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甫吟》亦作《梁父吟》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甫吟》亦作《梁父吟》
[简介] 《梁甫吟》亦作《梁父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

李勉《琴说》曰:《梁甫吟》,曾子撰。

《琴操》曰:曾子耕泰山之下,天雨雪冻,旬月不得归,思其父母,作《梁山歌》。

蔡邕《琴颂》曰:梁甫悲吟,周公越裳。

‛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

《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

又有《泰山梁甫吟》,与此颇同。

后世李白、刘基亦有此作。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梁甫吟行》,今不歌。

谢希逸《琴论》曰:诸葛亮作《梁甫吟》。

《陈武别传》曰:武常骑驴牧羊,诸家牧竖十数人,或有知歌谣者,武遂学《泰山梁甫吟》《幽州马客吟》及《行路难》之属。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曰:"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乐,时人莫之许"。

然则不起於亮矣。

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所著《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辞楚调曲》),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

版本1:诸葛亮《梁甫吟》出自《三国演义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出处]玄德待其歌罢,上草堂施礼曰:‚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

昨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

今特冒风雪而来。

得瞻道貌,实为万幸,‛那少年慌忙答礼曰:‚将军莫非刘豫州,欲见家兄否?‛玄德惊讶曰:‚先生又非卧龙耶?‛少年曰:‚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

愚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

‛玄德曰:‚卧龙今在家否?‛均曰:‚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玄德曰:‚何处闲游?‛均曰:‚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

‛玄德曰:‚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均曰:‚少坐献茶。

‛张飞曰:‚那先生既不在,请哥哥上马。

‛玄德曰:‚我既到此间,如何无一语而回?‛因问诸葛均曰:‚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可得闻乎?‛均曰:‚不知。

‛张飞曰:‚问他则甚!风雪甚紧,不如早归。

‛玄德叱止之。

均曰:‚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车骑;容日却来回礼。

‛玄德曰:‚岂敢望先生枉驾。

数日之后,备当再至。

愿借纸笔作一书,留达令兄,以表刘备殷勤之意。

‛均遂进文房四宝。

玄德呵开冻笔,拂展云笺,写书曰:‚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
心胆俱裂。

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

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
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

统希鉴原。

‛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
辞出门。

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

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

‛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
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

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
独叹梅花瘦!‛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
‚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

版本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辞楚调曲》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彊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翻译]走出齐国都城的城门,远望一个叫荡阴里的地方,那里有着三个坟墓,建造形式都颇为相似。

若去询问这是谁家的坟墓,当地的人一定会告诉你,这是春秋时代齐国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的坟墓。

这三个人皆有拔山裂地的勇力。

但却同时遭到谗言陷害,为争两个桃子这三位勇士因而自杀。

设计了这样阴谋的人正是齐国著名的宰相晏婴。

[赏析] 此诗为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一作《泰山梁甫吟》。

‚甫‛亦作‚父‛。

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按梁甫,山名,在泰
山下。

《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

‛这首古辞从写坟开始,
保留了葬歌痕迹,但从内容看,与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咏史诗,所咏
为齐景公用国相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土的故事。

故朱乾《乐府正义》解
释说:‚(此诗)哀时也,无罪而杀士,君子伤之,如闻《黄鸟》之哀吟。

后以为葬歌。

‛指出它首先是‚哀时‛之作,成为‚葬歌‛是后来的事。

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记载:春秋时齐国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公
孙接同事齐景公,各有殊功。

一次国相晏婴‚过而趋之,三子者不起‛,
这使晏婴甚为难堪,便在景公面前进谗,说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
率之伦‛,乃‚危国之器‛,应该除掉。

景公以为然,便由晏婴设计,以
二桃赐三人,让他们自己表功争桃。

公孙接、田开疆先自报功劳,各取一桃,最后古治子说:‚我的功劳比你们都大,桃子该给我吃。

‛说罢抽剑
而起。

公孙接、田开疆听了都感到羞愧,认为自己功小争桃,是贪,争得
不对又不死,是无勇。

于是二人退还桃子,自杀而死。

古治子见自己动武
争桃而使二人羞愧以死,也自责不仁不义接着自杀。

历史上臣子因功高震
主而被杀的事例极多,而此诗之所以以《梁甫吟》为题,特别选定二桃杀三士之事进行歌咏,是因为这件事太具有戏剧性了,太使人震惊了,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警觉和深思。

诗的前四句,先从位于齐城(今山东淄博)东南荡阴里(一名阴阳里)之三壮士冢写起。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步出‛与‚遥望‛相呼应,人未到而两眼视野先到,表明了对三坟之专注。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这是已经来到冢前,看清了三坟相连,形状相似。

这三坟相似,也象征着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气好胜,皆被谗不悟。

接下去六句转而写坟中三人的遭遇。

‚问是谁家墓‛,明知故问,是为了突出所咏对象。

答曰:‚田疆古冶子‛,这是以两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孙接。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紧承上句,盛赞三人勇力绝伦。

排南山,推倒南山(齐城南之牛山)。

绝地纪,语出《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这里指折断地脉。

这样的勇士,结局却又如何呢?‚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一朝,既言时间之速,也表明此阴谋之轻易得行。

‚谗言‛二字,倾向性极明,既是对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对主谋者的有力谴责。

二句写得斩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

二桃,比起三个力能推倒南山、折断地纪的勇士来,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实现杀掉三士的目的。

诗句所构成的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惊心动魄!诗至此,似可结又实未结,因为还留下一个疑问,这就是‚谁能为此谋‛?答曰‚国相齐晏子‛。

结尾再一次用问答句式,波澜突起,把做国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点出来。

二句看似客观叙述,不着议论,不含感情,实则皮里阳秋,有深意在。

一问,意在提醒读者注意设此不寻常之谋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为谋之人。

‚国相‛,字面上是点明其身份,实际上是谴责这个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肩负沟通上下、协调文武之责的‚国相‛,何以不容人至此?这样的行为与‚国相‛的地位、气度、职责该是多么的不相称!‚齐晏子‛,是直点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远展出示众,使人们知道,这个善机变、巧谋划的‚名相‛,竟干出了这样的事。

关于此诗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说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应该有晏婴这样的能臣。

其实读一读《晏子春秋》原文就十分清楚了,晏婴进谗纯出私怨,谗言中加给三土的罪名皆属无据。

晏婴是历史上多谋的‚名相‛,但人无完人。

《晏子春秋》尚如实记载,后人也就不必曲为之说了。

从诗的主题和语言看,这首古辞当是出于文人之手。

在汉乐府诗作中,此诗显得朴拙了一些,但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杀害的悲惨事件,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

层层推进,语语相衔。

诗中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
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

语言虽质朴而少文彩,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可见是经过一番锤炼之功的。

[出处] 《乐府诗集〃卷四十一〃相和歌辞十六》
楚调曲上《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楚调曲有《白头吟行》《泰山吟行》《梁甫吟行》《东武琵琶吟行》《怨诗行》。

其器有笙、笛弄、节、琴、筝、琵琶、瑟七种。

‛张永录云:‚未歌之前,有一部弦,又在弄后,又有但曲七曲:《广陵散》《黄老弹飞引》《大胡笳鸣》《小胡笳鸣》《鹍鸡游弦》《流楚》《窈窕》,并琴、筝、笙、筑之曲,王录所无也。

其《广陵散》一曲,今不传。


《梁甫吟》三国〃蜀汉〃诸葛亮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梁甫吟行》,今不歌。

谢希逸《琴论》曰:诸葛亮作《梁甫吟》。

《陈武别传》曰:武常骑驴牧羊,诸家牧竖十数人,或有知歌谣者,武遂学《泰山梁甫吟》《幽州马客吟》及《行路难》之属。

《蜀志》曰:诸葛亮好为《梁甫吟》。

然则不起於亮矣。

李勉《琴说》曰:《梁甫吟》,曾子撰。

《琴操》曰:曾子耕泰山之下,天雨雪冻,旬月不得归,思其父母,作《梁山歌》。

蔡邕《琴颂》曰:梁甫悲吟,周公越裳。

‛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

《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

又有《泰山梁甫吟》,与此颇同。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彊、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杨维桢《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上陟独乐峰。

梁父昂雉堞,荡阴夷鬣封。

齐国杀三士,杵臼不能雄。

所以梁父吟,感叹长笑翁。

吁嗟长笑翁,相汉起伏龙。

关张比疆治,将相俱和同。

上帝弃炎祚,将星堕营中。

抱膝和梁父,梁父生悲风。

[作者简介] 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

生于元元贞二年(1296),卒于明洪武三年(1370)。

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

泰定四年进士。

历天台县尹、杭州四务提举、建德路总管推官,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杨维桢避寓富春江一带,张士诚屡召不赴,后隐居江湖,在松江筑园圃蓬台。

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李白《梁甫吟》
[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时的作品。

作者通过吕尚、骊食其等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

全诗纵横跌宕,变幻惝恍,淋漓悲壮。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首言钓叟遇文王,又言酒徒遇高祖,卒自叹己之不遇"。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此是大诗,意脉明白而段落迷离莫辨"。

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太白此诗则抱才而专俟际会之时"。

吴生《古今诗范》卷九:"雄奇俊伟,韩公所谓光焰万丈者也。

通体设喻,所以错落而雄深。

"也有批评家认为"篇法不甚稳密","辞意错乱而无序"。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辨,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转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注释] 1.长啸:吟唱。

2.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

《战国策〃秦策三》:"臣(范雎)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

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

《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

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

3.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

经纶:喻治理国家。

4.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

风期:风度和谋略。

5.大贤:指吕尚。

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

"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6.高阳酒徒:西汉人骊食其。

《史记〃骊生陆贾列传》:"骊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骊生。

骊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骊生。

骊生入,则长揖不拜。

"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

隆准:高鼻子。

隆准公:指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

《史记〃骊生陆贾列传》
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骊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

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7.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

狂客:指骊食其。

8.攀龙:《后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

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

9.雷公:传说中的雷神。

砰訇:形容声音宏大。

10.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

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

三时:早、午、晚。

倏烁:电光闪耀。

晦冥:昏暗。

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11.阊阖:神话中的天门。

阍者:看守天门的人。

《离骚》?quot;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12.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

此自嘲之意。

13.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

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

竞人肉:争吃入肉。

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

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

14.接:搏斗。

飞揉、雕虎:比喻凶险之人。

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15.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

世俗人看不起我。

16.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内篇卷二《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却不知礼义。

相国晏婴便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

他建议景公用两只桃子赏给有功之人。

于是三勇士争功,然后又各自羞愧自杀。

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当时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大臣。

17.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

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

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

咍尔:讥笑。

18.张公:指西晋张华。

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地得双剑,即古代名剑干将和莫邪。

雷把干将送给张华,自己留下莫邪。

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失落。

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有一天佩带着莫邪经过延平律(今福建南平市东),突然,剑从腰间跳进水中,与早已在水中的干将会合,化作两条蛟龙。

这两句用典,意谓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明君赏识。

19.风云感会:即风云际会。

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常以风云际会形容君臣相得,成就大业。

大人:有才干的人。

□(左山右皃)屼:不安。

此指暂遇坎坷。

[赏析] 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

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

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
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

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

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

一是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

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

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

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

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

这一段写法上很象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臵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你看,他为了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

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只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

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

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一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

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

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象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进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

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

权奸们象恶兽猰?那样磨牙厉齿残害人民,而诗人的理想则是以仁政治天下。

他自信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去整顿乾坤,就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的勇士那样,虽臵身于危险的焦原仍不以为苦。

诗意象是宕起,可是马上又重重地跌了下来。

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庸碌之辈可以趾高气扬,真有才能的人反而只能收起自己的聪明才智,世人就把我看得轻如鸿毛。

古代齐国三个力能排山的勇士被相国晏子设计害死,可见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猜疑。

明明有剧孟这样的能人而摒弃不用,国家的前途真是不堪设想了。

这一段行文的显著特点是句子的排列突破了常规。

如果要求意思
连贯,那么‚手接飞猱‛两句之后,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可卷‛两句之后,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

可是诗人却故意把它们作上下错落的排列,避免了平铺直叙。

诗人那股汹涌而来的感情激流,至此一波三折,成迂回盘旋之势,更显得恣肆奇横,笔力雄健。

这段的语气节奏也随着感情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忽而押平声韵,忽而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最后一段开头,‚梁甫吟,声正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而悲怆。

突然,诗人又笔锋一折,‚张公两龙剑‛以下四句仍是信心百倍地回答了‚何时见阳春‛这一设问。

诗人确信,正如干将、莫邪二剑不会久没尘土,我同‚明主‛一时为小人阻隔,终当有会合之时。

既然做过屠夫和钓徒的吕望最后仍能际会风云,建立功勋,那自己也就应该安时俟命,等待风云感会的一天到来。

饱经挫折的诗人虽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却仍在用各种办法自我慰藉,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写长篇歌行最忌呆滞平板,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正在于布局奇特,变化莫测。

它通篇用典,但表现手法却不时变换。

吕望和郦食其两个故事是正面描写,起‚以古为鉴‛的作用,接着借助于种种神话故事,寄寓自己的痛苦遭遇,第三段则把几个不相连属的典故交织在一起,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后半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因而诗的意境显得奇幻多姿,错落有致: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测。

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生于701年2月8日,出生地是现今吉尔吉斯斯坦,祖籍是四川江油青莲镇,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又称为‚诗仙‛。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可却没给他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只是让他作诗以供消遣娱乐。

使一向潇洒的李白心情郁闷。

不久,因权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