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标点击】
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结论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观察课本P2中的两图,思考两种细胞
生活的环境有何不同?何为体液?体
液与血液是否是一个概念?仔细观察
课本P3中的图1-1,思考组织液、血
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何为内环境?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液体统称为体
液。

__________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动脉
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许
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____。

组织
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
__________。

__________是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
的环境。

少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
淋巴液,也叫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
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叫做
__________。

细胞外液的成分认真分析课本P4的血浆的化学组成表
及图1-2,总结血浆的主要成分,进
而思考细胞外液的成分。

思考血浆与组
织液、淋巴的成分有何不同?血浆中90%是__________,其余10%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的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__________含量很少。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为什么医院给病人输血时必须使用
生理盐水?
2.为什么红细胞放在清水或者浓度较
高的以及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的
情况都无法正常生存?
3.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胞的生
存?何为渗透压?为什么细胞外液的
渗透压能够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
4.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为什么血
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
5.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
少度?
所谓溶液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溶液中__________。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
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
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
__________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
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正常人的血浆pH为
__________,其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
__________有关。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
在__________左右。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通过观察课本P5图1-3思考细胞与内
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是如何进行的?而
结合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内环境
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
的?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


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
__________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
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2、例题精析
〖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

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 A
〖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

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组织液的生成增多,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成人体下肢肿胀。

答案:B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A.Fe2+ B.K+ C.Na+ D.Ca2+
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A.组织液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
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
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
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和体液?? ?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9.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

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H2CO3/NaHCO3这对缓冲物质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这一反应会使乳酸原有的电离平衡发生什么变化?
(2)这些变化具有什么生理意义?你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拓展题
10.从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种鼠种,选出数量、重量、年龄相同的鼠用于实验,研究其渗透调节功能,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喂给等量食物,但不喂水,实验结果如下表
物种A 物种B
代谢得到的水分81 80
蒸发失去的水分90 168
粪便含水量 2 20
(1)哪一种鼠生活在干燥环境中?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鼠得到水分的一种代谢方式:
(3)指出两种由于蒸发失水的途径:
(4)一段时间后,A、B的生存状况如何?
第二课时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标点击】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总结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在非典时期,我们每天都要测
好几次体温,早上、中午、晚
上的体温是否相同?你周围的
同学的体温是否相同?大致相
差多少?何为稳态?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的。

生理学家把正常机
体通过__________,使各个器官、系统__________,共同维持
内环境的__________叫做稳态。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认真观察课本P8图1-4思考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
能保持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
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
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
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
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__________时,
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在什么情况下葡萄糖才能够正
常分解提供能量?在何种情况
下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_____________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例题精析
〖例1〗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A.氧浓度较低
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
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解析:海水的浓度高,海产鱼类长期适应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如在淡水中生活,细胞就会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答案:B
〖例2〗(2003年上海)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解析: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患肠胃炎的病人,典型的症状是腹泻,此时消化道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导致人体内缺水,因此要给病人输液补充水分,输液时要给病人输生理盐水,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

答案:C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pHD.渗透压
2.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5、“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
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
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的调节。

C、对的,因为血液中应有适量的CO2作为调节呼吸作用的物质
D、对的,因为纯氧会使身体细胞的氧化作用太剧烈,而无法维持恒定性
6、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拓展题
8、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

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的研究表明,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并找到了“多巴”作为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卡尔松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现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

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来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一)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二)实验步骤:
(1)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A 、B 两组。

(2)A 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B 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随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3)继续实验:A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B 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三)预测实验结果:
A 组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组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幼嫩叶片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实验。

材料:如图所示健康植物若干,不含(或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步骤:第一步: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去除顶芽,分别标号甲、乙。

第二步: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C 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

第三步: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C 的情况。

问题: ⑴实验中去掉顶芽有无道理?为什么? 该同学用叶片C 作研究对象有无不当?为什么? ⑵如对不当之处作了修改,该同学可能得到的实验现 ⑶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如何完善设计?
单元过关训练(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
A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血液
D .淋巴液 2、人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纤维蛋白原
B .激素
C .纤维素
D .淋巴细胞
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 A .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减少 C .组织液增加 D .淋巴减少
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来维持的
B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5、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6、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 .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C .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D .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7、在静脉毛细血管端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氧气浓度依次为( )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8、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水肿,这是因为( ) A .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B .组织液回渗速度降低 C .淋巴生成率降低 D .淋巴循环受阻 9、下列细胞中,能在组织液中游走的是( ) A .红细胞 B .脂肪细胞 C .白细胞 D .精子
A 叶柄
叶片 C
B
10、内环境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并用于有氧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 ) A .2层 B .4层 C .6层 D .8层
11、原生动物从水中摄取氧气的方式是( )
A .主动运输
B .协助扩散
C .自由扩散
D .通过鳃结构
12、下图中A-D的体温调节中,哪一途径表示人体持续生活在过冷环境中,并可能导致死亡( ) 13、人体内,对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 A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 .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 C .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14、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其存在的内环境是( ) A .细胞外液和血浆 B .血浆和组织液 C .组织液和淋巴 D .细胞外液和组织液
15、高等动物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A .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 .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 .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D .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16、关于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就是体液 B .内环境就是细胞内液
C .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血液和淋巴
D .内环境是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17、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 .血红蛋白 B .葡萄糖 C .二氧化碳和氧 D .氨基酸 18、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
A .体液
B .细胞内液
C .组织液
D .细胞外液
19、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是( ) A .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 .通过呼吸、泌尿、消化和循环系统直接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 .通过内环境和外界环境之间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D .通过内环境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0、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营养成分( ) A .血液 B .血浆 C .淋巴 D .组织液 21、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 )
A .血液和组织液
B .组织液和淋巴
C .淋巴和血液
D .血浆 22、下列可以直接相互转化的是( )
A .血浆和组织液
B .血浆和淋巴
C .淋巴和组织液
D .肝细胞内液和血浆 23、毛细淋巴管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 ) A .淋巴 B .组织液 C .血浆 D .淋巴和组织液
24、医学上用0.9%NaCl 溶液给病人输液,对其用途科学的解释是( ) A .为病人消毒 B .给病人提供营养 C .给病人补充水分 D .维持细胞渗透压 25、胃肠中的液体属于( )
A .机体外环境
B .机体内环境
C .细胞外液
D .细胞内液 26、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胳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 ) A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肌细胞 B .淋巴→血浆→组织液→肌细胞 C .血浆→淋巴→组织液→肌细胞
人体正常 体温
体温降低 体温升高 新陈代谢速率增加 A 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B 新陈代谢速率增加 C
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D
细胞外液 D .淋巴→组织液→肌细胞
27、人体皮肤表皮细胞获得氧气是直接从( ) A .周围的空气中得到 B .周围的水中得到的 C .组织液中得到 D .血浆中得到 28、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细胞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主要内环境是( ) ①血浆 ②淋巴 ③组织液
A .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 D.③②①③
29、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 A .淋巴液 B .组织液 C .血浆 D .唾液 30、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 .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D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
31、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
A .K +
B .Na +
C .cl -
D .Na +和cl - 32、 ) A B C D
33、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 .精子进入输卵管内 B .牛奶被饮入胃中
C .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 .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34、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应多喝( )
A .盐汽水
B .核酸型饮料
C .蛋白型饮料
D .纯净水 35、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A .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 .使体液的pH 保持相对稳定
C .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非选择题
36、下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有(填标号) ; (2)图中[1]的直接内环境是[ ] ;
(3)在正常情况下,图中[ ] 中的CO 2浓度最高。

(4)[2]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内有“缓冲物质”使pH 保持在7.35~7.45之间,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__________和相应的一种__________组成,请写出其中的两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血浆和组织液之间隔着__________壁,淋巴和组织液之间隔着__________管壁。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 。

38、所谓溶液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溶液浓度越__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越__________,溶液渗透压越__________。

血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39、下图是人体对无机盐的摄入、吸收和排出途径图,请根据图回答: 食物 ①
皮肤 ② 体外

胃肠道细胞
饮料肾尿

(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具体内容是:① 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

(2)消化道吸收无机盐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胃肠道的无机盐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排除体外。

(4)内环境中的无机盐通过皮肤的汗腺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排出体外。

(5)人在高温作业时,体内盐分随汗液大量排出,由于体内缺乏盐分,会出现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现象。

40、内环境稳态是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__________、__________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__________对人体的稳态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__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1、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使各个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标点击】
学习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重难点:1、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解释人脑的高级功能。

3、阐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自主探究】
1、学海导航:
知识点观察与思考归纳与讨论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思考以下问
题:1.一个神
经元细胞包括
哪些部分?神
经元、神经纤维
与神经之间的
关系是什么?
2.反射弧由几部分
组成?
3.一个完整的反射
活动至少需要几个
神经元?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指在_________
的参与下,人体或动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2)反射的种类分:
(3)反射弧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

(4)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
胞,由变
为的过程。

(5)结构:细胞体
突起外包髓鞘叫
功能:受刺激产生并传导。

画神经元结构模式图:
兴奋的传导在















观察神经冲动传导
的模式图,思考: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的特点
①静息电位:膜内为,膜外为
②动作电位:兴奋时膜内为,膜外为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该
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
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流向。

从而形成了局
部。

③特点:向传导;性;相对不疲劳性。

画出突触的亚显微
结构模式图:
①突触的结构包括
几部分?如何传递
兴奋?
②兴奋在神经细胞
间的传递的特点是
什么?
①突触前膜
突触
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鞘经过多次分枝,最
后。

突触小体内含有大量的突触小
泡,内含。

传递过程:神经冲动通过传导到小体,其内的
释放到通过扩散作用与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
发,即引发,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这样,兴奋就
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
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释放,然后,作用于,因
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

能量变化:电能_____ _______
②特点:向传递,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
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或,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分



观察课本2-5各级
中枢示意图思考:各
组成部分的功能。

下丘脑:。

大脑皮层:。

脑干:。

小脑:。

脊髓:。








观察课本2-6人类
大脑皮层(左半球侧
面)的言语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区受损伤时,引起运动性失语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区受损伤时,引起听觉性失语症
视觉语言中枢:阅读文字,书写语言中枢:书写文字。

人脑的功能:。

2、例题精析:
〖例1〗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是通过电信号传导,二是可以双向传导;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则是通过突触这一结构传导的,电信号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到突触后膜,从而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的释放是单向的,所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即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答案:A
〖例2〗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