,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2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介绍
2.1城市河道防洪排水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城市河道防洪的情况就是整个城市防洪的情况,如果
一个城市连最基础的河道防洪都没有做好,那么这个城市的防洪也就无从谈起。
从城市发展的理念来分析,城市河道不仅仅要对于过境的洪水进行有效排出,还
需要对于流域范围内的标准降水进行容纳。
因此,城市河道的排水能力要满足城
市的防洪标准,及时修正汛期河道的水位和流量,保证城市的水容量安全。
2.2城市河道景观文化功能
城市河道景观文化功能通俗意义上来讲,就是看环境的优美程度,看河道与
周围建筑设施的融合程度,看河道自身的美化程度。
更深层次,则是要看城市河
道有没有文化的内涵以及从人体各个感觉来着手设计建造。
2.3城市河道生态环境功能
城市河道的景观结构类型归属于廊道,是上下游营养运输和污染物转移的重
要通道。
另外,滨水地区也是城市生态敏感带,应该对植被群落的生态功能引起
更多的重视,尤其是给各种软体的动物、鱼类、爬行动物等提供栖息的场所。
2.4雨洪利用功能
之前建造的河道大都没有对雨洪作用进行专门的设计或者建造,这是因为在
当时,人们还没有对雨洪进行利用的意识。
而现在,雨洪作用已经成为了建设城
市河道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可以说,现在建造的河道百分之九十以上都会将河
道的雨洪作用容纳进河道的整体设计。
洪水已经从可怕的自然灾害而逐渐转变成
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资源。
3城市河道治理的关键
3.1郊野型水系景观设计
特点:水系两岸用地空间宽敞,周边主要为山体、农田、散布自建民居等,
水系两侧绿地空间宽裕,为城市与郊区发展过渡区域;功能定位:城市生态格局、城市旅游、城市休闲游憩空间;发展策略:生态型水系两岸多为开发程度较低区域,生态基底良好,通过恢复自然原生型景观形式,丰富植物群落,维护生物多
样性,布置生态休闲、娱乐空间,适当增加休闲旅游设施,营造城市周边生态休
闲和旅游场所;主要措施:结合该类型水系两岸空间宽裕的优势以及生态驳岸的
特点,建设结合性驳岸形式或生态型驳岸,植物种植形式以灌木和大草坪为主,
且建设生态滞留带,保障郊野型水系水质,适当增加休闲旅游设施,建设城市郊
野滨水公共绿地空间。
3.2加强河道护岸工作
当发生洪涝灾害时,洪水会对河岸进行强有力的冲击,因此为了提高防洪堤
岸的稳定性,要做好河道护岸工程。
目前,河道护岸主要有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两种。
其中,结构性护岸又可以分为坡式和墙式两种。
坡式护岸是在护岸的上半部
分主要采用混凝土、水泥、土工织物等作为材料,在护岸的下半部分主要采用抛
石和混凝土块等作为材料的护岸形式。
坡式护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护岸方式,具
有较好的护岸效果。
而墙式护岸则是通过混凝土、浆砌石等作为主要护岸材料形
成的护岸形式。
非结构性护岸和结构性护岸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包括生物工程护岸和自然护
岸两种形式。
其中,生物工程护岸主要通过形成植被达到防洪的目的,需要注意
的是在植被没有形成的时候,要用大米草、稻草等能够进行降解的材料作为护岸
材料,并将这些材料铺设在护岸的表面,防止土粒的遗失。
自然护岸主要通过人
工营造的自然沙滩、卵石滩等起到防洪效果。
3.3统水与生态城市建设关系的总体思考也应做到全面
首先,遵循河流生态理念,破除河道“三面光”。
将采用河堤透水的先进的技
术形式,建设完善的河流水生态循环系统,并且综合考虑一系列工作,如保洁、
补水、防洪、治污、绿化、美化等,共同维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
对于已建
成的河道,将尽可能地恢复河道周围的景观生态,对河道进行分段设闸,利用河
道槽蓄洪水,保持景观水面,打造亲水型的、具有现代化人文气息的生态堤、生
态河,让河流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时,有效地实施排污许可,以防止形成新的河流污染。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对于河道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满足其原有的所有性能,还需要在留有“靓丽的外表”,既要实用也要中看。
因此,在对于城市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实际作用,更要考虑其景观效果、可持续性等等要素。
参考文献:
[1]翟京召.县城新区河道生态水系建设[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46(09):5-6.
[2]顾竹琣,陈夷萍,冯嘉萍,曹刚,李飞鹏,毛凌晨,陶红.城市河道底泥基于固化/稳定化处置技术的发展瓶颈与可持续利用途径[J/OL].净水技术,2017,(06):22-29(2017-06-23).
[3]王三生.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观生态模式探索[J].珠江水运,2016,(10):72-73.
[4]李龙,田鹏祥,郭婷婷.城市河道治理与生态景观建设探析[J].科技信息,2014,(02):280-281.
[5]孟琳琳.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景观生态模式[J].人民黄河,2013,35(11):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