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哲学,这个看似高深莫测的词汇,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哲学就是将这些看法和观点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思考。

哲学研究的问题包括宇宙的本质、人类的存在、知识的来源、道德的标准等等。

它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推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提供一种思考和行动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它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
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则科学地揭示了
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又分为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
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
性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认为事物之间是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看待事物。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
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2、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把事物看作是孤
立的、静止不变的,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四、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随意创
造或消灭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
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
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我们要善
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
为转移。

五、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但事物发展的
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
较完善的过程。

3、量变与质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
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
断前进。

六、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1、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这要求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
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
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
的关键。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这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每一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这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七、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八、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
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
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等要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
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
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十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
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十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
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
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十三、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以及社会对个
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

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
会的责任和贡献。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在生活中,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的
本质,指导我们的行动,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明智、更加从容。

希望
通过以上对生活与哲学知识点的归纳,能让您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有
更清晰的认识,能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哲学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