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 教案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引言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
讨论
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方法及手段
从研究对象上看,本课程倾向于整体论,但是又显得空泛,实际强调的是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对农村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作具体性研究.
(二)研究范围
1、农村经济社会结构方面的研究
农民、农业和农村(“三农”)
农村产业结构
乡镇企业的劳资关系
农村社会结构
农村群体组织
一、选择研究地点。
二、获准进入。
三、建立友好关系
四、收集和整理资料
第二,调查研究,即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谈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第三,文献研究,即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探讨和分析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第三节学习农村社会学的意义
一、农村社会学有助于拓展人类理论认识的内容
1、农村社会学有效的拓展了社会学的研究空间
2、农村社会学有助于深刻的了解和解决农民问题
3、农村社会学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认清中国的国情
二、农村社会学有助于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实践进程
1、农村社会学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2、农村社会学可以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马克思开创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唯物史观是考察整个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研究农村社会学的四个方法论原则
1、系统分析
2、实事求是
3、宏观与微观相统一
4、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统一
二、农村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一,实地研究,也叫田野调查研究,是农村社会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通过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方式,是一种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法。
1、什么是社会学
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微观层面:社会行动、人际互动
家庭、婚姻、社交、生活、工作、道德等等
宏观层面:社会系统或结构
人口问题、性别问题、农民问题、城市、乡村、就业问题
2、什么是农村社会学
什么是农村
1.当你想到农村时,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3、农村社会学有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
农村人口研究
农村婚姻与家庭
农村的民族自治及民族的共同繁荣
农民社会参与及政治民主进程研究
农村文化研究
农民负担研究
农村社区研究
城乡关系研究
农村社会保障研究
2、农村社会变迁方面的研究
农村现代化研究
农村发展模式
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研究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
农村发展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关系
农民运动
农村变迁动力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非实证主义方法论;
马克思开创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是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最早形成且占主要地位的一股思潮。其主旨是提倡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
理论讲授
结合案例
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方法及手段
15m
10m
非实证主义方法论,即人文主义方法论,其主旨是强调人文科学的特殊性及其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反对把实证主义的自然科学方法论绝对化。
《农村社会学》
课程教案
系(部)
经.5
课程性质
通用基础()专业基础(√)
专业方向()院级选修()
任课教师
贾政军
职称
授课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授课班级
经管1201-1206
区域1201-1204
授课学期
2013-2014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
闭卷
《农村社会学》教案
授课时间
2014年2月24日
两点说明
1、农村不是农村社会学特有的研究对象。
2、农村社会学与其他研究农村的学科如农村经济学的区别在于学科性质不同。农村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它是应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农村社会进行研究所形成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一、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是农村社会学研究如何进行的思维方式,它为农村社会学研究提供最一般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规定研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农村社会学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的逻辑基础。
4.曾业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问答[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5.郑杭生.中国社会学30年(1978-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第页
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方法及手段
5m
10m
30m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对象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意义
第一节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农村社会学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自己总结什么是农村社会学
2、自己梳理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课后小结:
下节课预习重点:
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参考文献:
1.李守经.农村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吕世辰.农村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王浩、杨武.新编中国经济地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课次
1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
安排
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含义
2、理解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3、了解农村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的意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是如何区分和界定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请用三个形容词来描述农业、农村、农民。
农村社会学定义
农村社会学是一门区域社会学,与城市社会学对应。
农村社会学是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一)关于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
整体论——将农村社会视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P·索罗金、C·齐默尔曼在《农村-城市社会学原理》将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
农村发展与科学技术关系
农村社会流动
新农村建设
农村综合改革
农村可持续发展
农村婚姻家庭
农村生活方式
农村社会管理
3、农村社会问题研究
“三农”问题
农村管理体制改革
农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
乡镇企业产权变革问题
农业经营规模问题
讲授
讲授介绍
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方法及手段
10m
10m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农村教育问题
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在与城市相比较中描述乡村社会普遍而持久的特点和各种关系,包括农村社会各部分之间、农村与城市之间、农村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局部论(某一具体领域)
农村组织(P.D.桑德森);
农村中的群体关系(P.L.纳尔逊);
农村居民的社会化(H.B.霍桑);
社会心理(威廉斯);
农村社会问题(C.泰勒、C.C.特劳)
农村医疗卫生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农民工的身份问题
失地农民问题
农村贫富分化
农村扶贫开发
农民的公民权
农村留守儿童、妇女
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
农村社会治安
宗教、民间信仰
城乡协调发展
三、农村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主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居住——比较分散,交通不便、通讯比较落后
文化——比较落后
组织——不太发达,家庭的影响非常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