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材料与分析题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材料与分析题测试卷及答案
一、非选择题
1.探究友谊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2015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77.9%的受访者坦言身边真正的朋友很少,期中6.7%的人表示自己几乎没有真正的朋友,仅1.1%的人表示身边的知心朋友“非常多”。

(1)这一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什么样的?调查中,69.2%的人认为,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朋友之间“互相扶持,共同进步”;67.5%的人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友谊不应该建立在利益关系上”;60.8%的人认为真正的朋友应该是“直接指出对方的不足,给予建议”。

(2)针对材料二反映的问题,你认为友谊应具有怎样的特质?
材料三:当前,网络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某中学七年级学生王某由于在网络微博上添加了一个陌生人为好友并发布自己的照片,陌生男子根据他签到的地址和相貌找到了他,王某险遭抢劫。

针对当前学生上网的现状,有专家指出,未成年人不应该通过互联网这种方式结交朋友。

(3)关于网上交友,你会对专家说些什么?
(4)针对王某的遭遇,我们使用互联网时要加强哪些自我保护?
2.走进生活,学会交往。

《我的微信》
(1)观察《我的微信》,结合你的所学,说说网上交友的优点。

(2)网络父友有如此多的好处,为什么许多家长、老师对此去卩持反对的态度呢?
(3)请设计一个微信登陆时的提示页面,提醒同学们注意健康使用微信。

(要求:1.版面设计可以画出来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

也可直接用文字简单说明你的设计意图。

2.提示语用文字叙述,至少两条。


3.观察下列漫画,探究问题。

(1)小猫对着镜子说:“你是谁?”这表明什么问题?
(2)猫妈妈回答小猫“它为什么那么凶”的答案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猫妈妈的话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与朋友们相处?
(3)我们应该怎样呵护友谊?
4.进入中学阶段,同伴交往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

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学生的交往现状,吴兴区某校七年级(8)班展开了一次社会调查。

调查情况如下:
中学生交友状况调查分析表(节选)
你渴望友谊吗?渴望100%
你会主动交友吗?会 49% 不会35% 不确定 16%
你认识新朋友?同学60% 网络17% 朋友介绍15% 其他8%
你交朋友看重什么?(多
为人品德64% 兴趣爱好40% 性格36% 其他23%
选)
你怎样巩固友情?(多选)送礼物71% 网上聊天53% 约出来一起玩44% 其他17%
看了这张调查表,班里的同学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小A:“能结交到人品好,志趣相投的朋友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幸运。

”结合与《朋友在一起》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一种幸福、一种幸运”的理解。

(2)小B:“我最近和好朋友发生了矛盾,她现在不理我了,我是不是应该挑一个她喜欢的礼物让她高兴高兴……”你赞同小B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小C:“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我爸妈还认为网上交友很危险,影响学习,不让我在网上聊天交友,我该怎么办呢?”请你为小C出出主意,怎样才能让他父母放心。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交网络连接了天南地北的人们,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

从某种意义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生活不止眼前的网络,还有跳出方寸之外的世界。

与其在网络上流浪,不如在现实世界里奔跑,如果人生有恢复出厂设置这个按钮,请大胆的按下,找回那个真实世界的你吧!
材料二:漫画“诱骗”
(1)“社交网络连接了天南地北的人们”,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网络交往带来的影响。

(2)为了避免“诱骗”在我们身边发生,请你向同学们提出具体的建议。

(3)网络交往终究不能取代现实的交往。

请你为建立诚挚友谊设计两条标语。

二、非选择题
6.材料一红红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我与父母”为题,对全班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回答“是”
A.你是否经常给下班回家的父母端茶倒
3.8%
水?
B.你是否经常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
16.5%
务?
C.你是否觉得父母越来越不可理喻,经常
9.7%
顶撞父母?
D.你是否自己整理自己的床铺,打扫自己
19.7%
的房间?
材料二“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

你走了,你没有离开。

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

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

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这是“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莫振高的颁奖词。

任教三十多年来,莫振高不仅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学生上大学,还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去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

(1)材料一的调查结果反映出该班同学存在的哪些问题?
(2)莫校长为什么能够“感动中国”?
(3)面对我们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角色----“父母”、“老师”,你的内心感想和行动,应该是怎样的?
7.师长之间,亲情之爱。

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品德是什么?
(2)请任选一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培养和践行这一品德。

(家的诱惑)“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中国的春运,可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被称为春运“中国结”。

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归程多么煎熬,什么都挡不住家的诱惑。

(3)“家的诱惑”为什么如此之大?
(4)分享一件“家”中让你感到温暖的事。

(5)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家庭的感受。

8.材料一:妈妈是我的好朋友,有时候,我在外面受了气,她安慰我、逗我开心,直到我把受的气都抛到九霄云外,她才放心;爸爸是我的好伙伴,他常常陪我下棋、打羽毛球、做游戏。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材料二:2014年10月12日,我国发布了10个“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的先进事迹。

他们的故事为人们践行、传承孝老爱亲美德树立了榜样。

思考:
(1)家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在日常生活中,你打算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向父母表达孝敬之心?(两方面即可)
(2)作为家里的小主人,你认为怎样才能创建和谐美好的家庭?(三方面即可)
9.家和万事兴
材料一:“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享福了;等你毕业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等你结完婚,有了孩子,妈妈就享福了……”;奶奶,等我长大了,就让你享福啊!……”;可是很多父母等不到那天,(旁白)”这是央视公益广告《别让等待成为遗憾》的对话。

材料二:央视公益广告《FAMY》中有这样一段广告语:小时候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高大魁梧的爸爸遮风挡雨,温柔贤惠的妈妈相夫教子。

渐渐的,我长大了,少不更事的我想挣脱爸爸的束缚,屡次顶撞唠叨的妈妈。

长大的我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发现爸的背早已驼得不成样子,妈妈的身体也已臃肿,是时候尽一份子女的责任,悉心呵护起这个家,做爸爸贴心的拐杖,给他一个依靠的肩膀,给妈妈撑把庇护伞,为她遮蔽盛夏的骄阳,爸爸妈妈我爱你!
(1)根据材料一,父母长辈心里的“享福”和我们晚辈要让他们的“享福”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从“少不更事”到心疼父母、愿意悉心呵护这个家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要尽一份子女的责任。

“别让等待成为遗憾”。

只有孝心和孝行并行才不留遗憾,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孝心和孝行并行?
(3)家和万事兴。

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建立一个现代好家庭?
10.一则“00后父子心声”的视频蹿红网络,引出的是对中国式亲子问题的热议。

在一则点击量已超300万次的视频里,一位15岁少年神情压抑地说:“你们真的爱我吗?”中年父亲则双眉紧锁:“难道我做错了吗?”这名初三男生直言自己每天的学习时间超过12个小时,简直就是架“学习机器”。

而父亲也表达了强烈的郁闷:“我一直在拼尽全力地做个好父亲,为什么孩子却想逃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的将来。


某中学七年级(1)班的同学看到这一消息后,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下列活动内容:
(1)各抒己见: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请写出你的观点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2)原因探究:对于上述材料体现的问题,同学们进行了探究,请你进行概括归纳。

(3)征集方法:班委决定就材料反映的问题,向同学们征求解决的方法,请你谈谈如何解决?
【参考答案】
一、非选择题
1.(1)调查结果说明了当今社会,大部分人真正的朋友很少。

(2)①友谊是-种亲密的关系。

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
解析:(1)调查结果说明了当今社会,大部分人真正的朋友很少。

(2)①友谊是-种亲密的关系。

每个人对友谊的理解和需要不尽相同,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

(3)专家的说法虽有道理,但很片面。

通过互联网沟通和交流,成为朋友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通过网上交往,不仅能疏解压力,而且能拓展我们的交往圈,让我们寻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我们应该掌握网上交友的正确方法。

(4)网上交友时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轻易相信别人;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等。

【详解】
本题通过几则材料,考查学生对友谊的认识、如何使用网络交友等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此基础上,结合材料分析作答。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调查结果说明了当今社会,大部分人真正的朋友很少。

(2)本题考查友谊的特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依据所学,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友谊是平等。

双向的。

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志同道合。

依此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如何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学生需细审设问,准确把握题目要求,才能正确作答。

在答题时可从多个角度考虑,言之有理即可。

(4)本题考查了我们使用互联网时要加强哪些自我保护,依据教材所学,可以从如何慎重结交网友、提稿辨别能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保护好自己的隐私等方面作答。

2.(1)示例:①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人际交往的新通道;②方便交流,利于解决学习中的问题;③可以随时与朋友分享生活的精彩;④可以拓展交往圈,交友范围更广;⑤感受朋友的关怀、帮助,收获友谊。

(2)示例:①
解析:(1)示例:①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人际交往的新通道;②方便交流,利于解决学习中的问题;③可以随时与朋友分享生活的精彩;④可以拓展交往圈,交友范围更广;⑤感受朋友的关怀、帮助,收获友谊。

(2)示例:①网络具有虚拟性和不确定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②未成年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较差,容易受网络伤害;未成年人自控能力不强,沉迷网络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

(3)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本题考查对网络交往的好处的认识和理解。

依据教材知识,结合题文中微信的内容,具体围绕着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人际交往的新通道;方便交流,利于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可以随时与朋友分享生活的精彩;可以拓展交往圈,交友范围更广;感受朋友的关怀、帮助,收获友谊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本题间接考查学生对网络交往的消极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依据教材知识,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不确定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未成年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较差,容易受网络伤害;未成年人自控能力不强,沉迷网络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3)开放性试题,结合题目要求,按照题文的提示进行逐步解答即可。

3.(1)表明小猫没有正确认识自己。

(2)①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②接受帮助,也要学习帮助对方。

③感受关怀,也要学习关怀对方。

④交友能共同分享快乐,也能相互分担忧愁。

⑤朋友双方要互相尊重。

(3)呵护
解析:(1)表明小猫没有正确认识自己。

(2)①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②接受帮助,也要学习帮助对方。

③感受关怀,也要学习关怀对方。

④交友能共同分享快乐,也能相互分担忧愁。

⑤朋友双方要互相尊重。

(3)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需要学会尊重对方,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需要学
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

【详解】
(1)仔细观察漫画内容,小猫不认识镜中的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这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

据此进行说明。

(2)此问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值一般。

题目中,我们要学会与人相处,把握好交友的原则。

具体来看,从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要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要学习关怀对方;共同分享快乐,也能相互分担忧愁;双方要互相尊重等方面进行说明。

(3)本问考查对如何呵护友谊的认识和把握。

根据所学知识,从用心去关怀对方、学会尊重对方、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说明。

【点睛】
在解答漫画型时,首先要认真观察漫画,尤其是漫画的标题、文字提示、人物表情等,准确提取有效信息;二要深刻理解漫画的寓意;三要与课本知识相结合。

此题解答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寓意,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4.(1)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收到朋友的影响或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
解析:(1)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收到朋友的影响或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③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或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2)不赞同。

理由:①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或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事件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②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可以通过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法。

(3)①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②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如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的邀请;对个人的私人信息注意保密等;
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等等。

【详解】
(1)“朋友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幸运”,这是在说明朋友的重要性。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我们受到朋友的影响、见证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或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等方面具体进行回答。

(2)本问考查对交友原则的认识和把握。

依据题文描述,小B认为,自己和朋友发生了冲突和矛盾,她认为可以买些礼物以“换回友谊”,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具体的理由阐述,我们可以从一种心灵的相遇,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或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能够经得住事件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用心去关怀对方,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法等方面具体进行说明。

(3)本问考查对网络交往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题文中,小C的父母为小C的网上交友很担忧,我们可以运用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交友的相关内容进行回答。

具体来看,我们可以从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慎重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等方面进行说明。

5.(1)积极影响: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友的新平台: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起让人们自由地宣泄内心的快乐、烦懈,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人际交往圈:在
解析:(1)积极影响: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友的新平台:网络上的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它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起让人们自由地宣泄内心的快乐、烦懈,孤独,痛苦,舒缓压力,拓展人际交往圈:在网络中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些心理需要,并且不必承担现实交往中那么多的压力和责任。

消极影响:网络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投到生活中的真实。

(2)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在网络交往中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将网络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要慎重:不在网络朋友圈中透漏个人的信息: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多结交现实中的朋友等。

(3)呵护友谊,用心关爱朋友。

平等交往,让友谊之树常青。

【详解】
(1)本题考查网络交往的影响。

依据教材知识,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角度分析。

积极影响从扩大交往范围,拓展朋友圈等方面加以说明。

消极影响从关闭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难以触投到生活中的真实等方面加以说明。

(2)本题考查如何慎重结交网友。

依据教材知识,从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加强自我保护,多结交现实中的朋友等方面来回答。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建立诚挚友谊设计标语即可。

二、非选择题
6.(1)①部分中学生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得不够好;②存在青春期逆反心理;自立能力比较差等问题。

(2)莫校长:①关爱学生,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

②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
解析:(1)①部分中学生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得不够好;②存在青春期逆反心理;自立能力比较差等问题。

(2)莫校长:①关爱学生,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

②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

(3)①父母和老师是我们成长中重要的见证者和陪伴者。

在他们的关爱、呵护中,我们尽享友情和亲情;在他们的引领和指导中,我们走向成熟。

②我们要孝敬父母、尊重老师、珍惜师长情谊,与他们携手同行。

【详解】
(1)本题为图表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的AB两项所占人
数很少,说明部分中学生在孝敬父母方面做得不够好。

从C项中的“觉得父母越来越不可理喻,经常顶撞父母”的现象,可以看出一些学生存在青春期逆反心理。

从D项中的“只有一部分学生自己整理自己的床铺,打扫自己的房间”说明学生自立能力比较差。

据此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人物的优秀品质,考查莫校长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

依据教材知识,结合人物事迹,从关爱学生,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新型师生关系的角度来回答。

(3)本题为做法类问题,考查如何感恩父母和老师。

依据教材知识,从我们成长中重要的见证者和陪伴者;我们尽享友情和亲情;在他们的引领和指导中,我们走向成熟;孝敬父母、尊重老师、珍惜师长情谊,与他们携手同行等方面来回答。

7.(1)图1:孝敬父母。

图2:尊敬老师。

(2)选图1:尽孝在当下;尊敬父母,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心里想着父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孝顺父母,不顶撞父
解析:(1)图1:孝敬父母。

图2:尊敬老师。

(2)选图1:尽孝在当下;尊敬父母,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心里想着父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孝顺父母,不顶撞父母;克服逆反心理;等等。

或选图2:尊重老师,主动沟通;理解和体谅老师;关心和帮助老师;礼貌待师,勿失分寸;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等等。

(3)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等等。

(4)示例:每天放学回家,总有热腾腾、可口的饭菜等着我,让我倍感温暖;在外面受委屈了家里的父母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5)示例:家是绿洲,滋养我苗壮成长;家是快乐的源泉,让我享受到亲情之爱。

【详解】
(1)本题旨在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概括说明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一般。

图1是孝敬父母长辈;图2是尊敬老师。

据此作答即可。

(2)选做题,如果选择图1,我们应该回答如何孝敬父母,从尽孝在当下;尊敬父母,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心里想着父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孝顺父母,不顶撞父母;克服逆反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如果选择图2,对如何尊敬老师的认识,从尊重老师,主动沟通;理解和体谅老师;关心和帮助老师;礼貌待师,勿失分寸;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等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3)本题考查对感受家的温暖的认识和理解。

依据教材知识,从家的作用以及中国人心目中的家的角度进行分析。

具体来看,从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家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等角度进行回答。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在自己生病时,父母总是耐心的陪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