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阴晦(huì)慷慨(kǎi)萧索(suǒ)五行(xínɡ)
B . 潮汛(xùn)伶仃(tīnɡ)廿年(niàn)应酬(chóu)
C . 折本(shé)黛色(dài)隔膜(mó)颧骨(ɡuàn)
D . 呵斥(hē)招徕(lái)寒噤(jīn)噩梦(è)
2. (2分)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紧锣密鼓的学习,永无休止的环境压力,不也就在不知不觉中砥砺了自己的意志吗?
B . 鸟儿鸣叫着,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

C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就是选择了“绿”、“火”、“蓝”等最恰当的字眼,成功地展现出江南最美的
D . 我们登不上月球,但可以享受交接的月光,我们抓不住清风,但可以聆听轻柔的风声。

3. (2分) (2017七下·江都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从天而降的喜讯使他不能自已自己的情感。

B . 他沉溺于网络游戏,虽经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批评教育,他还是矢志不移。

C . 大熊猫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那憨态可掬的样子真让人忍俊不禁。

D . 大家都说他歌唱得好,以前未曾听过,今天一番耳濡目染,才真正心服口服!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B . 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 . 21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D . 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5. (2分) (2018七上·朔州开学考) 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 . 爱莲说十拿九稳开卷有益鸟语花香
B . 伤仲永相当迅速最后一课安塞腰鼓
C . 游子归目光犀利范进中举斑羚飞渡
D . 谈读书热爱生命休息一会关爱自己
6. (2分)天机星宿显灵神,翩翩羽扇若王孙。

黄泥岗上成义士,蓼儿洼下表忠魂。

经天纬地八卦阵,博古通今五行门。

一生主意凭谁断,空留孤名满昆仑。

《水浒传》中的这首人物赞诗写的是()
A . 吴用
B . 安道全
C . 宋江
D . 卢俊义
7. (2分) (2019七下·福田期末) 选出语句排恰当并与上文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通常,人们对国家、政治团体或群众组织的领导人,都习惯尊称为“袖”,“领袖”一词可用来赞人为人之表率,某类人中的突出者,人们也习惯称之为“领袖”。

________
①在古人眼里,领和袖具有表率的作用,所以便的产生了“领袖”一词。

②“领袖”一词来源于我们身上穿着的衣服的衣领,衣袖。

③因此,在人们眼中,衣服的这两处是既高贵又醒目。

④因为衣领和衣袖与皮肤直接接触摩擦,容易起毛破损,所以古人在制作衣服时,衣领和衣袖都是单料,很讲究样式,并镶以金边。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①④③
C . ②④③①
D . ②④①③
二、默写 (共1题;共8分)
8. (8分)(2014·郴州) 古诗文默写
(1)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________ ,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4) ________ ,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5)岁月如歌,别情依依,无论你我身处何方,心都是相通的,正所谓“________ ,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应该有兼治济天下的远大抱负,正如杜甫在《望岳》中所写“________ ,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9. (12分)(2013·连云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fù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丰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tuò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轻的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幅轻灵的
翅膀,就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fùtuò
束________开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四、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5分)
10. (18分) (2017七下·林甸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被微信撕碎的生活
胡珉琦
①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功能更强大。

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我们舍不得错过每一条朋友圈的新鲜事。

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刮风下雨都要自拍,看到名牌就要合影……
②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而是寻问wifi密码,当wifi终于连上,第一时间就是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

那一刻,谁说我们不是在“为朋友圈而活”?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朋友圈也开始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不堪其扰。

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让“逃离朋友圈”的行为正悄然兴起。

③对此,专家认为,自我觉察非常重要。

必须意识到,刷屏的行为是否真实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就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

④随着微信的流行,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

对此,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⑤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这种形式会严重分散人的注意力。

因此,有科学家相信,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肤浅”。

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

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

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

⑥不过,反对者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是用建设性的方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

⑦你知道“同辈压力”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

网络时代,人们的“疯狂”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害怕被“out”。

⑧韩寒曾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
⑨2014年冬天,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国。

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

根本用不着推荐,因为周围人几乎都在观看。

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恐怕就什么可聊的了。

⑩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皯什么。

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

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这种错过,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乱了自己的步伐。

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

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

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

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

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

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而是必须时常反思,并对此保持警惕。

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主宰。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微信让我们拥有了更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但因为控制不好和管理不当,不少人被朋友圈占据了生活。

B . 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加,朋友圈迅速膨胀,各种碎片化的信息随之而来,人们不堪其扰,纷纷逃离朋友圈。

C . 微信以碎片化的形式传递信息,带来了阅读方式的改变,但是这会使人们丧失阅读书籍的耐心和习惯。

D . 文中的“同辈压力”,是说朋友之间,你知道的我也必须知道,你有的我也必须有,否则我就落后了,就有“压力”。

E . 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也可以说明,有阅读习惯的人不会因为微信而放弃深度阅读。

(2)简要概括“被微信撕碎”的“生活”的具体表现。

(3)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微信的流行导致信息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此有哪些看法?
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火光
柯罗连科①
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亚的一条阴森森的河上。

船到一个转弯处,只见前面黑黢黢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

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
“好啦,谢天谢地!”我高兴地说,“马上就到过夜的地方啦!”
船夫扭头朝身后的火光望了一眼,又不以为然地划起来。

“远着呢!”
我不相信他的话,因为火光冲破朦胧的夜色,明明就在那儿闪烁。

不过船夫是对的,事实上,火光的确还远着呢。

这些黑夜的火光有着自己的特点:驱散黑暗,闪闪发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

乍一看,再划几下就到了……其实却还远着呢!……
我们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划了很久。

一个个峡谷和悬崖迎面驶来,又向后移去,仿佛消失在茫茫的远方,而火光却依然停在前头,闪闪发亮,令人神往――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这么远……
现在,无论是这条被悬崖峭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还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曾有许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止使我一人心驰神往。

可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着,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

因此,必须加劲划浆……
然而,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
【注】①柯罗连科:俄国作家、社会活动家,屡遭沙皇反动当局的打击迫害,曾被流放到荒僻的西伯利亚整整六年。

(1)本文叙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感到“阴森森”的具体原因。

①我泛舟在西伯利亚的一条阴森森的河上。

②可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着。

(3)分析“火光”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

(4)请对“我”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并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12. (17分)(2013·嘉兴)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镜子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

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这让应邀来大学作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次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

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

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

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

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作报告的!”
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

”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

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

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
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破坏,这是我的
职责……实在对不起!”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么,最终还是放弃了。

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

这次终于通了。

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陪不是。

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

他瞥了一眼保安:“你很尽责。

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

”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么反应,又踱起了方步:“你不知道,你们张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
保安还是无动于衷的一副神态。

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

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可几秒钟又定格了,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

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

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

张处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

走进教室很长时间,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张处长总是进入不了状态。

于是,他决定来个题外话,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

他讲了他的尴尬,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

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

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2》,有删改,作者田洪波)
(1)本文围绕车子进校门事件写了张处长与保安的四次交锋。

请补写出其他两次交锋内容。

第一次:________
第二次:张处长申明应邀来校讲学保安坚持原则不肯放行
第三次:________
第四次:张处长拨通电话学生来接保安理直气壮依然拒绝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②您必须出示通行证。

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3)有人认为文章结尾“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是败笔。

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4)文章内容只字未提镜子,为何却以“镜子”为题?阅读文本,写出你的发现。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13.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

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

穴才容人。

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囷:这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

斫:砍削。

樵:柴。

薪:柴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尝采药至衡山 /尝贻余核舟一
B . 子骥欲更寻索 / 寻病终
C . 可试如水中 /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D .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何陋之有
(2)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3)“深山中有人迹”,根据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4. (10分)(2013·义乌)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

(1)第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5. (5分)(2020·东莞模拟) 以“我的一次改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⑤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默写 (共1题;共8分)
8-1、
8-2、
8-3、
8-4、
8-5、
8-6、
三、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
9-1、
9-2、
9-3、
四、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5分)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2分)
13-1、
13-2、
13-3、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4-1、
14-2、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