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2020年秋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线作业考核
东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离线考核参考答案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质
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事物的质是客观的。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事物的质往往是多方面的。

事物的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通过属性表现出来。

属性就是一事物与他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来的质。

2、真理
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5、生态文明
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要回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原理的内容。

答:(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中相互联系的两个不伺阶段,在内容、形式和特点上都有质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凭借感官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的、片面的、外部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它们是同一个认识发展过程中彼此相互联系着的两个认识阶段,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辩证的统一。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依赖: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也就没有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本身的特点,决定它必须进一步深化,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所以它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渗透。

在人们的认识中,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在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2、简要回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答:矛盾的同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联为一体,互为条件,使对立面在相互依存的同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吸引,在斗争中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贯穿于事物量变和质变的整个过程中。

第一,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发生变化;第二,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斗争性实现事物的质变,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的分解和新的矛盾统一体的产生。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答:(1)必须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其中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是统一战线的领导力量。

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工农联盟,一个是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团结的一部分非劳动者阶级、阶层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但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力量。

(2)必须进行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武装斗争的主要组织是军队。

军队必须由共产党领导。

4、如何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的阶段性特征。

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1)必须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2)必须清醒认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

(3)必须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机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5、概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答: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在党的十三大之前,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国情来加以把握。

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论述你对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作为人民群众代言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其优良传统作风。

从中外的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史来看,坚持群众路线,与群众鱼水相依,就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无产阶级政党就保持先进性和活力,远离群众路线,脱离了人民群众,就脱离了历史的主体,甚至脱离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无产阶级政党就落后
与僵化,甚至滑向危险的边缘。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一直贯彻群众路线,以此来实现自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请阐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之所以是过渡性质的社会,是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但是又不同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所以,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建国以后,我国在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后,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指导下,胜利地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