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情境与问题双驱动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减背景下,情境与问题双驱动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2-02-17T16:45:47.194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2月3期作者:黄平
[导读]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随后,广西教育厅教育委员会印发制定《广西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功能也不断变化。

初中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生能从实际生活出发自主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主要部分,当学生学会了自主问题能力,其对数学专业领域基础知识的独立探究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在初中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与自已老师进行正确的沟通。

本章以农村初中数学课程中锻炼学生主动发问能力的有效途径为题,对农村中小学生主动发问能力的训练提出了若干方法。

黄平南宁市第三十七中学
摘要: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随后,广西教育厅教育委员会印发制定《广西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功能也不断变化。

初中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生能从实际生活出发自主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主要部分,当学生学会了自主问题能力,其对数学专业领域基础知识的独立探究能力就会明显提高。

在初中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与自已老师进行正确的沟通。

本章以农村初中数学课程中锻炼学生主动发问能力的有效途径为题,对农村中小学生主动发问能力的训练提出了若干方法。

关键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提问;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2-046-01
初中数学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具有促进作用。

在初中生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发现和处理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中要提高老师对学生积极提问能力的重要程度,以培养中学生积极提问能力为学校教学的重心。

很多初中学生也仍然习惯于等候着老师提问,或者老师被动的提问,所以,提高初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提问能力,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而言非常关键。

一、创设轻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发问的兴趣
初中学生往往对实际生活中问题有着很大的兴趣,对未知的东西也有着浓厚的学习愿望。

在这个年龄段,对中小学生进行自主提问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老师往往很少给学生进行主动发问的机会。

教师要对学生自主发问能力加以训练,所以教师必须要给学生营造良好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和学生构建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学生学会用民主的身份参加课堂教学。

同时老师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主体性,使学生轻松身心健康地开展学习。

比如在《函数与变量的概念》课程时,教材中给出中四个现实问题为例,创造了大量的真实场景,以诱导学习者注意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和规律,从而逐渐深入认识。

在课程中老师要创造直接历史背景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实际经历起源,当掌握了函数定义以后,实际经历背景将作为定义的一个直接说明或意义,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提出思路和探究现实问题的方向.
二、创设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发问兴趣
初中几何内容较为抽象,影响初中观察几何图形,也影响学生分析、判断、研究性学习,所以学生在学习习几何的时候,形象直观生活图片教学情境对于学习思维的启发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学习获取学习信息提供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上,大多是学生是老师的忠实听众,学生被动的学习,学习枯燥无味,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推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获得了加强。

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力,是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验中,数学教师要运用不同课程设置实现对初中数学教育情景的设计。

老师能够运用多媒体设备和平台,做好教育资源的收集,把学生置于较强的初中数学知识系统当中。

老师运用大量的教育资源给学生创造出优秀的课堂情景,运用情境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维,把课堂交给学生。

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对数学现象加以考察,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如在八年级上册《轴对称性》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此段的课程要点为:先根据具体情景,抽象定义出轴对称性和轴对称性的基本定义、寻找轴相对称的特性,并汇总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特性和作轴相对称的对称性轴.此段课程将总体分为三块,彼此之间貌似脱离实则联系,经过观察、探究,最后找到作对称性轴的方式。

课堂时由老师介绍日常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文字和视频等,使学生从生活中实际图形形象直观的去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美感,学生可以在欣赏图形的过程上主动提出疑问,并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并对问题进行概念概括学习。

三、创设积极的教学评价情境,激发学生发问的兴趣
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会受教育的评价的直接影响。

有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会给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但有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小的学员所给出的问题,也不一定能够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而老师们针对学生所给出的问题的科学评评价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自主提问行为,让学生的在初中数学学习更有效更有数学问题的价值。

在初中的数学教育实践中,老师要多利用正向评价,给学生提供一种积极的数学学习的环境。

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了更多自己的思想,独立思考能力也才得以形成。

例如在学《分式》的时候,老师就能够让学生们对分式的内容进行独立阅读和发现与小学学过的分数的区别与联系,想到可以用类比的思想方法去学习这样的新问题时。

老师给予肯定评价时,学生就会进
步发问,有些同学会提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分式?分式的概念又能用什么文字来描述?它与分数有那些联系?等一系列的发问。

针对每个学生这样的询问,老师一定要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引发进一步追问。

因此,通过创造特殊课堂情景,调动了学习者的独立提问能力,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水平,使学习者重新发现了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自主问题能力进行培训,可以使学员建立合理的教学观念,以便引导学生在教育中更充分地发展主观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在初中的数学课程中对学生自主提问能力进行培训,不仅是思想方式的灌输,更是对教育观点的引导。

多指导学生积极提高能力,使学生分享解题的过程与问题的快乐,对学生数学能力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巩建文。

初中数学课程中,应如何锻炼学生的提问能力[J].数学教育周刊,001,(03):154-155.
[2]莫华灯。

在数学课程中训练学生提问技巧[J].教育导刊,00,(3):30-31.
[3]朱琴。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03-204.
[4]邹金贵。

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4):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