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析例题井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一
某井组由1口注水井和2口采油井组成,2007年6月测得注水井静压为16.4MPa 、流压为18.4MPa 。
一、根据现有资料列出数据表和相应图幅(共25分)
A 井2007年7月示功图
A 井2008年6月示功图
1、根据以上数据表,对这个井组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列表对比(10分)
2、画出注水井注水曲线(日注水、油压、泵压)(15分)
二、数据计算、对比分析找出问题(共50分)
1、根据数据计算(20分)
⑴计算2007年6月份的吸水指数(5分)
⑵计算2007年6月份的视吸水指数(5分)
⑶计算采油A井2008年3月份的采液指数(5分)
⑷计算采油A井2008年3月份的采油指数(5分)
2、对比分析,找出问题(35分)
⑴、注水井什么数据发生了变化?(5分)
⑵、注水井数据发生变化可能有哪些原因?(10分)
⑷、采油井什么数据发生了变化?(10分)
采油井A:
采油井B:
⑸、采油井数据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落实?(10分)
采油井A:
采油井B:
三、根据目前生产状况,提出下步措施建议(共20分)
练习一 参考答案
一根据现有资料列出数据表和相应图幅(共25分)
1、根据以上数据表,对这个井组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列表对比(10分)
2、画出注水井注水曲线(日注水、油压、泵压)(15分)
二、数据计算、对比分析找出问题 (共55分) 1、根据数据计算(20分)
⑴、2007年6月份的吸水指数=日注水量/注水压差=96/(18.4-16.4)= 48.0 (m 3/d.MPa) (5分) ⑵、2007年6月份的视吸水指数=日注水量/注水压力=96/10.1=9.5 (m 3 /d.MPa) (5分)
⑶、2008年3月份A 井的采液指数=日产液量/生产压差=83/(11.0-5.6)=15.3 (/td.MPa) (5分) ⑷、2008年3月份A 井的采油指数=日产油量/生产压差=4.7/(11.0-5.6)=0.87 (t/d.MPa)(5分) 2、对比分析,找出问题
(35分) ⑴、注水井什么数据发生了变化? (5分) 油压下降;注水量上升
(5分)。
⑵、注水井数据发生变化可能有哪些原因? (只要答出3点即可)(15分) ①、水嘴或滤网堵塞刺大 (5分); ②、封隔失效 (5分);
10.012.014.0泵压(MPa)
8
1012
油
压
( MPa )
50
1001502007.6
7891011122008.123456
日注
水(m 3)
③、固井质量差油层窜槽(5分)。
⑷、采油井什么数据发生了变化?(10分)
采油井A:产液、含水、静压、流压和液面上升(3分);产油下降(2分)。
采油井B:含水、静压、流压和液面上升(3分);产液、产油下降(2分)。
⑸、采油井数据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落实?(10分)
采油井A:示功图由供液不足到正常(3分)。
注水井的注水量上升(2分)。
采油井B:主要原因可能是泵况变差(3分),测示功图落实泵况(2分)。
三、根据目前生产状况,提出下步措施建议(共20分)
①、测指示曲线,水嘴刺大。
则重新测试;(5分)
②、验封,封隔失效。
则作业;(5分)
③、固井质量差油层窜槽。
则化堵,停注;(5分)
④、采油井B:如果是泵况变差,则检泵。
(5分)
练习二
为了试验一个新发现纯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在该油藏中部开辟了一个注采井距300m 的五点法井组(见图所示),钻井证实,井组所在区油层相当均质,5口井的油层厚度均为10m ,孔隙度0.25,含油饱和度70%,渗透率500md ,原油性质:密度0.90,体积系数1.10,饱和压力9.0MPa ,原始油藏压力10MPa ,地层水密度1.0,体积系数1.0。
注水开发,各井2000年7月1日投产,生产数据见表1。
请解答下列问题(必须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 1、该试验井组的地质储量是多少(104t )?
2、一年半的生产,该井组的采出程度和累计注采比?
3、从动态数据看,该井组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4、采用那些测试技术判断落实存在的问题?
5、提出改善该井组的措施意见。
A
练习二
答案:
1、该五点井组的地质储量:
N =100AhфS oiρo/B o
=100×0.18×10×0.25×0.72×0.91/1.1
=25.8×104t
2、该井组的采出程度=产油量/地质储量×100
=7.60/25.8×100%=29.5%
累积注出量=(9.28-7.6/0.9)+(7.6/0.9)×1.1=10.13
累积注采比=8.65/10.13=0.85
3、该井组可能存在的问题:
①B井可能有堵塞或举升故障
②D井与注入井不连通,可能有断层存在。
4、判断问题的测试技术
对B井:
①测液面深度了解举升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如正常则排除举升故障。
②测压力恢复,求得井的表皮系数,如表皮系数大,可证实有堵塞
对D井:
作干扰试井,判断M井与D井的连通情况或探边试井。
5改善该井组开发效果的措施:
对B井:
①如为举升设备问题,则检泵
②如堵塞,则进行解堵措施
练习三
一个小油藏,无边底水及原生气顶存在,由一个注水井组控制,生产层位是Y10层。
井组中间一口注水井M,周围均匀分布着三口采油井(A、B、C),注水井与采油井的距离
为350米。
注水井M于2001年4月1日投注,采油井A、B、C的投产日期分别是2001年1月1日、2001年2月1日、2001年3月1日。
有关静、动态数据见表。
请解答如下问题(必须给出计算过程或计算公式):
1.用容积法计算这个井组的石油地质储量,并算出可采储量。
2.算出2001年的采油速度,2001年底的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3.计算2001年12月的注采比,累计注采比。
4.计算地下存水率、水驱指数。
5.计算2001年12月的平均采液强度、采油强度及注水强度。
6.计算该井组2001年初到2001年未的含水上升率。
7.用2001年11、12两个月的产量数据算出油井C月对月的实际递减率。
8.该井组中,油井A从注水那个月算起到见效时(见效的那个月也算上)的注水见效时间为几个月,主要见效特征有哪些?
9.油井C于2001年7月1日开始见到注入水,请由此计算从注水井M到采油井C 地下油水前沿的推进速度。
10.该井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请提出进一步改善该井组开发效果的主要措
井组动态参数
井组动态参数
练习三 答案:
1、石油地质储量
万吨47075
.185
.07.017.0105.01001000=⨯⨯⨯⨯⨯==
oi oi B S Ah N ρφ
可采储量 万吨8.184.047=⨯==R R NE N 2、%55.2%10047
1972.1%100=⨯=⨯=地质储量
年采油量采油速度
%55.2%1008
.181972
.1%100=⨯=⨯=
地质储量累积采油地质储量采出程度R
%37.6%1008
.181972
.1%100=⨯=⨯=
可采储量累积产油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3、77.0245
85.0/075.111101271
=+⨯=
月注采比
73.0642
85.0/075.11197211520
=+⨯=
地下累积注采比
34293m -=地下亏空
4、94.011520
64211520=-=存水率
91.011972
642
11520=-=
水驱指数
5、m d m ./510
50123==月的平均采液强度
m d m ./58.310
8
.353==
平均采油强度 6、%41.6%10047
/0395.01972.1%
0%8.15=⨯--=
)(率年初到年末的含水上升
7、%3.15%100490
415
490=⨯-=际递减率最后两个月的月对月实
采油井C
8、采油井A 见效时间为4个月,见效特征是:地层压力上升,动液面上升,产液量、产油量上升,含水稳定。
9、d m C /8.391/350==地下油水前沿推进速度油井 10、该井组目前存在三个主要问题:
①、该井组注采不平衡,累积注采比小于1;
②、油井C含水上升速度太快;
③、油井B地层有堵塞现象。
下步主要措施:
①、平衡井组注采关系,适当提高注水井M的注水量;
②、控制油井C的采液强度;
③、对油井B采取解堵措施。
练习四
某七点法面积注采井组,原油密度0.86,原油体积系数为1.13,生产井的原始地层压力分别是:A井为9.5MPa,B井为9.4 MPa,C井为10.0 MPa,生产动态数据及注水数
A 井2007年6月示功图
A 井2006年12月示功图
注 水 数 据 表
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和分析下列问题:
一、计算(要写出计算公式和过程,只有答案不给分,精确到0.1, 共38分) 1、计算C 井2007年6月的平均沉没度。
(5分)
2、计算B 井2006年12月总压差和与2007年6月的生产压差。
(10分)
3、计算A 井的理论排量及2007年6月份的泵效。
(10分)
4、计算B 井2007年6月的采液指数。
(5分)
5、井组2007年6月的注采比。
(8分)
C 井2007年6月示功图
C 井2006年12月示功图
二、根据示功图判断A井和B井泵的工作状况(20分)
1、判断A井的工作状况(10分)
A井2006年12月示功图:
A井2007年6月示功图:
2、判断C井的工作状况(10分)
C井2006年12月示功图:
C井2007年6月示功图:
、分析本井组存在的主要问题(25分)
1、A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说明判断依据。
(10分)
2、C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说明判断依据。
(10分)
3、B井为什么换泵后油层压力还能够保持稳定?(5分)
四、提出下步措施意见(17分)
练习四
参考答案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和分析下列问题:
一、计算(要写出计算公式和过程,只有答案不给分,精确到0.1,共38分)
1、计算C井2007年6月的平均沉没度。
(5分)
2007年6月平均沉没度=泵深-动液面=1063-267 =796 m
(2分)(2分)(1分)
2、计算B井2006年12月总压差和与2007年6月的生产压差。
(10分)
2006年12月总压差=2006年12月的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9.4-9.5 = -0.1(MPa)
(2分)(2分)(1分)2007年6月的生产压差=地层压力-流压=9.3-3.2 =6.1 (MPa)
(2分)(2分)(1分)
动态分析试题-63
3、计算A井的理论排量及2007年6月份的泵效(列出标准公式)。
(10分)
A井的理论排量Q = K ×S ×n=2.19 ×3 ×9 = 59.13(m3)
(2分)(2分)(1分)
泵效η= Q实际/ Q理论×100%=(2 / 0.86 + 24) / 59.13 = 44.53 %
(2分)(2分)(1分)
4、计算B井2007年6月的采液指数。
(5分)
2007年6月总压差=2007年6月的产液量/产生压差=113/(9.3-3.2)=18.52(t/d.MPa)
(2分)(2分)(1分)
5、井组2007年6月的注采比。
(列出标准公式)(8分)
2007年6月注采比=6月注入地下体积/ 6月采出地下体积=213 /〔30×1.13/0.86 +(160-30)〕
(2分)(4分)
=213/169.3 =1.26
(2分)
二、根据示功图判断A井和B井泵的工作状况(20分)
1、判断A井的工作状况(10分)
A井2006年12月示功图:泵工作正常;(5分)
A井2007年6月示功图:泵受气体影响,供液不足。
(5分)
2、判断C井的工作状况(10分)
C井2006年12月示功图:泵工作正常;(5分)
C井2007年6月示功图:固定凡尔漏失。
(5分)
三、分析本井组存在的主要问题(25分)
1、A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说明判断依据。
(10分)
A井主要问题是油层污染严重。
判断依据是示功图从正常到供液不足,产液和液面下降,静压上升。
(5分)(5分)
2、C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说明判断依据。
(10分)
C井主要问题是泵况变差。
判断依据是示功图从正常到漏失,产液下降,液面和静压上升。
(5分)(5分)
3、B井为什么换泵后油层压力还能够保持稳定?(5分)
主要是C井第三层段注水量提高。
四、提出下步措施意见(17分)
1、对A井先热洗,然后进行酸化或压裂解堵。
(4分)(5分)
2、对C井先热洗,然后上报检泵。
(4分)(4分)
练习五
某油藏于1973年投产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在断层附近有一个井组由1口注水井(A ),3口油井(B 、C 、D )组成(见图所示),各边井的距离为300m 。
4口井油层平均厚度为30m ,孔隙度0.25,含油饱和度75%,渗透率4.0μm 2,原油性质:密度0.85,体积系数1.31,饱和压力10.69MPa ,原始油藏压力11.5MPa ,地层水密度1.0,体积系数1.0。
生产数据见表1。
井组开发生产数据表1
根据以上图表,请解答下列问题(必须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
1、该试验井组的地质储量是多少(104t)?(20分)
2、2004年底,该井组的采出程度和累计注采比?(10分)
3、2004年自然递减率?(10分)
4、哪口井主要反映的是层间问题?(5分)应采取什么措施?(5分)
哪口井主要反映的是平面问题?(5分)应采取什么措施?(5分)
5、若C井可调整,则采用什么措施?在措施实施之前,还应采用什么测试技术,录取哪些必要资料?(20分)
6、对A井如何进行调整?在调整之前,还应测什么资料?(20分)
练习五
参考答案
根据以上图表,请解答下列问题(必须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
1、该试验井组的地质储量是多少(104t)?(20分)
N =100AhфS oiρo/B o=面积×有效厚度×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原油密度/体积系数=100×0.3×0.3×30×0.25×0.75×0.85/1.31=32.8×104t
2、2004年底,该井组的采出程度和累计注采比?(10分)
该井组的采出程度=产油量/地质储量×100%=14.7/32.8×100%=44.8% 累积注出量=(99.5-14.7/0.85)+(14.7/0.85)×1.31=104.9
累积注采比=累计注入体积/累积采出量=106/104.9=1.01
3、2004年自然递减率?(10分)
2004年自然递减率=[(2.69/365)×366-2.51+0.1]/(2.69/365)×366×100%=10.7%
4、哪口井主要反映的是层间问题?(5分)应采取什么措施?(5分)
B井主要是层间问题;可对B井的1层进行堵水。
哪口井主要反映的是平面问题?(5分)应采取什么措施?(5分)D井主要是平面问题;可对D井的1层进行压裂。
5、若C井可调整,则采用什么措施?在措施实施之前,还应采用什么测试技术,录取哪些必要资料?(20分)
从分层产液看C井含水较低,层间差异少,可进行提液措施。
但还应采用稳定试井技术,测压力、流压,液面资料。
6、对A井如何进行调整?在调整之前,还应测什么资料?(20分)
若是笼统注水可进行分注;如是分层井,先测注水井指示曲线,若有提水
余地,则加强2、3层注水,如无提水余地,则对2、3层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