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课例实录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课例实录与反思
课堂实录:
教学年级:初二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歌唱课,以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发展学生音乐思维为指导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及表现音乐的机会。

主要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展开教学,运用识读乐谱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到歌曲的节奏特点,写出节奏型并拍打节奏,有针对性的解决学习难点;运用了柯达伊手势教学法进行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轻声、高位置演唱歌曲;运用听唱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唱歌曲;运用对比的方法,以问答方式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判断,并进一步通过模仿小提琴的音色,指导学生更好地演唱歌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表达真挚的友谊和惜别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柯达伊教学法和演唱、比较、模仿的方式,表现作品。

3、知识与技能:掌握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节奏特点,运用轻声、高位置演唱歌曲。

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友谊地久天长》,析辨歌曲的演唱形式和音色。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掌握头腔共鸣的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弱起和附点节奏的准确把握及通过识读乐谱掌握正确的换气位置。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次相聚和离别,我们将一起度过初中的三年,再过一年,你们会升入不同的高中,也许有的人会分开,但是我们拥有的友谊,是永远不会令人忘怀的。

如果用一首歌来表达我们之间的美好回忆,我会用《友谊地久天长》,今天,也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首歌曲。

(板书《友谊地久天长》)
教师简介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又名为《过去的好时光》是一首苏格兰民
歌。

1940年拍摄的影片《魂断蓝桥》将此曲改编为插曲,使这首歌很快闻名于世界,并成朋友离别时演唱的经典曲目。

二、学唱歌曲,掌握歌曲节奏特点
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教师: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节奏特点?
学生:童声合唱
教师:“歌曲的节奏特点”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把歌曲的每个乐句对比来看,找一找。

学生:每一乐句的节奏基本一致。

教师:能写出基本的节奏吗?
学生:2/4 x ︱ x﹒x x x ︱ x﹒x x x ︱ x﹒x x x ︱x﹒
教师:能把这条节奏拍出来吗?
学生甲和学生乙分别拍打节奏。

教师:请同学们听一听谁拍打的节奏正确?
全班一起拍打这条节奏。

(目的:此节奏贯穿歌曲的始终,所以先练习为正确的演唱歌曲做铺垫。

)教师: 这首歌不仅节奏、旋律耐人寻味,歌词写得也很真挚感人,我为大家演唱一遍。

教师范唱歌曲。

教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做一个发声练习。

老师运用柯达伊手势指挥学生演唱音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发声位置演唱。

全班同学跟钢琴试唱歌谱,熟悉歌谱后用“lu”音轻声哼唱旋律,找到头腔共鸣,提醒学生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演唱状态。

之后,学生加词演唱歌曲,第一遍演唱时,开头的弱起小节师生一起数拍进入,教师提示学生提前唤气。

教师:歌曲每个乐句表达了什么内容,用什么表情记号去演唱?
学生讨论:歌曲第一、二句旋律平稳,是作者对曾经美好时光的回忆,抒发了对友人的缠绵、真挚的情感,用中弱演唱。

后面的两个乐句,是对朋友间友谊的赞颂,演唱时力度逐渐渐强。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三、对比欣赏不同版本的《友谊地久天长》
教师播放四重唱版的《友谊地久天长》,设问: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风格?
学生:四重唱,美声唱法
教师播放小提琴演奏《友谊地久天长》片段,设问:用语言形容小提琴的音色?
学生:连贯的,很富于歌唱性,像人声的演唱。

教师:小提琴的音色最为接近人声。

请同学们模仿小提琴音色演唱歌曲。

学生模仿小提琴的音色,连贯的演唱歌曲,流露出对朋友间真诚的友谊与彼此的依恋。

教师播放安德列·里奥小提琴演奏的《友谊地久天长》,介绍:在苏格兰,人们唱这首歌曲时,还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边歌边舞的演唱方式,围成一个圈,每个人两臂交叉握着旁边人的手,随音乐的节奏边歌边舞。

引导学生课下思考:为歌曲《友谊地久天长》设计适合的演绎方式。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唱了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让我们珍惜拥有,珍惜这三年的同窗情!祝愿我们大家的友谊都能天长地久!
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音乐课要以音乐为本。

歌唱教学是音乐课中最基本的音乐活动,我们应该利用每一次歌唱教学,教给学生基本的音乐歌唱技能和学习歌唱的方法。

吴斌老师在“全国中小学课堂唱歌教学展示与研讨会”的总结发言指出:聆听、模仿、重复是唱会歌的重要途径,对于唱歌来讲,多听非常重要,唱会歌主要靠听。

本节课是一节歌唱课,我也是这样进行设计的。

第一,这节课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唱歌。

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动力。

多听,不仅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歌唱的愿望和激情,还会在歌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方面获得启示。

本节课针对一首歌曲,通过教师范唱、对比聆听歌曲的不同版本,使学生不断进行艺术积累,并在模仿中学习歌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表演能力。

第二,从教学过程来说,教学环节流畅。

导入环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
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新授歌曲的部分,根据过程的需要,适当的选择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对乐谱的识读,引导学生找出歌曲的节奏特点,写出基本节奏型并拍打,顺利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以听唱法为主,有变化地创造多听音乐作品的环境。

在学生对旋律有一定的印象后,采用视唱法,演唱歌曲旋律,之后又让学生随钢琴用“lu”音演唱歌曲。

这样的设计意在对学生歌唱技能的要求,即对学生歌唱生理状态的调动、声音位置的统一等。

通过模仿小提琴音色的方式,更好的表现歌曲的连贯性,在此基础上欣赏表演唱,了解苏格兰人演绎友谊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提升学生对歌唱审美的判断能力。

第三,加强唱歌技能的指导。

初中音乐课,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位置和气息等技能,是唱歌的必要基础。

首先,我运用柯达伊手势教学法进行发声练习。

之后,在教学中将其融在演唱的过程中,并引导学生用“lu”音演唱歌曲的旋律,体会轻声、高位置的歌唱方法。

在表现音乐情感、塑造音乐艺术形象上作了努力,引导学生了解、欣赏苏格兰人独特的演绎方式,进一步升华对歌曲情绪的体验,使表现音乐情感与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关系。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音乐课的肯定之处。

但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改正的:在课的设计上有些内容还需要思考:学生的活动虽然设计的较为丰富,但是在调动学生的演唱情绪和表现欲望上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情绪表现音乐的情感?在欣赏表演唱之后,如能引导学生在歌唱的同时也配上动作,可能会更好的调动学生演唱的情绪,把学生的情感表达推向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